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说明

预备式

两腿并立,头正、颈直、身正,下甄微收,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见图 8-1-1)

请拳起势(白鹤寄脚、将军挂印)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随之向前迈出半步,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左腿,右 脚尖虚点地面成右虚步(白鹤寄脚);同时两手左掌右拳提至左胸前,以右拳面抵左 掌心,两手同时弧形向前推出。左掌指朝上,右拳心朝下,两臂呈弧形,成“将军挂 印”,目视前方(见图8-1-2图片117

和图8-1-3)„

要领:身要正,气要沉,两腿虚实要分明。图片1181.半月沉江

第一段

右脚后退半步与左脚在一平行线上成马步;同时,两手收至胸部两侧成鹤爪, 掌心朝上;随即两手内旋翻转向下,紧贴肋部向下按压于胯前,力达掌根,掌心向 下,目视前方(见图8-1-4和图8-1-5) o

彼既要来兮,粘我后腰,敌我前面,即回身砍拳叠 打;想他思入兮,刺咱上胁,攻咱下肚,须回龙进宝乱睁,防其势颠狂。脚无住力, 切用牵牛过岸,拿他手顺势采来,身自趋前。退空虚,急转身投石.配已脚将身送 去;若乃青龙过路,忽接上而放,泻脱马补箭伤人。乌龙滚地.伸长手而屈短节而 沉腰;反弓遮身,从下掀上,是蟾赊吐雾,缩身掀开则吐出毒气着他人。由上流下. 口号孩儿倒地,退马坠边,则思想软肉伤彼者。魁星踢斗.正面探下,后边踢离;洞 宾背剑.顶手罩下,低手挺起。观音坐座坠下,任打不痛;土地公行,赶追比接勿 松。再有奇法,后又陈明。

十四闪对人便诀

尝闻善才抱砰端正而沉坠,美女梳妆顾中而破上;对胸前冲来将军挂印改之; 向脐上迫近,摄衣顿足消之。若是单枝接变双枝者,切用青龙出水;挡前面敌后 面,耳目勿失,霸王开弓。中部下部同入,金刀剪芙蓉立破之;左右二边齐到,飞凤 展翼可解之。且逢空则进,遇重则放(泻),莫若掀箭之势;接手直入,拿脚直行,须 着拖箭之法;侧门忽至用角箭,正面直入用霸王箭。又闻追赶顾上防后者.用小鬼 偷探;回身转马,前手挑上,后手刺下,谓之孩儿挑枪;再转马势,前脚作后脚,上枝 阴兜,下脚又起,口号曰走马回鞭。粘下身兮,拿前脚擒膀胱;遇下拳兮,则用三吊 打刚法破焉。扭胸前兮锁咽喉,粘双节兮挡上卦,就是虾蜡掷脚;柔步解焉,必须 砍下截上.狮仔开口方为妙用。除前手封后手,青龙拦路过之;其上卦涨力,青龙 卷水法面面探借;中门直入,僚身兜手.沉腰过横采边,转身投石解之;若有硬脚直 来,牵牛过岸以顾首尾,乃是毒步。着一一认真,可保无虞。

鹏翔郑瞧叟自述切要条文之刺杀诳入法度便诀

窃谓拳法有刺进攻入之用,接势变阵之巧,各学其能。苟徒学刺入接势,粘着 不能转变,不足为入,乃但习接势倚人。彼如其不来,则无桥可倚,焉能施巧乎? 来去各精其法,立见胜人。今特录举刺进而言之。

观彼顾上而顾下,兼前马露现,宜力士脱靴拿来;即他如双手独占中,切用白 马悬蹄,踏过门而可取胜。防低而无防高,又头面伸长,必须用青龙抢珠打去;在 彼若两手放落刺下•即刻用单头虎步截砍下,便得奇功。且如金鸡献爪,或接他面 目,或扭胸前即探来;如将军出箭,犹见彼心腹,宜取胁下。立铁牌铜戟兮,攻他胸 头、锁他咽喉,切勿放离此法;起手打法兮,打彼头面,刺彼心胸,亦可立用此步。 如彼既败走也,我切用小鬼拔寸,乘势踏空中,彼走我追;彼若追赶也,咱变出金刀 出鞘,随时抽回倚腰,我逸彼劳。从下挑上,就是孩儿挑山。重手接上,一手卸节 刺下,口号做单鞭落体;乃不怕他排出何种势样,总用昭阳遮身保护。不论彼起何 法度,尽在前弓后箭,害他人命;然而虫吴蚣吐珠名毒步,上下手刺去,决能伤人。虎 仔伸腰,势凶法更凶,前后腰推力凿入,定要丧身。既门户闭兮用探手法,知他虚 实,子午识认;用穿心拳则左到右应,便难提防。如城廓固兮,宜似两牛斗力,占强 居中,以决雌雄;更用鲤鱼上滩,斜入正着彼身,就彼无处寻。暂录多少法度,其余 在后陈明。

