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路
- 设敌出右前趋腿踢 我左膝下,我左侧身起,左踹 腿击敌之右胯,敌踢空
- 我趁势左手扣敌右 腕下带,跳步起右里摆腿击 敌左胯,敌必向右倾倒(图
- 40)o
第十六路
- 设敌起左蹬腿击我中胱,我右侧身上步右掌砍敌之臂 孺,左掌砍敌左小腿之悬钟(图7-41)0
我左趁势扣其左腿,右手拇指扣压敌之左曲池,右脚踩 敌之右阴陵泉,敌必被制(图7-42)。

第十七路
- 设我出右立掌击敌,敌右侧身捋我右腕,并出右腿扫我 右腿,我提右脚迎扫敌之地机,左手掏手(图7 -43)。
- 我左手反扣拧敌右小臂;同时,右腿回挂敌之右脚(图
- 44)0

我落右步,左捋手上 提,右掌下劈敌之右颈,敌必受 重创(图
7-45)第十八路设我出右立掌直穿敌 膻中,敌双手握拳佯作迎击式 (图
7-46)。
敌调胯拧身起后蹬 腿击我右颊,我左侧身上左 步,右俯掌回削敌小腿,左 俯掌横砍敌右颈(图
7- 47)。
我不管敌如何变 化,立即抬右腿踢敌之委
中;同时,出右穿掌击敌之脊 中,敌必前倾倒(图
7- 48)。
第十九路设敌右脚虚步,握拳 蓄势,即判定其必起腿,我摆 右步以右转掌式对敌(图
49)0敌起右蹬腿侧踹我
中胱,我左侧身上左步,右掌
劈敌小腿,左掌劈敌右肩井(图
7 -50)o
- 敌落右腿,我顺势抓敌右肩,上摆右步;同时,出右穿掌 击敌之章门,敌不能兼顾必败(图7 -51)。
- 我左手顺势扣住敌左脚腕,上右步、出右撩阴掌击敌,敌 必以左手格之(图7-54)o
我坐身横右步,右向敌臀后托,左手下沉,将敌托起离地 (图
7-55)。

鼓动丹田,右手 向左,左手向右,交叉用力 将敌倒转抛了出去
第二十一路设我上右步出右单 插花击敌之左耳门,敌抬右 脚,后撤身以蓄势
敌起高右扫腿由下
而上击我面门,我后撤身上左步,出左横下劈掌击敌之左大腿之 阴包,敌必受创(图
7-58)第二十二路设敌出右上砸拳击我,我见其步右虚左实,意在起腿击 我,我左步外摆,用左上立桩封门(图
7 - 59)。
敌起右侧腿踢我右膝,我左脚外横半步,上右步蹲身,出 右切掌顺敌右腿下切,敌腿踢空(图
7 - 60)。
我立即起身上右步,右掌前平穿敌之章门,敌已受创
我再上左步出左掌直劈敌面,如此连续发手敌则无法招 架矣
第二十三路
设敌出右侧踢腿击我神阙,我左侧身右掌下切敌右腿, 左掌横削敌颈。务必双掌齐到(图
7-63)o我左手顺势抓敌右臂,右掌上拍击敌左颊;同时,起右脚 踹敌之左小腿中都穴(图
7 - 64)第二十四路
- 设敌起右高腿,欲下砸 击我左肩,我以左踏子穿林对 阵,迎敌而上(图7-65)。
- 敌起腿时切不可闪避, 而是向左略侧身,抬右腿弹踢 敌之曲骨;同时,出右掌劈敌之 面门(图7-66)o
我跳步起左脚弹踢敌 之右膝下阳陵泉;同时,出左仰

基国术丛书
敌身下落时,我已上扣 右步左转身,左掌斩敌右足三 里;同时,右掌砍敌面门,敌必后 跌(图
7-70)。
若我未及控制,敌已落 右步,再腾身起左弹腿踢我神 阙,我急穿掌变右转掌式斜上左 步(图
7-71)我不等敌变,右脚落地跳步翻身,出左劈掌劈敌之面门, 敌双手架住,我摆右步,用哪吒探海 式左脚向后平踢敌右胯;同时,
并提右腿欲再进击(图
7 - 73)。
我左手顺势捋敌右腕,提右脚勾踢敌之曲骨;同时,右手 拍击敌左颊,敌必不能三盘兼顾(图
7 -74)。
- 第二十六路
设敌起右前踹腿踢我气海,我左侧身上左步,右手抓敌 右大腿,左掌拍击敌右颊(图
7 - 75)。
我左手回捋敌右腕,右手黄鹰指嗦卡敌咽喉,敌必败(图
第二十七路
- 设敌起右平蹬腿击我气海,我右脚右横半步,出右鹘子 穿林,击敌中胱(图7-77)o
