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拳由武当山紫霄宫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张守性于明朝弘 治年间,根据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和华陀五禽图以及道门流 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综合一体创编而成。金子強老先生于 1927年秋上武当,居紫霄宫七月有余,从李合林道长习此拳。 笔者有幸受金老先生亲自教授此拳,但由于先生不幸仙逝,此 拳之精华所在瀕临失传之危险。笔者将此拳的技击要领公诸于 世,以慰先生英灵
此拳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3尚惫不尚力,贵化不 贵抗。要求心息相依,腰随胯转,运行匀缓,动静自如。两手 环抱,脚走孤线,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辨位于尺寸毫 厘,制敌于擒扑封闭,水流云绕,莫测端倪。演练之时,方丈 之地即可。
预备势
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一、 白猿出洞双峰拜日
二、 勒马悬崖海底顶云 蛟龙溟濛雷劈山洪
.四、犀牛望月转身托天 :五、.青狮抱球闪耀金庭 ,六、豹子含美仰颈惊林
七、大鷗展翅群兽震惊 八、鲤鱼打挺波浪滔天 九、雄鹰探山双擒鸡群 …十、仙鹤腾空飞舞风云 十一、金猴窃丹炉火皆平 人十二、青娥探月波平浪静 十三、.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十四、金蟾得度醉卧瑶池 十五、喜鹊登枝寒立梅荫 十六、神猿入洞性归心田 十七、彩凤凌空百鸟齐鸣 十八、伏虎灵台永守黄庭 十九、抱元守一正气长存 收势:动静结合反转乾坤
动作说明
预备势(无极势):面南起势。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肘 微屈(肘肋相距约一拳宽),两手掌指自然 分开成八字掌,中指贴对裤缝,掌心朝里, 虎卩朝前;上体沉肩、乎胸、直背,头部下 颏内收,虚灵顶颈;眼平视正南(见图10 —1 )。
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
动作分解
① 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与肩同宽,成开 步站立,膝部微屈;上体与两手臂姿势不变,意守涌泉(见图 10—2 ) 〇
② 两臂由体侧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肩平,两臂 屈肘成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 与胸同宽;眼平视前方(见图1〇—3 )。
③ 上动不停。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起约三 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同时两掌上翻,坐 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两臂仍成圆孤 形;眼平视前方(见图10—4 )。
④ 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掌下按掌心 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成圆 弧形》眼平视前方(见图10— 5 )。
⑤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 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仍成圆弧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 由八字掌变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内扣,中指斜相对,掌 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见图10— 6、7 )。
⑥ 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同 时两肩后沉,两臂由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下按至 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 视前方(见图10— 8 )。
、⑧动作与⑤、⑥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见图10— 9、10、11 ) 〇
⑨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成半马步,上体随胯转向西 南;同时两臂仍成上动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攀仍按于两胯 旁,掌心朝下;眼平视西南(见图10—12)。
?动作与⑨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眼平视正南(见图 1〇_13) 〇
要领说明
上体不可前俯后仰,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圆弧形,以胯带动
身体转动,动作要连贯,精神要集中。
一、白猿出洞双峰拜曰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胯稍向左旋后,左 脚随即向后、向右脚内侧作上括弧 式(―下同)收步,脚尖点地,脚面 绷平,成左丁步;同时两臂不动,
