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不敎爱妒有加

提到叶问宗师,黎师傅最多见到他的 地方就是李郑屋邨,有时招允师傅跟问公 一起去饮茶,也会带黎师傅同行。“问公 最常到醉月、龙凤饮茶,也会到新亚;我 当时只是十多岁,跟他们一起上茶楼,只 是听他们说话……”黎师傅说,招允师傅 之所以跟问公熟稔,是因为招就师傅的 关系外,事实上他们在佛山时已经认识, “他们在佛山时都是配枪工作的,跟招就 一样,招叔也是问公的下属。”黎师傅称, 他们在佛山刑侦队工作时有一项的特别行动叫“执冷 牛”;队员捉拿犯人,免他逃脱,先在屋外包围,然后

图片28

放烟,另外又已有队员爬到附近的大树上,用枪朝着 天窗;当犯人怕烟而被迫往天窗外爬时,那队员便放冷枪把他吓回屋内,令他在进退维谷下就擒。“问公与 师傅在饮茶时什么都谈,很熟络,偶然他俩也会拗颈, 有时又会遇上小说家黄威凤……我坐着,只管听……” 在李郑屋邨,很多时黎师傅都见到师叔如麦普等 协助问公教功夫,“问公的馆设在六七层楼房的地铺, 由两个单位打通,我跟招叔到访的时候,总有四五人 在那里学习/黎师傅有时也会一起练习,有时只管坐着看人家玩,或跟人家闲聊,“问公 很少说话,偶然也会给弟子解释动作, 但年轻的我不识宝,没有留心……” 黎师傅又坦言,问公避免尴尬,一般 不会教第二代弟子,“他看着我们玩, 有时以佛山口音对我说:‘唔系咁!’ 之后便没有再解释什么了;我又听过 他对弟子说:‘好力不如去做苦力,可 以赚钱! ’但他之后又没有再多说话 了,他总要人想想他说什么……”在 黎师傅的心目中,问公十分幽默,“他 拿出口袋中的金笔问我:‘阿就,你知 道这是什么? 3我不懂回应,他接着 说:‘是派克,鸿仔送的! ’说罢,便 乘鸿仔(梁绍鸿)派来的私家车到他 家教功夫去。”

图片31

黎师傅是爱到李郑屋邨和跟问公 相处的,“每次到李郑屋邨后,招叔总 有新的东西教我,大概他们特意叫我 外出买烟或买东西,招叔便乘时向问 公请益……”在那里黎师傅虽然没有 亲眼见过问公教他的师傅功夫,但他 见到师叔们如何学习,也见过问公有 力地示范几式棍法。日子久了,问公也跟他相熟,并知他喜欢打架,“他 在我面前认真地告诫招叔说:‘阿就 毛发未丰,不要教他,打死人是要坐 牢的! ’”年轻的黎师傅听见问公这 样说时没有什么感觉,但今日忆述起 来,对于问公的爱护,黎师傅是深深 感受得到的。

图片32

前辈小档案

黎应就师傅,1944年生于香港,祖籍南海,中学时在大埔道 崇真中学念书,是电影人麦嘉的同学。读小学时的某次,黎师傅 在街头打架,给路过的招允师傅看见;招师傅指出打架并非这 样,更让他即时在街上试手,便令黎师傅产生学咏春的念头。

黎师傅的尊翁是精武会会员,习洪家,在旺角警署当政务主 任;在他的允许下,招允师傅便被邀请到弥敦道767号他的家中 教黎师傅功夫;那年是1957,黎师傅约十二三岁。黎家有一个大 | “骑楼”,适合练功夫,那里也成了招允师傅的第一所拳馆。

中学毕业后,黎师傅在和记洋行当打字S,及后又改行售卖汽车。适逢在外国学电影的同学麦嘉回来,而黎师傅又认识了电影业人士,他便于1975年跟麦嘉及吴耀汉创立先锋影业有限公司,翌年拍成第一出作品《一枝光棍走天涯》。其后黎师傅也执导过多出电影和参与幕前演出,其中以参与《赞先生与找钱华》 和《败家仔》的制作,令咏春电影在银坛上大放异彩,最为咏春同门所乐道。