我右手顺势捋敌左腕,出左仰掌穿敌华盖;同时,起左脚 踹敌左
第二十八路
- 设我出右鹘子入林穿 敌膻中,敌扣右步,右侧闪开; 我右掌以蓄势(图7-79)0
- 敌拧步转身,起左上踢 腿击我承浆,我右侧身斜上左 步出左鸥子入林穿敌之左耳门 (图 7-80)。
我上右步扣敌右脚后, 提左膝抬住敌落下之左腿;同

时,左手捋敌左腕,右手向后扳敌右肩,敌必向后仰跌(图
7- 81)0第二十九路
设敌侧身起左踹腿击我华盖,我用左转掌式挂敌之左小 腿(图
7-82)o我左手提住敌左腿,提右蹬脚踢敌腰俞;同时,右仰掌平 穿敌之渊腋,敌必前仆倒地(图
7 - 83)。
第三十路
设敌前扑抱我左腿欲摔,我气沉涌泉,出双风贯耳拍击 敌两耳门(图
7 - 84) 0我不等敌反应过来,立即双手上下扣住敌颅部,右手右 扳,左手左扳,即使敌颈椎重创(图
7-85)第三十二路
设敌起左踹腿踢我中 胱,我向右半转身,左手快速抓 住敌左脚腕(图
7 -88)。
我上右步,左手拧扣敌 之左腿,右小臂垂直用右肘向捣 压敌大腿之中渎,敌必不支(图
7-89)o第三十三路
设敌逃我追,敌起后蹬腿击我,我左侧身用猴子爬竿式 左手抓敌肩,右手抓敌膝(图
7 - 90)。
我上右步出右手抓敌之面。此三抓一定要轻灵快捷,勿 使敌反手(图
7-91)。

- 我摆右步于敌右脚之后, 用左换掌式,左反背掌挂敌面门, 敌必仰跌(图7 -92)。
第三十四路
设敌出前蹬腿踢我关元, 我提左脚平抬踢截住敌腿;同时;
左掌砍敌右腕(图
7-93)。
2.我右手上抓敌后颅向下 扯压;同时,左手捋敌右腕向左 领带(图
7-94)0第三十五路
设敌出右拳、起右脚横踹 我关元,我左侧身右手捋敌右腕, 起左脚回踹敌臂之腰俞(图
7- 95) 设我出右拗步立掌击敌华盖,敌出右钻拳截开我右掌 (图
7-102)。
敌右腿落空,我右手向里 拧敌右臂,出左砍掌砍敌之右颈, 敌已无再还手之力了(图
7-96)o第三十六路
设我出右撞掌 击敌华盖,敌左脚退半 步,起右腿弹踢我右腕 (图
7-97)。
我左侧身上左 步,顺势右手夹住敌右
邕术丛节
腿内拧,出左劈掌劈敌 之环跳,敌必右腿疲软 (图
7-98)。
敌我相对,我以 右转掌式对敌,敌突然 起左外摆腿击我左颊(图
7-99)我左侧身右手砍
敌左小腿,用燕子抄水式左反插掌撩敌之曲骨(图
7 -100

- 我不等敌有无反应,拧身左半弓步左手扣敌,右手出黄 鹰捎嗦,掐敌咽喉,敌必败(图7-101)o
第三十八路
- 敌起左腿撩踢我曲骨,我左侧身右手下拦敌左膝,左掌 平削敌之耳门,敌右掌挂开(图7-103)o
我左手顺势捋敌右腕,出右掌拍击敌左颊,敌必受创(图
7-104)第三十九路
- 设我出右鸥子入林式穿敌之膻中,敌左上穿掌截住(图
国术丛书
- 敌起右高腿下砸我 左肩,我右侧身左掌上扬外 挂,右侧立掌直穿敌右大腿 之箕门(图7-106)。
我上右步踩住敌左 脚,右侧身白鹤亮翅,右掌 平削敌右颈,敌必向后侧跌 (图
7-107)。
第四十路

左侧转身上左步用双撞掌,左掌撞其右肩,右掌撞其左膝(图
7-109)o
- 我右步扣敌右脚,左手顺势捋敌左腕,右掌拍压敌之风 府,敌必前栽(图7-110)o
- 设我用右劈掌劈 敌前胸,敌虚左步,出左掌 挂开,此时应觉察敌必起 左腿进击(图7-108)o
敌右侧身起左腿 用脚背击我左颊,我早已
第四十一路 设我出右侧掌直穿敌之华盖,敌用左掌挂开(图
7敌提右膝撞我中胱, 我亦同时提右膝迎撞敌膝,右 掌平削敌左颈(图
7-112)0我落右步向右斜出, 左劈掌劈敌左肩,敌左手上穿 卸开(图
7-113)。
我上左步别敌右步, 并顺势捋敌左腕,出右平削掌 横截敌右颈。手重者可将敌击
设敌出左单马形击我, 我以猛虎出样式截住
敌拧左步转身起右后蹬 脚踢我中胱,我左侧身,右掌劈
