(一)头颈部
练习太极拳对头部的粟求十分严格。拳论中说“头顶悬, 虚领顶劲,头顶之竖”或称为“提顶、吊顶”等。这些说法 都是指头要上顶,又避免颈部用力的意思。如顶劲过大则引 起颈部肌肉儸直、失掉了灵活性和自然性。头为六阳之首, —身之主。如果头部东倒西歪,不仅影响姿势的优美和动作 的协调,而且会使精神难以集中。掌握好头部的要领就易做 到立身宁正,精神集中,动作起来周身灵活,否则就会精神 涣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对头颈部的要求不能看成只是一 个姿势的问鼷,而应当把它与楮神集中密切联系起来。练拳 时,如果精神集中,则一招一式、伸手迈步都受意识的指挥, 周身上下协调一致,动作就会轻灵而无呆滞的现象。
两目平视而兼顾两旁,下颏微向里收,唇轻闭,齿轻合, 舌尖抵住上腭,使口腔肌肉松弛,增强唾液的分泌。耳听身 后,精神集中,头颈保持自然正直,并能随着身体位置和方 向的变换与躯体的旋转而上下连贯一致,使任、督二脉相通, 内气通达百会穴。
⑴胸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含胸”,如果胸部挺起,则七、气不易 下降,横气填胸,丹田空空,身体上重下轻,下盘不稳。但 若两肩前扣,形成弓背耸肩的不良姿势,同样影响行气和动 作的优美,并会压迫胸腔,影响呼吸,
怎样做好“含胸”呢?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头理 竖直,两肩下沉,两肘下垂,胸背肌肉要随着两臂的伸展动 作尽量地舒展开,做到自然松豳;将胸微向内含,做到既不 呆滞,又不勉强。但同时要配合“塌腰”。含胸不塌腰易变成 弓背,塌腰不含胸易往外挺胸。所以二者必须兼顾。
⑵腰
练习太极拳,腰脊允关重要。拳论+说“睡如车轴,气 如车轮,用力在腕,机关在腰”,“腰脊为第一主宰”,“十三 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闻,腹内松 净气腾然”,这都是说腰脊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起着主宰作 用。
“塌腰”是对腰部的具体要求。腰部要有意识地向下垂, 但不可用力,不能使腰部肌肉紧张而影响转换的灵活性,要 按照脊柱的生理曲线自然下塌。这里还需要注意,含胸塌腰 都是向下松沉,头顶要成持虚虚领起,使脊柱有上下对拉之 意。脊柱是贯串整个躯干的中轴起着维持身体姿势的作用。 拳论中说“腰为癱,气为旗”,在运动中又将脊柱的作用喻为 旗扦的作用。
(3>臀,档
练太极拳时要适当地垂臀和敛臀,就是说,臀部不要外 突。不然易造成腰部前挺和胸部突出的现象,使胸肌紧张而 影响呼吸的自然调节和周身动作的完整性因此,必须使臀 部下垂,臀肌微微收敛,以保证躯干的正确姿势。
练;极拳对档部的要求更为严格档要“吊”或“裹”, 也有把顶和档联系起来释为“撾顶吊挡的,就是用意识使 肛门肌肉向内收敛,但不可甩力,并要与垂臀相联系。垂臀, 则骶骨和脊柱形成直线,以利周身动作的完整性。它和“顶 头”的要求一样,靠意念的支配,而不是用拙力。练拳时要 求开裆、圆档,在松、圆中使身法转换灵活。拳论中说的‘开 裆贵圆,使来脉虚灵”就是这个意思。
(三)腿 部
拳论中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就是说,步法进退、发劲 的根源,主要在于腿部。腿部姿势不当,往往会影响上体的 动作。所以拳论中说严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身便敢乱,其 病当由腰腿求之”。这说明上体姿势的毛病,多数与腿有关, 腿部虚实不明,则变换不灵。所以练拳要时时注意下肢的姿 势和步法。
无论哪种步法,都要舞意分清虚实。进退步的变换,主 要取决于號、膝、踝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有一处姿势不 当,就不利于虚实变换和重心的稳定。
骸关节要松。其前提是向上能保证转体灵活,向下能保 证提腿落脚轻灵。练习时可根据动作方向,注意将瓶关节微 向后收缩,以助身体的中正。.同时,放松腹部,有利于气沉
丹田
对膝关节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实腿的膝盖不超过脚尖, 腓肠肌(小腿肚)不超过脚跟,屈膝时配合“松髋”,达到膝 关节灵而不惙。例如,弓步的前腿为实,后腿为虚。实腿弯 曲的膝盖不能超过足尖,超过则影响髋部的放松和关节的灵 活。虚腿伸直而膝窝(委中穴)莫软,后髋部松沉,使膝部 留有余地.便于灵活转换。屈膝与松髋的配合.和松肩沉肘 一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踝关受生理条件所限,它没有膝、髋关节的活动幅度 大,练时,要按运动的方向顺随膝、髋关节做支撑旋转、 上翘、下垂、里扣、外等动作,保持自然放松的灵活状态, 否则就不能达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怕要求, 影响整个全身的丨办调配合。