两掌由扣指掌变八字掌,在胯旁以 腕为轴向后旋转上翻,掌心朝上,
掌指对胯;上体随胯右旋遂仍转向 东南;眼平视正南(见图10—14 )。
② 上动不停。右腿伸直立起,
左腿在体侧屈膝上提,高与胯平,
脚尖朝下,脚面绷平,成独立步;
同时两手由胯旁向前、向上至胸前 交叉,成十字掌(右内左外),掌 心朝里,沉肩垂肘,上体随之偏转 向南;眼平视正南(见图10—15)。
③ 上动不停。右腿下蹲,上体 随之下沉,左脚下落至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成左丁步;同时两臂内 旋,肘微屈成圆弧形,两掌仍成十字掌,翻转向外,再下按至左膝 上,左掌心朝南,右掌心朝东,眼平视正南(见圈一祕)。
④ 上动不停。左脚由右脚内侧向左、向正南方向作上括弧 式上半步,脚尖微内扣,上体随之转向正南,重心偏移至左腿 上,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掌由八字掌 变扣指掌,分别向东南、西南前上方劈出,掌心斜相对,掌距
稍宽于肩,指与眉平。眼平视前方(见图10—17、18)。
⑤ 上动不停。两掌随之向下、向里旋腕,拇指亦向下张开 成八字掌,掌心朝下;胯随即右旋,上体随胯右转,重心移至 左腿上;右脚由后向东、向左脚内侧作下括弧式下同)收 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右丁步;同时两臂外旋,以腕为 轴,使两掌拇指向里翻转上挑,拇指朝上,掌心斜朝里,左手
高与胸平,右手 稍低于左手,两 臂微屈成环抱 式,沉肩上提。 眼平视正西(见 图10—19、20)。
⑥ 上动不 停。右脚随即经 左脚内侧向前、 向正南方向作下 括孤式上步,脚
尖微内扣,左脚跟随之内转,左腿屈膝微蹲,成右虚步,同时 上体随胯左转,两臂仍成环抱式,使两掌向左撤托,掌心朝 上?眼视右掌(见图1〇—21)。
⑦ 上动不停。上体随胯右转向南,重心向前偏移至右腿 上,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赛以臃为 轴,向上、向里、向下翻转成虎掌,继而边转边向正南前方伸 指顶戳击出,成扣指掌。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与胸平> 左 掌在后,掌心朝右,护于右肘内侧,两臂微屈;眼视右攀中 指(见图(22、23 )
甲(对方)左弓步双峰贯耳攻击乙头部两側,乙两手用劈
空掌洵前上方劈甲两肘关节内侧,两掌随之经肘关节外侧向 下、向里旋腕,拇指亦向下张开成八字掌,封扣肘关节后,乙 两肘内夹,并向上提,上体随胯迅速右转,使甲两肘受伤(见 图 10—24、25、26 )。
要领说明
劈肘要准确,两肘内夹、转脖要协调配合。
二、勒马悬崖海底顶云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身体后坐,重心移 至左腿上,屈膝微蹲,右腿自然伸 直,成右虚步> 同时两臂仍同上 势,两手随之向前屈腕垂掌,掌指 斜朝下,右掌高与胸平,左掌高与 脐平;眼平视正南(见图10—27 )。
②上动不停。 右脚尖翘起外撇, 胯向右旋,上体随 胯转向西北,重心 仍在左腿上,两时 右掌由胸前向右上 方斜劈,掌心朝 外,小指一侧朝 上,高与眉平左 掌随之外旋上举至
体前,掌心朝上,高与上腹平,两臂屈如环抱式。眼视右掌 (见图 1—28)。
③ 上动不停。胯继续右旋,身体重心偏移至右腿上,左脚 跟抬起,两腿屈膝微蹲成交叉步;同时右掌变虎掌,由上向 右、向下擒拿至右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上左掌随之向上 向前下劈,小指一侧朝下,掌心斜朝里,高与腰平,两臂微 屈〇陬平视西北(见图10—29 )
④ 上动不停。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上顶,高于胯平, 左脚随即向西北前方蹬出,脚尖勾起朝上,力贯脚跟。同时, 两臂姿势不变,右手稍向上提;左手稍向下切按,上体正直 眼平视西北(见图10一30、31正反面)。
⑤ 上动不停。胯稍向右旋,左脚向西北前方作下括弧式上 步,脚尖微内扣,上体随胯转动,重心仍在右腿,成左虚步。 同时,两臂成环抱式,两掌变八字掌上托至胸前,事心勢斜上 方,眼视左掌(见图10—32正反面),
⑥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动,重心向前锒移至 左腿上,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掌以 腕为轴,由上向里、向下翻转成虎掌,继而边转边向西北前方 顶戳击出,成扣指掌。左掌在前,掌心朝右,高与胸平;右掌 在后,掌心朝左,护于左肘内侧,两臂微屈。眼法视左掌中 指(见图10—33、34正反面)
简释
甲有直冲拳击打乙右侧头部,乙右掌随胯而转用扣指掌 向斜上方劈甲右手腕处,并迅速用虎掌扣住右手牌,左手封按
肘关节,右手顺势往身体右胯旁捋带并上提,左腿提膝击打甲 之臀部后,迅速踹其膝关节(见图10—35、36、37、38、39)。
要领说明
劈掌要随胯而转,左手下按与右手上提动作耍有力、突 然,顶膝、踹腿要连贯。
三、蛟龙溟潭雷劈山洪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上体稍向右转面向正北,右脚随即作上括弧式 收靠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右丁步;同时两掌 变八字攀在胸前作抱球式,右掌在上,高与胸乎,左掌在下, 离与脐平,掌心相对,眼平视正北(见图1〇—40正反面)
②上动不停。上体随胯稍向左转,右脚由左脚肉锎向东、 向北作下栝孤式上步,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右腿瘅即屈膝前 弓,左腿自然伸直,成横裆步,同时上体随胯复向右转,重心 偏移至右腿上。右掌随之由前向右胯前方下按,掌心朝下, 左掌姿势不变,稍向外秦,掌心朝上,两臂微_;眼寺视东 北(见图10—41、42,) ?