计开法度示列

论吞者:吞腰腿,吞咽喉,吞手法。

浮者:手力到处赶浮,腿大筋浮起,足指小卷。

吐者:吐气生威,吐期门小现。

沉者:沉身沉胛沉腰腿沉尻骨。

论箭手势者:有从腰发,十四骨腰力推载,二条筋锁固横插,收过丹田直台发 起;有从胛发,力在两肩胛坠下.至两边筋条绞齐,后肩坠沉,回来者坠下。如发力 手尾坠下.凿下有贯上;如发力沉腰顶高,有寸节通力绞之推之;有放节顿时赶出. 前弓后箭。尽管长短不一,总乎身力赶透,手指尾呼应即至,目观手应也。

论交接比势者:进退法度,世俗以进为胜,以退为负,世人常言即是常事,亦可 能是虚辞。何则?盖工夫不及,气力又小,交接难持久,此是真退;他人力虽小,工 夫精密,用消除退避,伺机进攻,虽退未必称败。

论顿者:顿者循引也。顿势之来,有在手顿,有彼未发力.我用空门引他进来, 彼既发力.我顿之或扬之;有彼先发直力,随势顿之.亦可顺势而到他身。

论跌者:折也。彼有硬力难当.故折揣之。彼有中力虽硬,与他交接,跌边消 歪.分彼之力,亦可顺势而到彼身。

顿、跌两法,是拳家第一致重,非谓与别步之相比乎。

论静者:恬静也。有数样静:一曰神静,安闲自然,无所挂念;二曰气静,勿虚 浮狂燥;三曰体静,气力均匀骨筋和洽;四曰比接安静,免思步门接用,随时而出, 得心自然应手。有此数静,方可言静,不似执迂拙静状。

论动者:威形也。有生威,发怒有形威,有手足动威,切不可乱动乱跳。正直 有威可畏,出其自然形影,若使形作样无规矩,便有空隙可攻,宜留心焉。

论进者:追赶也。有直进对中心而入,有斜进从偏门而入,有横进踏边门而 入;有探进,一去一来,候空而入。有截进法,塞住他力头,使他力无处可出,先消 后进,挨散他力头,牵引归边,即进去矣。遇空则进,无子午多处破绽。审察虚实, 知己知彼,察往度来,逐一认真,步步进前,天下无敌。

