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依鲁山度导师
解密JKD
当电影《龙争虎斗》1973年9月在美国各大城市公映后, 立即掀起了一番新的轰动。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去购票一睹 “功夫之王”的风采,票房一次次被不断刷新,人们被这个来自 东方神秘国度Brucee-Lee的中国功夫彻底征服,迫切想见识一 下现实中真正的JKD。
然而,随后李小龙神秘猝死的噩耗却从香港传来。人们被这 个不幸的消息惊呆了,难以想象这个在银幕里生龙活虎、矫健异 常的英雄,突然之间怎么说没就没了呢?虽然事实毕竟是事实, 但人们情感上还是无法接受。于是,好莱坞的制片商们为了迎合 广大影迷日渐高涨的“思念李小龙”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海选 “李小龙二”,以完成他生前遗作《死亡游戏》大部分的拍摄计 划。
在华纳公司、嘉禾公司及主演“李小龙二”的共同努力下, 《死亡游戏》终于跟观众见面了。但观众过于挑剔的发现:龙无 法复制,虽然“李小龙二”们可以当面一拳、跃起飞脚将对手 击倒或是还有什么别的绝招。但细心的观众不会没有鉴赏能力, 龙的JKD功底委实太深厚了,拳脚速度无人可比,协调性、反 应能力都是超常的,这还是除演技之外而言。总而言之,李小龙 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法宝——充满自我个性的JKDO
于是制片商们又嗅到观众把目光转移到龙的武术训练上来的 气息,不惜代价又拍摄了《李小龙截拳道》,请来了龙的武功继
<必纪碑# J#磨*
承者丹•依鲁山度大师来解析人们对JKD的困惑及李小龙武术 成长的秘密。
镜头中,丹•依鲁山度大师抬起因岁月爬满皱纹的额头,真 诚的眼神伴随着他娓娓叙述,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激情似火、异常 艰辛的寻找武术真谛的难忘岁月。(以下内容依据依鲁山度访谈 大意整理而出,以供读者直观、零距离感悟JKD)
一、李振藩独辟蹊径,直指武书核心
那是1964年8月,李振藩先生参加由埃德•帕克主办的加 州“国际空手道周年冠军赛”。我被大会组委会委任负责照顾李 的日常起居及安全。在多次接触中,我逐渐喜欢上他率真、坦诚 的性格。于是,我们彼此了解,谈了许多武术上的想法,并着意 一起训练,互通有无。
训练中,我逐渐了解到:他从香港来到美国之前,主要学习 泳春鞘手、散手及少量木人桩,从他父亲那里学习了吴式太极, 陆续还接触到北派谭腿、洪拳、蔡李佛等等。又跟精武体操会元 老邵汉生前辈“以舞换武”的方式学到了 “节奏”,还取得过香 港联校拳击比赛冠军。他着实有很好的功底,最初的时间里,他 一遍又一遍的按着既定的传统模式练着,始终无法突破。后来他 回了一次香港想学完泳春其它功夫,但由于某些原因他没有实现 这个想法。
于是,他在I96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改进泳春,并在此基础 上研究了综合性的“振藩国术”。最初,他通常跟那些别的门派 二、三流拳手互相交流所学,因为那时各派都互相嗤之以鼻、唯 我独尊,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独门秘技。随着李小龙影响力的不 断提高,他逐步凭自己实力折服了当时美国武术界泰斗级的大师 们,并与之交流。例如:美国柔术大师威利•杰伊、跆拳道之父
李俊九等等。李小龙非常聪明,他又尝试用中国古典、世界近代 哲学来指导并解决打斗中的思路及疑难问题。他渐渐找到了一条 清晰而又光明的大道,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二、JKD技市体系之间的灵活穿插、运用
在依鲁山度大师一脉传承的截拳道踢拳里有9大体系:
原始振藩功夫 西洋剑
泰拳 柔术、柔道
自由式空手道 8.擒拿
跆拳道 法国腿击术
西方拳击