⑨上动不停。右脚不动,胯向左 旋,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随胯转向 西。同时左掌由胸前变扣指掌,向左上 方斜劈,掌心朝外,小指一侧朝上,高 与眉平,右掌以腕为轴,由外向内上 翻,掌心朝上,掌指对胯,两臂微屈。 眼视左掌(见图〇—43 )。
④ 上动不停。胯继之左旋,上体随 胯转向东南,左脚尖随之外撇落步,脚 尖正对东南,右脚跟抬起,两腿微屈成 交叉步。同时左掌由扣指掌变成虎掌顺 势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里;右掌随之 由胯旁变扣指掌,向右、向上、向左划弧至东南前方下插,掌 指斜朝下,.掌心朝左,手腕高与肩平。眼平视东南(见图10
—44 ) 0
⑤ 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腿上,微屈站立,右腿随 之屈膝提起向东南前方下踹,高与左膝平,脚内侧斜朝上,脚 尖勾起,力达脚踉。同时左手仍同上势不变,右手仍成插掌稍 向前伸。眼平视东南(见图10—45 )。
⑥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右脚向东南 前方作下括弧式落步,脚尖微内扣,左脚随之碾转,左脚屈膝 微蹲,成右虚步。同时两臂成环抱式,使两掌变八字掌向左搬 托,掌心朝上。眼平视东南(见图10—46 )。
⑦ 动作与第一势“白猿出洞、双峰拜日”中第⑦节动作相 同,唯方向朝东南(见图1〇—47、48 )〇
简释
甲用右摆拳击打乙头部左侧,乙左掌用扣指掌随胯而转向
左上方斜劈甲右手腕处,顺势变虎掌扣住甲右手腕向左、向下擒 拿至左胯旁,右掌随之由右胯旁变扣指掌,向右、向上、向左推 按甲右肩关节,右腿屈膝提起,脚内侧斜朝上,脚尖勾起,躏 年右膝关节,力达脚跟(见图10—49、50、51、52 )
要领说明
左掌后拉与右掌推按要协调配合,踹膝要有力。
四、犀牛望月转身托天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上,右膝微屈站立,左腿 在身后屈膝使小腿向里侧撩起,脚底朝后,脚面绷平,劲贯脚 前掌。同时两手向前屈腕垂掌,指尖斜朝下,两臂仍成环抱势, 上体正直。眼平视东南(见图1〇—53 )。
②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西北左脚向右。 向前、向左作下括弧式上步,脚跟内转落地,脚尖朝西北、 同时左掌由右肘内侧向左上方斜劈,掌心朝外,小指一侧朝 上,高与眉平。右臂下落,右掌以腕为轴,由夕向里上翻,掌 心朝上,掌指对胯,两臂微屈;眼视左掌。(苋图—54、 55)
③ 上动不停。胯继之左旋,上体随胯转向正西,右脚随即 由后经左脚内侧向西北、向北作上括弧式上步,脚尖内扣,腿 自然直,左腿鹿膝前弓,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虎掌由上询 左下方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里;右手变八字掌由 胯向前穿出至腹前,虎口朝上,掌心朝里,两臂微屈。眼平视 正面(见图10—56)。
④ 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西北,重心偏移至 右腿上,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随上 体向西北前方伸出,虎口朝前,掌心朝上,高与肩平;左手仍 同上势不变;两臂微屈。眼平视西北(见图10—57)。
简释
甲用右直冲拳攻击乙头部,乙左掌经胸前向左上方斜劈甲 右手腕。随之变虎掌向左、向后捋带,右脚随即向前、向右作 上括弧式上步,脚尖内扣,横扫甲右脚跟,右掌变虎掌卡甲之 喉部,向前、向左推按,将甲别倒(见图1〇—58、59、60)。
要领说明
左手向后捋带与右手的推按动作要一致,上步别腿动作要
快速、突然,利用复合旋转 的力量,将甲摔倒。
