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鸡行步:两脚 前后站立,前腿微 弓,五趾扣地;后腿 屈膝微蹲,两脚尖向 前;前腿顶膝,五趾 抓力,后脚水平离 地,经前脚里侧向前 迈步,脚水平落地, 自然步距,步行快捷


(图 2-1-62)。图片22

  1. 趟泥步:两脚并立,屈膝下蹲;一脚支撑,一脚水平提起, 大腿不动,直膝腿挺直,脚面绷平前迈步;支撑腿前跪,五耻抓地 带力,脚落地向前搓步,步距要大于自然步(图2-1-63)。图片15

  2. 阴阳步:两脚开立,腿微屈膝里合;一脚踩实,另一脚提 起,横脚经支撑脚前上向支撑脚外侧迈步,两腿形成交叉,脚尖 均向前,支撑脚经其脚后向前迈步,又恢复到开立步形,两步循 环运动即为阴阳步法(图2-1-64、65)。

  3. 自然步:一脚支撑,腿屈膝下蹲,另一脚前迈步;同时支撑 脚五趾抓力,膝前跪向前送步;落步脚尖微扣(图2-1-66)箭步:一脚向前迈半步,脚掌点地,五趾抓地;另一脚跟 提起,脚掌再蹬力,缩腰纵胯,向前跳跃一大步,落步两脚前后互 换。





      1. 独立步:一脚踩实,腿屈膝半蹲;另一脚提起,屈膝并于 支撑脚踝骨里侧,脚面要平,支撑大腿接近水平(图2-1-79)。

      2. 过步:一脚踩实支撑;另一脚经支撑脚面上向支撑脚外 侧迈步,支撑脚顺碾步,两脚形成平行(图2-1-80)。

        1. 开步:一脚踩实支撑,另一脚横向平行侧迈,落步两脚尖 均向前。

        2. 进步:一脚先前迈半步踩实支撑,另一脚经支撑脚里侧 向前迈步,脚尖微扣。

        3. 退步:一脚先后退半步屈腿,踩实支撑,另一脚经支撑脚 里侧向后退步,脚斜落于支撑脚后,脚心对准支撑脚后跟。

        4. 撤步:一脚先向侧后倒半步,另一脚经支撑脚里侧,向体 后撤步,两脚落成脚尖外摆,脚跟前后相对步型。

        5. 横开斜进步:一脚向侧前方上步,另一脚随后并于脚里 侧,再向同侧体外前迈步。

        6. 跟步:一脚向前迈一步,另一脚迈半步,脚斜落于前脚垫步:一脚前迈一步,脚尖点地;另一脚随后前迈步,落 于前脚位,前脚同时再向前冲一步。八字步:一脚踩实,另一脚前迈步,横落于支撑脚尖前里 侧成八字形,相距一脚长(图2-1-67)。图片23


          1. 扣步:一脚踩实,另一脚向前迈步,扣胯合膝,脚横落于支 撑脚尖前成丁字形,相距一脚长(图2-1-68)0

          2. 倒八步:一脚踩实,另一脚经支撑脚尖前迈步,在支撑脚 尖前外横落步成倒八字形,两脚相距一脚长(图2-1-69)。



          1. 掰步:一脚踩实支撑;另一脚向体侧迈步,摆脚尖,落步脚 尖要直向前侧(或微里扣合),相距3倍脚长,形成丁字形。

          2. 摆步:一脚踩实屈膝微蹲支撑,另一脚提起弧形体侧摆 步,落步脚尖向侧后,相距2倍脚长,脚跟与支撑脚心成“Z”形0

          3. 旋步:一腿屈膝下蹲支撑;另一脚弧形经体侧向体后迈 步,脚尖后摆,落步成脚尖相反,两脚平行,脚跟前后相对步,相 距5倍脚长



          1. 单碾步:一脚上提离地,另一脚跟提起离地,微屈膝下 蹲,以脚掌着地为轴,脚跟里外摆(双碾步,脚分前后,两脚跟提 起,从后脚侧后碾步)后,脚跟前后相对。





        1. 插步:一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两腿形成交叉。转步:一脚站立支撑,腿屈膝下蹲;另一脚弧形经支撑脚 前,向脚外迈步,落地成倒八字。
          腿法(尹派十二连腿)