黎师傅因为拍摄电影的需要,在影坛上教过许多演员玩咏春,此外,警务人员中也有他的弟子。20世纪9〇年代,.他在尖沙 咀的办公室开设拳馆;在黎师傅众多弟子中,以林正英、舟霆锋 最为人所熟悉。

——咏春小百科——

招允门下的洧艺界弟于

黎应就师傅的同门师弟狄龙及李海生师傅,都是演艺界的知 名人士。连黎师傅在内,招允门下,在演艺界人才出众,到底是 招允师傅专教演艺人士,还是别有原因?黎师傅解释,这现象只 是恰巧而已,并不是招允师傅与演艺界人士有什么特别关系。

原名谭富荣的狄龙师傅,当年在招允门下学了功夫后,想投 考邵氏的龙虎武师,但竟然落选了;原来邵氏觉得他外形俊朗, 想他担任演员,结果他于1968年修读邵氏的南国艺员训练班,其 后获导演张彻垂青,领衔主演多出电影,成为银坛巨星。

至于李海生师傅,来头也不少,他曾于50年代获香港先生的三 甲名衔;张彻喜欢在电影中用健颂的汉子,狄龙便把这位同门师兄 弟介绍给他,而招允师傅门下,也就多了一位演艺名人了。


图片33

老夫犹带少年狂

吳华森师傅见证问公晚早的乐天知命另一位徒孙吴华森,自从20世纪60年代跟叶问宗师认识,便一直相 交。吴氏及其弟子,是咏春第一二代打东南亚搏击赛的选手,他们将叶 问咏春的传奇故事推至新高潮。吴氏欣赏晚年的叶问宗师深藏不露,也 觉得跟这位青春永揉、返老还童的武学大师相处,甚有情趣。

吴华森师傅热爱武术,自20世纪60 年代起跟随叶问宗师的香港首徒梁相师傅 学习咏春拳术。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吴师 傅更认识了问公,展开了他们之间十多年 的忘年交情,亦让吴师傅见证了问公晚年 的开朗生活。

图片34

“当年我大约二十七八岁。”吴师傅 记起,“问公在弥敦道新亚酒楼摆大寿, 他突然想抽烟,于是便叫师傅梁相买 烟;师傅叫我替他买,我便跑到上海街 一报纸档买了‘四两装’的熟烟回来; 问公见到,十分开心,接过烟后,他随 即用雄亮的声音问:‘你叫什么名字?’ 当时我给他的一问吓倒,只是紧张地回 答了一句:‘我叫吴华森。’内心有一种 莫名的战战兢兢,深深地给他的大师威 严所震慑。”

图片35 图片36

当年曾感受到问公的威严的吴师 傅,如今却盛赞问公为人毫无架子,常 常与徒弟们谈天说地,师徒间毫无隔 膜。然而在公开场合,徒弟对他必定恭 敬有加,无形中突显出他国术大师的风 范。吴师傅还说:“问公处事大方得体, 每遇咏春门内的喜宴,定必抽空出席;有些武林上的应酬,即使不能赴会,他也必奉上贺礼。有数次他吩咐我代为到 贺,奉上礼金……当时礼金的‘公价’是:不饮宴二百元,留下进餐则三百。” 问公闲时亦爱与徒弟们到旺角喝茶,每次结账时,徒弟们都争着付钱,可见 问公深受弟子爱戴;然而,每当弟子或相交经济梧据的时候,“问公定必解囊 相助,即使与对方仅是一面之缘,只要问公相信他真是要钱应急,必定不会吝 啬;如此仗义疏财,在当时香港的经济环境下是十分罕见的。”