快速、突然,利用复合旋转 的力量,将甲摔倒。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 向正南,两腿由右弓步变成左虚步。同 时右手臂由西北向上、向东南屈肘扣腕、 垂掌,掌指朝下,掌心朝后,腕高与胸 平;左手臂仍同上势不变。眼平视东 南(见图10—61 )
② 010*61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随胯 转向正东,右脚尖亦顺势外撇;左脚跟 抬起,两腿微屈成交叉步。同时右掌由
010*61
fflio—63图 10-G5胸前向下经右肋变虎掌擒拿按至右胯后 侧,虎朝前,掌心朝下,臂微屈;左 手亦随之变为八宇掌,由左將旁向左、 向上成环抱式举至身体左侧,虎口朝 上,掌心朝里,高与肩平。眼平视东 南(见图10—62)。
fflio—63
图 10-G5
③ 上动不停。上体与两手仍同上势 不变,重心前移至右腿,微屁站立,左 腿屈滕向后、向上撩踢,脚面绷平,脚 底朝上与右掌心相对,高与膝平,眼平 视东南(见图10—63 )。
④ 上动不停。右脚跟微抬起,以脚 前掌为轴,胯向右旋,同时左腿由外向 里屈膝前提,脚尖勾起,脚内侧朝上, 随胯转至正面落步,脚尖内扣,屈膝微 蹲,右腿自然伸直,成横裆步;上体亦随 之转向正北,两手臂仍同上势不变,左
2卜湖
掌心朝下,高与胸平,右手变八字攀,按于右勝旁,掌心朝下6 目良平视正此(见图10—64、65正反面)。
简
甲右手抓乙之胸部,乙随之左转,左手变虎掌扣住甲右手 腕,右臂屈肘上提至胸前,经甲右肘关节外侧旋臂反穿手至甲 右腰侧,使甲成反关节,同时身体随胯猛向右转,使甲肘关节 受伤(见图 10—66、67、68、69、70 )。
要领说明
扣腕要紧,右手反穿要迅速,转体要突然有力。
六、豹子含美仰班檐林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9右脚由东经左脚内侧向 后作括弧式退一步至正南,右腿屈膝微 鱒,左腿自然伸直》胯随即稍向右 婢,上体转向正东。同时右手由胯旁向 前、向上、向右、向后上方架掌靠肘, 掌心朝外,小指一侧朝上,臂微屈;左 手随之屈臂内旋按掌至颈部前,虎口朝 上,掌心朝里。眼视右掌(见图10— 71) 0
② ③动作与第一势 “白猿出洞、双峰拜曰” 之第⑦节动作相同,唯 两手前伸顶戳时,右脚 尖正对南方,左腿在后 微屈膝抬起,脚尖朝下, 脚跟朝上(见图1〇— 73. 74 ) 0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随之 转向东北,重心偏移至左腿上,屈膝前 弓,右腿自然伸直,成横裆步同时右 手向前下落,与左手一起向左斜方向捋 至胸前托起,掌心朝上,两臂屈成环抱 式。限视右掌(见图10—72)。
③动作与第一势 “白猿出洞、双峰拜曰” 之第⑦节动作相同,唯 两手前伸顶戳时,右脚 尖正对南方,左腿在后 微屈膝抬起,脚尖朝下, 脚跟朝上(见图1〇— 73. 74 ) 0
甲从背后卡乙颈,乙右手随之屈臂按住其左手腕,左脚随 即经右脚内侧向右、向后作括孤式退步;同时左手由胯旁向上、 向右、向后上方架掌靠肘,上体随胯迅速左转,左手臂屈肘下 压甲左肘关节(见图10—75、76、77),
要领说明
抬肘、下压肘关节要有力,转身要用胯部带动
七、大鹏展翅群兽震惊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两掌先下垂,掌指斜朝前 下方,左腿向前屈膝上提,小腿内扣,脚尖斜朝下,脚面绷 平;右腿随之伸直站立,胯稍向左旋,成独立步。同时左掌由 下向左、向上斜劈架至头额前方,掌心朝外,小指一侧朝上, 稍高于头右掌随之下按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拇指一侧朝 里,两臂微屈。眼平视东南(见图10—78、79 )。
②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东北,左脚向东北 落步,脚尖外撇,身体重心向前偏移至左腿上,右腿在后,两