          1. 摆腿:支撑腿自然直立或微屈,脚踩实;另一腿绷脚面,用 脚尖向支撑脚前外侧冲点,外翻转脚心向里,脚尖回勾上踢,经 面前扇形外摆,脚里翻转成平脚下劈收回;上体保持正直,腿要 直,冲点摆腿快速有力,力达脚尖和外沿(图2-1-81、82)。


          图片24

          1. 扣腿:一腿自然直立或微屈,脚踩实;另一腿上提起, 脚面绷平,脚尖向前,微外侧冲点,上踢,外翻转脚心向里, 扇形向里扣腿;上体保持正直,腿微屈横脚下扣,力达全脚 (图 2-1-83、84)。

          2. 踢腿:一脚挺直支撑;另一腿脚尖回勾经前上踢与头平; 上体保持正直,挺胸,塌腰,直腿,脚尖对头,力达脚尖(图 2—1—85) o


          图片25

          1. 屈腿(穿心腿):一腿微屈支撑;另一腿高提外摆膝,脚与另 一膝平,脚尖向前,直膝展腿,立脚向前上点穿;上体保持正直, 腿微屈,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图2-l-86.87)



          • 兜腿:支撑腿屈 膝下蹲;另一腿脚尖 回勾,经支撑脚里侧 和前侧从下向上弧形 向体外兜起,脚尖与 耳尖争;上体挺直,微 反向转体;腿挺直,脚 尖回勾有力,力达踝 骨(图 2-1-88)。
            图片26



          1. 绷腿:一腿自然直立或微屈,脚踩实,另一腿提膝,脚里合 成脚尖向侧的横脚,向体前上方绷踢;上体保持正直,绷腿要直, 直撩上绷,力达脚外沿(图2-1-89、90)。



          1. 翻腿(翻心垛子):一腿自然站立,脚踩实;另一腿上提,膝 外摆与胸口平,脚尖向外摆勾平,直膝外横脚向体前上蹬成脚心 向上;重心下移,脚掌要平,蹬腿快速有力,力达脚心(图2-1- 91、92)。
            图片27

          2. 踹腿(摘心垛子):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上提,脚横立 收于大腿里侧;上体侧斜,直膝展腿向体侧踹,高不过肩,低不过 膝;上体侧倾达到水平,腿直与上体平行;动作连贯紧凑快速,力 达脚底(图2-1-93、94)。



          1. 劈腿: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上提膝与胸口平,脚尖回勾, 直膝展腿,竖脚前蹬,绷脚面下劈落地;蹬劈腿要直,上体微前 倾,力达脚掌;前蹬腿力达脚跟(图2-1-95、96、97)。图片28



          1. 后蹬腿(滚腿):一腿直立支撑;另一腿上提膝,前脚勾平 收于裆下;上体前倾,直膝展腿后蹬,高不过胸口,低不过膝部; 腿要直,扬头前看,用脚跟猛蹬,力达脚跟(图2-1-98、99)。



          1. 截腿:支撑腿自然直立,脚踩实;另一腿上提外摆,膝与 胯平,脚尖勾平向体外;支撑腿屈膝下蹲,另一腿横脚直膝向体 前下斜截;上体保持正直,抬腿要快速,下截狠猛,力达脚掌(图 2-1-100、101)。

          2. 切腿:一腿支撑,脚踩实;另一腿提膝里合与腰平,脚尖 勾平向里,横脚,伸腿直膝用脚外沿向体前下斜切;支撑腿屈膝 下蹲助力;上体保持正直不动;屈伸腿快速狠猛,力达脚外沿(图 2-1-102、103)。


          图片29在以上这十二腿之外,还有风轮掌中的一种腿法——点腿。

          1. 点腿:支撑腿微屈,脚踩实;另一腿脚尖回勾,经支撑腿 前向体外,上方用脚尖下点,脚尖高不过头,低不过胸口 ;上体保 持正直,脚尖猛力点踩(图2-1-104、105)。


