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的擂台赛,促 进了武术的发展,青少年习武时竞技意识增 强了。从开始中西结合的拳击加脚,到今天 中国传统打法逐步进入比赛规则,形意、八 卦的几位师弟付出了不少心血,在中美、中 日大赛中都取得优良的成绩。但笔者仍想借 此书刊出之际,提点建议。

第一,中华武功博大精深,至今民间有 不少拳种和一般常规截然不同,技击法则尚 待整理发掘。只要是中国武术就没有不能用 于实战的,只是由于传授年代久远,文长武 短,传到今天只剩下一个套路空壳了,有的 连空壳也没留下来。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 中期,偶尔遇见一位陕北人练一套动作十分 严密的拳法,简捷明快,朴实无华,看了一会 便记下一些动作。攀谈中问他练的何种拳 法?回答曰:我家在长城脚下,祖上传说是守 边将士传给当地边民用以对付外来侵略的 “保家拳",笔者听了感慨万分。又问他知道 用法吗?他说爷爷会,父亲没记下,到我这里

木丛书

就只会套路了。笔者给他开了个玩笑说:我教 你怎么用!他很高兴,我把刚记的几个动作, 按八卦掌应用法则教他用,一学就会。他奇怪 地问:你怎么会我们的“保家拳”?我说,我是 刚刚跟你学会的呀!他愣了半会,恍然大悟, 两人大笑起来。

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位,乃元明期间武 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对此不少人持有异议。但. 我相信这位有史可考、能单丁杀百贼的张真 人绝非虚构。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某式的第几 代正宗传人,如推推手确也功夫颇深。但就是 没见哪位把自己的学生送上擂台用太极拳打 败对手夺了冠军的。这不是太极拳本身不行, 问题出在推手上。本来推手是作为走向实战 的一种过渡练法,’也可作为一种文明的比手 法,但它绝不能代替散手。不知什么原因,老 师教到这里下面就没有了。我想无非是两种 情况:一种是保守不教,这是少数;另一种是 自己也不会,这是大多数。其实太极拳无一式 不能用,无一动不能用,但不能光会用在推手 里,一散开就不会用了。推手至今已不是太极 拳的专利,确是一种好的锻炼形式,不可不 学,但如果陷到里面出不来就麻烦了。所以, 必须把慢推手变成快散手。搦、握、挤、按、揉、 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式都能用于 散手,这样太极拳这颗明珠就大放异彩了。笔 者基本上没练过太极拳,幼年习艺时受大师 兄张仁甫的影响,迷上了推手,又因会走八 卦步,会用形意的化劲,所以与武友们推手 从不怯场。20世纪60代初与崔一峰、张致 昆、郭叔蕃等老师兄一起打散手,出手就挨 打,才知道自己差得太多。经钱老师点拨后, 才明白原来是陷到推手里去了!于是跳出 来,和师兄弟们打了一年多后,才不挨打了, 也知道如何把推手的动作升华到散手中 去。因此,不论哪家教练,都应该根据本门拳 法和打法原则,一招一式地分析各种可能的 应变方式,用于散手中,打出自己的风格,再 进一步适应比赛规则。特别提出如通背、戳 脚、翻子、八极、自然、迷踪、螳螂等拳法是大 有挖掘潜力的,但影视的动作设计是不可取 的。

第二,八卦、形意其中一个重要的技击 原则,就是打中有拿,拿中带打;拿为打掩 护,打为拿开路;打拿结合,如风搅雪;拿而 不死,一拿就打,使敌方顾打顾不了拿,顾拿 又顾不了打,能在技击中始终占主动地位。 在比赛中要带拳套,限制了拿法的应用。但 可以挂代拿,拳套体积大,出手击,回手挂, 调正身,再回打。不要和对手抱住纠缠,以免 耗伤体力。

第三,不要采用拳击的跳步,满台乱跳, 太消耗体力。要采用滑拖步、八卦步、三体式 步、三角步等科学步法。只进不退,迂回展

任国术丛书

转,紧紧地逼住对手不让其还手,这样可以节 省体力,提高进攻效率。

第四,要训练运动员的丹田力,不要训练 本身肌肉发出的拙力、笨力。可以按抱丹田 的动作实现丹田与手脚同步。所谓“练就丹 田混元宝,万两黄金都不换”。只有用丹田力 才能体现中华武功以弱胜强、以巧制拙、以慢 制快、以小制大的技击特点。而本力搏击只 能是硬拼死打,强者为胜。如果运动员有充 足的丹田力,就不必受量级的限制。功夫的 深浅不在是否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八卦掌 名家尹福先生,形意名家郭云深、尚云祥等前 辈,身材都比较瘦小,其功夫之深、技击水平 之高是武林中尽人皆知的。