敌右小腿,左掌劈敌夹脊,左脚 踹敌委中
我顺势左手后搬敌之左 肩,右手捋其右腕;同时,右腿向 上踢起敌右小腿,敌必仰跌(图
7-117)o第四十三路 设敌用猴子爬竿式抓我右臂,我摆左步右转掌式挂开敌 右手
敌转身起左腿上踹我右颊,我左侧身上摆左步,双掌同 时左掌劈面门,右掌劈敌左阴陵泉(图
7 - 119)设我出右掌对敌迎面劈下,敌摆左步出右拳敲我外关 (图
7-123)0我抢上左步,出猛虎扑食将敌扑仰跌(图
7-120)o第四十四路
设我出右侧立掌前 穿敌膻中,敌左侧身,上摆右 步,出右掌挂开(图
7- 121)。
- 敌起左腿勾踢我右 小腿,我用麒麟吐书式提右 腿,左掌前平穿敌天突,敌上 下必不能兼顾(图7-122)。
第四十五路
- 敌拧左步起右腿踹我承浆,我左侧身上左步,右手顺势 扣敌右腕,左俯掌削敌天突(图7 - 124) 0
敌急落右腿,左腿后屈蹬我左膝;我提左腿,左手顺势捋


敌上臂右带(图
7-125)0
- 我松开双手,左脚前踹敌归尾,双掌同时前穿敌之夹脊, 敌必前栽倒(图7 -126)。

敌上臂右带(图7-125)敌起右踩腿踩我右膝,我上左步,左掌压敌右胯之髀关, 敌右腿必疲软(图7-128)0我松开双手,左脚前踹敌归尾,双掌同时前穿敌之夹脊, 敌必前栽倒(图7 -126)。第四十六路
设敌出右直拳击我,我左侧身右手捋敌右腕(图
7- 127)。
我右手下捆,左手上翻打反背掌击敌面门(图
7 - 129)。
我向敌右侧上右步,松开右手,从左腋穿出用右反背掌 击敌右颊,三式连击,敌无招架之力矣(图
7 - 130) o右腿必疲软(图
7-128)
第四十七路设我出左插花掌击敌之 右耳门,敌出右琵萤掌封我左肩 (图
7-131)。
敌双手抓我双肩,抬左 膝撞我中胱,我急出右炮拳还击 敌之中胱(图
7 -132)。
我再上右步,出左炮拳 连环进击敌之膻中,敌必重创。 此为八卦掌借形意拳之例
第四十八路设我用右迎面贴金式击敌之面门,敌左侧身用双带手将 我右臂向右下方带过(图
7 - 134)。
我松右臂顺其力向左转步,敌提右膝撞我神阙,我吸身 转步出左掌斩敌右颈(图
7 - 135)0第四十九路我转至敌身后左手抓敌之左肩, 右手拦腰而抱,提左膝撞敌之肾俞,敌必 不支而败(图
7-136)0设敌出俯平左拳击我,我上半摆 右步,右手里掩左手停于右肘前(图
7 - 137)O敌拧右步起左腿上踹 我承浆,我右转身右掌斩敌左 肋,左手抓敌左踝;同时,起右 腿从敌裆后向上勾踢敌关元, 敌已不支(图
7-138)。
我左手顺势扣住敌左 腿,右手抓住敌后领向下拽;同 时,右脚跟向后磕挂敌右膝,使 敌仰跌(图
7-139)。
第五十路
设敌起右踹腿击我中胱,我右侧身上摆左步;同时,出左 拳敲击敌右小腿之丰隆(图
7 - 140) o敌右腿再向上踹我面门,我上右步近身,左掌砍敌右膝, 右立掌穿敌之曲骨(图
7 -141)。
我再上扣左步扣敌左脚,出猿猴搬枝式左手搬敌左耳 根,右手搬敌之章门,敌必后仰跌(图
7 -142)。
第五十一路设敌起右腿撩踢我关元,我 右侧身,右脚横半步出左下拦掌截其 踝(图
7-143)。
我右侧身上右步出右顶肘顶 击敌之中胱,敌双手抱我右肘(图
7 - 144) 我左手从右腕下掏捋敌右
- 腕;同时,右手变反背掌猛击敌之 面门,敌必受重创(图7 -145)。
- 第五十二路
设敌起左蹬脚踢我气海, 我左脚横移半步,上右步,右掌横 斩敌之左腿三阴交
我左侧身上左步, 出左撩阴掌击敌曲骨,敌用 右手推我左臂(图
7- 147) 0我左手翻上捋敌右 腕,右手白蛇吐信取敌双 目;同时,起右脚蹬敌之天 枢,敌必不能上下兼顾(图
7-148)。
第五十三路
设敌起右蹬脚蹬我关元, 我右脚右横半步,用左掌挑起敌右 腿(图
7-149)。
