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志养生

秘宗拳所称的“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 反应,并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来转变人的思维方式,调节人的情绪 状态,从而达到心身健康的方法。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戒骄戒躁

就是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骄傲者常常对自己 的能力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好大喜功,甚至勉强做一 些力不能及的事情。急躁者常常不顾及客观现实而急于求成,易于草率从事。由 于骄躁者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理 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从而造成内心的痛苦。现代医学认为,A型性格的人, 具有固执、急躁、紧张、好争辩、好冲动、匆匆忙忙、富含敌意和攻击性等特点, 因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性情平和的B型性格的人。一个人如果 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够正确地认和评估自己的能力,注意克服骄躁情绪, 顺应自然环境,保持平和心态,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善调情绪

就是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状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情绪反应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是说,遇到令人兴奋的事就高兴,遇 到令人沮丧的事就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种 种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人们很难事事如意。因此,应该注意学会修身养性,舒畅 情志,力求保持一个稳定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思 维方式,来修正自己的认知结论,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例如有位老太太,大儿 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却总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 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的 人啊,晴天您大儿子赚钱,雨天您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啊。”老太太听了便 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这充分说明了人的思维方式,对自身情绪变化有着重 要的影响。

因此,在习武练功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情绪、平和心态,学会运用自己的 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这对保持身心健康,对稳定和 提高功夫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而当今,现代社会各种激烈的竞争,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快速的生活节奏, 扰乱了人们正常的起居规律,造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无序以及形形色色的耳闻目睹,产生了各种负担和压力。这些人情绪时常低落、亢奋或忧郁等等,导致他们疲惫 不堪、反应迟钝、精力明显衰退,稍微运动就气喘吁吁,心率过速体力不支,甚 至经常感冒,自身抵抗力明显下降,处于所谓“亚健康”状态。特别是长期处于静 态不爱活动之人就更容易衰老。如果能坚持养生健身锻炼,并注意动静结合,就 会很少有病痛缠身。所以,有道是:“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我国古代著名的养生家、医学家,皆强调人体内外要有适当的活动,避免“失 道丧生”。另外还有“视听勿劳”之说: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二脏先损,心肾受邪, 脏腑俱病。五劳是.•一志劳、二思劳、三心劳、四忧劳、五疲劳。又由此五劳生七伤: 一气伤、二血伤、三筋伤、四骨伤、五精伤、六髓伤、七神伤。而七伤若变七病, 则必定伤耗身心健康。然而,习练健身养生功,则会给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一 个放松心境和神经的自我天地。

我们习武人的养生,更是为了求得上乘的功夫,使肌体处于和保持最佳状态, 这就必须将养生之法融入习武练功的全过程,使养练结合相辅相成,在追求技艺 更高境界的同时,达到习武不伤身且健康长寿的目的。因此,务必重视健身养生 和武技功夫相结合,坚持循序渐进,认真修炼。实践证明:凡坚持正确习练不綴者, 日久功效必自显现。

例如通过正确的、持之以恒的动、静功法的养生锻炼,习练者逐步获得“精足、 气充、神旺”,进而气通任督“小周天”或中脉,身心舒爽、胸怀坦荡,脑体同修、 豁然开朗。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体能潜力和思维反应能力。古之圣贤曾曰:功之 深者,能以静制动,以清制浊,不显于人,不负于己,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处 之不介于意,任人笑骂嘲激而无动于心。神清心静,其功为能,造炉火纯青之境, 以证养身延年之盟,此乃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所以,只要选择适合 自身的功法,“动其身、静其心”,身置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之处,严格遵守正 确的习练方法,又能持之以恒,则一定会有收效。尤其作为一个心怀大志的习武 练功者,首要必备的条件就是:必须让自己拥有一个内外健康的身体基础,没有 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说起,也无法实现。

三、养生也需知时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安排养生的习练呢?

