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国家体委武米运动管理中心。

前言

中国武术素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流派众多而著称。据1986 年业已结束的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调查统计:在我国源流有序, 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29个。为了使这些古 老拳种重放异彩,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为武术走向世界创造 条件,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从1995年开始, 对一些流传广泛、影响较大的拳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并 在此基础上创编了系列规定套路。

首批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拳种包括:形意拳、八卦掌、南拳、 少林拳、太极拳、劈挂掌、八极拳、通臂拳、螳螂拳等等。

系列规定套路拳种整理工作得到了各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 持,也得到了部分老武术家、老拳师和武术工作者的极大的帮助, 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工作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 批评指正。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八卦掌源流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之一,又有“游身八卦”、“龙 形八卦”、“形意八卦”、“阴阳八盘掌”等名目。

八卦掌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其说不一。据《蓝冷外史》“靖 逆记”中记载:“嘉庆丁已(嘉庆二年即公元1797年),有山东济 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庚午春(嘉庆十五年即 公元1810年),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伐 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习坎卦。克善曰: 我为离卦。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离坎交宫,各习其 所习可也。”文中冯克善、牛亮臣是当时天理教起义中的人物,通 过“八方步”互认了拳法。有人认为他们所习拳法是八卦掌的雏 形。由于这家拳法是来源于秘密抗清组织中,因此,拳法最早的 师承关系也没有公开。

另据光绪九年春二月的碑文记:“先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 南朱家务……及长,遍游四方,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 历访技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授以武技,遂精于拳勇。哀痛 难忘,小议立表以伸响德忱。”在光绪三十年春上浣的碑文中记:“师董公……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一道者装,童颜鹤 发,遥谓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日授技击进退之法,炼神导气之 功。凡其所传,皆平日未闻未睹者……福等久忝门下,未忍没其 芳,徽用特略志梗概,铭诸贞石之。”孙禄堂《八卦拳学》讲: “闻有董海川者……涉迹江皖遇异人传以此技。”据此,有人认为 八卦掌是董海川从南方学来的。

有《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认为“八卦掌创始于董海川,八 卦掌流派的形成于1866—1894年间。”很可能是董海川把自身掌 握的各种拳术与南方道士演练的“转天尊”(转天尊为左右交替的 走圈)的走圆圈相结合,创编成为八卦掌的雏形一一转掌。

另有一说,八卦掌是由明末清初四川峨嵋山一带碧云、静云 两道士所传,至今九代。

八卦掌的传人以河北人居多,有的是谨遵师承,有的带艺投 师,在长期的传习中,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和练法。流传较广的 有:

董海川所传八卦掌。董海川(? 一 1882)河北省文安县城南 朱家务人,是八卦掌传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清道光中期至光绪 六年,是八卦掌发展最盛时期,当时,北京一带学习八卦掌的人 很多,董是传授八卦的主要拳师,董授徒中以尹福、程廷华、刘 风春、李存义等较著名,他们对八卦掌的传播与发展起了很大作 用,目前流行的八卦掌中又有以他们姓氏命名的尹氏、程氏、梁 氏、孙氏等分支。

李振清所传八卦掌(又称阴阳八盘掌)。李振清(1830年前后 一 1900年)河北霸县魏家营人。李于青年时期(1850年前后)带 艺投师,学阴阳八盘掌于河南,1870年前后回乡传授此拳。李振 清之后有萧海波、任致诚等人继承。任致诚并于1937年将此拳著 成《阴阳八盘掌法》一书,流传于世。

田如鋐所传八卦掌(又称阴阳八卦掌)。田如铉,字相甫,号豪杰。田氏祖居山东.明代后期迁居河北塘沾(现天津市塘沽 区)邓善估村。田如读一次远游至四川峨嵋青城山一带路遇不 平.见义勇为,危难之时有两位道长相助,化险为夷。田如铉随 拜道长为师.后得知师名碧云、静云.李姓,同胞兄弟。田学艺 十余年得其真传,明朝亡后辞师归里。由于他不满清朝的专制 统治离家出走,并带走了年少的田宣,加入“反清复明”组织。数 年后田宣受命回乡秘密传授八卦掌,八卦掌才传入田氏门中。因 只传本族,多年来一直是田氏单传,至今始传外姓之人。