这些体系中的精华元素被整合分布在JKD踢拳的打斗流程 中,不分彼此、融会贯通。从振藩功夫可以滑向跆拳道,从泰拳 可以滑向擒拿。总之,只要你技术够精简、洗练,能直接体现你 的进攻意图,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擅长的特质,可以随心所欲把 控技术研究、运用的方向。
这里依鲁山度导师为我们示范、开启了 JKD常规运用技术 的方法。请看图1~10。双方均以右警戒势为例,甲方(右)先 行攻击离对手最近目标——膝胫o落脚靠近对手可以使用拳击组 合技术伺机进攻。如果甲更擅长泳春,还可以用拍手挂捶。当然 随着双方搏斗距离的拉近,可供选择的技术也越来越少,最终可 用擒拿或柔术结束战斗。

三、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这是李振藩宗师加入道家哲学的思想“无法”即是泳春强 调的“法度”,一种将技术充满智谋的活学活用的使用方法。这 两句话总的意思:JKD追求突破招式的限制的最终目标,甚至还 包括法度、形式及派别之间的限制,他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套路 练习,认为这只会局限个人武术的发展。
依鲁山度导师还进一步补充到:当时擂台搏击各自在自己的
系飙
规则领域里竞显风流,李振藩融入了自己的思想,你只打不踢, 我踢;你只摔不打,我拳打。总之,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致 力于还原搏斗的真实面目。
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与人是不同的。从先天遗传禀赋到后天早年的生活、成长 环境、运动经历、个人气质等等千差万别。正像李振藩当年告诉 我的那样:我教不会你们如何搏击,我只能用不同药方治疗不同 人心中的顽疾,让你自己驰骋于类似自己的武术风格里。
很多人慕名来到我的武馆,我会教他们JKD基本的技术和 引导他们研究JKD的概念思路,结合自身的长处,在他们认为 感兴趣的领域里继续发展JKD。他们中有学完三拳两腿后将JKD 概念引入擂台搏击的;也有在柔术方面有所建树的。但这样用概 念来指导武术,唯一需要防范的是李小龙原始风格的技术会不断 丢失!
事实上,李小龙是发明、创新了一些技术,那只是他找到了 一条最适合自身的风格,是他自己的一个“产品”。他真实的了 解自己、分析自己、设计自己。他是我们精神偶像及思想指导实 践的巨人,他为我们指引了武术发展进程的方向!
五、 其它及学习JKD的思考
武术是在不停发展的,现在世界各主要搏击流派亦在彼此交 融、互有影响。例如:早期的美式自由搏击打法现已被强式登陆 的泰式风格所取代。技术在与日俱增的历史进程中可以被更迭, 但李小龙颠扑不破的格斗真理却在世间永存!
李振藩还经常强调:要在不同距离,使用不同技术。他常举
- 第一章依鲁山度导蜘解密JKD
- 例说,远距离作战人们会使用弓弩射杀对手,而近距离更适宜用 朴刀格杀。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各自技术体系有各自的适用范 围,以便遴选适宜发挥的技术。
- 以上是《约见依鲁山度》讲话的梗概。由此,我们会对困 扰自己多年的心理僵结有所盘解。长期以来,祖国大陆对JKD 认识有两种主要误区:一是唯李小龙当年在电影中所使用JKD 技术为范本,迷信要一般无二模仿方为正宗JKD。二是JKD “虚 无主义”思潮泛滥,以为JKD纯粹是主观臆造、自由发挥等等。 以上二者皆是没有正确理解JKD格斗真义所致。
- 当我们用正确的JKD思想涤荡内心的尘埃后,下一步该如 何做呢?笔者以为:我们首先要解读、感悟JKD的哲学思想; 然后从初级振藩功夫学起,一直到熟练掌握JKD踢拳(自由搏 击)。在学习的路上,我们先学规范的拳脚,在朝夕不辍的对 练、实战对抗中,逐步分析自身的特长所在,反思不足,加以弥 补。并最终将自己的特长在实战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有效抑制对 手的特长,那你就能找到“李小龙无敌天下的秘密了!”
