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名师王子华及其德艺有成的弟子众门人,为秘 宗拳东北派的继承发扬和广泛传播,为中华武术事业增添 了亮丽之光彩,令后人念念不忘。

图片13

东北派的第二代名师:

郭良宇( 1918—1989),字南川,山东福山人。

郭良宇是秘宗拳东北派首代始传开拓者、一代宗师孙曰 盛的高徒,对东北派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公认为秘宗拳东北派技艺 纯青之卓越代表和实践先锋,曾任大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郭良宇少时即师从宗师孙曰盛习练秘宗拳,其悟性极高又刻苦用功,拳、械、功、 理、技法等,项项武艺系统全面而且纯青,深得宗师卸骨、分筋、点穴及伤科和 用药之法等秘传。一生酷爱秘宗拳,从未停歇对秘宗拳功、理、技艺的层层深入、 钻研探索和全面实践及丰富提高;多有勇当先锋、敢作敢当之举。郭良宇以其胆 大心细、手快腿狠,尤以肘击、摔跌法、芟手刀法和精湛的七节鞭功夫而著称, 并被武术界广为赞传,有“神鞭郭”之美誉,在辽宁地区影响颇大。

郭师22岁时自立拳坊,以教习秘宗拳为生。因其功力深厚、技艺全面、理法 系统清晰、传教认真有效,从学者络绎不绝。授业中,郭师极力推崇内外功法要 同时习练,始终强调“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理念。他还频频训导弟子:

要重视养生,要养练相兼。提倡终生养练精气神,使心肾互济、阴阳相合;使功 到者体壮力生,艺亦必进,神清气爽而终生得益。同时,他还严嘱众徒必须持恒心、 苦习练,全面掌握多种技击实用功法,促进内外相合,使内气和外聚之击力、抗 击力不断提高。他特别强调弟子们在习武练功中,不要仅仅在套路和技击形式上 下功夫,还要摒弃那些心理阻碍,要以自身的心灵与本能作为核心基础,自参自 悟、勤修苦练,育养神威、体纳正气,以达到内功真存而身心有果。在传教技击 功法以及解拳拆手中,他对弟子更是严格,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严肃、严谨、严格、 严厉、严酷,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他鄙视“固执成法不善变通”,处处讲“体用 实践功无止境”,时时以“再进一步”的高标准要求达到他认为满意的,又常常 以恨铁不成钢之斥责激励感觉不当的,且锐目怒威当头棒喝,丝毫不让而尽显苛刻。 教习中,练就是打、打即为练。这虽使徒弟练趣大增,但又有一时难辨难悟而不 知所措。弟子们对其敬而生畏甚至望而生畏,不得不自觉狠下功夫去勤领悟和苦 习练,因此技艺也不断提高。郭师对东北派之技法特征和理念指导的体用实践极 为精深谙练,所以对东北派体系的形成、落实发展和传播都做出了极大贡献。由 于他不懈的追求和勤于钻研,自身功夫也随之精湛,被公认为秘宗拳技艺纯青之 卓越代表和实践先锋。但其秉性桀骜不驯,浑身隐透着凛凛霸气,凡有来访交流 者,必以交手切磋为乐事。对无端滋衅者更是决不留情,常有“打倒了 X X X, 又打趴下了 X X X,还吓跑了 X X X”等逸闻趣事。那年,一 X门高手心怀企 图上门“讨教”,话中放肆有刺且指指点点要郭师出手。只见郭师起身哈哈一乐, 众人闻声关注,却只听“哧”的一声,再一看,那高手的上衣,从领口往下被郭 师齐刷刷地豁开尺余,那“高手”赶紧掩襟敛容悻悻离去。

郭师的秘宗拳“插锤”、“护身肘”和“八步扫趟鞭”及“芟手刀法”最为叫绝。 其使用的七节鞭,鞭重且节长,但挥动起来却 灵巧迅猛贴身而随。解放初期,大连市区曾一 度出现过狼群,危及民生。政府有关部门组织 了打狼队,郭师就曾以娴熟的鞭技和深厚的功 力,用七节鞭打死过多只恶狼而受到表彰。