论追赶者:他若败走也。如他子午守正,虽退亦不可雄追;如他假走引我,更 不可追;必须子午认定,如敌咱不住即追之。虚实认真,宜留心焉。

论走退者:不能抵挡也。有消退,有柔退,有力不敌退,有引退,须审虚实,不 可玩忽也。

论走避者:走东退西也。盖力不及,不敢与人争锋,使他力不贯透,待他力尾 手势斜偏,我用力破他手法,以歪斜破之。

论滑流者:习熟也。如手足滑流,身欠总力,不足为滑利;如加身力必发透,手 有轻快,足为滑流。

论硬涩者:无接练也。则转配不熟,即接应不贯,又有形状可看,虽要追赶,也 是艰难。宜勤练之,方可对人。

论轻按转接者:是探也。初接时藏身力,即双手轻转发去他身上,探他接步, 只要赶追,其变应亦是艰难,宜勤则知虚实也。

论重攻者:是尽力也。观他败门,重进而入,犹不可犯他步门,彼必消横等法, 学者宜留心焉。

论择地者:是估居平安,遗去危险,抢估地利,谓负孤向虚。

论见识者:如侵入重地,虽胜不可与人比接,宜留心焉。

论先虚后实者:是去先小探之,继尽力攻之。

论先实后虚者:是去先用箭手发之,继以消除之。

论跳走者:手先挂进门接势,忽接上而流下而入,忽外转内,入内转外,究其 理,若只有内外抽逃而已矣。

论浚身者:即摇动一身之势。站在下枝。如上枝攻来,肩胛推落.择其势全身 即浚,便能破他力。

鹏翔知瞧叟十二处至切要紧之法

窃谓有甚多拳种法度,均是一理。余学白鹤仙师拳法,虽无尽善尽美之称,亦 颇知大略。拳之终始,有十二处至切要紧之法。

一要腰腿球条能用力,则腰力腿力合成。

二要肩胛四正沉落,则前后部节坠下。

三要腰腿胫趾头对,则力贯透至地。

四要大椎前顶力戴正,则龙骨筋能载力。

五要丹田不可献出凹入,则呼吸自然。

六要手势轻灵贯行,则手法比接必胜。

七要好眼力,见机行事,观择地势。

八要有胆力,智识强弱无惊,无贪狂。

九要气力一齐行力发透,到处脚手赶齐。

十要知虚实,可以退可以进,永保无虞。

十一要认真仔细无差误。

十二要交接,着伤他人.自己反而和颜悦色。

有如此之力势,方可为拳。无腰腿如树无根,焉能条乎?肩胛无落,单用手 势,如虎无爪,岂能伤人?学者须当仔细研究。

第五节清-萧伯实著《桃源拳术》(节选)

记学拳法祖

第一祖达尊云法,太祖教势,行者教道,罗汉示身,白鹤仙师教刚柔相济,八刚 二十四柔,单拳独手乃天下无敌矣。白鹤仙师论拳法所出力,乃是四配十哲之力。 外有五占力,乃是左右脚之力,辫头神之力,乃是五脏之力,又大肠之力。

论示人法

横不教,无礼义不教,不信不教,自贤不教,愚教何益?非吾徒者教亦何益? 如古名师之论,则拳术绝矣。

拳艺世传序

窃闻艺之精者,在乎学之博、习之熟,亦贵乎受有本之真源,阅历老究之精神, 数年磨练之勤劳,朝夕匪懈之功夫,故能得其心力俱足,而至于造诣也。

若所传之法,起自方种公。浙江处州府丽水县人,家富,为人侠气,性好武艺, 广交天下豪杰,凡所闻贯精高手名师,多从学之,朝夕勤习,无法不通,遂乃有心手 灵机变化之神功。心中暗想,自以为无敌于天下。

忽一日也,适有老翁相访,谈及艺中,种公竟决然尽其所学之法,一一序学。 老翁亦赞美之曰:“善则善矣,但未至精微沉细、筋骨坚固、神化纯粹之功。若不相 弃,任其所考。”

种公亦欢然与他一试,而手足俱无所指,因留翁以师待之。翁乃夜来晓去,不 知其何许人。及传法既备,五肢练成,将欲显技别归,每晓外出而门依旧不开。种 公异之,不解其何出入。因留心欲观其情由,乃一早先起候之,此翁只在帘前化鹤 腾空而去。种公窥觉之,曰:“此仙祖也!”信其真法矣。由是加倍功夫,而艺益精, 名益著。

故有同安县叶晋溪者,虽未深化,然亦名著于外。犹有永春颜起诞慕见其艺, 亦来同安,从晋溪学之。归来遂成教师,眼空一世,卜邀其徒曾四观(“观”同“官”, 尊称),云游外省,所向莫比。游到丽水县,寻访方氏故居,而方氏无有传授,仅有 一女名七娘,种公传之最深,并意欲以传其婿陈对墀。岂知其乃负义之人,一去而 不回,七娘以对墀不来成婿,素有贞静之念,持节投寺为尼。

颜、曾师徒访问到寺中,拜谒叙及本派来历,七娘知是本派,因留待之。而起 诞乃刚性燥率之人,其学问则粗硬松弛之功,犹无谦逊之气。七娘以言讥之,而起 诞不悦,观七娘小小女流,虽然至精,岂能胜我盛壮者哉?!心中便欲与她一试。 因敬方氏曰:“愿老师指示。”方氏亦欢然曰:“倘蒙不弃,任其意爱。”遂擎一手,两 足业立而待之。起诞以左手使擒拿单鞭势偏入,七娘不用出足,只用食指一转,颜 氏跌地受伤而归,药治不通。谓其徒曰:“我所学皆是粗硬浅窄之功,未至精微神 化之技,你当诚心往拜之。”遂邀曾四观到寺。见方氏曰:“是我肉眼无珠,不识高 明,有犯尊颜。然我伤虽致命,是自作之,亦无后悔。但怜小徒比我犹为甚远,敢 望收留托赖,致意提携,亦传此法以行于世,庶不负先人之功夫也。”方氏以是传于 曾四叔,将遍身筋骨、手足身躯五肢,练成一块,沉寸弃除变化莫测之功,悉皆 授之。

及曾氏传授数人,皆成高明,传续其子绿使(“使”尊称),传于李元卿、林泮叔、 辜喜叔、陈传郎、张居叔、染布应兄、辜班郎、辜助兄,皆成高明。然传之最真、习之 至诚惟郑礼叔,功力心神,奋练不忘,筋骨周身沉寸之势,若虚若实,从博归约,随 气呼吸,使千门万户归一路也。

