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拳击运动的第二个系统是职业拳击。职业拳击与业余拳 击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赛制、规则、比赛的目的等方面都有着极 大的差异。职业拳击是运动员把拳击作为自己的职业,受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金钱的控制和拳击商品化的深刻浸染,受雇佣于 职业俱乐部和富豪,所有赛事和活动都要受经纪人和俱乐部的控 制和安排。为了获取暴利,经纪人和俱乐部从不考虑运动员的性 命与得失,使得职业拳击比赛频频发生事故,有时还打假拳、玩 异术,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成为世界体育界的 重大隐患。
目前国际职业拳击组织共有4个:世界拳击协会(简称 WBA),冠军是美国人伊万德•霍利菲尔德;世界拳击理事会(简 称WBC),冠军是英国的伦•刘易斯;国际拳击联合会(简称WBF),冠军是美国人米尔•穆勒;世界拳击组织(简称WBO), 冠军是南非的阿金旺达。上述四大国际拳击组织,各有自己不同 的章程和系统,有自己的比赛和自己的世界冠军。但四个组织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经常进行同等级别的冠军比赛,比赛时 一方必须连续3次以上战胜对手的挑战,才能成为公认的世界拳 王。目前的世界拳王是美国人伊万德,霍利菲尔德,他已经和阿 里一样3次获得“世界拳王”称号。
由于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国际业余 拳击联合会(AIBA)明文规定:任何职业拳击选手不能参加业 余拳击比赛,而且业余拳击运动员也不能参加任何职业拳击比 赛。但不论是职业拳击还是业余拳击,都为促进现代拳击运动的 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当代世界拳坛上两名叱咤风云 的职业拳击选手——泰森和霍利菲尔德,抛开他们的个人利益和 人格不谈,单从拳击运动的发展上来说,他们为促进现代拳击技 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可以说他 们在世界拳坛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正是拳击运动具有极其强烈的对抗性、健身性和职业拳击的 利益驱使,使现代拳击在短短百余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体育项目之一,遍及160多个国家地区,吸引着千百 万青少年拳击爱好者、拳击运动员热衷于这项运动,同时也吸引 着数以亿计的拳迷观众,这些爱好者和热心拳迷,为促进现代拳 击运动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现代拳击比赛随着拳击运动的广泛普及和提高,比赛的形式 越来越多,参加比赛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单从参加奥运会拳击比 赛的国家数量和参赛人数,就可以看出业余拳击在世界各国开展 和重视的程度。1904年在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拳击 12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比赛的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 44名运动员,美国自然获得了所设7个级别的所有冠军。到了 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就有56个国家的 269名运动员,参加了拳击10个级别的比赛,前苏联获得3枚金 牌,波兰获3枚金牌,意大利获2枚金牌,美国和日本各获1枚 金牌。1988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上,有108个国 家的441名运动员参加了 12个级别的拳击比赛,金牌的分布情 况是美国3枚,韩国2枚,东德2枚,保加利亚、前苏联、意大 利、加拿大、肯尼亚各获1枚。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 第26届奥运会上,来自五大洲的364名运动员参加了 12个级别 的拳击比赛,金牌的分布情况是:古巴4枚,保加利亚、美国、 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匈牙利、泰国各获 1枚。从上述几届奥运会上拳击比赛的参与和结果情况,可以看 出拳击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也可以看出拳击技术在逐 渐提高,竞争日益激烈,这充分说明了拳击运动在世界体育大家 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昌方兴未艾的女子拳
击运对
女子拳击运动起始于本世纪80年代初期。女子拳击到目前 还不是奥运会竞赛项目,也没有很多的人赞成和支持它走向职业 化道路。但是,女子拳击收受报酬进行比赛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了。由于有了美国和国际拳击组织作为后盾,女子拳击的广泛开 展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女子拳击运动是一项新兴的运动,因 此几乎没有什么统计资料和数字,可以用来估计和预测女子拳击 的发展。据美国拳击协会的资料显示,1996年6月时注册的女 拳手有340名,到了 1997年5月,这个数字翻了一倍,达到了 763名。美国是第一个成立女子拳击俱乐部的国家,他们在1978 年夏季就成立了女子拳击俱乐部。
在美国的女子拳击运动推动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如英 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的女子也相继加入到拳击运动的行列 中,女子拳击运动很快就风靡西欧、北欧、南北美洲和亚洲大 陆。世界女子拳击运动的迅速发展,表明了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对 女子拳击竞技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表明妇女的自我意识在增强。
女子从事拳击运动有很多好处,通过拳击练习,可以把孱弱 纤细的女子锻炼成勇于面对生活的强者,使她们有足够的信心和 勇气去迎接来自人生各方面的挑战。女子拳击在规则上同男子拳 击有很大区别,对女子来讲,保护胸部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比 赛和训练都带有护胸。女子拳击每回合两分钟,虽说目前女子拳 击的技术水平明显低于男子,但正处于迅速发展和提高阶段。实 践证明,女子拳击训练对女子的身体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也是保持女子健美体型的最佳方法之一。
女子拳击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拳击界的充分关注, 1994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业余拳击协会代表大会上, 代表们一致通过了自1996年起,女子拳击将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的决议。从此,一直被视为禁区的女子拳击运动终于得到拳协的 认可,女子拳击被正式承认为合理合法的体育项目,使女子拳击 堂堂正正地进入到拳击比赛中。
由于与男子拳击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女子拳击的训练和比 赛中,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的运动规律。这需 要拳击爱好者,特别是女子拳击爱好者、教练员进行艰辛的努 力,从而推动女子拳击运动进一步开展。
我国的拳击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以前的拳击形式和现在的 拳击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差异。起源和发展
据我国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就有拳击了。那时叫作 “斗”,是贵族统治阶级进行军事训练的科目之一。后来到汉朝发 展为“卞”,是军人必须考试的科目。与西方早期拳击是拳击和 摔跤的混合赛不同,我国在商周时代拳击与摔跤就已明显地分开 了,而且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专讲拳击的书——《手搏》, 可惜到隋朝以后没流传下来。在六、七百年前南北朝时,我国就 已有戴护具的拳击了,可见有护具形式的拳击在我国发展也是比 较早的。
我国现代拳击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 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旧中国南京国 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 列为主课之一,培养出了不少人材,如武术界老一辈张文广、温 敬铭、李锡恩、李浩、卜恩富、吴玉昆、蒋浩泉……。他们也都 是擅长拳击的高手,在30-40年代称雄一时°在抗日战争前, 拳击很盛行,当时教会(天主教、基督教)办的中学和大学把拳 击作为体育课之一。1936年在德国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 中国派出了 69人参加,其中由国民党陆军32军商震部队派出了 两名拳击手靳贵第和王润兰,他们都在预赛中被淘汰,当时还有 李梦华、靳桂二人参加了集训。1948年在上海举行的旧中国第 七届全运会上也有拳击项目,然而参加的运动员寥寥无几,比赛 的级别也不齐全。
浏览1,6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