1955年,国家体委有关领导来大连巡视,在各路名师的献艺表演中,郭师亮出了鞭技的 拿手绝活,向大家展示了秘宗拳“八步扫趟鞭”

图片14

的风采。只见他:拧身一抖甩鞭出手,飞速抡扫风起飕飕,鞭走一线身活步敏, 鞭影匿人形迹难寻。真可谓:鞭抡一堵墙,拳打一片星。且远扫打、近叠打,前 后三盘技法多变;时而软如绳索像条银蛇缠绕,时而又直硬如钢像根铁棍在握;

软中有硬硬中带软,上下翻飞犹似龙盘,软缠硬打伸缩莫测,准狠劲透颇见功力。 场上演练之精彩令人叫绝,掌声之热烈经久不息,正当观众还沉醉在惊叹喝彩之 时,只见郭师单手一伸,鞭节咔咔有序地在掌中迅速折叠握起,从容自得戛然收鞭。 顿时,鞭停风声即止,全场也瞬间无声,继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真神了!” 观者无不称赞他身手功夫的精湛和鞭功出神人化之超凡。从此,这位秘宗拳东北 派第二代名师,被誉为“神鞭郭”。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师曾为大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在一次武术比赛中, 他担任裁判长。发奖过后,大家一致热情邀请他表演。他谦辞起身欣然上场,演 练了秘宗拳“护身肘”和“插锤”。

只见他:手起撩阴肘发护心,左右圈揽步步逼进,挑肘压肘迭肘顶肘,猝然 出手如蛇吐芯;三盘灵变周身圆活,出其不意惊若炸雷,刁拿锁扣出神人化,进 退有方神动形随;起如猛虎威烈扑人,落似雄鹰凌厉捉物,刚而不僵柔而不怠, 连贯紧凑猛硬活脆;踢打摔拿跌法相扣,收则自如放则逞威,闪转腾挪手法密集, 长击短打攻防兼备;连绵不断一展雄风,变化多端艺臻妙境,功深艺高流畅奔放, 劲锐惊人势不可当。郭师精彩的演练使全场观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至今回忆起来, 仍觉心慕手追振奋难忘。

郭师还精熟秘宗门中堪称刀中一绝的“芟手刀法”。众人对秘宗拳门这套“芟 手刀法”十分敬佩赞不绝口,形容其刀法:刀动迅猛如闪,身随快似追风。而在 对劈时:刀刀揪心险象不断,咄咄逼人惊出冷汗。据传此刀法“奇、疾、巧、毒”, 制敌就范更是刀刀精妙。

有“芟手刀法诀”赞曰:

持刀迎敌如电闪,芟手刀法劈挂砍;指上砍下接抹前,拦腰大转猝然变;

你来我往刀大撩,刀随身转腕撩剪;反身剁刀挑刀走,上下腾崩端一盘;

大小挟腕技法巧,剪撩三刀把人拦;你扎我撩护得严,刀来我还砍截腕;

手虚刀实刀为母,走马上任刀法全;四门刀上它占先,芟手刀法秘宗传。

这套刀法的精中之精共有八刀,实用性极强。然而,由于秘不轻传且习练难 度颇大,很“吃”功夫,所以,真正能继承此刀法奥妙者甚少。

1957年至1970年郭师因故离开大连。当他重 返大连以后,找到当年的老徒弟了解市里武术的开 展状况,又特别召见了已在市体校任武术教练的弟 子于布君,师徒相见相拥而喜。郭师得知其现况后, 深情赞许并鼓励他要继续深钻秘宗拳,要努力传承 秘宗拳,要脚踏实地地把本门秘宗拳人带领起来。 此后,于布君更是业精于勤,随师左右身心倶修, 师传徒习只争朝夕,内外系统步步深人,艺技功理全面展开。

图片15

郭师年近花甲,在教授秘宗拳的同时,还以前辈传下的医药技术开办诊所, 兼伤科诊治等为生。其手法独到,用药特效,为众多苦不堪言的患者解除病痛、 恢复健康,深受尊敬和传赞。