郑氏传于多人,殊难尽笔,仅举其最善而记之曰:刘降叔、郑养叔、郑宠叔、林 添叔、卢益叔、李昱叔、蔡照(昭、熙?)叔。后宠叔另传大田县哑村。惟宠叔、添叔、 降叔,俱皆心神功力精微博约之人,亦广游四方,其所往乃高明豪杰之家,非等闲 鄙陋庸劣之徒。凡从学者,皆是文雅之子弟,无有狂徒之辈。以此观之,自古及 今,而游艺之于三人者,不特艺精,而且学问可称,雍容礼貌,威仪晋接,出言举止, 不悖于义者,真乃斯文中之雅意,亦不失官家之苗裔。故高良儒雅之碍.皆从而 学之。

余亦私俶诸人也,素聆其谈论,受其指教,恐后来不能言志忆,而传说不知其真 宗派渊源,而后世漫为无稽之谈,使法失其实行,徒求二三子平素之口传集记之, 为之留云耳。

而同安县叶晋溪传于半山场郑碧叔,仙溪龙山郑明叔,泉州郑桶叔,后流传 世世。

练五肢力三故

头端正,身沉落,脚掌心翕力连落,两膝吊硬,两腿束紧,板筋吊起,两肘轮夹 人,谷道口敛束合密,力住脐下,胸喉放空。出脚用肚力,呼出手顺势而直贯,腰沉 落,收手用腰椎沉落,腰骨与腿头骨相接,气贯脚下底,脑后筋吊硬,直捕到肚下。 行练之时,两足力均分,谷道口敛束,收亦敛束,腿飞腾,出足手则气呼出,便无凝 滞,收入则气吸入,呼出吸入住蓄,力气无少耘,敛合五肢,练为一块之势。

三脚虎三位

头项起,眼神灌(贯)注,两手凤眼对乳,两膝虎眼对腿,腰硬插束落,谷道口敛 束,蓄在后脚。过左束右腿,坐落而寸起,过右束左腿而寸起,膀胱板筋吊紧束合, 步步用内运之力撞出。后脚如船底插下,前脚如蛇舌吐出,配四六之势;前脚配四 分力踏出,后脚配六分力寸起,束落则脚身腰腿手指皆随气吸入而沉落,出则遍身 随气而呼出,其势如虎屈伸之状,雄健难当,蓄如猫伺鼠之状,安静沉固。

腰身力秘法

腰乃上承下接之义。必上沉落,提肠敛肚,空腰带力,胸喉放空,气力住在脐

下,沉寸顺其自然呼吸之气。腰骨束落,与腿头骨相接,腰板筋直运而插落,不可 泻后,不可翕前,气势硬固而转动自不轻浮,此敛身束气住腰力之诀。

脚势秘法

脚乃一身之本。过左转右,过右转左,循环不一,进退无踪,出入无声。住后 脚之力,寸一身之势,两腿夹紧,载腰力磨撞而出,后脚如船椎按落,前脚如蛇舌吐 气,筋骨吊硬,不弱不躁,定睛注势,吞吐疾利.便赊凝滞,此乃束脚用脚之诀。

手关秘法

手如干戈之用。前手顾已,如盾之蔽顾胸腹头目;后手杀人,如戈之剌喉击 眼,活动疾速。内节关在,肩臂束落,硬载之势;外节柔软如胶漆之润。子午端正, 出入活动,横直阴阳.不出胸怀,随翻转砍割收拾。用此手势,连利柔密。