-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临摹宗师当年的“振藩功夫”,一是可 以避免若干年后李小龙原始风格技术丢失;二是可以零距离感悟 宗师当年,思变改良武技的心路历程,从中找到垂范的榜样力 量。三是可沿着宗师“精简、直接、非传统性”的寻武轨迹, 研习属于自身风格的JKD。
- 第二章怎样系统训练
截拳道踢拳
- 截拳道踢拳是一门活学活用的功夫。首要的是全面熟练掌握 基本技术,经过一系列的磨砺,逐步在实战中找寻适合自己的特 色,那时就可以达到自由无羁、拳由心发——JKD所倡导的境 界。这是一条从不自由到自由的历程,不自由是打牢根基,自由 是牢靠根基后的超常发挥。
- 一、找寻李小龙个人训练的袖密
- 一提到李小龙,我们脑海里本能会想:龙自身是怎样训练 的?他有什么独到的秘笈,那就让我们按循这个思路来一探究竟 吧!
- 以下是摘自李振藩宗师在洛杉矶时期安排中、高等负荷练习 较典型的一天。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宗师当年自我训练的一些重要 信息。
- 第二章怎样系统训练截拳道踢拳
星期 |
训练类别 |
训练内容 |
时间安排 |
星 期 |
热身及手 |
功夫练习与测试(重点柄手120分钟) |
7: 00~9: 00 |
热身练习(重点腿、腰、腹15分钟) |
9: 00~9: 15 |
挂捶练习500次(30分钟) |
9: 15 〜9: 45 |
磨、步宿
技术训练 |
跳绳练习3组(30分钟) |
9: 45-10: 15 |
标指练习500次(30分钟) |
10: 15-10: 45 |
步法练习 (10分钟) |
10: 50~11: 00 |
午休 |
腿法及柔 韧性练习 |
1.高踢练习 左右各4组 |
下午
3: 05 ~4: 00
(55分钟) |
2.侧踢左右各4组 |
3.滑轮吊腿柔韧练习3组 |
4.前足勾踢练习:
(1) 重沙包练习3组
(2) 纸靶练习3组 |
5.左/后足勾踢练习:
(1) 重沙包练习3组
(2) 纸靶练习3组 |
腹肌与腰背肌力练习(20分钟) |
4: 15 ~4: 35 |
- 他是针对自己身体、技术状况需要强化的或欠缺的训练 指标而进行不断调整的。
- 3-以我们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其量也只能是断章取义的窸 见宗师不同时期不同训练的重点罢了!仅仅是惊鸿一瞥。
- 以上我们可以思考:宗师为自己量身制订的训练方案并不适 宜广大的功夫爱好者。这世上本没有适合任何人的一成不变、照
-
- < ,4k X < * « M
- 系乌
- 抄照搬的训练模式。这些计划统算是我们训练以资的参考,更何 况我们并没有宗师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习武经历。而我们现在着手 要做的是:成功的运用JKD基本训练原则、现代训练学知识, 为自己量身制订一套属于自己的训练计划。
- 二、制定属于自己的训练计划
- 我们姑且以每天下午业余训练90分钟为“蓝本”,剖析一 堂训练课的基本环节,以供习者领悟其中窍门。
- 一堂训练课安排
时间 |
内 容 |
17: 00-17: 10 |
准备活动(热身),可选取第三章内容 |
17: 10-17: 30 |
协调性训练或跑步,可选取第四章内容 |
17: 30-17: 45 |
柔韧性训练或踢腿,可选取第五、六章内容 |
17: 45-18: 10 |
专顼技术学习或练习,可选取第七-二十三章内容 |
18: 10-18: 25 |
身体力量素质练习,可选取第二十章内容 |
18: 25-18: 30 |
放松肌体,可参考准备活动内容,进行积极放松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安排一堂训练课的一般规律。
必须要有准备活动。活动开各关节,为一堂课后面的大 运动量打好热身基础,可视季节、气温等因素,适当增加时间, 以微微出汗为宜。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堂课都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这也是 国家级专业运动员每日必修的训练科目。包括协调性、柔韧、踢 腿等内容。它可以直接加强身体素质,也可以潜移默化促进专项
第二章怎样系统训练截拳道踢拳技术的提高。
重点内容是学技术、练技术。当然初学时基本功的内容 也可划为学技术的范畴。这是根据习者自身学习状况、自行制 订、流动安排的内容。
结束训练课前(身体疲惫时)可以进行身体力量、耐力 等素质的练习。
放松运动可以积极促进机体及时排除乳酸(大运动量之 后肌体能量释放后的残留物),借以恢复肌体活力,保证肌体 “超量恢复”的早早到来,以求不断增长功力。
当然,你若还嫌运动量小,可以一周加两次大运动量, 例如,长跑或实战对抗。但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若你初 练时身体状况不佳,也可一周安排两次训练课。贵在坚持不懈, 百炼成钢!