第五,当前的擂台赛运动员应进行系统 的传统技击法则训练,尤其在打字上要下功 夫。举手过高,两肋必空,中节受打击的概率 就高。出手绝力,其势必倾,经不起引进落 空,一带就倒。跳步对敌,下盘空虚,脚下无 根,严重消耗体力,违反了起步轻若鸿毛,落 步重如泰山的根本法则。无章无序,躲躲闪 闪,满台乱转,不知击根避梢,迎敌而上,形成 双方僵持不下,难分难解,打得太苦太累。出 手即回,双手交替,一打就跑,浪费一半时 间。神情木讷,气势呆滞,不能威猛潇洒,以 势夺人。动作单调,缺少连续组合,直来直 去,没有瞬间应敌变化。起腿无支点,必然半

八肆掌秋传拳逾攀法

身空。遇腿即躲闪,必然被击中。凡此种种如 能尽力克服,上场一二回合便可克敌制胜 矣!

第六,武功并非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 达,生性粗鲁的人才学。要想承先启后,有所 发展,有所创新而成为一代宗师者,必须是 文武兼备,博学多才。所以在教学中除武术 课外,对历史、文学、哲学、数学、医学、书法、 音乐等各个领域都要涉及,从中悟出武术的 道理。而各种军事著作,兵书战册,尤其孙子 兵法不可不读,把三十六计用于竞技之中便 可运用自如,轻松快捷,游刃有余。个体对抗 是大战的对垒单元,大战是单兵对抗的组 合,兵器又是徒手搏击的延伸。只有把各种 知识糅合在武术之中,才能品出其中三昧, 才能达到功夫在拳术之外的境界。虽不是一 朝一夕之功,但绝不可以间断。

第七,世上最难的学问是医学、易学和 武术。其他任何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其未 知数是定量的,非此即彼,是人与物的关系, 只要掌握规律,任何人都能学会,何况前人 留有详尽、大量的资料可以借鉴。医、易、武 学是研究人体本身、人与自然、人的行为和 人与人之间的变化关系,其未知数是变量的 不定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名医或名武术 家,就是近代一些名家,徒有虚名者亦大有 人在。武术书籍很少有如何技击的专著,尤

其是传统武术的用法,至今还秘而不宣,岂不 可笑。在竞技过程中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必 须有万全之策方能稳胜对手,故而形意拳总 结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击法则;八卦掌却总 结出以万变应不变的技击法则。两种法则一 矛一盾,却是对立的统一。二者备于我,自然 是技击高手。可惜至今几乎见不到谁能把这 种法则演示出来以教后学。如能深刻理解前 人的成果,循经论道,述而有作,才可成为武 术家。如能武不文,功夫再好亦只是拳师而 已。

第八,改进教学方法。过去徒弟进门先 站三年桩,再练套路,不到出师前不给说手 法。故有宁传口、不传手,能传手、不传谱之 说,致使不少功法失传。笔者认为,现在这样 教,学生都跑了,他耐不住这种单调辛苦的练 法,又和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中的“神功”大相 径庭,所以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于是改为一 开始就给学生讲明生活中的武术不是艺术作 品,没有什么绝技神功。站桩改为一次能站 15分钟为及格,25分钟过关。可以学套路, 桩每天都要站,不能间断;再教一些常用的小 手法,今天学明天就能用的东西,学生的热情 就高了!每教一式套路动作,先讲怎么用,有 几种用法,然后再练,过一段时间就和师兄弟 们试着打,能用就是姿势正确,不能用就是不 正确。要耐心示范,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水

八卦拿秋亨拳港拳法

到渠成。切勿搜苗助长,急于求成,务使其心 领神会,触类旁通。讲授手法时要掌握分寸, 在不使学生受伤的情况下打学生,使其体会 速度、力度、方位、部位、心理,判断诸因素的 准确性。不打不成器,打重了也不成器。要使 学生不离师承之神韵,又不拘泥师承之定 式。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方为明白 之师。如不能将自己的上乘功法移植到学生 身上,虽为名师,亦是庸师也!所以名师未必 出高徒。作为学生要尊师重道,谨守门规,不 可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听师训,自以为 是,更不能自学武功,徒劳无益。如看书习 武,乃按图索骥,虽可登堂,终难入室。必须 有明师指点,逐章逐句详尽讲解,才能融会 贯通,步入正道。教学双方如能按此原则行 事,必将事半功倍矣!