晚年,他将宗师孙曰盛所传授的和他自己多年临床显效的伤科药剂配方,以 及筋骨脉络腧穴等有关武、医结合的诊疗手法,甚至连一些配药使用的工具,均 传给了自认能承袭衣钵的弟子于布君。

郭师辞世后,于布君觉得此项宝贵遗产,自己难以发扬光大,见到大有医药 才华,且有志发扬秘宗门医药诊疗技艺的师弟宋振华,便原封不动转传给了这位 日常就随郭师左右学诊配药的小助理,这位正十分真诚渴望和期盼着的,有心有 德又肯努力钻研的宋振华师弟。

郭师之名徒有:于海滨、徐文庄、毕敬田、孙树堂、于运盛、于布君、马林、 王吉升、单永享、刘俊平、.吴维中、刘俊虎、宋振华、刘汉增等。

郭师晚年曾多次当众确认:“老拳坊1957年关闭以前的徒弟我都认。但是, 我重回大连以后才跟随我活动的人,你们都应该是于布君的徒弟。因为于布君是 我精心教传的,又是我以传承的‘看家捶’、‘看门大枪’和大杆子所交托的徒弟。 所以,于布君是你们这些后来人的师父。”

此后,于布君没有辜负师父的嘱托,他深知“尊师是做人的原则,忠孝是做 人的根本”。他一直兢兢业业、与时俱进、一招一式地精心传授给下一代。尤其 对那些给他递帖叩拜者,更是全力以赴教他们早日成才的技艺,使他们得以获得 优异成绩,极力促成其获批为较高的武术段位,并积极创造机会安排他们进入正 规学校及馆、园等教练。所以,遵照郭师嘱托的于布君,带领本门后人含辛茹苦、持之以恒,使秘宗拳东北派成果丰硕且颇具影响。

而且,郭师名徒中的马林、王吉升等以及1954年离开大连,四十多年后又回 大连的于运盛,皆至今研练不辍,并为弘扬秘宗拳东北派而广泛传播,在辽宁的 大连、阜新等地,均传有弟子及众多再传人。这些后人也都孜攻不倦地为东北秘 宗拳的进一步传习和发展,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扬而精益求精持续不断地做出 积极贡献。

三、丹东秘宗拳的几代人

秘宗拳东北派第一代的“牟平二德”——周德玉和周德告二位老前辈,是20 世纪20年代末,从山东出关来东北的。他们先在大连落脚,依随老师兄孙曰盛, 后游历教拳到过营口、盖州、鞍山、沈阳、凤城等地,最后分别定居于丹东与凤城, 而且都在当地以秘宗拳开创了新的传习基地。二老前辈在此地艰辛创业,因其超 群的武技功力和仁德礼义的口碑,众多有志之士皆拜在门下习练秘宗拳。尤其在 丹东的周德玉,在辽宁地区影响颇大。

这里,还应该提到另一位稍晚来到丹东的,为秘宗拳东北派在丹东的传播做 出重要贡献的名师林振生(又名:赵振生)。当时,林振生已在大连颇具影响力 的同乡好友、著名的秘宗拳传人赵凤亭处逗留了一段时间后才来到丹东。因有官 司在身,他隐匿了自己的真实名字,公开称自己是大连的“赵凤亭”,十多年来 皆以“赵凤亭”的名字在丹东相辅“牟平二德”传习秘宗拳。出身武术世家的林 振生,从小习武,早年师从号称“栖霞三愣”中排行第二的二老师一一李树峰先 生学练秘宗拳,后又经师多位,精通多门拳法。传人则以秘宗拳为主。他身材魁伟, 气度不凡,武功高强,精灵过人,常常喜欢与武林中人切磋交流以武会友。虽然 他的名字是假,但自身的功夫却不假,在武界门里门外皆受到钦佩和赞誉,同“牟 平二德”等前辈共同在丹东发扬秘宗拳东北派且卓有成效,以至武术界广泛流传“真 假赵凤亭”之说。