膝微屈。同时,左手变虎掌由上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虎 口朝前,掌心朝里;右掌随之由胯旁经右腰侧穿出向上、向东 北前方下插,掌心朝左,掌指斜朝下,两臂微屈。眼平视东 北(见图10—80 )。
③ 、④、⑤动作与第一势“白猿出洞、双峰拜日”中第⑦ 节动作相同,唯方向朝东南(见图10—81、82、83 )。
¥从侧面用右直冲拳击打乙头部,乙身体迅速左转,左腿 屈膝上提,小腿為扣,脚尖朝下,脚面绷直,右腿随之伸直站 立。左手变扣指掌向左上方斜劈右手腕处,随之左脚落地,右 掌随即经右腰侧穿出向左、向前上方插至甲右肘关节外侧,封 扣肘关节,左掌迅速向前下方按压,同时右掌向右、向后提 拉,右腿屈膝上提向前下方踹甲右膝关节,力达脚跟(见图
10— 要领说明左掌的按压与右掌的提拉84、85、86 )。
要领说明
左掌的按压与右掌的提拉
调配合,躏腿要有力。
八、鋰鱼打挺波浪滔天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身体重心后移 腿上,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 南,右脚尖随之翘起外撇。同时右
掌向右上方斜劈,继之变虎掌顺势向右、向下擒拿至右胯旁, 虎口朝前,掌心知里。左掌随之后收,经左胯旁向左、向上划 孤至头部左侧屈腕内扣,高与眉乎,虎口朝上。眼平视正南
〈见图10—訂、88 )。
②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腿上,以脚前掌为轴,上 体随胯向右旋转至正北同时左腿由外向里屈膝前提,脚尖勾 起,脚内侧朝上,随胯右转至正西落步,脚尖内扣,两腿屈膝 微蹲成马步;两手臂仍成上势不变。眼平视正北(见图10— 89、90、91 正反面)。
甲从侧面用右摆拳击打乙头部,乙重心前移至左腿上(胯 向左转),上体随胯向左转;同时左掌用扣指掌,向左上方斜 劈甲右手腕,顺势变虎掌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右手屈臂 提起向前上方插甲右肩关节处,右腿由外向里屈膝提起,脚尖 勾起,高与膝平,蹬甲右膝关节,力达脚跟(见图10—92、 93、94 )。
要领说明
左掌劈掌、擒拿要順其力量,右手 插掌要准确,蹬腿要有力。
九、雄鹰探山双擒鸡群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上体右靠,重心移至右 腿上,左脚随之由西收回,经右脚内侧 向后,向左作下括弧式迈步还原至正 西,动作不停,上体复向左靠,重心移 至左腿上。同时,左掌内旋,向下经体前向上、向左下方变扣 指掌斜劈,继以腕为轴,使拇指向里翻转上挑成八字掌至上体 左侧,高与肩平,掌心朝右,虎口朝上,臂微屈右手臂仍成
上势不变。眼平视正北(见图10—邱、% )。
②动作与上节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两腿微蹲变成马步。 (见图 10—97)
③ 上动不停。步型不变,两腿继之下蹲;同时两手臂曲两 侧向胸前微内夹成环抱式,沉肩垂肘;两掌不变,掌心朝里, 虎口朝上。眼平视正北(见图1—9 )。
④ 上动不停。上体随胯左转,左腿屈膝微蹲,右腿自然伸 直,成右虚步;两掌仍成环抱式,使两掌向左搬托,掌心朝 上。眼视右掌(见图10—99 )。
⑤ 上动不停。上体随胯右转向东北,重心向前偏移至右腿 上,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两掌以腕为 轴,向上、向里、向下翻转成虎掌,继而边转边向正南前方伸: 指顶戳击出,成扣指掌。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与胸平;左 掌在后,掌心朝右,护于右肘内侧,两臂微屈。眼注视右掌 : 指(见图10—100)。
简释.