本书可作为八卦掌的高等教材,也可作 为中等水平的练习者辅助学习材料。由于编 者水平有限,仅以一孔之见叙述于此,其中 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望海内外名家指正 之。

八卦掌株律拳璀拳法

在这改革开放的盛世,正值新世纪与 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春佳节之际,吾友 高银鹤(字龙俊)先生送来他同郭叔蕃先 生撰著的大作《八野掌秘传拳谱拳法》修 订书稿,让我作序,阅后,使我兴奋不 已。此稿比起他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赠送我与西安形意、八卦、散手研究会的 《游身八卦掌》初稿更为充实,由原来的 老八掌而增撰成六十四对练掌了。高银鹤 同郭叔蕃老先生深得韩慕侠大侠和钱树乔 (字松龄)大师真传秘授,为不使国粹失 传,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发 扬光大武当的内家拳手,郭叔蕃、高银鹤 二位先生以几十年的时间追忆先师教诲, 收集先师遗留下的散失手稿、笔记、图 片、信函等原始资料,结合秘传、口授, 历经艰辛磨•难,终于整理修订成这本翔 实、系统、全面的武当内家拳法专著。它 融注了程廷华一韩慕侠、姜容樵、钱松 龄、高义盛一郭叔蕃、高银鹤等几代人的

国术丛书

心血。为实现内家拳祖师张三丰的遗愿“愿 天下豪杰延年益寿”而把这份优秀的民族文 化遗产出版面世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 奉献给社会,这是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爱国之 心,为全民健身运动所做的杰出贡献。故乐 之为序。

经查考,我国太极、形意、八卦拳家著 作中,溯其本源“源于宋末元初武当丹士张 三丰祖师所创”。张三丰祖师所著《十三 势》可为佐证。十三势者:拙、撮、挤、按、 揉、拗、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此五形也。拙、撩、挤、按, 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揉、捌、肘、靠,即 巽、震、兑、艮,四斜方也。进、退、顾、盼、定,即 金、木、水、火、土也。

从张三丰祖传《十三势》论著看,太极 拳融形意、八卦。太极、形意、八卦拳亦统 称为武当内家拳。

武当内家拳,尤以太极、形意、八卦拳 而名闻天下。张三丰祖传所创内家拳真谛, 基于易数之源,始于一而终•于九,复还于

乃一理、两仪、三才、四象、五形、六 合、七星、八卦、九宫,复归于一,易道备 矣。三丰祖师取之作拳法,所以武当内家拳 法亦通乎易理。易者变化之总称,以从天道 也。故武当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为武当 各派拳术之根本,亦称中华武术之三大名

八卦掣株傍拳拳法

拳,其理依于《易经》。的确,《易经》不 仅对我国哲学、医学、军事、武技、天文、 历法等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科学发展 都有影响。科学家运用《易经》中体现的 “二进制”发明了电子计算机;现代物理 学、高等数学领域的许多地方都受到《易 经》思想的启示;欧洲当代哲学家荣格说: “人类世界惟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 经》。”

武当拳法在健身方面特别注重夭人合 一,“精气神”合一,“意气形”合一, “意气劲”合一;它以意承先,以心行气, 气流周身;天地人,精气神,意气形,意气 劲,意到俱到方为真,以达到心身兼修,德 艺、性命双修,健身养生之目的。这是一种 科学地把养生健身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 特殊运动形式。客体方面,它呈现为动静结 合;从主体上,表现为形神作用,融技击的 身体训练与意念活动为一体,求得人体心理 意识上的平衡,达到养生强身健体、祛病延 年益寿的功能。

武当内家拳注重心悟体练的结合,正是 为了使人体的物质基础和功能相适应,从而 达到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使身体内部 平衡和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有序。不仅如此, 还要通过锻炼使人体与日月星辰、天地万 物、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协调

