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秘宗拳东北派的功法
秘宗拳东北派历来讲筑基、重功法,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就传统功法而言, 其中,有健身养生类的静、动功法,也有技击实用类的软、硬功法。可谓:内养 动静并举,外练软硬相兼;在动静、刚柔、阴阳、里表的矛盾中求得统一。养生 为武术之本,技击为武术之髓,拳功一体而又养又练。养的是吸收气,用气血养 精神;练的是筋骨力,以精神使用气血。养生为体为本,技击为用为末。也就是说.• 养生是内功的修养,技击是拳法的操练。养生求的是延年益寿,虽然也可以专修 养生而不练武;但习武者却必须养生而使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才能更好地发挥技 击之能。常言道: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因此,为了健康长寿,也为了技达 上乘,就必须注重养练结合,内外兼练,本末齐备,体用同修。
本章将向习练者介绍一系列健身养生和技击实用的内外软硬之有效功法。习 练者可在几类功法中,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自己需 要先练的一两种,待积寸见尺以后,再逐渐扩增。功法的习练切记方法准确,不 可贪多,不可“虚表漂浮”,不可急功近利,要实实在在地狠下功夫,才可能曰 久见功,水到渠成。
第一节健身养生功
宇宙中,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命界到人,无不是由信息、能量、物质三 大要素所组成。探索生命进程,寻求长寿之道,一直是古今中外始终在奋力研究 的尖端课题。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养生功,就是锻炼价值较高的一种健身长寿之道。 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功当作强身健体、疏通经络,充盈精、气、神,祛病延年 的有效手段。《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认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 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阴阳一动静,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阴阳相 依相待,过动伤阴,阳必偏盛;过静伤阳,阴必偏盛。阴伤则阳必无所成,使阳 也伤了;而阳伤则阴必无所成,阴也伤了;使生生变化之生机堵塞,非用活动法 练之。活动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 故能通其上下,调和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内外俱壮,可达健身祛病、养 生延年之功效。而今,我们也认识到人的生命的三个要素,正是武术运动所修的精、 气、神。武术运动的养生并不仅取单纯的养心,而是同时重视调气。古往今来皆 共识“百病生于气”,一个真正懂得养生之道者,必定是善于调气之人。武术养 生所修的是:养精、调气、安神,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以养精、调气、安神这三 大法宝为药,达到三药调和而收养生之效果。
养生必行歌
饮食应节制,起居要慎焉;淡食能多补,搓摩自助颜;
叩齿牙无病,掩耳去头旋;运睛除眼翳,兜捺治伤寒;
鼓呵消积聚,膝风摩涌泉;猿臂和血脉,熊颈免痰涎;
爱惜精与气,子午固关元;托踏应无病,三眠魂自安;
日日必勤习,遵行勿间断;心爽体安康,得益寿延年。
这首《养生必行歌》教导我们,为了自身的进一步强壮,以便功夫更上层次, 习武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和坚持养生益寿的内养健身锻炼。
以下将介绍秘宗拳东北派所习内养功的部分应知内容。包括:神志养生、情 志养生、内养功的选练和养生也需知时练等指导理念,以及“打坐”“六字内功”“开 手式子功” “强身八式” “叩腿健身法”“转腰活膀功”“混元内功”的实践习 练方法。
一、神志养生
本门所传下的“老话”,可以理解为:秘宗拳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
意识及思维活动。神志养生就是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平和 心态,从而获得健康长寿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点:
少私寡欲
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自我克制和杜绝。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就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导者,他们明确提出了“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说的是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不可欲望太多。
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杜绝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 少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只有少私欲和无 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知足常乐
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 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经得到的东西。如果 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却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 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却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 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 (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一个 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 充满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心胸豁达
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度。
据相关资料介绍:对我国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寿的 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 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为了使自己心胸豁达,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 也就是说,习武练功要积极走出家门,伴随着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 水中游鱼的乐趣,去饱尝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去感受大自然中的历练情趣。人 有一种脱俗人雅的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 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习武人,还可能为日常生 活中仨瓜俩枣的得失而苦恼吗?
在处理家庭问题和生活琐事上更应该豁达大度,夫妻之间要注重感情,要淡 化道理,要强调优点,忽视缺点,在生活琐事处理上要“糊涂一点”。对子女要 坚持只提供建议和帮助,决不包办代替的原则,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 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朋友之间要远距离看人,近距离看己,这样才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才能保持朋友之间的长久友谊。总之,心胸豁达是和睦的家庭气氛和亲密的朋友 关系的基石,对人对己都是非常有益的。
多行善事
是指崇尚武德与人为善。
崇尚武德与人为善,就是不论是否在练功,都要多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并从 中体验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所谓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代称“助 人为乐”,都是指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善事可大可小, 大者可捐献千百万元以救灾或助学,小者可为迷路人指点道路,但无论事大事小, 爱心是一样的。但凡积德行善事者,必能从助人行善中实现自身价值,并得到快 乐健康和技艺上的收获。同时,德有多高技艺就多高,古往今来的实例证明:凡 尚德者威望亦高,其武功亦必大进。
浏览4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