我顺势反左手托住敌右小 腿;同时,右侧身右手握拳从敌右 大腿外下插,左手向上推,右拳后
第五十四路
设我走鸡蹬步法一步 一暗腿,敌不识此步,起右踩腿 截我,我换步转掌(图7- 152) o
- 我换步时,敌腿不回直 接上踹我承浆,但我已转至敌 腿后,抬左脚踢敌之合阳(图 7-153)。
敌落下右腿时我已转 至敌身后,抬右脚再踢敌之合阳 措

第五十五路
设敌起左蹬脚踢我,我回 扣左步,右转身提右腿出左劈掌 劈敌之丰隆(图
7 -155)。
敌调胯,伏身左脚再上踢 我面门;我翻身跳落右步;同时, 右掌反劈敌面(图
7-156)o设敌起右上蹬腿踢我承浆,我上摆左步,左掌外挂敌右 腿(图
7-158)0我提右膝前撞敌之气海;同时,左手捋敌右腕,右手劈扑 敌面门,敌必不能上下兼顾(图
7 - 159)。
我上左步,转至敌身后用 左腿缠扣 敌右腿;同 时,出左掌 横斩敌左 颈,敌必不 支(图
7- 157)0第五十六路
第五十七路
设敌出右弹腿踢我中脱,我 左侧身右手扣敌右小腿,左手下撩 阴掌击敌曲骨,敌右手推我左肩(图
7-160)o我左手向上顺势捋住敌右 肘,右手前平穿敌素醪;同时,右脚 前踹敌之合阳(图
7 -161)。
我右手翻过搬敌之左耳门;
第五十八路设我上步出右劈掌当 头劈下,敌横右步提左腿以蓄 势(图
7-163)设敌出右直拳击我,我摆右步左侧身,右转掌式挂开敌 右拳(图
7-169)。我上左步用左猿猴爬竿式击敌面门,敌转身前仆伏于地
敌起左上蹬腿蹬我承 浆,我早已右转身,右手抓敌后 腰,左手扣敌小腿(图
7- 164)。
第五十九路设我出右鸥子入林 掌穿敌之天突,敌向前扑 地,我已知敌必出卧式腿 击我(图
7 - 166) o敌前扑跪左腿,双 手扶地,起右腿蹬我关元,我右转掌式,早已转其背 图
7_166后(图
7-167)。当敌蹬空时,我已转至其左侧,抬右脚下踩敌大椎、陶 道,敌被踩在地面(图
7-168)o
第六十路
- 敌双手扶地,跪左腿、出右腿向后横扫,我早已换右转掌 式走至其左侧(图7-171)0
- 我上左步半转身,起右脚将敌踹翻滚,敌若想起身,我则 走出圈外(图7-172)0第六十一路
设我出右侧立掌前 穿,敌出右手盖我穿掌,右 虚步在前以蓄势(图
7- 173)o敌左脚点地腾空, 右脚直踹我面门,我右侧身 左手拍敌下巨虚,右掌斩敌 血海;同时,提右脚直踢足 五里(图
7-174)0第六十二路设敌虚左步、出左掌引我出手,我知其必起腿击我,我右 转式左侧上步(图
7-176)o敌脚点地腾空向右后 转,伸右腿扫击我右颊,我已转 至敌身后,右掌外挂敌之右殷 门,左脚里摆踢敌之承筋(图
7-177)o敌落地,我趁势右手抓 敌之右膝,起右里摆腿踢敌之 髀关;同时,左掌拍击敌之右 颊,使敌上、中、下不能兼顾也 (图
7-178)。
第六十三路
设敌提左腿、出左拳上击我面门,我看出上面是虚晃,左 脚
- 上击是实,乃用右鸥子钻天式向敌左侧迎手而进(图7-
179) 。
- 敌左腿上扫,我向敌怀中上左步,右臂夹住敌左腿,横左 肘击敌膻中,右臂再屈成叠肘,击敌之左膝,敌必不支第六十四路
设敌提左腿、出右拳引我出手,我提右腿,用左立桩迎 敌(图
7-181)o敌起左摆腿横扫我右颊,我斜上右步下势用坐地炮,左 拳击敌承山,右拳击敌殷门,敌必失中(图
7 - 182)。
第六十五路设我出右鸥子入林前穿敌之膻中,敌上右步用猛虎扑食
直扑我前胸(图
7-183)。
敌双手抱我颈部,起左 膝顶我中胱,我出右推山入海 式击敌之章门
(图
7-184)。
若敌起右膝顶我中腕, 我则出左钻拳击敌之廉泉;同 时,出右搦拳击敌之关元,敌必 受创(图
7-185)o第六十六路
设敌起左膝向我斜撞而 来,我左步右撤,右侧身出右肘横 撞敌左膝(图
7 -186)。
