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劲顺力透,节奏分明

“千式好学一劲难求”。“迟疾顿挫节奏分明”。

秘宗拳东北派,要求习练者务必学会用“劲”之功。如.•练具周身协调之整劲; 猝然惊炸爆发之脆劲;借力发力化发合一之螺旋劲等。

武术用劲,绝非推拉扛举重物之蛮劲,而是通过持之以恒习练才能产生的, 是以意导气沉归丹田,运行于肌隙骨缝,发于腰间、达于四肢、由内而外的内劲。 主要分为虚、实、刚、柔、直、横六劲。刚劲、直劲易练,柔劲、横劲次之,而虚劲、 实劲功未深者则难以掌握。要求习练者勤悟多练多实践,做到:劲达周身各司其用, 节节贯通无处不有,缠绵不脱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劲劲求顺。气顺则拳顺,气阻 则功滞。强调:勇猛刚健力是基础,劲是核心。出手要长、发劲要短,长短并用 心意气合,则拳肘脚膝力可透壁。这里还强调不仅仅要打得到,而且要有穿透力 打得透,要具备力可透壁的功力。要变拙为巧,化僵为灵,而劲劲不同。体现出刚、 直、柔、横、虚、实、明、暗、圈、纵、开、合、拧、裹、钻、翻、惊诈、螺旋、 折叠、抖放等,变多种之劲以达技法精深。因此,拳谚中有“练拳容易得劲难, 灵劲上身天地翻”之说。

同样,在行拳演练中,即便是震脚砸拳力显千钧时,也不僵不滞,使劲劲不 同却式式不断。演练中,起伏转折迟疾顿挫,快慢相间自生节奏;进退闪展手眼 身步,虚实动静自成韵律。声东击西虚实相间,击响清脆动静互换。时而猿纵飞 身,时而燕俯抄水;时而静若无声,似高山峻挺,气势巍峨,坚不可摧;时而如 波涛激荡,声威震撼,气势雄勇,滔滔不绝。由动静、疾缓、刚柔、开合、起伏、 转折等节节贯穿之不断变化,更加充分使动作节奏鲜明突出,呈现了秘宗拳特有 的行拳韵律。从而达到缓如旋鹰,碎如炸雷,柔若无骨,刚坚无阻,灵似猿猴,威似猛虎,隐发相伴,随机应变,迟疾顿挫,节奏分明。

七、形神兼备,内外兼修

“两目似电、神光护体,形神兼备、威严无比”。

秘宗拳东北派对习练者的要求为.•不仅时时处处要“拳不离手”,同时更要 实实在在地身练和心练双管齐下,强调必须注重形神兼备和内外兼修。

习练者必须充分掌握内外兼修之法而达“六合”贯通之功。内三合为精、气、神, 外三合为手、眼、身。要强其内而壮其外,用其外而益其内。使内在精气和外状 姿态,同存共在一统周身,形神并蓄内外合一。因为神无形而不存、形无神则呆滞, 而外在精神的展现皆为内涵支配的表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运动潜能的发挥, 在于外部体能、技能和内部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以完善的技艺将内在的“神” 与外在的“形”统一和谐融为一体,就必须十分重视意、气等内功的习练和掌握。 因此,要精足则神旺,神旺使气壮,气壮而力生,导致人体能量大增。有意动势 灵内外统一,才可能神形合一,才可能招式合一,才可能体用合一。

拳谚有“形易神难”之说。即:习武中,学动作容易,但要在行拳或实用中使神、 气、形融为一身,是不容易达到的。然而秘宗拳久练能自化,熟极自生神。内外 兼修扎实练,精神气质必显现。动,则“三前六要”精神敏锐;练,则气沉丹田, 意气力足;眼,则目光威锐、善观六路;耳,则灵闻细微,明辨八方。要练出大 家气度,要现出帅之风范。

其中必须知晓百拳之法以眼为尊。因眼为精神气质与内心睿智之窗,眼无神 则拳无魂,而目光锐利狠毒则神威慑敌三分。当眼察意生,意发神传,手眼相随, 心动形跟,以气催力,以力聚神;从而内外相合,三盘起落,四梢通达,咄咄逼人, 宁抢三分进,不屑一分存,使精焊之气见于眉宇,眼似闪电手如流星,眼助身力 内灵外壮,精神威武气宇轩昂,眼神专注毒若鹰蛇,神光锐利如箭穿革,猛硬狠 毒神睿潇洒,无畏气概强劲奔放,凌厉剽悍威似猛虎,逼敌无措慑敌胆丧。