第三章热身(准备活动)
科学训练原理
人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起动、过渡的过程。 原则是:活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逐渐扩大。尤其冬天,准 备活动还要延长,身体以微微出洋为宜。而且,准备活动应与 当次课程训练内容相衔接。例如:本堂训练课以腿法为主,除 了全面活动身体以外,还应重点加强腿部柔韧、劈叉等内容与 之配套,借以提高训练的质量与强度。
练功之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各薄弱关节一定要活动开,切不 可凭想当然图省事。芭蕾舞演员在演出之前,通常要做两小时的 热身。倘若不这样,会使演出大失水准,容易出现身体扭伤。本 章所列举的动作练习务必到位。尤其初学者,任何一项训练都会 对日后功夫的提升具有直接意义,不可小觑。跑步是“训练之 王”,一定要养成爱跑步的习惯,跑步不仅能树立你遥遥领先的 竞争心态,还能增强腿部爆发力、身体耐力。原则上以有氧训练 为基础,有氧、无氧训练交替(如慢跑与冲刺跑相结合)进行 最能提高耐力。李小龙每天半小时之内跑完
7 ~8公里,心血管 功能十分强健,只有这样才更能适应激烈的打斗。科学数据显 示:纵使一个人全身肌肉再发达,倘心肺功能不好,运动
3分钟 后,
45秒内就可能窒息。所以你必须喜欢上跑步才行!
第三章热身(准备活动)一、颈部绕环运动
(-)连贯动作
前屈一左弯一后仰—右弯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头部前屈 (下须尽量靠近胸前锁骨),然后依次环绕靠近左肩、后仰、右 肩。继续前屈,头部匀速绕环两周。(图
11 ~14)
头部匀速绕环两周。(图
11 ~14)二、肩部拉伸
作 用:活动颈部,防止打拳时扭闪颈部,借以增强其柔 韧性、灵活性。
每点体会:肩部自然松沉,头部主动靠近肩部,而不是肩部 耸动去迎合头部。注意体会差别。
前屈一右弯一后仰—左弯(两周)。(-)反方向绕环
(—)拉伸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 对插由胸口向体前反伸,然后向头顶后 方振臂两次(图
15、
16)右手抓拉左臂,左肩打开,左大臂向右后方伸拉(图
17)换成右大臂向左后方伸拉。
头部匀速绕环两周。(图
11 ~14)(-)反方向绕环
作 用:活动颈部,防止打拳时扭闪颈部,借以增强其柔 韧性、灵活性。
二、肩部拉伸
(—)拉伸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 对插由胸口向体前反伸,然后向头顶后 方振臂两次(图
15、
16)右手抓拉左臂,左肩打开,左大臂向右后方伸拉(图
17)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双脚,上体前俯, 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地面。(图
64)以腰部为主宰,上身向后仰伸,两臂协助后摆,同时伴 以鼻吸气,两眼后视。(图
65)换成右大臂向左后方伸拉。
(-)搬肩
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左臂 伸直,以左肩关节为轴向身体右侧平行 摆转,右手按住左肘辅以搬压。(图
18)左、右互换。
重点体会:拉伸与搬肩着力点在肩 部。
作 用:.活络肩关节,扩大肩关 节的活动范围。

三、手臂绕环运动
(-)单臂绕环
动作要领:
- 两脚平行跨立,与肩同宽。左臂半 握拳,以肩关节为轴,由体侧向前、向上、 向后、向下抡臂绕环若干圈。右手插腰。 (图 19)
- 换右臂绕环。
(-)双臂绕环
动作要领:
- 两脚平行跨立,与肩同宽。双手半握拳,以肩关节为轴,

同时由体侧,向前、向上、向后、向下抡臂若干圈。(图
20、
21)
- 两臂同时反方向抡臂。
重点体会:抡臂时大小臂伸直,以肩关节为轴,腰身伴随抡 臂有轻微晃动。
作 用: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
第四章协调性训练
科学训练原理
颈、肩、胯、琛等关节活动好以后,我们可以选择跑步热 身。假如你没有运动的基础,或缺乏一定的协调牲,可以在跑 步之前做几组协调,性跑跳练习,它可以灵活我们的手脚,增强 人体肌肉的协调能力。不要小看这些“很不足道”的小动作, 殊不知漂亮的招式都是从这些小动作“打磨”出来的,国内 有很多的武术明星都受益于早期的协调性训练。
那究竟什么是协调性呢?