老幼耍乐闭门一家

吴师傅位于西洋菜街的拳馆与问公通菜街的住所相距甚近,当时咏春行 内一律在晚上十一时收工,问公便在这时到门人的馆中打牌作乐;有时问公 会到吴师傅处跟徒子徒孙竹战,通宵达旦,然后再到旺角道吉祥茶楼喝早茶。 “问公爱打麻将和玩天九,我们打麻将每铺上落多达十几番,一次牌局最高可 达四五百元;至于天九,问公会与骆耀、我师傅梁相、刘荣、刘显,以及我 本人一起玩,大约两毛一栋,一次上落亦要二三百元,当时住宅的租金约为 三百元。”被问到问公的牌品时,吴师傅答道:“他很有牌品,赢牌不会自夸, 输了亦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大发脾气,最多要求上诉……记得有次我们打 麻将执位后想一起诛问公,与他玩‘牙臼战’,逼他发火,但他神态自若,只 是冷静地对我说:‘阿森,你再是这样,我便告诉你老头,叫他不再教你功 夫。’——老头即我师傅……”原来问公打牌时很专心,只谈麻将,不谈其他, 他还声明,如谈及功夫者,须自我罚钱。于吴师傅的脑海中,问公是一位很 特别的老人家,“他七八十岁时,还似一个十多二十岁的青年人般活泼,玩通 宵,四处走;有弟子摸他的头,他都不会生气,实在令人佩服。”

除了麻将耍乐外,吴师傅还会开车接载问公到处游玩,鲤鱼门、沙田、 上水,无处不到。每次出游,问公总爱带三五弟子一起,因此吴师傅结识了 很多咏春的师叔师伯,大大扩阔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吴师傅闲时亦曾与问公夜行散步。问公夜行动辄四五小时,一般由晚上 十一时至清晨四时许。吴师傅记得他曾跟问公由旺角沿太子道步行至旧机场、 飞机库,再折返太子道,一行便是通宵了,跟着便一起去喝早茶。原来夜行 散步是吴师傅向问公学习的大好时机,“问公一边走一边跟我闲聊,有时会间接提点我功夫,许多人生的大道理,他也教我。”吴师傅忆述一次与问公夜行 的经过,“当时我们行经一个棚架下面,问公忽然问我:‘如果上面有枝竹突 然掉下来,你会怎样? ’我即时回答:‘正常人都会立刻走开,不用多想了。’ 问公说:‘走开?学咏春干啥?告诉你老头你不用学了……’”吴师傅良久也 想不出来,“之后问公便说:‘要先卸力,然后移开。’我即刻追问:‘如何卸力 呀?’问公却说:‘自己想……’”就是这样,问公教人往往不会直接讲解,而 是借题发挥,把握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刺激后辈独立思考,一时间叫人摸不 着头脑,但只要晓得与问公相处之道,适时提问,不适时不问,自己则多想 多思,自然能参透问公所教。

吴师傅又提及问公给他另一次刻骨铭心的大考验。某个晚上,他俩散步途 经九龙塘时遇上一个外形健硕的男士,问公鼓励吴师傅去跟那个男士比试。当 时只学了功夫一年许的吴师傅看到对方的身形,内心很是惊恐;到那男士答允 应战时,吴师傅转身一看,已不见了问公的踪影,在担心和犹豫的情况下,吴 师傅只得硬着头皮跟那个男士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事后,他发现原来问公一 直在大树后看着他S问公跟吴师傅说:“我对你有信心,所以叫你去打,我只 想考验你的胆量;实战时,心理因素大于一切,对打时,不应被对手的外形吓 怕,应该相信自己可以技术取胜……”

问公身手

谈到叶问宗师的身手,吴华森师傅认为,问公是一个了不得的 咏春师傅,“他的功力实在深不可测,他偶尔借故搭我的手,跟着 说自己已老,不知还能不能跟别人盘手,其实他是想突击测试我; 虽然他搭着我的那只手邪■软,但我始终也没法把他推开。”问公的 身手,令吴师傅赞叹不已,“又有一次,他说要看我的功夫有没有 退步,便似玩似真的叫我打他一拳;我一拳过去,他应声枕下,说 这样打没有力;他又叫我用同样的方法接他一拳,岂料我竟反枕不 下……他的反应和身体素质胜过常人,有时我跟他盘手,左右身, 一硬一软,根本是触摸不到的。”

鼓励切邊累积经验

就是这样,问公爱用启发的模式去教导学生,他鼓励学生要多与别人切 磋,从中学习。吴师傅记得问公常常叫弟子多与别人黐手,而且强调对手是 谁人都不要紧;在黐手时最重要的是留意对方的手法特点,自己的手则可尽量放松,感受怎样被别人击中,而 后从中领会怎样可以把人打倒。如 果是师兄弟切磋对打的话,问公更 鼓励切磋后的互相交流,不论胜 负,大家都可从中得益。“咏春要 在黐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吴师 傅补充解释问公鼓励切磋的原因, “练习,是要做到随时随地都可以 顺势出拳,不论上下高低,见招拆 招,对拆自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