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宗旨,脚踏八卦,巧运弧圆,走翻拧 转,练习起来有八个基本变换掌法。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天八 卦掌。”也称“老八掌”,传习中又出现了后天八卦掌”,是从“先 天八卦掌”衍化而来,即一掌生八式,八个转掌产生六十四种掌 法。除此外,还有对练、散手,也有器械,如八卦刀、八卦棍、八 卦剑、八卦七星杆等,演练起来走穿回转,宛如游龙。

第二节八卦掌的内容与风格特点

一、八卦掌的内容

经过一百多年的传习和发展,八卦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既 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既有单练,又有对练;既有成套练 习,又有单操功夫。当今在全国流行的徒手套路就有八卦连环掌、 游身八卦掌、阴阳八卦掌、龙形八卦掌、老八掌、八盘掌、八卦 连环腿等;器械套路有八卦剑、八卦刀、八卦鞭、八卦枪、子午 鸳鸯钺、阴阳锐、燕尾翅、乾坤圈、风火轮、判官笔、日月双镰 等;功法有浑元粧、转掌功、泥馒头功、磕臂功、撞掌功等;对 练有八卦掌对练、八卦六十四掌拆手、少林破壁等。

 

八卦掌,以站粧、行步为入门基础;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 形式;以蹚泥步、摆扣步为基本步法;以掌法变化为核心。

八卦掌无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它的各种掌法、身 法、器械方法等等,都是在走转行进中进行的,故八卦掌的绕圈 走转是其最突出的风格特点。在走转中,以蹚泥步为主要行步,外 摆里扣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协调完整。手法主要 有推、托、带、领、劈、进、搬、扣、拦、截、拿等;腿法以暗 脚、截腿为主。其主要运动特点为身捷步灵,势势相连,行步蹚 平,摆扣清楚,纵横交错,协调圆活,劲力浑厚,刚柔相济。

第三节八封掌的基本理法

一、三形三势

所谓“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

所谓“三势”,即“行步若蹚泥,两臂似拧绳,走转如推磨”。

它要求下盘稳固沉实,行步似蹚泥,连绵不断有如龙游;拧 身走转,形如推磨;回身转换敏捷如猴,灵活多变;腰身柔韧,收 放自如;上肢两臂滚钻挣裹,螺旋力连绵不断;抽身换势似鹰翻, 手眼相随,纵横矫健,.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 随,形成一个整体。

—、 二空二扣

“三空”者,即掌心空,脚心空,胸心空;“三扣”是指两肩 扣,手心脚心扣,牙齿扣。

掌心内凹涵空,则掌背绷紧,掌根有力;行步走转中脚趾抓地,脚心有内涵之意,利于下肢稳健沉实;紧背、裹肩、空胸,使 胸部微含气下行。

“三扣”与“三空”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两肩松沉且微内扣, 有助于横向拔背,增加两肩、两膀间的合力,使胸部涵空;手心 脚心扣,则有助于掌心、脚心的涵空。肩扣胸空,内气到肘;手 扣掌空,内气到手;脚扣底空,桩步力厚。扣齿则骨坚筋强。其 主要目的在于使上下肢与身躯的肌群处在张力状态下,使八卦掌 技法在轻灵之中含蓄有力,外若优柔而内实刚劲,飘而不浮,柔 而有骨。

二、二圆二顶

“三圆”者,即脊背团圆,臀部敛圆,虎口张圆。两肩松沉并 微扣,则脊背团圆胸自涵,脊背绷紧,身躯含劲,其力摧身,内 力外送;塌腰坐胯,实腹敛臀,可防止提腹、撅臀,有助于上体 节节松沉下坠,内气传承疏导;虎口圆撑,气贯指掌。其劲力主 宰于腰,行于背,背摧肩,肩摧肘,肘摧手,沉肩坠肘力到手。

“三顶”者,即头顶天,舌顶颚,掌顶前。颈项竖直,下颏自 然里收,头部正直,使百合穴有上顶之意,即所谓“领项悬头”, 气通三关。口微闭,舌尖轻顶上颚,生津液,通脉济,以鼻呼吸, 气沉丹田。掌顶前,有推山之力,气贯周身,力达臂膀,掌力雄 厚。