简而言之,就是大脑控制肌肉运动所具有的统合、协作能 力。它直观的表现为动作完成得轻松、连贯与完美。生活中最常 见的不协调的例子为:军训齐步走时,同脚同臂齐出的“顺拐 子”就是典型。
人们从事人类自身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总结出适合各个项 目的几多训练协调性的方法,虽各有特色,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无非体现动作中以“小”见“大”的功效。我们要重视协调性 训练,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
严格划分起来,一堂系统的
JKD训练课,协调性训练也属 于热身的范畴。跑跳训练通常在
30-60米短距离进行,练习
10 ~20分钟即可。在身体疲劳、精力不佳时不宜练。
—、小步跑
动作要领:
- 选择在平坦开阔之地进行跑跳。 左脚抬起,微离地。同时右小臂向前摆 出。左小臂自然后摆(大拇指与食指、 中指微捏拢)。上体挺胸,收腹,目视 前方。(图30)
- 左脚前脚掌先触地,然后有节奏 地过渡到全脚,重心逐渐压于左脚。(图31)
- 右脚前迈约半脚距离,重复左脚动作。同时右小臂自然 后摆,左小臂摆出,上体保持不变。(图32)
作 用:大脑控制脚掌协调落步的能力。
重点体会:脚踝放松,落脚节奏分明,摆臂协调连贯,步子 跟上。两脚交替进行小步跑,30米。(来回为一组,做两组)
二、高拾腿跑
动作要领:
- 身体重心移于右脚,左膝上抬,与腰持平。小腿放松不 凝力。同时右小臂积极前摆,左小臂自然后摆。上体挺胸、收 腹,两眼平视前方。(图33)
- 左脚脚掌落地,右膝主动冲抬。与腰持平,左小臂积极 前摆,右小臂后摆,上体不变。(图34)
- 上动不停,两腿继续交替进行高抬腿30米(两组)。
直点体会:抬膝轻快、利索,手脚配合协调,速度、频率由 慢逐渐加快。
作 用:训练随意抬腿的能力,为日后专项腿法训练奠定
基础。
第四章协调柱训练三、交叉跑
(―)向身体左侧跑
动作要领:
- 以两手侧平举,向身体左侧 跑为例。(图35)右脚经左脚前迈步 至身体左侧。(图36)上动不停,左 脚向左侧迈出,上身挺胸、收腹,目 视左侧。(图37)。
- 右脚再次经左腿后迈出,交 叉于左脚后方,上动不停,左脚再次 向左侧迈出。两手侧平举不变,目视侧方。(图38、图39)
- 反复有序重复进行1、2动作,跑30米(两组)。
(二)向身体右侧跑(两组)
重点体会:大脑对两脚忽前忽后、忙而不乱的控制能力,动 作逐渐加快。
作 用:灵活下肢,培养不同方位跑时大脑对运动神经准 确调节能力。
四、甩腿跑跳
动作要领:
- 面对跑道,从自然站立开始,左胯向右旋转,带动大腿、 小腿向里甩动,同时右小臂前摆,左小臂后摆,身体自然后仰保 持身体平衡,目视前方。(图40)
- 左脚脚掌落地,右脚轻轻跃起,右胯向左旋转,带动大 小腿向里甩动,上体不变。(图41)
- 两脚交替跃起,旋胯、甩腿,跑跳30米(两组)。
重点体会:以腰、胯带腿运动的感觉。
作 用:培养以腰、胯带腿的协调能力,为腿法用胯打下 基础。
五、摸脚跑
动作要领:
- 面对跑道,从自然站立开始。左脚抬起,右手摸左脚内 侧,上体含胸、收腹。(图42)
- 左脚落地的同时,右脚轻轻跳起,抬于左膝旁,左手触 摸右脚内侧,上体不变。(图43)
- 右脚落地的同时,左脚轻轻跳起,并向右后撩起,右手 及时触碰左脚内侧。目视前方,用余光感知动作。(图44)
4-上动不停,右脚向左后撩起,左手及时触摸右脚内侧, 用余光感知动作。(图
45)重点体会:手脚在快速跑跳中有条不紊的协调配合。训练大 脑对上、下肢协同动作的准确把握能力。
5.周而复始重复
1234动作,边跑边摸脚。(两组)
作 用:协调手脚。
六、碰脚跳
动作要领:
- 面对跑道,从自然站立开始。左脚前跨一步,右脚迅速
跟上,两腿稍屈起跳,上体挺胸。 (图 46)
- 在空中两脚轻轻互碰两次以 上,上体挺胸。(图47 -50)
- 继续助跑空中碰脚,直至跑 完30米。(共两组)
重点体会:控制两脚互碰时的用 力程度,不宜太刻意用力互碰。
作 用:训练大脑对脚部小动 作的微控能力。
七、跨步跳
动作要领:
- 面对跑道,从自然站立开始。左脚向前腾空跃起,右小 臂积极前摆,左小臂自然后摆。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图 51)
- 左脚几乎没落地之前,右脚已然积极跃出,两腿在空中 呈弓步状。同时左小臂前摆,右小臂后摆。挺胸、收腹、目视前 方。(图52)
- 两脚以脚掌落地,交替跃起跨跳。(两组)
作 用:打磨手脚的同时锻炼臀大肌力量,为后面学习专 项腿法打好各方面基础。
重点体会:前腿高抬,胯部尽力打开,跃步要远。
重点体会:两脚依次、协调有序的感觉。
动作要领:双手握绳柄,以手腕甩动跳绳。一脚提起,一脚 起跳过绳。交替跳起,脚掌离地
2厘米即可。逐渐适应一口气连 续跳
20分钟的运动强度。(图
53、
54)八、跳绳
作 用:锻炼步法轻盈及动作的协调性。
第五章柔韧性训练
科学训练原理
热身完毕后,我们就要进行柔韧性训练了。当然热身操里 也涉及到一些柔韧练习,那些只能算是准备活动,离我们
JKD 技术所需的专项柔韧还差很远。
柔韧性训练一般在热身之后身体少许出汗后进行为佳,因为 大量血液已供入肌腱、韧带,较能提高训练质量。练习时动作宜 缓慢振压为宜。在肌肉神经放松的状态下,有利于韧带的拉长。 倘过分紧张强压,势必造成韧带自我保护机能的启动,从而收缩 韧带,起不到刺激伸展韧带的作用。这里有个“度”的问题, 反复振压到“痛”,即可回复。反复刺激这个“临界点”,随着 “临界点”的日渐推移,也就是韧带拉长的过程。因此柔韧练习 贵在勤练!
类似于
JKD者的身手兼有阳刚与阳柔、力量与柔美于一身 的内在统一性。普通人若想成为武者,首要的是“打通”自身 筋脉,让四肢能自由无碍的传达力量与速度。
JKD不走寻常路, 它可以攫取当今现代最流行的训练方式,只要它能有助于发挥常 人的体能。
本章介绍的柔韧性练习,决不仅限于胯部柔韧度。它不拘形 势、姿势,变换着逐步缩小身体与四肢的隔阂,以期在动态的身 体动转中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武者内心与身体外在动作契合的完美
第五章柔韧性训练统一,!