敌法十要

一要定睛:定睛则远近明而虚实知•则应接安静,自无浮躁之弊。

二要安神:安神则心不动,是静以待动,不为他哄,两手足便不虚乱。

三要精熟:精熟则反转机巧.而应接速疾,无迟缓凝滞之患。

四要机变:机变则吞吐浮沉,前后左右,随时应转,莫测其变化。

五要势活:势活则进退不滞,起落无影,而刚柔横直无硬弛之弊。

六要力实:力实则筋骨结固,手足刚硬.则无轻浮散缓之忧矣。

七要谨慎:谨慎则门户固密,凝神注意,不可有空虚颠倒之弊。

八勿惊惶:惊惶则心虚而力势不固,必须胆壮气烈,乘势而入。

九勿生疏:生疏则莫能敌,须要手足灵动迅速,以为妙矣。

十勿儿戏:儿戏则精神力势皆无,所谓不为则已.为则必用力注意。

入势要法

凡入势身直竖,活动如松树,坚静任鸟宿,柳絮轻柔随风摆。

凡入势必眼注他人,随发而收,夹入注势,方可进步。

凡入势用拖手,必足在外而身在内,如入中管,必倚腿而入。

凡交接须用轻,一手不可与人对粘,对粘须用勘,脱手打之。

凡入势必须取面目与胸胁,又要安静有定见,不可仓皇虚迫。

凡入势人倒,必回顾自己,不倒亦要回顾自己,又要看他力前力后。

凡接手须认一打两之法,犹所谓十拳不如一跌,一跌不如见血。

凡接手须认其身,不认其手。如持刀者,必认其手,不认其身耳。

凡接手须记彼来我去,直来横受,横来直击,上来下入,下来上勘,横来直压 之法。

凡接手须勘着方可过边,强来柔接,缓来急受,退走紧迫之法。

凡与知音者谈论,须知方法紧密,不可放开门户,必注身底为要。

用势总诀

如前曲后直,后曲前直,后足寸寸着力,骨节处处接住。足掌心束落,五肢运 力,合成一气,定睛凝视,随心所向,垂束莫比,虚实认真,是可谓得迎接之势。

敌势当识,横能破直,直能破横,直来而势迫,用横身使横手打开,分后手以直 手托出;缓来急受,急来缓受,势活力实,结固紧捷,虽高明之师,亦可胜也。

诱敌之法,右手作桥,吞吐浮沉,翻转神速,观其势虚,乘机而入,势雄敛身以 守。或用右手横弓而出,以左手副之是用。出使正身,守使角身;然身虽用角,而 手足必以子午端正。又要胆壮气烈,手足灵落,注意用力,少少慢入,出入神速,不 硬不松。如敌大力者勿惊惶,如敌小力者勿儿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犹所谓拈 蜻蜓用牛牯力。究之,皆以精熟为佳,故往来驰骋,左右转移,自无生疏散缓之 弊耳。

若论势之刚柔,刚在他力前而先发,柔承他力后而消除。或用圈手配三脚虎 马,使左右转身,如猫儿洗面,身势如虎子春(伸)腰,一吸一呼,刚中柔,柔中刚,脚 步慢入,腰腿摇转,似有闪侧。然其法乃提肠转肚,用力之势也。且拳之为用,门 户要密,阴阳要转,左擒右杀,左来使左脚踏出,手横砍过左,右来右脚踏进,手横 砍过右;下则双手坠落,用千字打之法破之。

凡对人当视不能如能,视小似大,精神定足,骨节敛束,遍身用力,安静以待, 所谓捉鸟擒虎力也。如露脚而来,此叠探割之法也,或颠脚偏打之势,然犹要以眼 神、心思、身力、巧熟、机变,以为妙耳。

论敌法

余问郑公曰:“常闻方、曾二师有云'腰力为上,手足次之',可得闻欤?”(注:郑公 指郑宠)

公曰:“若论法也,其玄机其旨奥,非心精思巧者,不能深造;非力到者,不可言 语斯道也。法虽万殊,实同一理,千步百法,必正归于身,腰力既足,坚固沉密,力 势内出,手足自然相应。至于斯,无论百家诸子,皆以此可胜矣。即彼诸名家,亦 恃此而奏功,正所谓一事精百事能之说,务本务末之妙机也。”

又问:“起手可常待以服人乎?”

公曰:“艺中有’先人发,后人至,旧力略过,新力未生'之法,此等玄机真千古 不泄之秘。能于此先后中解悟权变制敌,使他进之不得,退之不能,束手慑服,方 为无敌。若未成势而袭人,此不过偷假取胜而已,何以服人哉?!”

余曰:“先发后至固矣。如我待彼发.彼待我发,将如何乎?”

公曰:“法中有云'无桥打出桥,有桥就桥破,临桥不离桥,静者迫之动,动者击 之静,彼静我用动,彼动我用静,静中动,动中静',可谓神妙,通明此机变,取胜之 技也。”

又问:“单立一势,可待敌乎?”

公曰:“法贵神变,必先立一势,又变一势,使彼应接不暇。若徒恃一势,则人 识其虚实,何能保全乎?”

余曰:“临敌则各有定处,毫不容越,何变换多势乎?”

公曰:“变换多势,为平日习演场中,此诚精熟言耳。若大敌唯以逸待劳,我未 发而先入,或待发而后应,随时审势,见机而作,其要者以胆大为上耳。”

又问:“如平立一势,手足放齐,身体耸直,彼不见机乘空而易入乎?"