有道是:未练式先明理。习练者必须知晓养生和时间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 的紧密联系。

阴阳五行之说将一天二十四小时确定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在什么时辰中做什么事才是正确的,都有可靠的依据。所以,养生也需知时练。

卯时需静养:一天当中,清晨5时至7时为卯时。此时正处在阴阳交替过 渡之际,卯又属木,与肝相配,故此时津血潜藏于内,肌体阴盛阳弱,人体非常 需要安静修养,方能渡过这由阴转阳的关头。所以,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人最 危险的状态大多发生在黎明时刻,因为此时人的血压、体温比较低,血液浓稠、流动速度缓慢,非常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年老体弱、危重病人,此时 绝不可轻举妄动,免得扰乱了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在这里提醒病弱者和老年 人,不必非要清晨起来锻炼身体。对此类群体之人来讲,晨练既不科学又不安全,是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辰时宜进餐:早晨7时至9时为辰时。是人们早晨起床后,进食早餐的最 佳时间,因为辰时属阳、属土。此刻太阳升起,阳光的刺激使得体内的褪黑激素 水平下降,肌体苏醒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胃肠的消化吸收 功能均趋于活跃兴奋,非常适合人们起床运动和进食早餐。

已时头脑灵:而9时至11时的已时,则是一天中脑力活动的最高峰,因为 已时属火、属心,而心主血脉和神明,所以这时候体内气血旺盛、循环顺畅、思 维敏捷,大多数人在早上醒来以后的1至2小时内,达到大脑最为灵敏的阶段。

午时食最佳:中午11时至13时为午时,午时虽然也属火,但因与其相配 的是小肠,而小肠又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午时是补充各种营 养素的最佳时期。由于午餐前后,人们大多数处于紧张的工作中,肌体的新陈代 谢十分旺盛,营养素的消耗量也比较大,所以午餐的摄人量,不仅占到全天总摄 人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应当高。此外,午时因为气温较高,体表血管扩张,血液被迫向外分流,所以午餐后应注意适当休息,以保证消化器 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未申养五脏:13时至15时为未时,未属脾,主运化,应四肢和肌肉。在未 时这一时段,气血精华上可升至大脑,外能发散于四肢,所以此时辰既适合人的 脑力运作,又利于人的体力运动。因而未时是人一天中的高质量区段。15时至17

时是申时,申时与大肠相合,主沉降。因为按照人体阳气昼夜盛衰的节律变化, 从申时起阳气沉降,脏腑传导功能加强,因而,此时是排泄体内各种代谢物的最 佳时机。

酉时肺气旺:17时至19时为酉时,酉时属肺为金,故酉时肺气旺,由于肺 主皮毛,所以酉时体表皮肤、呼吸道等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再加上酉时由于 从阳转阴,金性变化多端等因素,稍不注意即可出现病邪外感、肌体过敏、体温 波动、情绪反常等症状。

戌时护胃气:19时至21时为戌时,因戌时属土,所以这个时辰相对而言以 宁静沉稳之气为主,这个时候习练者最该做的养生之事,就是在进晚餐之后,休 息片刻以呵护胃气。

亥时肾气盛:21时至23时为亥时,亥时属肾为水,肾内包含泌尿、生殖和 内分泌各大系统,因而亥时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较高,是一天当中性欲最为旺盛 的时候。此时若能适当进食一些牛奶、豆浆等,可以促进体内褪黑激素的合成与 分泌,从而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子丑寅卯宜人眠:23时至1时为子时,1时至3时为丑时,3时至5时为寅 时,5时至7时为卯时,这些时辰都是人们睡觉的最佳时间。因为,子时是一天当 中的阴中之阴,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所以这一时段不宜进食、看书和运动,以 免引起肌体兴奋而影响正常睡眠。睡眠障碍是危害人体健康最直接的无形杀手之 一。因此,从子时到卯时,这四个时辰的八小时中,虽说人体处于睡眠放松状态, 其实对人体的养生保健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练功者一定要保证充 足的睡眠,决不可忽视而掉以轻心。

浏览3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