图片37

1969年夏天,吴师傅跟一 些师叔和师兄弟参加在新加坡 举行的第一届“东南亚国术邀 请赛”,可说是一次大切磋了。问公当时没有参与 训练活动,也没有表达什么意见,他只是以送机 来表示支持,并借以给予参赛者信心。最后,虽 然全军铩羽而归,问公亦没有在他们面前表现出 任何失望的样子,吴师傅只听过问公对他说:“比 赛是一定会贏的吗?……平时练得不够,当然赢不 了……”事后,参赛者们明白到失败的主因是缺乏 比赛经验;而另一方面,吴师傅回港后自觉压力甚 大,比赛落败总是耿耿于怀,于是大家想到派代表 参加第二届“东南亚国术邀请赛”。经一事、长一智,集训方法不同了:到了第二届赛期,咏春派是由吴师傅的弟子梁 贤代表到台北出战。与过往一样,问公以前辈的身份到机场送机。 最终,梁贤没有白费吴师傅给他训练的心血,赢得了亚军,可谓吐气扬眉了; 回来后,问公又对吴师傅说:“知痛了吗?被人打过,才知道痛,知道痛,才 会振作起来……”在参加“东南亚国术邀请赛” 一事上,鼓励切磋的问公给 吴师傅上了宝贵的一课。

习武有得

据吴师傅的理解,于咏春拳术中,最重要的是学好小念头、 转马槌和黐手;而小念头尤为重要,因为它包括所有咏春拳术的元 素。“打小念头时一定要准确,落马时,膝要弯、要向内扣;当年 我们练习时,双膝要内扣着一个汽水樽……握拳要认真,‘一摊三 伏’要慢,手腕要练至柔软……”,吴师傅把他练小念头的心得细 细道来;他亦认为“学咏春拳等如学英文,不能只懂得二十六个英 文字母,要慊得如何将它们串连成不同的词汇,以带出不同的意 思,所以学咏春除了练好基本功外,还要僅得融会贯通,将所学的 招式灵活运用。还有,于日常练习中自我多加思考,多加改善,才 有进步。”


图片39 图片38

小龙交谊

吴华森师傅记起20世纪60年代末,李小龙返港后曾到访梁相拳馆,表示希望跟师兄梁相深造咏春拳术。在吴师傅的脑海中,李小龙很随和,“他为人健谈、友善,无阶级观念,平易近人;事实 上,从很多传闻得知,他十分照顾戏班手足,只是一般人给他跳蹦 蹦的形象诶导了……”那次李小龙还于梁相拳馆跟师侄辈一起玩黐 手,“虽然他当时已经成名,但也十分虚心,而且玩得投入。”事 后他还邀请梁相师傅及一众师侄到亚皆老街的江南酒楼晚膳,“他 真的很大方,告诉大家不要客气,随便来一起吃饭便行……因为他这次探访我师傅’我便有机会跟他吃过一次饭了。”

为人内敛避免闲言

问公外表十分斯文整洁,“他双手的皮肤十分柔软润滑,如一个大姑娘 般,完全看不出他是功夫教头;他闲时爱穿唐装短打服饰,出席大场合时, 必穿长衫,我也曾见过他穿西装到影楼拍照……但,只是一次而已……”在 吴师傅的记忆中,问公很有修养,不将光华外露,也不轻易发怒。“我从 未见过他发脾气,他不讲粗口,不记仇,就算不喜欢你,他都不会显露, 为人豁达大度。”令吴师傅印象深刻的,是问公不许门人在闲聊间说人不 是,“他不爱弟子互相说长道短,他认为师兄弟同出一门,而且代表同一师 傅,应互相尊重;于练习时,不论谁胜谁负,事后也不应恶意批评,互相责 难,更不应背后说人闲话。”吴师傅解释,这是叶问宗师的人生智慧,“问公 认为,说闲话者有不济的师兄弟,反映师傅收了不济的弟子,便令师傅蒙羞; 说人家如何如何亏待自己,亦反映自己有所不足,人家才会这样,于是自己 亦会蒙羞……”