公曰:“此非空也,所谓诱敌也。若收拾紧密,门户不开,彼安敢入我壑中?便 远远以虚影假势,东步西闪,虽欲取之,便费许多精神,故假无势之法,使就而 杀也。"

又问曰:“如遇拾余人围合,将何以出乎?”

公曰:“艺中指东击西之法,视南攻北之法,如我见人弱可出,必先张威鼓勇, 佯敌乎强,忽然击弱,出其不意,攻则无备,所以弱可敌强也。”

又问:“人或排成一雁翅,何以御之?”

公曰:“凡敌只怕背面两受其敌。如彼人多,我则抽身而走,只对右手一人,或 对左手一人,待彼众人皆在我面前,而背后可无患矣,此所谓一面受敌之法也。”

又问曰:“一面受敌之法,群然同进.何以应之?”

公曰:“法中有云:佯输诈败之法。我则抽身而起,则彼必追,然追者众,不能 无先后,吾顾最先者,用势以破之。均属一人敌一人之法,此所谓寡可敌众者也。”

又问曰:“人身高不满五尺,敛身对敌,不满尺余,何以立势相撞乎?”

公曰:“学之真者守斯固,习之精者敌不难。故平日讲论,曲折详言,就为哄 着,使学者于平时较量了然,胸中一见机而法出,使人先随发随应,使近刀而亦能 改,至紧急处亦不听哄,而应敌不乱,机巧诈变.先胜之功也。”

又问曰:“均一人也,始未学艺能胜于人,今既学艺,反不能胜人,何也?”

公曰:“此非学不学之故。人当未学时,一旦遇敌,无可支恃,心中怆惶,不用 思索,突然而进,气力奋狂,胆大手快.故偶然而胜;既学之后,一心欲求胜,一心要 全名,一心恐不能胜,实以为虚,虚以为实,思虑疑迟,手足硬滞,反被人所胜矣。 是以功力未足,孤陋寡闻,忘记跌法者也。”

又问曰:“如遇刀枪木棍,将如何乎?”

公曰:“礼叔(指郑礼)有云:'拳为艺中之本源,棍为艺中之魁首。'如拳有屈伸 进退,逃避走闪,即棍之挑捆刹斜正开合也。大凡武备众器,各有妙用,但头身手 足法,固不外乎拳棍之所由出。如拳之千字打,即棍之捆打势;拳之中平,即棍之 四平势;拳之探马,即棍之直刹势;拳之跃步,即棍之骑马势;拳之直进,即棍之顺 步劈山势;拳之单鞭,即棍之飞凤展翅势;拳之进步横弓,即棍之旋风挎剑势也。 虽刀枪剑戟,是以如铁器有长短利尖之殊.然其法无异于棍之为用。棍固不外乎 拳之术法,以拳悟棍,以棍悟拳。若遇此敌,刚柔进退,逃避出入均一理,或先取一 人,夺一器以充短长利尖,身体灵动,摇转紧捷,见机而入。若仅一人,至于高者探 之,低者压之,不高不低,上中左右击之,亦无定诀。但此法亦难尽述,惟周至者, 引伸触类,岂非一事精百事能之言,而本源魁首之说乎?”

余曰:“棍既包罗众艺,其余他艺可废乎?”

公曰:“古人制艺必有深意,至于疆场之用,长以卫短,短以卫长,刚克柔,柔克 刚。吾人资性,各有所嗜好,各有所用,岂可废之?如太祖拳、杨家枪、少林棒,皆 古之有名,成其器法,世世相传,而不可废者。然总而论之,皆由于惯熟精通,举一 隅而反三隅者耳。”

艺为吾人取乐,拳为人之行权,手舞足蹈,其体甚单,外御其侮,于时犹贵。自 鬼谷仙师、罗汉、太祖以传流至今,法度甚多,有上下中左右侧•有飞身闪身,有扫 地,或刚柔,或偏或倒,其法不一,变化无穷,皆以一胆、二力、三精、四熟、五顺、六 速、七进、八闪、九声、拾变,虽有此法,然犹以势为尊,而势亦由骨节结固而出。凡 骨节有三十六大节,一百七十二小节,世世相传,而至于今。

方公诸法,学问广博.神化之机,犹得白鹤仙师指教,集为大成之法,将一身骨 轮,二节接住,遍身骨头,处处敛紧使束,敛五肢练成万殊合为一本之理。盖五肢 力以周身筋骨,寸寸着力,自头至脚,节节敛住,上直端正,凝神注意,腰腿磨撞,提