八、技法丰富,突出实用

“学而不思是枉然,习而不用是白练”。

老话还有“练拳不知体中用,枉费功夫终难成”之说。习练者若不懂得拳理、拳法及其实践运用,到头来必定是枉费功夫一无所成。

所以,秘宗拳东北派,除了有多种类别和项目的近百套拳术、器械及对练套 路外,经过几代人的汇集实践和熔铸完善,更加突出了技法丰富、卖用性强的特点。 包括筑基内功、健身养生功以及徒手的踢、打、摔、拿、跌和器械的劈、砍、击、刺、 扎等较为系统、多种技击实用功的习练方法、散手技术、实战指导和技击论述等。如:

各种手、肘、腿、膝等散手单操法、组合操法,自身为靶习练法、“蹬扑”习练 实用法、擒拿法、点穴法、卸骨法,打坐、六字内功、开手式子功、叩腿健身法、转腰活膀功、混元内功和软功、抓功、揉球功、轻身功、拧卷功、背拉功、捏坛功、 插砂功、铁砂掌、排打功、踢桩功、跌扑功以及秘宗行拳谱、行拳歌、迎敌诀、交手三前六要诀、手腿八法、洪门与边门、实战八诀、出手六字歌、迎风转换歌诀、八劲秘诀、拿法歌、解裁法歌诀、八劲合一歌、临敌十忌、说刚柔、说交手、趋避诀、 进退诀、护身诀、出手精要、单刀法诀、单刀四要与四忌、剑法论、行剑歌、棍 法论、棍法八击、枪法论、枪法要诀和秘宗拳古传歌诀等,涵盖了动、静、虚、实、软、硬、内、外等徒手和器械技击与养生强身之种种自有特色的,甚至秘不轻传、择人而授的极品精要。这些丰富的习练内容,实为秘宗拳东北派几代前辈们艰辛 传习之成果的宝贵精华。

综上所述,东北派不但对基本功等基础习练极为重视,讲究必须打好桩功和 腰腿功以及复杂多变的身法功夫之坚实根基,而且要求不论习练套路还是技法,皆不可急于求成,不可好高骛远;要持之以恒,要脚踏实地身心同练,才能使劲 顺力足,才能使功夫逐渐上身“入骨三分”。

同时着实强调:必须懂拳意、明拳理,必须精体用、重实践,以求内外合一,才能精益求精;再由精熟升华至绝妙而功达圆活自然、老道自如、随心所欲、出 神入化的上乘境界。

另外,前辈严训秘宗拳后人,必须德艺双馨才能为世所钦,才能代代盛传兴旺。 必须牢记古人“教之不善罪从于师”之云。所以,教人传艺者定须谨慎,尤其是 伤人之术不可轻传,不可不认真慎重地择人而授。嘱曰: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 不义者不传,无礼无信者不传,好勇性贪者不传,不谨不慎者不传。

第二节东北派的传习内容

秘宗拳进门令

进门拾伍把,背后拉一拉,五指捏坛子,掌把铁砂插;

桩功筑基深,腰腿好身法,拳崩劈撩砸,脚搜標勾挂;

交手玄机妙,三前六要察,内气贯全身,踢打摔跌拿;

速巧绵软击,猛硬脆活打;迎敌随机变,出手似箭发;

切记尚武德,精武艺必佳;尊师勤习悟,秘宗传天下。

通过上述东北秘宗拳历代传下来的“进门令”可以看出:在百余年几代人的 传播习练中,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各种套路、技法和功法等方面,东北派皆有系统 的理念指导、严谨的训练方法和丰富的习练内容。同时,这则宝贵的百字训规也 强调了,入门就必须尊师重德和持之以恒且深、狠、专等全面苦下功夫,从而为 秘宗拳的广泛传播有所作为。

“进门令”教导后人,让后人知晓并牢记:在进门以后的习练中,只有严格 遵循师父的训导,刻苦专心勤于实践,坚实地稳扎基础,同时循序渐进,坚持不 懈,才能精于体用和善于心悟,才能理解本门拳艺中更高层次的内涵。“进门令” 着重强调了“尚武德、精武艺”的古训,要尊师不忘传拳恩,吃水不忘打井人; 规矩后人要德艺双重,要身心同练,要内外兼修,要体用全面的业精于勤和艺无 止境的精益求精,才能持续不断地有所提高,有所成效;才能使秘宗拳学立足于 天下而发扬光大。

浏览46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