柔韧与拉伸的功效有三。①是有助于协调、统合、柔顺筋 脉,降低对抗肌的阻力。②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拉伸有助于促进身 体排除“乳酸”,为下次训练准备良好的竞技状态。③将功夫带 进生活,在结束一天工作学习后,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进行拉 伸,有舒筋活络的功效。总之,真切的感受柔韧给我们功夫生活 带来的“脱胎换骨”的革命吧!
—、肩部运动
(—)扭腰、顺肩
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与 肩同宽。将
L5米长棍扛于肩上,两 臂侧平举手握棍端。左、右来回拧 转,要求整个腰身与肩臂呈一面运 转,转到尽头后,换方向。(图
55~ 57)重点体会:两肩、臂始终保持一 条直线,两脚固定不动。
作 用:最大程度扩展腰、
胯、肩旋转的幅度。增强三部位协调配合运转的能力,为拳法最 大程度协调、调动腰胯肌群做好准备。

(-)转肩
动作要领:起始动作与(一)同。双手握棍以肩关节为轴, 直臂向上经头顶向体后运转,再从体后向上经头顶向前运转至体 前。随着肩关

节柔韧性不断增强,两手握距亦不断缩小。(图
58 ~60)
重点体会动作舒展、流畅。
二、前俯腰
动作要领:两脚并拢,脚尖正对前方。上体前下倾,两手指 交插,俯腰向脚前振压数次,逐渐触地,然后两手绕于双腿后, 抱住双腿耗住。
:肩部韧带充分伸展的感觉。两臂始终直臂平行运 转,切不可一前一后,像图
61那样失去训练效果。
作 用:最大程度不断扩展肩部活动范围,以使手臂抡臂

(图
62、
63)重点体会:大小腿伸直与腹部贴紧,并充分拉伸背部肌肉的 感觉。
作 用:增强腰部前屈的能力,减少运动阻隔。
三、甩腰、涮腰
(-)甩腰
动作要

(二)涮腰
动作要领:
-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双脚, 身体前俯。(图67)
上身向左、向后、向右旋转,又恢复至前俯姿势。两臂 随腰身旋转向四周摆动,两眼始终随身体运转而环顾四周地面。 (图
68 -70

- 旋转向四周摆动,两眼始终随身体运转而环顾四周地面。 (图 68 -70)

作 用:训练腰身向四周灵活运转的本领。
注 意:甩、涮腰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会产生暂时眩晕 现象。此时只需停止动作,俯身以眼前地面为参照物,定神即可 恢复正常状态。
四、下腰
动作要领:1.背对墙壁(树木)
1米处站立。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 宽。身体重心控于双脚,身体后仰,两掌指触墙,慢慢下移直至 触地,撑起,腰身反弓。同时挺膝、顶胯。两脚踏实,目视墙 壁。(图
71、
72)作 用:增强腰身后折的能力。
五、正压、侧压、后压腿
(-)正压腿
动作要领:
- 面对横栏,左脚置于栏杆上,两腿伸直,支撑脚正对前 方。两手按压左膝,上身有节奏前俯振压。(图73、74)
- 两腿互换。
重点体会:两腿伸直,伸拉腿部肌腱的感觉。
作 用:扩展腿部向身体正上方运动的范围。

作 用:扩展腿部向身体正上方运动的范围。
(二)侧压腿
动作要领:1-侧对横栏,左脚置于栏杆上。两腿伸直,右支撑脚外展, 上身侧身向左腿有节奏靠俯,左耳朵一侧贴近左小腿。左掌屈收

左、右腿互换。于右肩,右掌随身体向腿部侧摆。
宣点体会:肩部与腰身侧对腿部 拉伸的感觉。
作 用:扩展腿部向身体侧上 方运动的范围。
注
意:正压与侧压腿有严格 区别,侧压时若上身正对左腿,就易 形成(图
77)那样错误姿势,成了 正压腿,影响侧压效果。
(三)后压腿
动作要领:
- 背对横栏,左脚背后置栏杆上(以脚背触栏)。两腿伸 直,右支撑脚正对前方。双手叉腰,上身有节奏后仰。(图78、 79)
- 两腿互换。
宣点体会:压腿时,伸展腰、胯的感觉。
浏览9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