甲用右摆拳攻击乙之头部,乙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左掌随 即用扣指掌肉左上方斜劈甲右肘关节内侧,继以腕为轴,使拇 指经肘关节由外向里翻转挑成八字掌,紧贴右上臂内侧,封却 肘关节。丙用左摆拳攻击乙之右侧头部,乙右脚向右横跨丰 步,右掌用扣指掌向右方斜劈丙左肘关节内侧,继以腕为 轴,使拇指经肘关节由外向里翻转挑成八字掌,紧贴丙左上臂
十、仙鹤腾空飞舞风云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两脚不动,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上,两腿成右 虚步;同时上体随胯仍朝东北,两掌随之内旋收回,分向腰胯 两侧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前,两臂微屈。眼平视东北(见 图10—108、109 )。
②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先随胯左转向西,继之身体 重心由左腿后移至右腿上,两腿成左虚步。同时,两掌随之旋 动变八字掌,由胯两侧外旋上穿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式(左 手在外、右手在内),掌心均朝里,虎口均朝上,两臂环屈 眼平视正西(见图10—110、111)。
③ 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先随胯右转向东,继之身体
重心由右腿后移至左腿上,两腿成右虚步。同时,两手仍成十 字掌内旋,转向正东,左掌仍在外,右掌仍在内,掌心均朝 外,掌指斜朝上,两臂环?,微向下沉。眼平视正东(见图 10—112、113)0
④ 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东北,右脚由东向 右、向左腿后作下括弧式插步至西北。同时,两掌微上提,向 左上方旋动至左肩前分开;右攀经面前向右划弧至右肩前,稍 高于肩> 左掌向左、向上划弧至头部左侧,高与眉平,两掌心
均朝外,掌指均朝上,两臂环屈。眼视左掌(见图10—114)。
⑤ 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南,重心仍偏在 左腿上,两腿成横裆步。同时,两掌由上向右、向下擒拿扑 按,左攀在前,高与腰平,掌心朝下> 右掌在后成虎掌,高与 上腹平,拿心朝正南前方,掌指朝上,两臂微屈;眼视左掌 (见图 10—115)。
SI0-118⑥⑦动作与第二势“勒马悬崖、海 底顶云”中之第④、⑤节动作相同。唯 原地变换步型,方向朝东南(见翅1〇— ’’ 116、117、118 ) 0 简释
SI0-118
甲用右直冲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拿 向上劈甲右手腕部,左手顺势托肘关节 处,右脚迅速向后退一步,右掌变虎掌 扣住甲手腕,臂内旋使甲手心朝上,左 手托肘随胯右转,两掌由上向右、向.下 扑按,使甲摔倒(见图1〇—119、, 120、121 )。
要领说明
右手扣腕后,托肘要及时,扑 摔要与转胯协调配合
十_、金猴窃丹炉火皆平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腿上,胯稍向右旋,上体随 胯转向西南,右脚随之由后向前作上括弧式上步至左脚内侧, 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右丁步;同时两掌收回在体前变八字 掌作抱球式,右掌在上,高与胸平,左掌在下,高与腰平,掌 心相对,两膂环屈。眼平视西南(见图10—122)。
② 上动不停。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西,左脚不动, 右脚随之由左脚内侧向后、向西北作上括孤式上步,脚尖想 起,同时,右掌由胸前向右、向后下按至右胯旁,掌心朝下, 虎口朝左;左掌随之内旋,由腹前向左上方斜举至头部左侧, 掌心朝里,虎口朝上,两臂微屈,眼平视正西(见图1〇— 123).
③ 上动不停。左脚不动,右脚踏实,胯随之左旋,上体随 胯转向西南。同时右掌随胯外旋转腕上翻,掌心朝上,虎口朝 前左掌随之变虎掌至头顶上方,掌心朝下,虎口朝后,两背 环屈。眼平视正西(见图10—124 )。
④ 上动不停胯稍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西,身体重心
偏移至右腿上,两腿变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内旋向西北转腕 上托,高与眉平,掌心仍朝上,虎口朝后;左攀仍成上势不 变,两臂环屈。眼视右掌(见图10—125 ) 0
简释
甲从背后用左手抓乙头发,乙左掌随即变虎掌抓甲左手 腕,同时右脚向后、向左退一步,重心落在左腿上,成左弓
步右掌内旋转腕上托左肘关节,.