益友良师可堪景仰

在问公晚年的生活中,大多给人家展现活泼开朗的面貌,“他脑筋灵活, 转数快,古灵精怪,难以捉摸,•兴之所至,他会随手出招,好像要跟你切磋, 但霎时间,他又会变得沉默寡言;他想什么,何时是真,何时是假,是没法 猜透的……”回顾过往的日子,吴师傅得到问公的循循善诱,实在获益良多, 他感叹道:“我在问公身上学会了处世做人,学晓怎样对人,更学懂了如何教学……他每每给我启示,提点我每事需要用心去做,说话不需要多,更不要 抢别人的说话,要有修养,要谦虚……”吴华森师傅对叶问宗师的景仰,在 问公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是让人深深感受得到的。

前辈小档案

吴华森师傅(1956—2010),祖籍中山,早年随名师学习武 术,在一次比试中不敌叶问宗师首徒梁相师傅的弟子,有感于怀, 便于1961年在友人的引荐下,拜得梁相师傅为师;自此,吴师傅便 跟随梁相师傅修习咏春多年。习武期间,他结识了师公叶问宗师, 而且过从甚密,因此自问公处,吴师傅亦时有获益。

1969年夏天,吴师傅在梁相师傅的挑选下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 第一届东南亚国术邀请赛。因首次参与国际赛事,缺乏经验,而且 对评分准则不太了解,最后吴师傅不幸以点数落 败。返港后,吴师傅于九龙西洋菜街开设咏春拳 馆,积极培训年轻一代。

其后,吴师傅派弟子梁贤参加第二届东南亚国 术邀请赛,经他悉心的栽培下,梁贤赢得亚军。对 于吴华森师傅来说,这是他的咏春拳馆最光辉的时 刻。事实上,这次胜出,也是咏春派之光。


拳馆退休。2004年,弟子邹 国忠邀请他越洋到纽约教授 咏春深造班,将咏春拳术发 杨海外;近年吴师傅曾在台 湾开班授徒,也在中午到咏 春体育会任教。他的众多学 生中,除梁贤师傅外,以红 星吕良伟、导演陈勋奇最为 著名。

图片40

咏春小百科一—

“嗱舂三擦”和“畢相十虎”

吴师傅提到咏春派于60年代出现“咏春三擦”和“梁相十 虎”。后者是指梁相师傅有十名得意弟子,吴师傅自嘲不在十虎之 列为“不入流”;前者则是黄淳樑、叶步青和文少雄三位师傅; “擦”,是“牙擦”的意思,因他们常与各大拳术门派比武切磋。 “讲手”成有一次,吴师傅跟随“三擦”之一的黄淳樑师傅到九龙城跟 朱家三华”比试,当时的报章均有报道约战的情况,身为“啦啦当年武术界“讲手”风盛,黄淳樑师傅与太极派白骨书生,以 及白鹤派悦旭裳之战,最为津津乐道。咏春农在比试风气炽烈的情 况下,曾想约战“白鹤三夫”,但由于该派宗师吴肇钟师傅跟问公 相识,两派便在满庭芳酒家的一次餐叙后便把比武取消了。

吴师傅记得最刺激的一次是黄淳樑师傅跟蔡李佛派的弟子比 武,“接战不久,对方便已受伤,一场赛事,不到一分钟便打完 了。”吴师傅本人,亦在这一轮咏春与蔡李佛派的交手热潮中跟该 派弟子比试,“那次有两位当警察的同门跟我一块儿去,信心也自 然大增了。”咏春门内众所周知,那次吴师傅出手极快,一动手便 把对手击倒,S艮随到场的记者也没法把他的出手拍下,因此吴师傅在报章上被尊称为“闪电手”。“比试之 后,我跟那位武林同道成了好朋友,最后大 家还一起参加新加坡的第一届东南亚国术邀 请赛。”吴师傅感叹,当时 “讲手”风盛,但大家胸襟 广阔,这是今天所依然值得 緬怀的。


轻狂仍系义和情

叶准师傅细说叶问宗师在不同旱代的故事

今天亦已成为武学大师的叶准,缅想父亲的生平,揭示了父亲感情 生活的点滴以及来港后以教拳维生的原因。1950年初父子俩寄宿庙宇, 天天在中上环游荡,其后叶问宗师晕倒街头,感到活计无方,才以教拳 为业。在佛山闲游度日的问公,没想到会在香港教功夫,也没想到自身 会成为一代宗师,更没想到咏春会因他而传遍寰宇。