四、四坠四敏

“四坠”,是形容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脚。八卦掌 讲究两肩要有沉劲,腰部要有塌劲,胯部要有坐劲,膝部要有剪 劲,脚下要有踩劲。两肩下沉,使肩部沉劲下坠到腰,与塌劲相 衔接;腰向下塌,臀向下坐,敛臀提肛,腹部充实,使腰的塌劲 下坠到胯,与坐劲相衔接;胯向下卸并向里裹,使胯的坐劲下坠到膝,与剪劲相衔接;膝的剪劲下坠到脚.与脚的踩劲相衔接.即 腰摧胯.胯摧膝,膝摧脚,身躯与四肢的周身劲力上下衔接贯通 一气,达到劲力完整。

“四敏”,是指眼敏,手敏,身敏,步敏。眼为先锋•有险察 之明,所以目光须极为敏锐。掌是兵刃•有拨转之功,因而出手 换势须掌法敏捷,眼明手快,手眼相随。身似弓弦,动似游龙,有 转运之神,其翻转须活泼敏快。脚似战马,有快速之力.走转中 要敏捷迅速。但是步法的敏快是在摆扣得法、屈腿蹚泥、夹裆摩 胫的前提下进行的,不能离规矩、无原则地强调步法的敏捷迅速。

五、十要三病‘

“十要”者,即一要有意,二要有气,三要拧,四要塌,五要 提,六要裹,七要垂,八要堋,九要松,十要顺。

意一意是用意识去引导动作,用心理活动去指导形体运动,把 意识贯注到动作的攻防、劲力、意向中去。意也引导呼吸,做到 以意领气,以气合力,即意、气、力的结合。

气一腹乃气根,气运周身。初学八卦掌时可采用自然呼吸,在 具有一定的基础后再掌握腹式呼吸,气沉丹田。

拧一八卦掌技法术语讲“拧旋走转”,要求腰要拧,臂要拧- 手要拧,颈要拧,使头、手、腰、臂拧转对圆心。其目的是训练 身似绳拧,腰如轴立,两臂横力与拧裹钻翻的螺旋力,锻炼人身 带冲二脉,初学者可通过逐步习练正确掌握。

塌一塌是指腰和腕部要有向下塌坐的内含之劲。腰不塌则会 撅臀、提腹。腕不塌,掌根缺乏顶力。

提一提肛敛臀,将尾闾向前微微提起,它与“舌顶颚”相结 合,可疏经通络,气沉丹田,达到炼神导气之功效。

裹一裹是指肘臂用力向里裹,将两臂绷紧,它是与两臂的拧 劲分不开的拧裹力是八卦掌的主要劲力之一。

垂一垂即肩垂、肘垂、气垂。肩垂则臂长而灵活,肘垂则肱 自圆,能护两肋。气垂力生腰腹,所产生的沉力也是八卦掌的主 要劲力之一。

棚一棚是指棚撑整力,它是身躯与四肢在“四坠”的基础上 产生的。

松一松是指周身关节放松。关节不松,动作僵硬不活,其势 不整,力不通达,手、眼、身法、步不能协调配合,同时也不便 静心领气。

顺一顺即身顺首,脚顺膝,膝顺胯,胯顺腰,指顺手,手顺 肘,肘顺肩,上下顺遂,动作协调。

“三病”者,指怒气,拙力、腆胸提腹。常见于初学者,由于 不明八卦掌的特点或急于求成,而出现的三种毛病。怒气即憋气, 致使气滞血瘀,胸满气胀,头晕恶心,眼花耳鸣,须注重吐故纳 新,气沉小腹,呼吸以鼻,切忌用口,以细、深、匀、长为要。

拙力,即僵化死板,动作滞涩,内心急躁。要掌握自然松畅, 不可一昧用力,以求顺达。

腆胸提腹,身法不活,两足无根,轻如浮萍,且易逆气上行。 须注重涵胸拔背、实小腹,提谷道,合顺不逆。

 

 

 

 

浏览3,4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