特别是建国以后,丹东市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氛围中,在 中华武术喜获传习之大好时机下,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日趋增多,各拳种开展活动 也非常踊跃。其中秘宗拳更是如鱼得水发展兴旺,人才济济名手辈出。如:早在 1953年就被选进东北区武术代表队,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并获优秀奖,现为甘肃省武协顾问、武术高段位八段的周信有,和以 后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 奖的几代人——周信清、周信达、王传彦、张盛福、赵玉彬、于瑞 堂以及栾孝娟、栾孝彦、周治刚、袁克刚、于景林、李长铎、王书翰、吕长德等众多优秀门人。

图片16

另外还有曾特别习练和钻研 东北秘宗拳,为中华武术做出突 出贡献并名传中外的新中国体育开拓者、中国武术首届男子全能冠军、中国武 术协会委员、中华武林百杰之一、中国武术高段位九段、原辽宁省武术队总教练、 著名武术家徐其成先生。

他曾直率地对来访的记者说:“我认为武术发 展不能脱离传统,要先继承后发展。不能过度重视 竞技性和表演性。强身健心,有益全民族身心健康 是第一要义。”

徐其成1958年调入辽宁省武术队,后任武术队 总教练工作,是从民间传统武术选进省级专业武术 队伍的后人当中,成果极为显著的一位。其才高悟 深豁达乐观,心勤体勤以武为快;吃得苦不怕累, 换得武功大进趋于精湛纯青之上乘。尤其在辽宁省 武术队受到专业训练后,武技更加全面。刀、枪、 剑、棍等长、短、单、双、软器械及多种拳术、对练,可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从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取得优秀奖之后,便喜报频传连连获奖。在1959 年至1975年间的5次全国武术比赛中,个人共获奖15次,包括以其精湛独特 的“追风刀”蝉联三届单刀冠军和蝉联两届的全能冠军,是新中国武术比赛的 第一个男子全能冠军。

图片17

拳谚道:学而不思是枉然,思而不用是白练。徐其成虽然已具坚实的武功, 却仍能虚心学练秘宗拳,深思悟、苦实践;不拘繁简、兼收并蓄,集精归己自成风格而大获成效。徐其成有“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和“刀王”之称号,曾受 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贺龙、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曾 多次随国家代表团出访捷克斯洛伐克、缅甸、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为 中国武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丹东市,也是辽宁省,更是秘宗拳东北派 引以为荣的著名后人之一。

活跃在东北地域的后人

自20世纪初以来,至今仍活跃在东北大地的秘宗拳这一支脉,除上述之外, 沈阳、阜新、营口、盘锦、长春、辽源、大庆和鸡西等地,同样有众多与其一 脉相承的后人,他们在秘宗拳东北派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深厚的群众基础。总之,出自苏明远所传秘宗拳的这一支脉,从20纪初,第一个“闯关东” 来东北,开辟创建秘宗拳始传基地的孙曰盛老前辈起,同相继而来的李树山、 李树峰、李树生、周德玉、周德告等东北派第一代先辈;与赵凤亭、原庆春、 刘子源、王子华、郭良宇等,从大连到东北三省各地、代代相传的后辈们,以 及其他传练过秘宗拳之前辈同人的共同开拓和辛勤培育下,秘宗拳在东北大地 繁衍沿革的百余年中,根系深广、枝壮叶茂、硕果累累,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 国都影响极大的优秀传统拳种之一。

图片18

特别是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竞技体育发展迅速,赛场竞争日趋 激烈,促进了武术运动水平的 不断提高,为秘宗拳东北派 第三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交流 学习和展示机会。他们在市、省和国家的各级武术比赛中,充分展现出秘宗拳独有的魅 力。例如:在第一届全国运 动会武术赛场上,拳术成绩 前六名中,东北秘宗拳功底者就占了三名(安天荣、严丹东吕长德与大连于布君及弟子孙玉玲刘健刘海硕广才、韩明男)。而且在此后的各级比赛中,成绩优秀者,仍然蝉联不断。这 也是几代先辈呕心沥血的技艺结晶和民间广阔深厚的群众基础之必然硕果。