冬国木丛书

薄定齐

起来,从而达到人体自身与天地自然的平 衡。《十三势歌诀》曰:“推用意终何 在?延年益寿不老

春”。由此可见张三丰 祖师弃官而不做,历游名山大川,访师问 道,不是消极的隐退。他在陕西宝鸡金台 观遇火龙真人(俗名贾德川),即拜其为 师,得道后又到湖北武当山结茅草为庵, 继续修炼,深悟道家养生、易数、兵法、 拳法、医理和哲理,集五千年文化精华之 大成而创武当内家参,得其大道。张三丰 祖师生于宋末元初1247年四月初九日,据 史文载卒于1464年。他弃官不做,将祖业 财产分给族人,不是去消极的隐退,而是 怀有无私奉献之大志,终生以求造福于人 类之养生大道。在武当山修炼的九年中始 创内家拳,并著拳论云:“愿天下豪杰延 年益寿。”他活了 218岁,如此高寿亦可 见他终得养生之大道矣。“德则德之”。

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中华五千年文武 之精华。所以崇文尚武必先重德。张三丰 不仅是创内家拳的祖师、武术家、技击 家、气功家、诗人、文学家、书画家、道 学家,还是造福人类的养生学家。国人热 爱内家拳,世界人民热爱中华武术和内家 拳,是因它有健身强体、祛病延年、益智 益寿、养生长寿之功效。这就是中华武术 长盛不衰之所在,世界人民热爱中华武术

八至卜拿玖 等拳语 拳法

之所在。鉴此我们可以慰告已逝的祖师张 三丰:您的遗愿正在实现,您可安息于九 天。

郭叔蕃先生以弘扬中华武术为宗旨, 在他93岁高龄时亲自发起与西安的武林同 道名家尚济、路文端、赵文华、刘会峙、 孙豹隐、付文玺、高银鹤、赵夫敏等一同 于1984624日在西安组建成立了西 安形意、八卦、散手研究会,由郭叔暮先 生任会长。新华社以《高手麋集之地,名 家辅凑之会》为标题报道了西安形意、八 卦、散手研究会成立。1985年首届中国武 术国际邀请赛在西安举行,期间应邀参赛 的英国、泰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 利亚等国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武术运动 员(国手)和教练员,曾先后三次来西安 形意、八卦、散手研究会与郭叔暮会长及 其负责人赵文华、刘会峙、孙豹隐、付文 玺、高龙俊、黄国竞等进行以武会友的交 流,并同时观看了研究会里老、中、青、 少运动员的表演,看后他们赞叹不已,得 出“中华武术的真谛在民间”的结论。众 所周知,没有真功夫是不敢挂“散手”招 牌的。

同年,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蔡龙云先 生考察全国民间武术工作来到西安与西安 形意、八卦、散手研究会负责人座谈时

航肥冬扉

说:西安形意、八卦、散手研究会成立一年 多来发展快,成为西北最大的民间武术组 织,拥有两千多会员,你们摒弃门户之见, 兼言武林精华,现已包括少林、太极、形 意、八卦、散手等九大门类,33个流派, 会员遍及陕西、四川、河南、湖北、广东、 广西、北京、上海、江西、湖南等省市。 在地、县以上运动会上,研究会员有200多 人次获奖,还多次以省的名义组队参加全国 大赛,并获得了文明集体奖,以及散手轻量 级冠军、剑术冠军、太极对抗推手赛第二、 第三名。你们还在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 学、冶金学院、统计学院、公路学院等高等 院校开展武术讲学、授拳,受到广大师生们 的好评。从这次民间武术考察中看出,你们 成绩显著,在全国敢挂散手牌的也独有你们 一家呀。

在研究会我与郭叔暮、高银鹤二位先生 共事的那些年月里,有幸目睹了他俩对练八 卦掌、形意拳;特别是郭老先生八卦拳的奇 特兵器——子母鸳鸯钺技艺精湛。郭老先生 当时已年逾九旬,高银鹤先生也年近五十。 他们对练起拳械来,可以说是腾蛟起风,紫 电清霜,忽而鹰鹤冲天,忽又云龙探海,神 风飘逸,秘甲藏兵;起落进退,腾闪圆转, 意形合一,诚可谓炉火纯青,功臻上乘。武 林名家高度赞赏“郭叔蕃先生真不愧是韩大