          七、平衡

          1. 提膝平衡:支 撑腿直立,脚踩实站 稳,上体正直,头顶 项直,另一腿屈膝高 提接近胸口,小腿下 垂,脚面绷平,内收 于裆前(图2-1-106),


          图片30

          1. 摆膝平衡:一腿屈膝半蹲,脚踩实站稳,顶头挺项,上体正 直,另一腿膝上提外摆与腰平,小腿平衡于体前,顺立脚,脚尖水 平向前,收于裆前(图2-1-107)。

          2. 仰势平衡:支撑腿微屈站稳,脚踩实,上体后仰近水平,扬 头目视后方;另一腿提膝与上体平,小腿平直,脚面绷平(图2-1- 108)。图片31


          第二节吸胯掌和推磨掌的形体姿势

          一、头颈部

          头为躯体之主,头上顶,全身才能正直顺达、精神倍增。顶 头,首先将颈项挺直,下须回收,头部和颈部正直后,再虚领上 顶,并向肩侧拧转。眼要二目圆睁,经前掌的虎口向前平视。嘴 要自然闭合;牙齿上下对紧,舌尖抵住上腭,口腔不留空气,用鼻 呼吸深长,气入丹田,精神集中。

          二、 上肢部

          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掌为梢节。动梢节,随中节,力发于根 节。肩尖下凹,两肩里抱,使上体整体力量集中,臂增长度,坠肘 肘窝向上,前臂里拧转半周,与沉肩同时下坠,臂微屈呈下弓形。 一臂前伸,另一臂横于胸前,肘里侧对胸口,两掌直立。硬掌,向 前内倾斜45。,前掌尖与眉平齐,后掌尖对正前肘尖,相距为一 立掌,力达掌外沿。柔掌,微向内倾斜,前掌尖与眉平齐,后掌尖 对正前肘尖,相距为一立掌,力达掌心。两肩平齐。

          三、 上体部

          头为梢节,胸、背为上体中节。胸不前挺,自然内凹;呼吸通 畅,气贯丹田。在两肩里抱条件下,后背自然圆紧。’大脊椎处有 紧迫感,促使两臂产生更大的裹抱力,力量集中向前发出;小腹 和腰胯为上体的根节。腰自然前塌,固定,不可依腰为轴向两侧 转体,前腿胯后卸,后腿胯前吸,向前腿侧转体,小腹放在大腿根 部,臀部下留,提肛收闾。保持上体直立侧拧,气沉丹田。

          四、 下肢部

          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胯要吸、卸、扭、坐;向前吸 胯,力达脚尖,向前运动更加快捷。卸胯则为上体侧转,扭胯不但 加速侧转上体,更为掌法加速加力;坐胯使重心下移达下盘,架 势稳定,给掌法加力。前膝微屈,腿微屈呈前弓形,脚向前落平, 脚尖向前。后腿屈膝于前腿后侧,两膝里合掩裆,脚的五趾扣地, 脚心上提,踩实支撑躯体。

          五、整体姿势

          由上向下:泥丸(头顶中心)下垂直于会阴;会阴下垂直于脚 尖。从上到下形成一条垂直线。上体侧转体最大,小腹放在大腿 ±0初学为上盘,膝胯微屈;有一定功力时,习练中盘,达屈膝坐 胯,以气不上涌为准。最后达下盘功夫,要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 平。但习练时以气不上涌为准,万不可强求。

          步形式和方法

          一、预备势

          躯体自然,两腿并立,两脚并齐,二目前平视。两臂下垂于体侧,两掌贴于两胯旁.