起沉落,身如铁柱,腰力贯下,足如生根,节上关上柔软,手如钩藤,随气呼吸无放 松,步步对中慢入。有若太刚之势,恐凝滞不能活动,故兼之以三脚虎之势。前脚 微直后曲,分左右步.配四六力,后脚如船战得六分力,前脚似蛇舌得四分力,过左 夹右腿之势,过右蓄左腿之势,提肠转肚,前后板筋束敛结固,蓄势飞身,如虎屈伸 之势.欲远则远,欲近则近,前后左右,身从心神所向,进退疾速,旋转紧密,神安机 灵,就机应变,无不应手。然亦犹配鹭糖脚之势,开则分寸而出,脚分前后,合则收 敛而入,脚住并立,忽然有,忽然无,脚收如蚯蚓之屈伸,其力尾开如飞鸟之翅,接 其力头则柔守,接沉寸弃除之阴阳直横.进退神速,如迅雷不及掩耳。走马射箭, 目不急赏之速捷者,亦犹鹭鹅脚之势所出也。

夫五肢之势,瞳子前后,三脚虎之敛蓄,左右鹭鹳脚之屈伸,上下似有分辩,然 其势俱同一理。其余练法,势势都善,学斯艺者,当辩论明白各法分配力势之轻 重。如刚硬活柔者,乃盈虚消长之理,非可以苟且仿佛之功所能得手。盖必先以 博学为功,后以约他为用,传授有本,考究精微,恍神观体,变化机灵,子午不失,集 之胸中,虽千门万户之势,无不同归于一路而已耳。

敌有十要

一要敌对,不要人胜,只要已胜。二要定睛,不能定睛,安能敌人。三要定神, 不能定神,定必失身。四要精熟,不能精熟,何暇接人。五要势活,其势不活,尤难 敌人。六要机变,不明机变,焉能敌人。七要力实,其力不实,空虚难敌。八要勿 泛视,若泛视亦难敌人。九要精通,不能精通,安能敌人。十要转变,不能转变,自 身失误,安能与人对敌乎?

第六节 清•佚名著《方七娘拳祖》(节选)

呼吸之法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然后有日月星辰、云雾风雨、呼吸晦明山川,至于神圣 三皇五帝,注大海定四方,占四时定八卦,端五行定五星,致二十八宿,围绕于天 地,南星北极为擎天玉柱。天之头在南方,足立北方,手立东西方,腹立中央土。 日月为天地两眼,星辰为天地孔窍,大海为天地咽喉,玉柱为天地中气,入地三十 六度。盖天以气为本,以息为元,气者呼出,息者吸入,以风为气,以雨为根,以云 雾为肾,而生化万物,成于八卦。

人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主,以肾为根,以丹田为大海,前后左右为山 岳,以两眼为日月,以中气为天柱,诸窍为星辰,以肾为雨露,腹内力为五星,两边 胸骨为二十八宿,以脏腑为八卦,以气血为晦明。龙骨大椎及尾椎共二十四节,两 手两足十二节,共有三十六节,符合天地三十六度,所谓人身小天地者也。

凡人学习此拳,须按天地山川江海风雨呼吸之法。云从地中起,风从海上生, 又云有风必有云,云从龙,风从虎,风能倒树落瓦,云能遮天盖地,而气力亦如之。

气之力起于丹田,而发于咽喉以及掌心。若天地之气,呼之则海水皆转,吸之 则海水皆环;若人之气,一呼则百筋皆开,一吸百筋皆阖,丹田腹肚之内俱能运动, 五星之力亦能现起。然人往往仅知咽喉之间无所关系,而不知其妙动之无穷哉。

拳法总论

父子相随之法,皆按于先天八卦河图之象。八卦生五行,五行乃头手足也。 五行定五星,五星生在腹肚之内;河图生四象,四象乃两腰、丹田、心屈也。

夫人以气为主,以肾为元。气生筋,肾生肉,筋主气,肉生血;又人以骨为标, 以髓为本,筋生于骨,髓藏骨内。骨者一身有六块骨到,乃二膝二腿头二改(腹股 沟)。二膝即膝踝之骨坐L二改改屈之骨坐L二腿头乃川贝骨之坐L此六到俱要扯 筋者,不待言而能知。筋者乃二腰,二腰生一阴一阳,阳主气,阴主肾,今此二者俱 要落,落则中气自立;又须呼吸,呼吸则气血不滞,而周身之力亦能遂行于四肢。 四肢按四时之变化,变者变拳法,化者化势力。此势二手要一长一短,长者为父, 短者为子,如捧半月。五指齐开为虎爪,一身吞吐似龙形;出马如虎势,£页发似龙 威;五星俱现起,二十八宿腹中收;两腰皆坐落,丹田腹中收;谷道须要束,尾椎钉 下流;腰骨能穿束,玉柱吊上腰;两眼光如镜,口鼻似虎形。读此一篇,法力无边。