其后的第四代人,基本上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目前说来,有些早已 经成为桃李盛开有所建树的传拳者了。而第五代人中,也出现了众多获得市、 省和全国以及国际武赛优秀成绩的人。特别是当今——已进入21世纪的中华武 术,在“武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向全世界人民开放的武术氛围中,开 始创出新的辉煌。几代秘宗拳人,在21世纪初以来的历届国际武术比赛中,获 名次者众多。第三、第四、第五代中的于布君、刘健、索云天,在共同参赛的 同一届赛会上,这祖孙三代人,分别荣获了多个单项第一名。更振奋人心的是: 在其中三次国际大赛中,有师徒三人居然以秘宗拳、秘宗长短器械和对练等, 荣获了三届次的六个全能冠军(于布君与弟子刘健分别蝉联中国香港第七、第 八届全能冠军;于布君率徒孙玉玲又分别获得中国香港第十三届男、女全能冠 军),使秘宗拳又一次声望爆棚,成为中外武术热爱者所羡慕敬佩的、社会影 响颇大的拳种。

综上所述,秘宗拳东北派后人,必将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新的、更加灿烂 的贡献。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突不断发展与提高, 以及武术事业融入世界大家庭以后,秘宗拳东北派后人,会和其他兄弟拳种门 派一样,必将代代繁荣,一定会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告慰众先祖先辈。

第二章秘宗拳东北派的技术特征

秘宗拳闯来东北的这一支脉,同中国武术的其他拳种门派一样,在年代久远 的传习过程中,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多重影响。

有道是:天下武术是一家。各拳派都认为武术是养生健体、防身自卫行之有 效的传统技艺。那么,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技艺,都不应该只是单一走 自己的路而故步自封,要想提高、要想发展,还必须在自己本门派传承运行的同时, 不断汲取其他各种技艺的营养来滋润丰富自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本 门技艺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于是,各门各派的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会产生变化并有所发展。又因 为传习者自身的文化层次和社会经历、身体条件甚至性格的不同;且教传中又各 有新意,必然使其技法、功理及内容、风格等方面出现变异,进而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流派。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时代变革的需要而所产生的大同小异,仍然是一 脉相承中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因此,百余年来活跃在东北大地的秘宗拳的这一支脉,由当初的艰辛开拓扎 根求生存,到后来的繁衍发展为有序地传承沿革,其过程必然有本支脉的独到之 处和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正因如此,才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形成了至今代代盛传, 独具风格特色的秘宗拳东北派。


秘宗拳东北派在百余年的传承过程中,首先是仍然保持着秘宗拳的传统根基。 拳法中包含了少林、武当两家,劲路技法也皆有相合之处,强调身动意行以意导动, 虽不用力而处处有力,虽不蓄气却周身气行,而最忌劳气拙力;因而仍旧沿袭以 培养内功为宗旨,以求得刚柔之劲为上乘等等很多优异独到的传统元素。

东北派之所以能吸引代代门人不懈追求,并产生更上层次境界的动力和目标, 是因为其丰富的传习内容中,有其突出显现的技术风格和始终强调遵循的习练特 点。

现将秘宗拳东北派的风格特点揭示如下:

秘宗拳东北派的风格特点功架规矩,舒展潇洒 迅敏连环,脆快利落 勇猛无畏,圆活善变 形神兼备,内外兼修 重视腰腿,讲究身法 刚柔相济,长击短打 劲顺力透,节奏分明 技法丰富,突出实用。

一、功架规矩,舒展潇洒

“把式把式全凭架势,式不正招焉能圆”。

东北派有“进门筑基三年桩”之说。认为:凡习文学字之初,必有点、钩、撇、 捺、横平、竖直等间架结构之写法要求。而习武练功之启蒙开手,同样也有其筑 基原则要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对所学的一招一式,绝不可马虎敷衍,皆应 严合技法规矩去认真反复地精习熟练。

入门习练秘宗拳,首先必须认真重视筑基阶段的固本强根之桩功的训练。 老话说:“未习拳,先练桩。”桩功对身心内外的养与练,为内脏功能和外

形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步步深人规范和顺。且通过调气息、 通经络,使周身气血充盈顺和而循环加速能量大增。同时,要求手型、手法、步型、 步法、腿法等基本功架方面,都必须式式规矩工整、招招准确无误。拳不在多而在精, 精练千遍工整自然。所以,在基本功和基本技法逐步熟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还必须遵循持之以恒身心同练的原则。身在练,心也同时在练,以促进内外相合 而技进功纯。此阶段无论是体是用,是急是缓,是伸是缩,是轻是重,动作起来 皆先求周身通达顺和,使其开合舒松而忌僵讳拙。当规矩工整苦练日久定型后,便 功随熟进,熟中生巧而更趋稳步提高,为下一步打好深厚基础。