          二、起势和收势

          两掌从体侧外翻转向前外侧上抬,成仰掌与头平。两前臂里翻转,肘外撑,两掌成俯掌从头前下按;同 时,屈膝下蹲,当两掌下按与胸口平时,下蹲势停止,起势 终了o

          该蹲势为上、中、下三盘起势定位(上盘直膝胯,中盘屈膝 胯,下盘平膝胯);收势则两掌成俯掌从体前下按与胸口平,同时 并步,逐渐直膝胯,躯体直立,两掌同时从胸口前掌尖下沉,成 竖掌收于两胯侧。

          三、直线步行

          适应初学者,练习步型、步法、步眼及运动方法、技巧。区别 不同派别的步型、步法及运动方法。锻炼下肢的支撑力及耐久 力。明确三盘步行区别、规范、技巧等。总之,是为其他步行运动 打基础的。

          运动方法:接起势;两掌下垂于体侧胯处,右腿支撑,左腿提 起,脚水平微离地,大腿直膝,小腿伸直,右膝前跪,五趾抓地,左 脚平行向前进步,脚水平落地(趟泥步要脚面绷平向前搓步)。左 腿前顶膝,脚心上提,五趾扣地带力。右腿提起,脚水平微离地, 大腿直膝,小腿向体前伸直,左腿前跪,五趾扣地带力,右脚经左 脚里侧平行向前进步,水平落地(趟泥步脚面绷平向前搓步),两 脚交替向前运动为线形走步;利用扣步、碾掰步法,折回可连续 运动o

           

          要领:上体保持正直,泥丸、会阴、后脚尖三点保持成一条垂 线,脚离地不可高,落地脚尖微扣,两脚大趾在同一直线上;鸡行 步距等于或微小于自然步距,趟泥步等于或大于自然步,视三盘 而定。

          四、弧线步行(走圈)

          弧线运动是学练八卦掌的主要走步形势,是八卦掌运动的 主要内容。八卦掌“以动为本”,主要指的就是两腿始终不停地运 动,而步形转圈又是八卦掌运动形势的特点,也是攻防打斗中围 圈打点的日常练习项目。可以说:八卦掌主要运动是转圈,而八 卦掌不转圈就不能说是八卦掌或不完全是八卦掌;转圈的大小 由练功程度而定,初学者,一般每圈走12步为宜,功夫逐渐提 高,步数可逐渐减少,最少不低于8步,但转圈直径不能变。

          运动方法:①步行圈起势,两掌从胸前向 体侧下插于两胯旁,同时,右脚支撑,左腿上提,脚微离地,大腿 直膝,小腿向体前伸直,右膝前跪,脚踩实,五趾扣地带力,左脚 向前落步(趟泥步则向前搓步)。②左脚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 提,顶膝,带动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左脚尖前外侧迈步,落步脚尖 里合。③右脚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左脚提起经右脚里 侧,顺右脚向前上步,落步两脚前后平行。④左脚踩实,五趾扣 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右脚提起,经左脚里侧,顺左脚尖前上 步,里合脚尖落步。两脚如前述交替行步,形成行步转圈形势。反 行步转圈:扣外步,碾掰里步,两脚内外互换,为反方向转圈。收 势必须在圆中心。方法是:里脚外摆步,外脚里扣迈步,里脚并 步,躯体直立,收势完成。

          要领:从中心起势到圈沿,直行走,走一步或三步;第二步或 第四步,落步里合,脚尖到圈沿,或第三步摆步到圈沿行步转圈; 行步脚要平起平落,与地平行,要离地而行;步行时两脚要相挨,不相蹭,里脚直迈步,外脚里台落步(传统称脚直步弯亦为此 步)。初学者身正步弯行步转圈,适应后,侧身拧胯,向圈里侧拧 转上体行步转圈,并向侧后拧转至最大限度才是八卦掌的步正 身斜的运动形势。

          五、“8”字型步行(双环连体步行)

          “8”字曲线行步运动,是八卦掌的又一派掌法“风轮掌”的步 行转圈形势,具有游龙戏海的风度。该步行进没有固定模式和法 则,可谓“行无踪,去无影”。在攻防技击中,攻前侧击、旁敲后击 尤为特殊,可以说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游离步法。