我左步右撤,转身出左顶 肘撞敌之魂门,敌用左沉肘截开 (图
7-187)。
第六十六路
设敌起左膝向我斜撞而 来,我左步右撤,右侧身出右肘横 撞敌左膝(图
7 -186)。
我左步右撤,转身出左顶 肘撞敌之魂门,敌用左沉肘截开 (图
7-187)。

八卦掌宗谱说明
本宗谱以董海川为第一代传人,第二、三代及第四代传人 中之朱国福、孙锡壁的姓氏是钱松龄老师写给我的。其余第 四、五、六代由我收集汇编。郭叔蕃君增补了第二代中的刘宝 珍、魏吉、李长叶、阮谷珍四位传人。四代中尚有:何钧、刘 玉璋、何威如、马德山、石忠义、钱茂林、王德和等,这七位 师兄因不清楚师承故未列入表中。
我与郭君从各方印证,董公必有师承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其一,钱老师对我说,董公的老师是九华山二位道长,初 习三年,命董公以手搓谷成米而食,绕树转掌练功;八年艺成 下山时道长嘱咐:慎勿泄漏师名及习艺之处,故尔后人皆不知 董公师长之姓名。
其二,
20世纪
80年代末韩慕侠老师的后人韩幼忱在武术 杂志发表一文,提到韩老师曾去九华山拜见比董公小
30多岁 的师弟应文天,时间已是民国初年,应文天也不再顾忌,给韩 老师讲了碧氏三侠的姓名,看来并非真名,而是道号;还谈及 董公的师叔郭济元。
其三,郭叔蕃君回忆,韩老师讲董公习艺在安徽青阳县南 九华山净修宫,碧灯侠俗家亦姓董。道观建在四面峭壁无路可 登,有十多个平台的山顶上,没有武功的人是很难上去的。
其四,现在西安的王应铭、李随印两位师弟,是张骤武先 生的弟子,精八极、昆吾剑和独门太极拳法。在谈论剑法时,
色圃术丛专
他们讲董公有一位同门师弟宋德厚,在沈阳医巫阁山承碧月侠 道长习艺。比董公小
60多岁,因入军界后,杀孽太重,被师 父点穴废了武功,下肢瘫痪。蒋馨山是惟一学到宋氏八卦掌的 (钱老师给我的宗谱中,蒋馨山为第三代传人,未写师承何 人,故而未填在表内),蒋馨山是李景林的表叔,李时为直隶 督军,张骥武在其部任团长,二人私交甚厚。张驻防住在宋德 厚家,见宋坐在椅子上,出手
12支飞剑齐齐地一排钉在门楣 上,知其为异人,次日偕李景林求教宋德厚。宋传二人武当剑 法,但未传八卦掌。宋德厚讲他在
18岁时曾见到董公并问候 碧灯侠、碧尘侠二位师伯、师叔及师兄应文天。据此推算,董 公去世后,碧月侠还健在。
其五,前几年在武术杂志中见一篇《碧氏三侠九华山寻访 记》报道,碧氏三侠确实在九华山修道,后坐化于燕子洞,虽 历经百年,仍衣冠楚楚,栩栩如生。可惜“文化大革命”中被 一造反派将遗体焚化,然此人不久亦死去,莫非遭报应耶?李 随印师弟写为毕澄侠,音同字不同,这可以理解。我与郭君认 为应该是碧,是避的谐音,其义是“避祸”。至此向上已无可 考,从一些古籍中的零星记载可看出,明末清初八卦掌已经形 成,只是秘不外传。还有人说甘凤池、吕四娘练的就是八卦 掌,此乃臆想,不足为凭。
根据以上五方面印证,虽有个别情节不甚清楚,但都对 董公有师承的定论没有异议,董公自己也说学艺于“黄冠”。 故而宗谱上推至碧氏三侠及郭济元,并增补应文天、宋德厚二 位前辈。
随我习八卦掌的第五代学生尚有谭崇刚、余志辉、李小 明、陈美有、刘增民、马宝民、张联、张建存、姜文胜、袁 麟、王浩伟、邵子恒、栾驭、王成芬、赵永保、赵永振、孙武 艺、范百顺、程长军、薛军、吴军平、侯晓君、魏新强、江新 城、吴江、张光胜等近百余名,因篇幅所限不能——列入。
匕\变住咨,号奉涪
本书定名为《八卦掌秘传拳谱拳法》,游 身连环八卦掌为上册内容,尹式六十四式牛 舌掌法及七十二路截腿法为下册内容。然对 整个八卦掌法而言,本书仍是挂一漏万。由 于历代各人师承不同,理解不一,因而形式 各异,风格有别,或简朴无华,或变化万千, 但基本原则都完全一致。尹福、程廷华二位 先生在八卦掌的发展史中承先启后,并最具 有代表性。编者有幸手中有此资料,故而整 理刊出,以付后学。