(四)步 型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弓步、虛步、独立步、仆步、坐 盘等。常用的是弓步和虚步。
( )弓歩:弓步步幅的大小,因人而异在开步时,一 般以一腿弯曲支持体重,另一腿自然伸直(不得挺直)为宜 弓步要求前腿膝盖一般不超过足尖.足尖朝前微向里扣,髋 关节松沉。后腿微屈膝,膝窝莫软、足尖外撇,两足全脚掌 着地。弓步有”二,八”步,四六”步、“三七”步之分 (数字指两腿分担体重的比例网足不可放在一条直线上, 前足跟和后足跟横向距离约为15—40厘米这样做前迈、后 撤步时都很方便,也便于保持身体平衡。
(2>虚歩:一腿屈膝支持体重,臀部与足跟基本垂直,
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微屈,脚尖或足跟自然着地。
(3) 独立步:二腿屈膝支持体重,另一腿屈膝提起。
(4) 仆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以脚内侧或足跟向侧 或斜前方贴地铲出。
<5)坐盘:两腿呈左前右后或右前左后交叉平蹲。
步法进退变换时要轻灵自然,不要用拙力猛起猛落。前 进时以足跟先落地,然后重心前移,将脚全部踏实。后退时 足尖先落地彳然后重心后移(这主要指第一路拳的要求)。
(6>足足是一身之根基。根基不稳,身法必乱。“手进 三分,足进七分”,当然,没有身法和步法之进,足也不能进, 但足踏不稳则影响周身。拳论中说“劲起足跟行于腿,主宰 于睽。”可见周身之劲虽发于鼷(包《括手、肘、肩等),但却是 足踏地面,借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而发出的。足踏不稳,劲难 发出,一攻即倒。如不得势,退步避锋,更需留神踏稳。因 此,足和其它部位一样,也很重要。
足踏地时,要五趾抓地,使足心含空(涌泉穴要虚)。退 歩时足央先着地,旋转倒退时(如倒卷肱),以足跟貼地铲出。 左右开步时,以足内侧貼地铲出。足貼地要轻,所谓“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其含意是,开步戎退步都带试探的意味, 如不得势,即能迅速收回。其要点在于两腿分清虚实。在开 步时不一定要以足(足尖或足跟〉贴地。
足尖的上翘、下落、外撤、内扣、前进等都要由拇趾领 劲。上肢以手领肘,以时领肩。下肢以足领膝,以膝领髋, 不可用僵劲。后退时,以腰带髌,.以髋带膝,.以膝带足,上 下相随〇
(五)上 肢
(1) 肩肘:练太极拳讲松肩沉肘。肩肘相连,能松肩自 然能沉肘;能沉肘,自然能松肩。故练习时应经常注意两肩 关节的松活,有意识地向外引伸,把肩关节的劲自然地逐渐 拉开放松,使两肘下沉,这样运动起来就没有丝毫阻碍。
(2) 手:引进落空、避实击虚,手是第一道防线。太极 拳练到高深程度时,周身无处不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但 仍以手为最灵便。故说,出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
主要手型分为掌、拳勾。
掌:又称瓦垅拿。指肚微微向后劳宫穴要虚,虎口 要圆。每个手指与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拇指 与胳膊和前胸部、食指与前肋、中指与腋下的肋部、劳官穴与 中心、无名指与后肋、小指与后腰(即命门穴-侧>、虎口与 腋窝等等,都相联系。如虎口夹住,用了僵劲,腋窝就有反 应,也象夹住一样(即影响肩关节放松虎用力张开,腋 窝就象架起来一样。虎口自然张圆有利于松肩。练习时出掌 要自然,手指要舒展。
拳:要求四指卷屈,拇指扣其上面,不要太用力,但触 物时要握紧。
勾手:五指腕微屈。手与肩肘, 同足、膝、截要运时如果手引伸 过度,容易把失松的要而过分地沉 肘,忽略了手4敢如,蚶參造码零部拳于弯曲的毛病。练习 时,在不破坏松肘原換宜臂部保持一定的孤度, 手尽量舒展引伸?到样, 不浮、沉而不僵、
灵活自然。
在手的动作要领上,拳论还有“手领神随,身端步稳” 之说。太极拳注重意识引导动作,这是一个特点。武术中不 .论什么拳套,部包含技击的方法。应用时因敌变化,避实击 虚,整打零用。实际应用不是依照套路的形势出现,而是通 过这种方法,提高身体素质,使身手内外各个部位,在各个 角度都能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熟练技击方法。
浏览5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