          定向运动方法:起势在“8”字两环之间,设右腿支撑站立,两 掌从胸前下插于体侧;左脚同时提起,外摆脚尖向前外侧斜迈 步,脚尖里合落地,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带动右脚经 左脚里侧向体前内弧形上步,脚尖微外摆落地,踩实,五趾扣地, 顶膝,带动左脚经右脚里侧向体前里弧形上步,脚尖微里合落 地,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迈步,就完成了一个环形线路的步行。 另一个环形步行线路同前所述,就完成“8”字型步行线路,收于起势位。
          要领:运动中面向圈外,侧身而行;行步脚平起平落,微离地 与地平行上步,脚随运动路线弧形里合外摆脚尖,上体随步左右 扭转,但要保持上体正直,不摇摆,利用摆扣步反向运动,久练则 随心所欲,可达逢前必后、逢左必右的脱身换影之绝妙运动。

          六、反“S”型步行

          反“S”型步行运动,如尹派掌法的乌龙出洞、程派掌法的拨 草寻蛇等,亦如传统的“七星步”线路步行运动。具体是几个掌法 的步行方法,在八卦掌门派中,单独行走反“S”线路的鲜为人知。

          运动方法:起,右脚支撑站稳,左脚 提起微离地,外摆脚尖,向前外侧斜迈步,站稳,五趾扣地, 顶膝。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上步,站稳,五趾扣地,顶膝。左 脚经右脚里侧,向右脚尖前外侧斜上步,落步脚尖里合,踩 实,五趾扣地,顶膝。右脚经左脚里侧向前迈步,踩实,五趾 扣地,顶膝。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前上步,右脚经左脚里侧迈 步,在左脚尖前外侧斜落步,踩实。左脚经右脚里侧向前迈 步,落地脚尖外摆,完成了反“S”型左步行线路。利用扣步 和摆步可原线路返回,也可并脚收势

          要领:参考“8”字型步行线路运动。略。

          七、型步行

          三角型步法运动,主要在尹派掌法中运用较多,也是攻防技 击中,闪展腾挪、进退及横开斜进的连环步的方式之一,其他掌 法中不多见。

          运动方法:起势,右脚支撑,站稳佐脚向 左前开步,落步脚尖向前,踩实,五趾扣地,脚心上提,顶膝。右脚 提起并于左脚里侧,再向前外开步,落步脚尖向前。右脚踩 实,五趾扣地,外顶膝带力。左脚提起并于右脚里侧,再向体 后撤步。落步脚尖向前,两腿形成交叉。左脚五趾扣地,脚心 上提带力,右脚撤回左脚里侧并齐,形成型步行路线 。

          要领:行步脚平起平落,与地平行运动。两脚动作快捷,膝 胯紧密配合,上体随步扭转,但保持正直,腰部挺直。

          硬掌与柔掌的技术体系及其区别

          在此介绍的硬掌、柔掌体系中的区别,是依董公海川下传时 的传统硬掌法、柔掌法体系的区别为准,并未触及在其后的发展 中以及在各拳种相互借鉴的技艺。

          一、名称、掌法体系及其区别

          八卦掌门内技法和击法皆依“掌”为本,依“器械”为用;硬掌 体系内含十八趟罗汉拳及十二连环腿。

          正如前文所述,八卦掌是以武术中的攻防格斗形式和方法, 依易卦之理、易卦之数创编的,所以八卦掌法的数量都是依“八” 或由“八”的倍数变化为单位,如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 三百八十四等,这是八卦掌统一的格局。时至今日,八卦掌的发 展虽然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但是都遵守了这一格局。

          八卦掌原始称转掌,雏形掌法是八个定势掌法(实为转圈形 式),是八卦掌门的基础掌法,也是八卦掌门内各派都要掌握的 技法。该技法简明,其最大特点和区别是在行步转圈中,两掌置 于不同位置和姿势中运动,虽然有简单的变掌换式,其目的主要 是为了在转圈中变换方向而用,从中也得到扣步、掰步等步法及 拧、裹、钻、翻的基础练习和初始八卦掌的锻炼。其具体名称是: ①下塌掌,②托天掌,③抱球掌,④指天插地掌,⑤撑撞掌,⑥捧 手掌,⑦风轮掌,⑧阴阳掌。虽然八掌的名称在各派掌法中一致, 但在具体动作上仍有区别,尤其在演练的风格特点方面各成体 系,突出自我特点。八卦门各派的技艺都是按八大掌法、二十四 势、六十四手的顺序编排的掌势、掌法,但是其名称、体系内容及 形式各异。