八卦掌上溯其源可至明末清初,到咸丰 年间,由董海川公传入京城,时间不过近百 年,故当推董公为传世之祖。一如达摩一苇 渡江西来传法也。董公其上必有师承,不可 能无师自创。已知出版的各种八卦掌谱言及 师承大同小异,言之凿凿,绝非后学者妄加 猜臆,所谓考证乱人耳目者。余为第四代传 人,焉有不知师承轶事之理?且三代师尊中 仍有受教于师祖者,所叙之言岂能有误?董 公不言师名,必有难言之隐。清室至道光年 间日渐衰微,南京条约,丧权辱国。各地义旗
任庆木丛歪
纷举以期重振汉室,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 僵,诸多义师皆被镇压下去,武功高强者自能 安然脱险,或隐迹江湖,或遁入空门。前人所 传碧氏三侠必为此道中人,董公出师谨遵师 命,不言其名,如其不然,岂非卖师求荣者 乎?直至民国方有入室弟子,透其端倪。故各 八卦掌著作中皆托词遇“黄冠”授以拳法,或 遇“神人”传以八卦掌法,云云。民国初年有一 部叫《雍正剑侠图》的武侠小说。主人公童林, 字海川,人称“镇八方紫面昆仑侠”,所用兵器 为“子午鸡爪鸳鸯钺”,即是以董公为生活原 型而演义的故事。童、董,笔画、音韵相近。董 公原名梦麟,与林同音,只是把年代上推了百 年卦掌之独门冷兵器为“子午鸳鸯钺”,书 中“鸡爪"二字是小说家加上去的。一般刀、 枪、棍、棒都对付不了此钺,它是在离魂子母 圈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姜容樵老师写的《当代 武侠奇人传》则以真人真名以及部分真事浓 笔重彩演义了董公故事。其中投师学艺,刘德 宽保镖遇盗,董公出手相救等,据钱老师说确 有其事。故在此奉劝后学者多练功夫.少去做 对发展、弘扬八卦掌法毫无意义的争论。我们 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又称龙的传人,你能 考证一下,你究竟是炎帝的嫡系,还是黄帝的 嫡系?历代帝王都自称“真龙天子”,这个龙应 该是能兴云布雨、变化万千的龙王形象,可是 谁也没见过,也没有发现化石,但自古至今都 有龙的记载。中国人何以认一个子虚乌有的 老龙做祖先呢?其实很简单,正因为没有,才 有神奇感。把龙当做图腾增强了民族认同,使
八卦的玦:专拳语拳法
我中华泱泱大国历经五千年而仍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所以,少去考证,多干些实事。
前面对八卦掌的特点已叙述不少,细想 还应补充一些内容。八卦掌博采众长,吸收 各家之精妙熔于一炉,重新排列布局,创出 独特的技击法则,百年之内脱颖而出。余常 见各种拳法演练,其发劲或刚或柔,动作或 急或缓,从起势到收式都要求保持一致,没 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如太极拳之柔缓,少林 拳之刚猛都始终如一。而八卦掌则不然,其 每掌每式,其轻、重、缓、急、刚、柔、虚、实皆 不相同。其势时如乌云怒卷,惊涛拍岸;时如 小桥流水,曲折蜿蜒;时如华岳青松,迎风挺 立;时如杨柳摇曳,柔若游丝。此即八卦掌刚 柔相济之意也。笔者年近古稀,平时将形意 拳中的五行、十二形连续练完仍不吃力,但 一趟老八掌走下来已感力不从心了。旁观者 看八卦掌转掌、走圈、换式轻柔,似乎不太费 力,殊不知真正做到心、神、意、念,协调缜 密;阴、阳、开、合,进退自如,绝非易事。因其 以易理定位,按易数排列,差之毫厘则谬之 千里,岂是一般花拳绣腿可与比拟者!其技 理之精妙,小可防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可运 筹帷幄,决胜千里。