左掌随即翻腕,使甲手心朝上,猛 向下拉,右掌向上托,上体随胯左 转,使甲肘关节受伤(见图10—
126、127、128 )。
要领说明
左掌下拉、右掌托肘要有力,
撤步要及时。
十二、青娥探月波平浪静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东南,身体重心移至 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外撇。同时,左掌由头顶变扣指掌,向左 侧下方斜劈,继之手掌由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同时小臂 内旋,使掌心朝里封闭,高与胸平,臂微屈右掌随之由西北 上方向下、向里屈肘经胯旁变扣指掌上穿至胸前,掌心朝里, 掌指朝左前方;眼平视正南(见图10—29、)。
②上动不停。左脚继之外撇落步,脚尖朝东,身体重心前 370
移至左腿上,胯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 东北,右脚随之由后向南、向东南作上 括孤式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 1 伸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顺势向东
南前方穿出,掌心朝下。眼平视东南 方(见图 1〇—3),
简释
甲用右直冲拳击打乙腰部,乙身体
随胯而转,左掌劈其右手腕,并用右手
勾其右肘关节向上翻,使其屈肘,左手 往其右手臂下迅速插上,并压其右肩,肩肘即被锁住,右掌变 虎爪掌擒拿颈部向下、向右拉,使其摔倒(见图10—132、
133、134、135、136 )。
要领说明
插上要迅速,擒拿颈部要有力 十三、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动作分解
承上势。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上, 右脚尖翘起稍向外撇,胯稍向右旋,上 体随胯转向正南。同时,右掌顺势向右、向后上方斜劈不停, 继之以腕为轴,使拇指由外向里翻转上挑成八字掌,高与肩 平,掌心朝里,虎口朝上;左掌由右腰侧随身体左转按至左膜 侧,掌心朝下。眼平视正北(见图10—137、138、139)。
简释
甲从右侧用左摆拳攻击乙头部,乙身体重心后移,右掌向 右侧上方斜劈甲左肘关节,由外向里翻绕卷甲左肘关节,封扣 左肘关节后,左掌劈其腰,身体随胯迅速左转,使甲肘关节受 伤(见图 10—140、141、142、143 )
要领说明 右掌斜劈肘 关节要准确,绕 封肘关节要快 速、果斯0
十四、金蟾得度醉卧瑶池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上,变成左虚步。同时, 左掌微向后收至左肋前,屈腕下垂;右掌随之经左掌上向前屈 腕下点,高与胸平,两掌指均朝前下方,左掌心朝右,右掌心 朝左。眼平视西北(见图10—144、145 )。
② 上动不停。胯继之左旋,上体随胯稍向左转,左脚尖随 之外撇向西南。同时,左掌由右肘内侧向上、向左斜劈至额前 上方,变虎掌擒拿,掌心朝上,虎口朝右;右掌随之由前下 落,至腹前,高与腰平,掌心朝左,掌指朝前,两臂环屈。,眼
平视西北(见图10—146 )。
③ 上动不停。胯继之左旋,上体随 胯转向正南,左脚尖外撇向南,右脚跟 随之离地抬起,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使 两腿交叉屈蹲成歇步。同时,左掌继之 由额前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掌心 朝后,虎口朝右右掌随之由腹前向前 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划弧按至左腿 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前;两臂环屈。眼 视右掌(见图10—147 )
简释
甲从正面用左直冲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掌向上、向左斜劈 甲左手腕,随势变虎掌擒拿手腕,臂内旋使甲手心朝上;右掌 迅速屈肘、屈腕向上托甲左肘关节,手心朝上。身体随胯左 转,迅速下蹲。左掌向左、向下擒拿。右掌向左、向下划孤, 使甲摔出(见图 10—148、149、150、151 ) .,
要领说明
左掌劈扣手腕要准确,右掌托肘要有力,身体左转与下蹲 要协调配合
十五、喜鹊登枝寒立梅荫
.动作分解
①承上勢。两腿伸直站起,胯稍向左旋,上体随胯转向东 南,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屈膝提起,脚尖朝下,脚面绷 平,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下经胸前上挑变虎掌向右、向后、 向下擒拿至右胯旁,掌心朝里,虎口朝前;左攀随之由左胯 旁,向左、向上、向前划弧下按至右肋前,掌心斜朝下,掌指 朝右,两臂撖屈。眼平视东南(见图10152、153)。
②上动不停。右腿直立不动,上体和两手臂仍成上势不 变多左腿向东南前方伸直铲出,高与胯平,脚外侧朝前,脚面 绷平,脚尖内勾《眼平视东南(见图10—54 )。