          硬(尹派)掌体系和柔(程派)掌体系的主体掌法都是八个掌 势掌法,这八个掌法在董公下传时,其内涵都是一个完整的攻防 技击组合。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对武术的要求,经第三代下传 时在掌势掌法中添加了不少优美成分;在演练上,一改传统的功 力性而注重艺术的优美性,使其更具有观赏性,所以在攻防技击 方面相对降低了。在这方面柔掌尤其突出。

          八卦掌的硬掌法称“势”,八个基本掌法称“八大老势”。每个 基本掌势中的具体动作称做“掌”,也就是八卦掌硬掌法中每个 基本掌势中含掌,有几个动作名称就有几个具体掌法动作。所 以,硬掌的主体掌势称“第一势~第八势”。

          八卦掌的柔掌法称“掌”,八个基本掌法称“八大老掌”。每个 基本掌法中的具体动作也称“掌”,也就是八卦掌柔掌法中每个 基本掌法中含掌,有几个动作名称就有几个具体掌法动作。所 以,柔掌的主体掌法称“第一掌~第八掌”。

          八卦掌的二十四势各派都有不同的练法,柔掌体系的二十 四势并非另有掌法,而是按照势架高低之分在行步转圈中演练 八大老掌:依上盘演练称“上盘八势”,依中盘演练称“中盘八 势”,依下盘演练称“下盘八势”,合称二十四势。所以说柔掌的二 十四势限于功法的范畴,没有掌势掌法的技术含义。

          硬掌体系的二十四势则依势中之掌法分上、中、下三盘掌 法,只是都含在掌势之中,但是并非每势中都含上、中、下三盘九 个掌势动作,所以说硬掌的二十四势是掌法范畴的称呼,亦掌法 的高中低之分。硬掌体系的行步转圈也要求三盘架势的功夫。但 是因硬掌法运动速度较快,习下盘功夫者不多见。

          众所周知,董公是按易卦之理之数创编的八卦掌,从其易 讲,每掌势应变易成八手,八势(掌)应演变成八八六十四手。六 十四手是八卦门内攻防技术的具体应用手法,八卦门内各派的 八大老掌虽然各异,但其攻防技术仍以六十四手为准,差别仅是 擅用其中某几个掌法而已。因而,六十四手是八卦掌各派共有的 技术,惟尹福的硬掌体系中掺入了技击的腿法,其名称也比较实 际,均依掌法直接称呼,如:削掌、劈掌、砸锤等。六十四手的初始 内涵非常简单,每个手法仅依一个动作,在行步转圈中操练,实 际上是八卦掌攻防形式和攻防方法及掌法的综合演练。

          当八卦掌下传第三代及其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六十四 手在各派中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化:有的组编成了掌势、掌路, 如硬掌体系由尹福改编成六十四掌而下传给一部分人;有的组 编成了转圈演练套路,如,柔掌体系大枪刘德宽、程有龙和刘振 林三位前辈将六十四手改编成八个套路,每个套路内含八手的 直趟练法,现在又有人改编成对练。在19世纪50年代,程有信 改编成柔掌形式的转圈的八个套路,每个套路内含八手,又称八 掌;另有曹东升所改编的转圈的八个套路,每个套路内含八手; 在天津的发展最为可观,其六十四手不但发展成形意八卦掌六 十四转掌,而且还将六十四手组编成八组掌法,每组八掌,亦乾、 巽、坎、艮、坤、震、离、兑掌各八掌。这样一来,一改攻防技击形式 和掌势练习,而成为掌法和套路的演练。虽然在掌法内涵、技法 及演练技巧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增加了观赏性,但是降低了单手 操练的功力,降低了八卦掌的攻防含义。