凡习内家拳者应形神潇洒,无轻浮狂 燥、陈俗庸鄙之态,谈吐之间有书卷气,无任 何不良嗜好。余常对学生说:“功夫在拳法之 夕卜,文武兼备不可偏废,文有多高,武有多 高。”孔夫子教学并非只念四书五经,也有 弓、马、骑、射等体育课目。关夫子如不熟读
冬国术
丛书经史春秋,恐怕也做不了武圣人。一代书圣 王羲之官居右将军,文耶?武耶?故余近二十 年多收高校学生教练,他们理解力强,敢于提 出不同意见,稍加点拨即可领悟,大部分不出 半年便有明显进步。不足之处是一部分学生 浅尝辄止,见异思迁,不肯坚持艺随终身的宗 旨。习武如参禅,由渐悟到顿悟,由量变到质 变,是一个反复进取的过程。郭云深先生论 形意拳时说:“聪明人百日筑基,糊涂者三年 不成。”对此余深有体会,几名研究生弟子, 习武年余,一旦开悟,其进步竟赶上随我习艺 三十余年者。另一名弟子为某厂勤杂人员, 习艺五年,基本桩功也站不好,仅教了五行拳 中之劈、崩二式,至今也没练出个模样来,你 讲什么他也听不懂,惟一的优点就是傻练。 余亦顺其自然,究其原因不读书之故耳。数 年后有人对我说:某厂有一保卫人员武功“非 凡”,“梁上君子”对其所辖小区不敢光顾,自 称是你的学生。问其名即该鲁钝之生也!余 笑曰:没想到这个连小师妹都打不过的人,居 然有了出息。愚者千失,必有一得,是坚持帮 了他的忙。后来他自己说:"我学得不好,但 形意拳好,姿势不正,但却能用。”
如何文武兼修,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余 以为习武之外应向易经、书法、兵书战策、历 代拳经典籍中去求功夫;还要对中医学、古典 文学、天文、历法、音乐、美术有所了解。知识 多了自然能触类旁通。有条件者遍游名山大 川使胸襟开阔,体察自然之生生息息,观鸟、 兽、鱼、虫之捕食,皆能对提高武技有所俾益。
余在讲课时曾说:八卦掌用于实战时, 越轻越重,越松越紧,越慢越快,越没有越 有。学生茫然问如何理解?余曰:轻则灵,灵 则易变。轻可察敌之虚实,轻可节省体力,轻 可以柔克刚,所谓出手如蛇吸食,发手如雷 霆乍惊。起手轻,落手才能更重也。由于轻才 能松,松不等于丢。学者多年犹不能掌握分 寸,一松就丢,不松即僵。松是关节柔和,不 顶不丢,松才能舍己从人,松才能不畏摔、 跌、擒、拿,松可使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松 能如帛裹物,紧紧地钳制敌之凌厉的攻势。 余有弟子原为带艺投师,由于未完全去掉先 入为主的影响,总是松不下来。他说:我与别 人交手能像老师一样松轻灵活,随心所欲, 制敌于无知无觉之中,但与师对手时,出手 即僵,不知何故?余曰:此心法不足耳!昔年 明太祖即位之初,严刑峻法,言路闭塞,朝野 惶恐,或有进谏者,皆获罪。学士解缙为弥勒 佛画像题一偈云:“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 下布袋,何等自在? ”太祖见之顿然醒悟。关 键在于你没有完全放下。干将铸剑,厨师烹 饪,全在于火候!故而越松才能越紧也。慢乃 相对而言,慢能审时度势,慢能攻防一体,心 慢手不慢,意慢气不慢。敌拳脚如急风骤雨, 我从容变幻身形,不用出手敌势即落空矣! 敌张我弛,正合文武之道;敌动我静,势如山 岳,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足以震慑敌胆,使 其不敢贸然出手。外静内动,似无却有,有利 于一蹴而就,不需大战三百回合也!常与人 交手者都认为,不怕敌用拳,只怕敌用掌;不
怕敌用掌,只怕敌用指;不怕敌出手,就怕不 出手。正是越没有越有也!