③ 、④动作与第二势“勒马悬崖、海底顶云”中之第④、 ⑤节动作相同,唯方向朝东南(见图10—155、156、157)。
简释
甲从正面用右直冲拳攻击乙头部,乙右掌向前上方斜劈甲 右腕关节,順势变虎掌向右、向下擒拿至右胯旁,左掌迅速按 封右肘关节,提膝躕其膝 关节,力达脚外侧(见图
10— 158、159、160)。
要领说明
架掌要准确,封扣肘 关节要及时,侧踹要有 力》
十六、神猿入洞性归心田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两脚不动,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两腿变成左 虚步,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西。同时,右掌由前向下, 经右胯旁向后反搂至臂部后側,高与腰平,掌心朝后,掌指朝 下> 右掌变八字攀内旋至体前,高与胸平,攀心朝下,拇指一
侧朝内;两臂微屈眼平视西北(见图10—161、162 )
②上动不停。胯向左后旋,随之右脚尖内扣朝东北;右掌 由后向右、向上、向前旋臂划孤至右肩侧,高与肩平,掌心朝 内,拇指一侧朝上,左掌随之变虎爪掌擒拿。同时,上体随胯 转向西北,左脚由东南向西北作上括弧式退步,右脚原地碾 转胯转向西北复转向东北,右掌姿势下变,左掌随胯而转向 后、向左、向右划弧,至于体前,高与胸平,眼平视东北(见 图10—163、164 )。
⑨上动不停。两掌向东北方向搬托,掌心朝上,上体随胯 左转向西北,重心后移至左腿上,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 成左弓步同时两掌以腕为轴,向上、向里、向下翻转成虎 掌,继而边转边向酋北前方伸指顶戳击出,成扣指掌。左掌在 前,掌心朝右,高与胸平;右掌在后,掌心朝左,护于左肘内 侧,两臂微屈;眼视左掌中指(见图10二165、166、167)。
简释
甲用左直冲拳攻击乙右肋部时,乙右掌顺势下劈甲左手 腕,臂内旋往其左手臂插上,并压其左肩,身体随胯左转。左 掌扣其颈后部,向下、向 左按扑(见图10—168、
169、170、171、172、173)。
要领说明
身体左转与撤步要协 调
十七、彩凤凌空百鸟齐鸣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胯向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右脚向前、向 右作上括孤式上步,脚尖外撇;身体重心向前偏移至右腿上 左脚尖随之礙地右转,两腿成交叉步。同时,右掌变扣指掌向 前、向上、向右斜劈,高与眉平,掌心朝外,拇指一侧向下, 左掌变八字掌内旋下按至上腹前,高与腹平,掌心朝下,两臂 微屈。眼注视正东(见图10—174 )。
② 上动不停。右掌变虎爪攀臂外旋后,手臂迅速内旋,手
心朝上左脚尖内扣向东落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伸 直,成右弓步。左掌屈肘上托左肩上方,右掌顺势由面前向 右、向下擒拿至上腹前,掌心朝下,虎口朝左眼平视正西 (见图 10—175、176 ) ?
简释
甲用右直冲拳击打乙头部,乙立即转身劈其右手腕,并顺 势扣住手腕,右臂外旋后,迅速内旋,腕部迅速上提后拉,左 掌托其肘,身体迅速前靠,贴靠要紧,右手猛下压,左手猛向 上托其肘关节,造成反肘,使甲肘关节受伤(见图1〇—
177、178、179、180、181 ) ,
要领说明
臂外旋和臂内旋要顺其力量 身体贴靠要紧。
十八、伏虎灵台永守黄庭
动作.分解
① 承上势。右脚收回经左脚内侧向东退步,右腿屈膝半蹲, 左腿挺膝伸直,成右弓步;两掌变八字掌前伸向内合抱(如卡 物状)至体前,高与腰平,掌心相对;上体随胯右转,身体重 心移至右腿上,屈膝半蹲,左脚尖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 步,重心后移同时两掌变虎爪擒拿(见图10—182 )。
② 上动不停胯继之右旋,上体随胯转向正北,右脚尖随
之内扣向北,与左?乎行站立,与肩词宽,两聪微蹲,成开立 步;同时两掌由体前向两侧分幵斜垂,高与胯平,掌心朝下, 拇辑一侧朝前两臂徵屈。眼平视正北(见图10—183 )。
甲用头部撞击乙之胸部,乙两手成卡物状扣住其头颈部,身 体重心后移后,身体迅速右转别其颈部,使甲颈部受伤(甩图 10—184、185 ) 〇
要领说明 ,
身体右转动作要利用胯部力量,两手别颈要有力。
十九、推元守一正气长存
动作分解
①承上势。两腿半蹲成马步,上体随之下沉,同时两掌由体
侧外旋,向下经腹前上穿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左掌在外,右掌 在内,掌心均朝里;头随之微向后仰,眼视正北(见图10—186)。
②上动不 停步型不变,两 肘上托,高与肩 平同时两掌内 旋分开至面部两 侧,高与眉平,掌 心朝外,掌指相 对> 两臂环屈 头正身直,眼仍
平视正北(见图 10—187 ) 0 ③上动不 停《两腿站起, 膝部微屈;同时 两掌向两侧分开 下落至两胯旁, 还原成预备势 (见图 10—188、 189) 〇 简释
甲从背后抱住乙腰部,乙反抱住甲双手,身体随之下沉 头部猛向后仰击打甲之头部,使之受伤(见图10—190、
浏览5,1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