侠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高银鹤先生也 真不愧是钱树乔大师的入室弟子和高 足”。两位均是身怀绝技的一代传人、名 家。

《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付梓问世, 使中华武术百花园里又添了一株奇葩仙 花,祝愿它盛开于祖国神州大地和世界五 大洲,造福人民,造福人类。

刘会峙

刘会峙先生是武当太极名家,功力深厚,手法较 高,著有《武当太极》一书。余亲眼见一青年散打运动 员当胸击其一拳,刘先生身形未动,只轻声一哼,该青 年便被弹出三米之外,坐在地上目瞪口呆,功夫可见一 斑。

八卦掌秋传拳漕拳

壬午年建月,高银鹤老先生以《八卦掌 秘传拳谱拳法》书稿见示,嘱予涂鸦为序。 余自惭不文,恐辱使命,涔涔汗下。然终思 恭敬不如从命,乃援笔勉为其难。

先生乃当今武林忠厚长者,先生之学 问、功夫、人品、师道等方面,均达常人不 及之境界,道中人有口皆碑,自不待言。而 今复观《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图谱,益信 当今武林中如先生之文武全才者不多。

自清末民初至今,八卦掌专著数十成 百,其中颇有可观者,然不无雷同之嫌。而 高先生之专著,别开生面,自成一家,言人 所不及之理,述他书不传之秘,虽字字句句 不离本行,一举一动皆中规矩,而触目皆成 新意,全无雷同之感,果然大家手笔,实证 明师风范。

高先生武功上乘,笔力雄健,是书绘图 精确生动,水平专业;文字朴实明白,一如 心传。书中人物莫不毕现、眉目分明,姿态 逼真、力道传神,真可谓呼之欲出,足资模

术丛书 仿;反复把玩,趣味愈生。书间道理解说简 明扼要,技术语言准确切实,或画龙点睛, 或惜墨如金,总不失妥帖,各个得当。文图 交映,此呼彼应,珠联璧合,相得益影,真 令人百读不厌,百看不烦。

大凡精品,打造愈久,琢磨愈细,则形 神愈全,价值愈高。拳乃手艺,依例不逾此 则。高先生之《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乃程 廷华、高义盛先生之一枝,凡三代人心血凝 聚,高先生执笔运作历40年而始成,真可 谓千锤百炼,聚精会神,厚积薄发,血汗铸 成,此谱中极品,岂可以寻常图书目之也!

山珍海味之美,惟品尝者得知,笔墨言 语岂可道及万一?高先生之力作,奉中之至 味也,读者食髓•知味,必当心领神会,一节 三叹,拈花微笑,痛浮大白,诸般称誉之辞 尽属多余,余之附会岂能例外?虽然,余不 敢拂尊者之意,而胡为添蛇足、行不文,心 常惴惴。倘不污读者尊目,无损先生至文, 则余幸甚,又岂敢以先读而傲人哉?是为 序。

李紫剑

书于竹林中王庙

本书作者高银鹤先生是我本门师叔,江 苏徐州市人,父亲高铁岭老先生是淮海一带 著名书法家,亦通武道,与形意、八卦名家 钱树乔先生为金兰之友,钱老先生是天津张 占魁师祖的高足。

高银鹤师叔12岁即拜钱树乔先生为 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学苦练数载, 言慎事敏,深得老师喜爱,而成为入室弟 子,20世纪50年代初随军从沪来陕,在西 安遇见我的老师郭叔暮先生。郭老是名震京 津韩慕侠老先生的高足,与高银鹤师叔是同 门师兄弟,年长高先生40余岁,一老一少 常在一起切磋武技,十分有缘。20世纪60 年代中期,郭、高二位老师深感技击武术日 渐凋敝,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着手对八卦 掌进行研究整理工作,其时郭老师家有高义 盛先生著《游身连环八卦掌》抄本一册,民 国时曾在报纸上连载过,但每一掌只有一个 图形,且文字多用内部术语,即使内行亦十 分难解,对后学者则望尘莫及了。二位老师