日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功架端正规矩,三盘相随严谨,技法顺和清晰,动作 凌厉精神。要眼随手走,要精神贯注,要疾而不毛、缓而不散、轻而不浮、重而 不滞、刚而不僵、柔软而不懈怠。要面前无敌如有敌,临阵有敌似无敌。要伸缩 开合大练小用,技法组合死练活用;要上中下三盘兼顾,得机得势左右开弓。要 起如猿猴摘果,伏如灵燕抄水;动即迅猛连贯圆活流畅,静则稳定端正舒展潇洒。

二、重视腰腿,讲究身法

“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

东北派有“进门三年腰腿功”之说。强调腰腿柔软弹籾,功力深厚自如。在 体用实践中,对腰部的要求为:腰似大纛,敏如蛇灵,左屈右摆,前叠后弯,上 提下坠,急剧回旋,起伏转折,随心所欲。对腿部的要求是:腿含玄机,触则成 刚,手动步随,手起腿跟,左弹右踹,上点下扫,旁勾侧挂,准狠自如。又因秘 宗拳手法细腻、手脚并用,且攻守兼备中特别突出腿法,拳谚有“秘宗拳腿最馋, 搜標勾挂非等闲,拳短腿长力重远,准狠一腿占魁元”之说,所以,对腿功的要 求也必然格外重视。

习武者皆知:练拳必精身法,而身法全仗以腰为轴,腰为主宰,如军中帅之大旗。 拳谚则有“浑身随腰动,出拳才有用”和“腰劲贯于手,力气如铁牛”之说。因 此,身动必先腰行,而始于腰、基于脚、达于梢。使周身九节:梢节起、中节随、 根节追而节节贯通,其千变万化难以形容。凡习秘宗拳艺者,必须讲究善用且会 用身法,要斜腰欹胯,刚柔合度,正侧相成,敏捷迅速。在闪展腾挪中,进得去, 退得出;在起伏转折中,能屈能伸,收放自如。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腰在整体动作中, 传递劲力及其他重要的关键作用。老话说:“练拳容易身法难,灵劲上身天地翻。”

盡私辛奉浓的技木特祖

既然入门就重视腰腿和讲究身法,那就一定要持之以恒坚定地狠下功夫。做到“宁 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不断增强腰腿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性。所以善 用身法并腰腿功成者,其肌体之灵敏、劲力(爆发力)之凌厉,必随之大大增强, 可谓:筋长一寸力长百斤。此时,腰腿发动,肩窝吐力,气贯掌心,劲达四梢则 周身协调;而使身法吞吐起落,进退闪转,敏捷灵巧;且吸化缠绵,抖放猝炸, 三盘j顷和;必然能劲整自如,身随人意,自然圆活。

三、 迅敏连环,脆快利落

“静如秋月动若飆风,彬彬克敌分寸之中”。

秘宗拳东北派认为:武术,其真谛是有效防身的实战应用技术。

强调要练其手法细腻、准确、紧凑、连贯,要用其术法疾速、连环、凌厉、多变。 所以,在日常习练和临阵交手时皆强调:“腿似闪电,手如流星;上场不让人, 出手不留情。”要求:静,如泰山似秋月;端庄稳重,彬彬如处子而静中寓动;动, 则迅雷猝炸,排山倒海,技法密集,左右呼应,手领脚到,上下连贯。使闪如烈 鹰搏兔,展如白鹤亮翅,腾如鸿雁出尘,挪如猿猴攀枝,蹿如猛虎扑食,跃如鱼 跳龙门。要虚实连环,要快慢相间,要刚柔兼备,要迅敏应变;不失时机紧攻硬逼, 转折交错环环相扣。近身靠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猛起硬落,长短互用力点明 确。挨身肘发,内外兼合招招相连;技法隐匿,来去无踪出奇制胜;虚实莫测, 刚柔随机应手变换,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逢强智取逢弱活拿。要出手如锉带粘黏, 回手不空带勾搂。手不快步慢,步不稳拳乱。辨阴阳虚实,善十字手法。上挑下压, 左格右挡,前推后拉,顺逆回环,巧捷机敏,周身利索,猛、硬、脆、活,连环出击, 步步矫健圆活自然,轻灵脆快疾速果断,变化玄妙接二连三,借力打力先上占先。 手打、脚打、肘打、膝打、头打、肩打、胯打;拿打、摔打、化打、靠打、跌打、 组合打、连续打,疾似闪电准如纫针,手到步到相继而发,机不可失一气呵成, 势如破竹脆快利落。