作为叶问宗师的长子,叶准师 傅当然也可提供许许多多问公的故 事。尽管1950至1962的十二年间, 叶准师傅与父亲分离,但毕竟在之 前二十六年以及之后十年的大部分 日子里,他们都是一起生活的;就 算是那没有相见的十二年,叶准师 傅也有许多机会接触与问公相关的 人物,间接得到许多与问公相关的讯息。让叶准师傅也成为本书的访问对象,请他谈谈 一些未为人知的故事,对于解构问公的为人个性,会 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叶问宗师要在香港以教拳维生, 对他来说,是人生何其重大的转折点,在这个抉择的 前后,他会有什么心灵上的挣扎,都可以透过叶准师 傅的所知所见,反映出来;还有,叶问宗师如何看待 他身边的女人,叶准师傅都可以跟我们分享他的观察 所得。

图片42 图片41

轻狂安逸玩雀闲游

叶问宗师在佛山生活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上 班的,除了在抗战前当过花捐总局稽査长以及抗战后 当过国民党的警职外,其他日子,他都是闲游度日的;“叶问在佛山的社交很好,他与许多太子爷如罗厚甫、何绍初、周清泉等为 伍,社会上许多人都认识他。”叶准师傅说来也有光荣感。某年佛山秋色出 会,问公偕同士女出游,中途被维持秩序的便衣警察余耀拦截,大家便发生 了争执,“余耀,因为名字与当红男花且余秋耀只有一字之异,人人都称他为 ‘余秋耀’……‘余秋耀’竟也不知眼前的就是叶问,在争执间,他以左轮手 枪指吓叶问,叶问一手便按着那枪的枪膛,令它不能发射……叶问做过稽査 长,熟悉枪械……”当时,在混乱之中,那手枪的弹筒被按得飞脱出来。“这 事是‘余秋耀’告诉我的,很难得,日后叶问当上了刑侦队长,‘余秋耀’便 成他的下属,二人合作无间。”

对警察动武,这回不是叶问宗师的第一次,问公的第一次,大抵发生 在日本的神户。“我伯父在神户做生意,我一早知道,但叶问曾经到过那 里,我较后才听闻……”叶准师傅回忆说,当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任职 教师时,认识一位名叫李然的同乡同事,李然的妻子何静宜,也当教职; 有回他夫妇俩偕同叶准师傅到佛山的何家拜见何世伯,“当他知道我是佛 山人时,便问我是桑园姓叶的,还是大玑头姓叶的;我回答他是桑园的, 他便再问我是否认识一个叫叶继问的人……”在叶准师傅自我介绍过后, 何世伯便给他道出了一个叶问自己讲述出来的故事。“何伯说,他认识叶 问,是在由日本到香港的大船上;那船由东京开出,经神户、上海,而抵 香港……当时在大船上的叶问身无分文,而何伯便仗义地招呼他度过了那 三四天的船程。”据何伯说,叶问告诉他,他是被递解出境的。原来在神 户的叶问,于某天驾着电动自行车经过一个在顶端有神社的小山岗;日本 的礼俗,不论大小官员,凡过神社的,都应下车示敬。年轻的叶问没有理 会,便骑着电动自行车经过神社,很自然,他受到日本警察拦截;结果, 被截的叶问一下车便一拳把那警察击倒。“叶问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便回大哥处,岂料警察很快便 找到大哥的家门,把叶问捉 了,并马上递解出境……” 叶问大约在香港的高级英式 学校圣士提反书院肄业了数 年,便到日本去,出事时最 多只有二十多岁而已;当时 的他,犹有青年人的轻狂本 性。“在20世纪60年代到 了香港时,我跟叶问谈起此 事,他竟回应道:‘有此事 吗?,”