          八卦掌的对练套路是按六十四手组编的,依两人相互转圈 的方法演练,名曰对穿掌。每一个对穿掌相互间仅有两三个手法 或腿法动作,称为“势”。这样的演练实际上是攻防实战的练习, 而非哗众取宠的表演。据梁斋文讲,初期原始的八卦掌,无论哪 种掌法仅有单势、单掌法,组合均在转圈中出现,否则不称其为 “八卦掌”。

          硬掌体系中还含有十八罗汉拳和十二连环腿。罗汉拳纯系 董公下传,并非尹福原有之术。十八罗汉拳中最驰名的三个套路 是降龙拳、虏虎拳和疯魔罗汉拳,具有较强的技击性。后来,尹福按照降龙拳和虏虎拳的套路改编了两个剑的套路:文剑套路和 武剑套路,下传给了何金魁。

          十二连环腿是尹福按十二弹腿改编而成。硬掌体系的习练者 均知有七十二截腿之说,这是尹福按八卦的变易而形成的,其基础 腿法仍是十二连环腿。按照八卦掌的高、中、低三盘踢之,称三盘十 二连环腿,合叫三十六面腿;又一腿变二腿踢之(变形腿)计为七十 二截腿。如:摆腿,基本踢法是在体前,变形摆腿则向后前劈;三盘 摆腿即:高摆腿过头,中摆腿与胸口平,低摆腿与裆平,一般习练者 都是练习上盘腿法。又如:屈腿,又叫穿心腿,其变形腿则称弹腿, 三盘踢法是:上盘与咽喉平,中盘与胸口平,下盘与裆平。十二连环 腿的名称是:摆腿、扣腿、踢腿、屈腿、兜腿、绷腿、翻腿、踹腿、劈腿、 蹬腿、截腿、切腿。这十二腿都是尹福亲自下传后人的。

          柔掌体系里没有拳,更没有腿法,但其技法和击法中含有摔 法,所以柔掌体系最讲究架势的高低,这与摔法有着直接的关 系。程廷华口头语:“八卦掌不讲腿,抬腿就是腿”,其含义是在行 步转圈中的抬腿可随意变化成腿。再曰:“抬腿三分空”,意为在 攻防技击中用腿容易被乘隙击倒。在柔掌第二代的部分习练者 中,有了一腿名“点腿”,此腿法是马维祺风轮掌中的技术,被吸 收到柔掌法中,所以说在柔掌中出现的腿法都不是传统柔掌法 中的技法,而是间接的吸收了其他门派的技法而已。在当今的程 派八卦掌的著作中,先后出现过两种腿法,一种名曰八卦七十暗 腿,实为摔跤的技法,因所用的是“腿”故称为腿法;一种名曰十 二暗腿,系将尹派十二连环腿的内容稍加改变而成。

          二、八卦器械体系及其区别

          八卦门的器械和其他拳术门的器械体系一样,不仅有常规 的兵器,还有本门特有的兵器。但是八卦门的兵器,不论是常规 的还是特有的均有本门的特点:长、宽、重、小、巧、轻便或多刃、 多刺等。如八卦刀(转刀):4尺2寸长,3-4.2市斤重(还有9 斤以内的);套路练法刀:一般3尺6寸~3尺8寸长不等,3 市斤重;实战刀:3尺3寸长,2.5-3市斤重;双刀标准:3 尺6寸长,2.5-3市斤重。枪分长短,大枪9市尺,中枪6尺 5寸。小巧兵器有:鹿角楔、判官笔、怀杖等。多刺多刃兵器 有:鹿角勾、鹿角刀、八卦钺等。

          八卦门的兵器虽然品种繁多,然而程廷华下传的兵器种类 有限,八卦刀和子午鸳鸯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兵器,还有大杆 子。八卦刀下传了八卦转刀势和转刀,套路有:滚手刀、群拦刀 等。转刀势和老八刀的刀法简明且实用,由于观赏性差,因而习 练者减少,以至于大部分人已不知道还有此刀法。转刀势和老八 刀是纯正的八卦刀术,其套路刀术是在其他门派刀术的基础上, 添加了转刀的刀术和八卦刀的风格特点形成的,这些刀路均是 八卦门所共有的套路。