四、 刚柔相济,长击短打

“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秘宗拳东北派同时强调长短兼备和刚柔相济之运用。认为松柔则长、僵拙则短,长击短护无柔也就无刚。技击必须明虚实讲刚柔。如果只强调刚强之力,却不善 于以柔化招,就算不上技术全面。因此,要求排除蛮力、拙力,令关节松沉而善 使柔劲,刚以破之柔以化之,顺人之势化力内发,运化须柔落点则刚。做到刚而 不僵、柔软而不懈怠。以柔退而刚进、柔左而刚右,刚在彼力前、柔在他力后; 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拳谚云:“刚在先兮柔后藏,柔在先兮刚后张。” 讲的就是交手中,在用刚之前先要以柔泄之,用柔之后必备刚以随之。只有以柔 化刚,以刚克柔,人刚我柔,人柔我刚,随机互动,阴阳变换,才能达到刚柔兼 备刚柔相济。因此强调:交手实战必须善用刚柔相宜之法才能技高一筹。

拳语道:“一寸长一寸强。”东北秘宗拳虽然讲究长击远贯,但是还有“长 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之说。意指交手实战中要长短兼备随机运用。拳谚说: 长宜拳打脚踢,短用肩撞胯击;巧拿不如拙打,你打我也打;打要靠近以打兼防, 无中生有人难躲藏。意指既要善于远距离长击远贯的进攻技击,又要善于发挥近 身或贴身的短打自顾之术,而同时精熟掌握长贵力足、短灵自护之技法。实战中 要遵循:远踢近打靠身摔,长击短打互补互用。使上打盖头,中打盘肘,下打扫勾, 三盘碎变,长短兼顾而上下交替,左右互换,四梢通达,即兴应变的交手原则。

五、勇猛无畏,圆活善变

拳谚道:“两军相对勇者胜”,“随机应变圆活巧”。

在秘宗拳东北派的“实战八诀”中,就有充分强调刚勇暴烈志在必得的“猛” 诀之说。

实战中,必须要有怕死不动拳,动拳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战则已、战则 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对敌之生死搏斗中,必须具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竭尽全力制 敌就范的勇敢精神和有效的制敌功力与手段。所以,技击中还必须强调胆量。胆 大则勇气生,胆大才能进退自如充分发挥,达到勇猛制胜的目的。拳谚就有以胆 为先的“一胆、二力、三功夫”之说。同时,还有“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 之拳论。因而,要求功力深厚技法精熟,艺高则胆更壮;使精神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心动似火身动如风,得机得势刻不容缓,手随步换步跟手变,疾进猛打翻江倒海, 勇猛狠准放胆即成功。

当然,勇猛刚健不等于蛮刚拙力,力只是基础,技艺才是根本。而且,要时 时处处确保机灵敏捷圆活善变。若身法不灵则难以圆活,而步法不活则拳脚必乱。 因而,必须神清胆壮,善辨阴阳虚实;必须功深技精,巧用刚柔疾缓;使一身轻灵、 节节贯通才可能圆活入化;具备眼锐气足、手快步活、勇猛力实、周身劲整才可 能八方纵横。所以,交手中必须做到:人实我虚,乘虚即实;随#虚实进退转换, 拳来脚去隐匿踪迹;里挤外滚活化有度,扬己所长变化无穷;周旋往复通达流畅, 生化不息圆活自然。

浏览1,7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