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氏连拳套路动作图解八翻手演示教学


八、掩臂架打式|岳氏连拳套路动作图解八翻手演示教学




本式共有十四个动作,依 顺序图2 —78—91排列分解如 下

.右练之动作 —1 右通天键 此势动作,参阅第二路 —1说明。如图2—78

—2 右捋手左撇面掌 右捋手,参囪第二路?

2说明。如图2—79

左撇面掌,参阅秦五路—2说明如图2—80



—3 稳步连发三拳 就前势,将左掌收回竖 拳沉肘,向前左方外拧(即 太极拳所谓研肘)。右拳随 即朝左前下方猛击(即太极 拳所谓指裆锤),随即收回。 左拳相继急向右前方横截, 右拳再度从左臂上空经过, 直向前上方冲击。伸腰发劲, 成弓箭步,脚尖稍向里扣。


如图 2—81、82、83

图 2—84图 2—84—4 垫步掩臂架打 接前势,右腿震脚垫步, 踏至左脚内侧,左脚更向前移。 同时,左臂从前额向上横架, 拳心朝外,右臂竖拳立肘、用 拳背朝前方迎面击出,两拳背 相接,架而后出。脚下代声, 大有威森之仪。成弓箭步。如 图 2 —84


图 2—84


图 2—84

左练之动作 ,1左通天锤

此势动作,参阅第二路—1说明。如图2—85

—2左捋手右撇面掌

左捋手,参阅第二路—2说明。如图2—8


图 2 —35 .图 2 —86

右撇面掌,参阅第五路— 2说明。如图2

87

3稳步连发三拳

就前势,将右掌收回,以右肘外研之,从敌怀内 下夹其左臂,腰身右拧,随以左拳向右前下方击出, 随即收回。右拳相继急向左前方横截,左拳再度出 发,从右臂上空直向前上方冲击,成弓箭步。如图 2—88. 89. 90.


图 2—89

图 2 —90

—4 垫步掩臂架打 接上势,左腿震脚移 步,踏至右脚内侧,右脚更向 前移。同时,右臂从前额向 上横架,拳心朝外。左臂竖 举立时,以拳背朝前方迎面 击出。两拳背相接,一横一 竖。并且震脚发声,大有威 森之仪。成右弓箭步。如图 2 —91

应用方法释义 本式以掩臂架打立名,是取决于姿势动作之最后 一点。而实用主要在肘。其胜敌妙术,全靠善于用 肘。肘者,为人体上肢之本节,其力大于小臂多矣。 且与腰身接近,以肘摆动,实为周身之力,非同小 可。今叙其应用如下,


(1) 右(左)通天锤应用见前。

(2) 右(左)捋手,左(右)撇面掌应用见 前〇叫

(3) 稳步连发三拳

研肘指鸱锤,继左撇面掌之后,就势即以左 肘下垂,夹住敌之右大臂(即下夹),向左拧身,以 肘外研,使敌稍偏,继以右拳指裆,面下击其要害,

此为第一拳

拗手横截锤:继右指挡锤之后,敌如左手按吾 右臂,随即用左拳自上而下横截其腕臂,此为第二拳。

迎面上冲拳在此时刻,敌必注意中、下两 盘,兵法避实击虚,分秒必争,急以右拳当空直上, 击其头面,伸腰蹬腿助势,此为第三拳。

学者,如能三着一体,运用纯熟,必百发百中, 实为心理与力学并用,诚妙手也。

(4) 垫步掩臂架打,接上动第三拳后,敌若以 右掌阻拦吾右拳时,随以左臂从下横架其右臂于我前 额上部,拳心朝外,迅以右拳背,从架掩之臂下,直 向前上方竖击敌之颏面。同时,垫步探身以助势,以 求快、狠、准。

< 5)以肘庄臂,以拳击面法,设我以右捋手、

左撇面掌击敌时,被敌以左手握吾左腕下按随其按

劲,以左臂向下平扣(贴敌身),用肘压其右臂,吾

扯右手作拳,击敌颏面。

(6) 肘格腕,拳击胸王师说“与敌交手,

我存心制敌,敌亦存心制我。不单我能刁捋敌腕,有

时我腕亦被敌捋。因此,解脱之法,十分重要”。设

我与敌交手,右腕被敌拗手擒握,敌并以左拳击我上

盘。此时,不能再用撇面掌击敌,急则治标,即上左

步先以左手垂肘搬压敌臂,并以左肘格敌手于擒我

腕之相交处,我左肘向左,右手向右,同时分格,敌

手必开。或竟折其拇指,我右手随开。即进击其胸。 王师说“此为破敌擒拿并倒敌之着,不可仅视为打 法”。须深思详玩。

(7) 以肘外研破拿法设我两腕皆为敌所执, 左臂在上,右臂在下,交叉如十字形。解脱之法先 将左手用力后扯问劲,敌必立起反应亦向后扯,我即 顺其力,直伸左臂,坐步蓄劲,骤垂左肘,下夹敌右臂 外研,我右手即脱,可作拳进击。此时,敌虽仍执我 左腕,但丝毫不得力。在我右拳进攻之下,自必全脱。

(8) 屈肘上夹破拿法设我两腕,又被敌所 执,但右臂在上,左臂在下。解脱之法除按照第七 例左右互易解脱外,王师另有秘传即以右手向敌力 顶以问劲,敌必反力向我推出,我即乘势进身,以右 手贴胸下沉,以左臂屈肘上夹。此时,敌之右下膊被 夹于我乳下,犹如探襄取物,由上向下插入也。我右腕 此时自可挣脱,并可以左手反扣敌之右臂,右手可作 拳、掌,任意击打。

(9) 敌我互握破拿法设我以右手顺扣敌左 腕,敌以右手执我左腕,亦可问劲带入,将敌右手插 夹在我右臂插袋內,挣脱左拳,击敌右胁。凡敌手被 夹,愈挣扎愈不能脱,作掌或可抽脱耳。王师说,

“此式着法至多,而各法之联带变化更无穷,形之笔

墨,实觉累赘,前之所列,不过万一而已”。学者触 类旁通,自可求之。


浏览1,6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