阂术丛奇 为弘扬中华武术,让后学者手捧一书如师傅 当面教导,凭借对武术事业的执著和深厚的 武术功底,反复演练,辛勤写作,几易寒 暑,于20世纪60年代末终于完成《八母 掌》的初稿,由每掌一图增加到全部分解动 作图形,除歌诀外,文字叙述译成白话,高 先生自己动手绘图,人体动作形神俱备,逼 真到位。当时由于无出版能力,而同门爱好 者强烈要求先睹为快,二位老师则将初稿刻 版油印,分发传阅,从此以初稿为蓝本的八 母掌套路流传于社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整理好的书 稿、文史资料、珍责照片被查抄丢失。直至 1979年的春天,高先生与郭老师又重新搜 集资料,在繁忙的工作之后,经常写作到深 夜,于1984年完成《八母掌》的最后定 稿,及部分六十四路对手掌法。1985年不 幸郭老撒手离去,编绘任务完全落在高先生 一人肩上,他深感责任重大,先后写出形意 拳五行应用法则、十二形应用法则,在《搏 击》杂志刊出,受到武林界重视,并赢得 “京华杯”奖;又编写了形意拳三十六大擒 拿法、游身连环八卦掌全套掌谱、尹式六十 四掌及七十二路截腿法。

高先生无门户之见,无保守陋习,有三 十余年的教学经验,重实战,讲武德,言传 身教,在继承前辈技击理论的基础上,阐明

了内家拳法和与常规的攻防、招架、闪展 腾挪截然不同的技击法则。凡来请教者, 经高先生指点数次,技击水平便有明显的 提高。他的学生有工人、农民、军人、干 部等,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 代初期,为西安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优秀 学生,其中硕士、博士亦为数不少,毕业 后遍布全国各地,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 献

高先生是当代杰出的武术家之一,先 生性格淡泊,基本上不参与各种赛事活 动,故尔不像其他老师名扬天下,但确是 难得的明师,是我们武林后学者的楷模。

长安建举

谢建举是我崔一峰、郭叔蕃二位师兄的弟子,为 人谦和,颇为二位师兄所器重,对形意、八卦、自然等 拳法都得到真传,且武德极佳,与人交手轻灵柔和, 点到为止,从不伤人。

八菱卜掌株传拳璨拳

笔者1947年在江苏徐州拜形意、八卦 名家钱树乔先生为师,1951年初离开先生 去上海得见姜容樵、王子平二位师伯,聆 听教诲,受益颇多;同年九月随单位西迁 来陕。原听钱老师讲黄柏年师伯在西安, 不料已南下成都。所幸得见黄师伯之弟子 白云祥、马恩宸等师兄,能常在一起切磋 技艺。1953年春得识大师伯韩慕侠之弟子 郭叔蕃。郭君为辛亥革命老人,曾在西北 军中任要职,武功精湛,待人谦和,年长 我42岁。郭君文史底蕴亦堪称大家,所藏 文、武典籍极为丰富,偶尔翻阅见一《游 身连环八卦掌谱》,其文字艰涩,插图每 掌只有一个动作,郭君亦不能全解其义。 据郭君说,此谱是高义盛先生的教学记 录,未加整理,并秘不外传。抗战期间, 其弟子杜召堂将此本借去拆开,让十几位 师兄弟分头连夜抄录,次晨又装好送还老 师。不久在申报上连载刊出。高义盛先生

虽然生气,但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我将此 本带回,反复琢磨演练,终不得其要,加上 公务繁忙又搁置数年。1962年郭君与我重 提此事,二人逐字推敲,反复演练,由我执 笔编绘出八母掌初稿。次年将此稿与原谱请 钱老师翻阅。钱老师将八母掌增补了一些动 作,又将六十四对手掌难解之处一一讲解。 回来后与郭君再次整理,绘制分解动作。但 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停笔。

1980年我平反回来,再见郭君,所幸 全部底稿保存完好。1981年将八母掌整理 完毕,并教会程长军、邵子洲、葛新、王业 贞等弟子。1982年开始绘制六十四对手 掌,1985年已绘出二十四掌。当年郭君仙 逝,我又忙了几年其他事情,直至20世纪 末才全部编绘完毕。前几年刘兴汉师兄出版 的《八由'掌》一书亦有游身连环八卦掌内 容,但六十四对手掌却只有名称,没有内 容,估计没有得到原谱,如果我不将此重编 刊出可能会失传。所以此本资料极为珍贵, 它积累了程廷华一高义盛一郭叔蕃和笔者三 代人的心血。

本掌谱中有不少动作直接将形意拳移植 到八卦掌中,可以看出二者相互借鉴的特 点。但发劲和运式速度却按八卦掌要求演 练,以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并非原卦照 搬。