八卦掌本无定法,经百年之锤炼,始而有 法,习者必先依法入门,待能知动静、开合、刚 柔、阴阳、进退相对之理;解天地本来之道,贯 析人生哲理,识宇宙逆顺之玄机,即由有法而 至无法,方为得之。与形意拳论之“形无形, 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其理一也!
八卦掌之技击基本法则不只适用八卦掌 本身,任何拳法(包括拳击、空手道、跆拳道、 泰拳等)依此法则皆可有所收获。如用此原 则训练散打运动员,可保我国散打强项地位 不衰。纵观现代散打运动,只是强化了运动 员的本能反应,没有攻防一体,没有出手不 回,没有击根避梢,没有以己之正对敌之侧等 技术措施,没有打出中华传统武术的风格。
散打不论从战略和战术上看都不足以长 期保持我国的强势地位,特别是重量级的对 垒我们目前处于弱势。因此教练不能一味地 追求对运动员的极限训练,不能用泰拳魔鬼 式的训练方法,那样会大大地损害运动员的 健康。形意拳有三不练,一是有攻无防之式 不练;二是有防无攻之式不练;三是虽能攻防 一体,但对身体不利者也不练。余以为此乃 无上之法门,是中华武功的科学总结。
不少教练对学生说:要学会打人,先学会 挨打。所以就有了抗打训练,但从健康角度看 实不可取。凡习内家拳者皆不讲抗打,故能延 年益寿,而泰拳手因超负荷训练,体力严重透 支,则少有活过
45岁者。余去年收一带艺投
八卦拿故障拳谙豢法
师之女弟子,人已中年然聪明过人,一套武 当太极,老师只教一遍,便能准确无误地演 练下来。问其如何用法?言老师要她先学挨 打!便不再下问。后来她学八卦掌时,我每教 一掌即详细示范如何应用,如何既能轻取敌 手,又能使自己不挨打。她十分高兴地说:我 学武原为是如何不挨打。吾一弱女子先学挨 打,功夫没学会已被打伤打残,学它何用?现 在总算找到理想的老师了。时仅数月再与人 切磋推手时则应付自如,拳友惊问:近日进 步何以如此之快?彼则笑而不答也。
余另一弟子本已是小有名气的教练,后 带艺投师,随我习八卦掌。其子海峰,身材矮 小,酷爱拳击,属轻量级选手,常参与赛事。 我用内家拳技击法则对其开导,现与比其高 两个量级的选手对垒而不败。故余以为学生 成绩之好坏,关键在教练的水平,如办几期 教练培训班,培养一批文武兼用的师资,知 道如何教学生以小制大,以弱胜强,以慢打 快,以简对繁,以柔克刚,真正做到技击,而 不是搏击,则中国武林幸甚!后继有人幸 甚!望有志者身体力行,筹此善举,如条件许 可,吾当出任教习,以示后学也!
本书虽尽量把所知之八卦掌技击原则 详细阐述,但初学者未必能深刻理解,还要 求名师言传身教,方可得之。当今武术刊物 之内容鱼龙混杂,故弄玄虚,自吹神功者有 之;胡编乱造,哗众取宠者有之;不知深浅, 妄加评论者有之;更甚者,前几年见到一篇 短文竟得出八卦掌与八卦无关的“高论”,其
善国木丛为
知识之浅薄,可见一斑。这不能怪作者本人, 只能说他未遇明师耳。故奉劝读者,特别是年 轻人,对各种说教应仔细推敲,辨其真伪,以 免以假当真。
在此还要感谢为本书作序的刘会峙、李 紫剑二位先生。刘会峙先生为武当太极正宗 传人,虽年过古稀,仍功力不减,文武兼备堪 称大家,著有《武当太极》一卷,对拳理之精妙 非一般人能及。余视之为长兄常在一起畅谈 武道,时有醍醐灌顶之感。紫剑先生为我好 友,乃竹林轨迹拳法创始人,颖悟有识,聪慧 过人。其对余之所述,一目了然,且能举一反 三,为当今武林奇才。先生不仅武功精湛,而 且文韵深厚,博学多才,故能融会古今,独树 —帜于武林!然而当今之明师如二位先生者, 已屈指可数,有志之后学,应发奋勤学,以使 我中华武技发扬光大也!
诗曰
八卦掌法自天成,外动内静意空
i蒙; 起步轻灵飘飞絮,落步势如泰山倾。 扣摆连环使暗腿,旋转圆研似拧绳; 单卦八掌筑根基,双卦六十四掌生。 阴阳易数生变化,大象广宇本无形; 法无定法法非法,功在法外求真性。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边转身乾坤通; 谁能彻悟其中意,大道已从掌内生。
浏览2,1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