          柔掌体系没有剑法和套路,更没有枪法和套路,程廷华讲: “八卦刀、剑不分家。”刀法也是剑法,刀的套路也可以用剑练习。 只是在练习剑时,空手型是掌诀,不是剑诀。80年代以后,在比 赛场上看到的各种形式的八卦剑,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 种情况:其一是依滚手刀的套路为本;其二是在滚手刀的基础上 添加其他门派的剑法;其三是以其他门派的剑法和套路,运用八 卦门的风格特点演练;再或是独自创编。

          现在的柔掌习练者,掌握有一趟枪,称其为“八面战身枪”, 是长拳门的枪法,为大枪刘德宽的拿手绝技,献给了柔掌第二代 传人。从此传播广泛,本门和其他门派很多人都学到此枪法,但 有人将其名称改为“八面战身枪”了。同时还下传了六路戟法(共 十二路,前六路朝着一个方向演练,后六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演 练,胡天祥只授给刘德宽前六路并且套路不全)。其后,柔掌传人 按八卦之数,创编出第七路、第八路戟法,称“方天画戟”,从而形成八卦柔掌体系的技法。

          时至今日,柔掌体系吸收了不少硬掌体系的掌法、兵器和套 路。硬掌的兵器体系比较繁杂。尹福原是河北冀县大枪秦凤仪 的掌门大弟子,投入八卦门后,仍将所学带入八卦门内,尤其是 兵器。此外,还将宫廷的兵器技术带出,如怀杖、十二连刀等。总 之,硬掌体系的兵器不但概括了八卦掌的兵器,还包括了少林 拳、弹腿门及宫廷内的兵器。八卦兵器有:八卦刀、八卦枪、八卦 剑、八卦杆、八卦棍、鹿角勾、判官笔、风火轮、鹿角棒、鹿角楔、八 卦钺、怀杖(两节棍)等。

          八卦刀分单刀、双刀、鹿角刀和对刀。单刀技法套路有八卦转 刀和8个转刀势、滚手刀、走刀、五环刀、云片刀、指路刀等。双刀 和鹿角刀各仅有一个套路。对刀技术套路有十八截刀和对劈刀。

          八卦枪分单头枪、双头枪。单头枪的技术套路有八卦转枪、 提炉枪和四十七大枪。双头枪只有一个套路。

          八卦剑有3个技法套路:尹福改编的文剑、武剑和董公亲传 尹福、梁斋文、马贵三人的一百零八剑。

          八卦杆分大杆(技术套路称瞎子杆)、七星杆、一百零八杆实 用杆(后有人将其改编成七个套路,共八路杆法)。

          八卦棍只有一个转棍,技法与转枪技法相似。判官笔的技术 套路为转笔,后改编成表演套路。其他兵器如风火轮、鹿角棒、鹿 角楔、鹿角勾等没有转法单势。怀杖是宫廷巡更太监的随身兵 器,仅有单势技法和击法,没有技术套路。

          三、技法和击法的区别

          (一)八大老势(掌)

          八大老势(掌)是八卦掌的总体掌法。硬掌八大老势中,每势 不但有掌法,还含有腿法、肘法和锤法。势中掌法以冲、点、削、 砸、劈、穿、开、弹、截、挑、撩、缠、掩、豁、震、挂为主;柔掌均由 掌法组成,不含腿法和锤法,基本掌法以推、托、代、领、 掠、搬、撑、撞、掩、盖、掖、探、挤、塌为主。例如硬掌第 一势,共有6个掌、腿的动作组成:①点手掌,②片旋掌,③ 冲掌,④豁掌,⑤反背腿,⑥平削掌。柔掌的第一掌称单换掌, 内含4个动作掌法:①掩手掌,②单撑掌,③闪插掌,④穿手掌。








 

浏览1,0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