回到佛山,叶问宗师的 生活是安逸的,叶准师傅分 享了一项他父亲的兴趣—— 打雀。“很多时,我都会帮他 把雀儿带到郊外去,我拿着 一个笼,他拿着两个,便一 起‘行雀’去。”叶准师傅解 释,“行雀”是佛山雀友们的 术语,行雀”时,雀笼要用 白布覆盖,到了郊外,四野 便有许多雀声,笼中的雀儿, 只闻其声,但白布之内一无相片由圣士提反书院提供所见,便出情绪,他们称为“有火'“有火”的雀儿, 才可参战。此外,玩雀的又要晓得为雀儿“开嘴”,即 是将它的嘴儿磨尖,以增加它在打斗时的杀伤力。打 雀时,旁边有人开赌,最终那因怕被袭而在笼中四处 闪避的雀儿,便被判战败,而那些下注了的,便同时 判了输贏。许多叶问宗师的消闲日子,都满布了这些 或赢或输的精彩片段。

图片43 图片45 图片44

政权移甚仗义承提

然而,年少轻狂、生活本来安逸的叶问,到了国 难当前、时局动荡的时候,又展现出他可敬可仰的义 气和责任感。问公在日军侵华时期尽管家贫而不肯为 敌所用的故事,在电影《叶问》的艺术情节中给观众展现过后,大家已知一二。

图片47 图片46

或许有人会问,叶问在解放前后当上了警察局副局长,理应有机会收受 许多由权势所带来的好处,但事实却非如此。问公到了香港后,佛山家中的 光景,叶准师傅最为清楚,他以“捱穷”来形容父亲离去后的生活;而问公 到了香港后,又因山穷水尽才教功夫维生,若他有钱,不会这样。“不用说是 副局长,就算是局长,也没法收受利益……”说话时,叶准师傅的语气是肯 定的,“南海警察局局长李耀华,比叶问先辞职,比他先到香港。李耀华有 七八个儿女,在20世纪50年代领取香港的身份证时,他也要借叶问在饭店 工会的地址……当手续办好,叶问把他一家的身份证交还给他时,他竟垂泪 告诉叶问,其中有一张证用不着了,原来他卖了一个儿子给人家……李耀华 便拿着这笔卖儿子的钱开了合兴毛巾厂。这个故事,是我在香港与叶问路过 合兴毛巾厂时叶问告诉我的! ”要卖儿卖女的局长,恐怕在职时没有收受过 什么因权势而得来的黑钱。

不独没有收黑钱,在政权移易、地方的治安受到威胁时,叶问还展现 出无比的责任感。“李耀华离去,佛山的治安便由叶问负责……任何政权 交接的期间,当旧政权的人员撤退,而新政权的人员未到时,便出现了无 政府状态……因为叶问宣布他不会走,并掌管佛山治安,那个时期,佛山 没有什么麻烦事发生过。”叶准师傅细细道来,清晰的展示了他对父亲的 崇敬之情。当政权顺利过渡,一切都稳定下来时,叶问才辞去警职,办理 退役手续。

——小龙交谊

叶准师傅说,他与李小龙本不相熟’有所接触,就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是李小龙希望叶问宗师给他拍下木人桩法的事。李小 龙以一个住宅单位作为给问公的报酬,但问公拒绝了; “李小龙竟 然找我帮忙,他说:‘准哥,帮手劝劝师傅,那个大厦单位最终会是 属于你的……’我回应道:‘叶问决定了的事,有谁可以规劝?’ ” 最终,叶准师傅在这件事上当然帮不上忙。

第二件,是跟《星报》打官司的事。当问公逝世时,报界报 道找不到李小龙的踪影,出殡日也不见他到场致祭,并推测他与师 傅关系不好。其实,李小龙当时不在香港,他正跟华纳公司谈片 约,身在美国,便无法出席;后来,他一落机,便上咏春体育会拜 祭。李小龙想叶准师傅给他写一篇文章在报刊澄清,叶准师傅以文 言文写了,并刊于《天下日报》的武林版。岂料《星报》在叶准师 傅不情的情况下将那篇文章转载了,并且以他的名义续轺了多 篇。“李小龙找我,叫我控告《星报》,我说不告了,他便自己 告……”事隔三十多年,叶准师傅还记得清楚,“我们因为这事见 过好几次面,第一次在机场餐厅,邹文怀也在场;往后的几次,都 在太子道天主堂斜对面的咖吨屋见……这几次都只是李小龙单独赴 会,我们见面有四五次之多……”不过,后来李小龙在官司未开审 前已经逝世了。

浏览68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