论教总法

一教中气,次教子午,三教四正,四教脚力,五教肚力,六教顶卦,七教手力,八 教筋力,九教节力,十教周身之力。

中气者,乃丹田之气,随手尾而出,出则呼之,回则吸之。

子午者,双手捧半月,出手之尾至鼻尾,回手之尾与肩齐,手弯一屈与心屈,并 如一字。

四正者,手与足对,鼻与脐对,前足膝头对脚盘,后足膝头对脚掌尾。

脚力者,两改筋要起又要扯,至若人字体,谷道背后腰筋要落又要束,两改要 坐又要包,谷道要束又要挟,前脚掌要交入,后脚掌亦如之。两脚之力贯落掌心, 呼翕沉地,所谓落地生根也。

肚力者,从筋气而发,丹田之力乃结力也。

顶卦者,后脚须要负,两肩坠落又要平,饭匙骨下筋又要现,前胛肩骨要扯又 要合。

手力者,后弯要合不要开,手尾要开不要合。

筋力者,身有六力五尖。六力者,两改筋、后腰筋,阁下筋;五尖者,头手脚也。 两足二筋,从足掌心起至脑后两筋止,此筋要起又要现;脚掌外边之筋,从板筋起 至谷道穴骨二筋止,此要落又要坐;阁下筋从两边腹筋起,至手股上下两筋止,上 筋透掌心,下筋透掌蹄。

节力者,膝头骨,谷道穴骨、腿头骨,此骨宜相接受,大腿束落,顶肾提起,颈项 脑后耳边两筋,亦要提起,学者毋忽诸。

论周身之势

夫周身之势,出马如行路,前后脚如上山,身中力如牛犁田,身中势如负米。 胸前献开,后胛沉落,腰势如猛虎展威,吞后沉落。沉者沉两改,落者落尾椎;沉者 乃沉身,非沉脚也。

两脚之势,二脚掌心从二腿挟入,二膝头收入同向。脚掌心之力,从脚掌趾而 出,二脚掌趾平平落地,包入相向,同推叫应。前脚掌抵及脚跻底,如揖毛龟抹入 之势,所以五趾力从趾面向内推起,到膝头前脚头跻落,故上节如扁挑,下节如抵 槌;后脚者直,股后膝曲,注节推落,不可尽直,须当与后腰之力相接气也。两腿头 骨吊起至骨尖,龙骨、尾椎及后腿束落至后跟,如穿裤之势,前起后落。后脚膝头 起,前脚膝头落,身中前后十字之内力及两边承接气力。

十字力者,左肩擒胸屈太阴肉,对右改屈太阴肉,左肩后胛对右脚腿头后背; 右肩对左改后背,后胛对左腿后背之理一也。若夫十字之力,两手从肩而发,太阴 肉也能浮起,骨节沉入,下改屈太阴肉收沉,则骨又能浮起合缝出力。背后十字之 力者,后胛推落对后腿,骨尖束起,接扶手背后节中外关处,同有声筋推出到掌心。

掌心之力乃翕力也。对两肩胸膛从身推,接续发出,所谓身如负米也。前脚 掌底要束入,后脚掌底要踏出,譬如绞势。若出左手,左脚腿头束起,右脚腿头推 落,是故两脚腿头如摇鼓,带手接身势之力,归接带腹中丹田之气,接续活动如水 车拨转之活力,有相顺相应矣。

若能以此用力,则能带气,气能带力,故出手与脚一齐而出,接带腿头外身边 力,扶脚后跟落地,所以为一气之齐也。故此法必须勤练日积,论年不论月。举手 行步,四掌心归接中气发出,则所谓内力也。将内力推出,从手头节而发,使人不 知在何方而去,岂不尽善又尽美哉!是故

七娘传授曾四叔,四叔述七娘所传。

曾四叔入永教五虎名师

后入永白戒叔又教五虎名师

白鹤仙祖拳法源流

福建福宁府北门外方种公之女名七娘,七娘传永春西门外曾四叔,教传二十 八英俊,乐、(吴)、王、林、蔡、苏、许、周、康、颜、张、郑、陈、白、李等姓氏,后郑礼叔 与白戒在永春传教,后至台湾,又传上淡水王沛兴,即将礼叔所著之书,分上中下 三部,流传后世。

浏览1,8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