重编说明

一、 图中人物造型按原谱形象,所有动作图形均由笔者绘 制。原谱仅有72个单人动作图形。

二、 六十四对手掌歌诀保持原谱内容,未加任何改动。其 用法要诀为笔者所增补。

三、 所有动作说明由笔者转译成白话文叙述。

四、 八卦掌理论基础、八卦掌简论、八卦掌技击法则、八 卦掌锻炼须知、八卦掌内功呼吸法,皆为笔者编写,初稿经郭 叔蕃君校阅。

五、 游身连环八卦掌歌诀及十二法式和程廷华先生论八卦 掌,为原谱内容。

六、 韩慕侠老师论内家拳,由郭叔蕃君提供。钱松龄老师 论习内家拳之步骤,为钱老师给笔者亲手书写的笔记,原稿在

“十年动乱”中丢失,现根据崔一峰师兄的抄录本而编入本 书。

七、 游身八母掌各动作原谱没有名称,后由笔者及郭叔蕃 君共同斟酌而定,以便于记忆。

八、 此谱成书过程可以作如下结论:

游身连环八卦掌全谱为八卦掌第二代传人程廷华先生亲 传,是程式掌法的精萃,现已没有几个人能全部演练下来。

全谱原著是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高义盛先生,曾由其弟子杜 召堂发表刊出。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郭叔蕃、高银鹤诠释演练。 高银鹤重新整理编绘,郭叔蕃部分校阅。

八卦拿简论

中华武技源远流长,少林武当兰桂齐芳。八卦掌源自九华 山道观,为武当拳法的一个分支。虽然出世较晚,但却兼收各家 之长,自成体系,技法合理,结构严密,乃内家拳法之精术。与太 极、形意、少林并列为中国四大名拳。在内家拳法中,太极拳是 柔中有刚,形意拳是刚中见柔,八卦掌是刚柔相济。钱松龄老师 有诗曰:

内家拳法龙一条, 形意为头太极腰;

还有八卦占龙尾, 横扫千军敌难逃。

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八卦掌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中外拳 法一般都是直来直往,正面进击,攻、防、招、架,进退消长。自八 卦掌问世以来出现了以走圈换掌、侧面进击的演练形式。同为 内家拳法,既有共同的技击原则,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太极拳 如旋转的球体,四体百骸处处是圈。不论外力从何处发来,都会

被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从切线方向化得一干二净,并使进攻之力 失去重心而倾倒。形意拳出手看似刚直,实际上发劲像一个锥 形不等距的螺旋钻头,由大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没圈,最后集中 在一个仍在旋转的点,突然爆发,产生巨大的单位压强和冲击 波,既有圆周运动,又有往复、颤振式的运动,一往无前,势不可 挡。八卦掌像一个双螺旋的黑洞,敌若进击,立即产生很强的场 效应,把一切外力全部吸了进去,使敌方从心理上崩溃。

如前所述,八卦掌与易经理论有关。它是以二进制数学原 理,用逻辑运算形式,将技击方法按矩阵排列,将方位组合、部 位对应、模拟实战、出其不意等原则,贯穿于运动的全过程。行 步转掌皆为勾股三角,出手运用又合弧切八线。出掌似行云,换 式如流水;转步似水上漂木,只见木行不见水流。举手投足弥合 阴阳,动静变化暗藏虚实。丹田发力刚柔相济,开合回旋进退有 序,用于技击奇妙顿生,时而似狂风骤雨,惊涛澎湃;一转身如 小桥流水,琢璋琮琮;乍接手如霹雳闪电,乌云怒卷;疾应对又 似轻烟迷离,飘忽不定,使敌方看不清手出何处,步移何方,进 式招招落空,退步疲于奔命,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人影,前后左 右处处受击。我则从容行步,按序出手;实中有虚,虚中藏实;遇 实则虚,遇虚则实,各式发力皆不相同,前一式绵里藏针,后一 式如炮轰顶,刚烈之式却用作化解敌力,轻软之式却可重击敌 身。这种一反常规、捉摸不定的打法构成了八卦掌独特的技击 原则。

 

 


















































































分类分类
手型手面手心手法
俯掌仰掌
俯拳仰拳
俯剑指仰剑指
正勾手反勾手
立拳反立拳
运劲步法退

图片1

 

 

 

浏览3,26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