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兴是八卦掌三代名家郭古民先生的得意弟子之 ,尤善八卦转掌。

八卦掌是内家拳之一,为董海川先师所创。自清道光中叶至 光绪六年,是八卦掌发展的鼎盛时期。郭古民先生师承八卦掌第 二代名家,估衣梁——梁振蒲先生,又得师伯大枪刘——刘德宽 先生倾囊相授,尽得其奥。又和八卦掌第二代名家瘦尹——尹 福、眼睛程——程庭华、贼腿史六——史纪栋等人的门下相善, 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加上先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因而能将 各支八卦掌之精华熔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于集八卦掌之大 成,形成了较全面的、系统的、完善的八卦掌理论和实践体系。

郭古民先生无论在理论上、掌术及器械套路上所会甚丰,而 且甚精,给八卦掌后代及爱好者,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宝贵财富。生前除了一心课徒,还留下了《八卦拳术集成》手 稿,《郭氏锦囊》手稿,以及零散的材料,但大都散佚。我为郭 先生的“手稿,整编成书的资料依据,是我当年跟先生学艺的笔 记和手稿;李子鸣、刘介民、王其昌三位先生,各自给我的散稿 和手迹,为主要依据。从郭先生的手稿中,可窥见其写作思想及 编写内容,因而在先生110周年诞辰(1997)年之际,酝酿动笔 整编此书,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关于书名,如果定名为《郭氏锦囊》,广大八卦掌爱好者会 误解不是武术书;如果定名为《八卦拳术集成》,也不合当今社 会所流行的八卦掌称谓。故而在整编此书时,定名为《八卦掌术 集成》,以飨读者。

在整编此书时,拟按郭先生原意,以文言文写出;但文言 文,不完全适合广大八卦掌爱好者,故采用半文言文写出。在原 稿中,列出了套路名称,但无图和动作图解。散稿中有些草图, 但没有文字说明。为了更好地在理论上、动作图解上,把先生

想法和观点写出来,而且还要通俗易懂,这样可能会出现文体不 一致,也没有必要追求文体一致,因此难免有斧痕存在。

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蒙师兄诸葛家宝、盖立德、李长兴、 李连兴以及师弟王宏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动作图由吉林艺术学 院副教授、青年画家朱臣先生绘制,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还要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以全面支持和帮助的宗述平、李卫 东,以及摄制动作图像的齐长荣等先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吉林新星药业有限公司,本着推动健康事业 的发展,拯救祖国瑰宝的意愿,在总经理傅伯涛先生的倡议下, 在编写此书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与企划部经理魏铭睿 先生为此书作序,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作为郭古民先生的弟子,虽然年已古稀,但为了先生的生 前愿望,为了把养生和技击融于一炉的八卦掌,贡献给广大的八 卦掌爱好者,不揣冒昧编写此书,但限于水平,此书不当和错误 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海内外同道,不吝指正。

臧学范

2000年春于长春

郭古民先生遗序

余自幼极喜武术,与人谈技击、废寝忘食,留连不忍去。在 弱冠时,习商布肆,有赵五堂者、业估衣行,与梁振蒲字昭庭先 生相善。梁先生素精八卦掌术,得董海川先师真传,亦经营估衣 行,以故常与接近。赵五堂之弟与余同事,乃介绍拜入梁先生门 下学艺。彼时习商规矩极严,无故不得外出,只有借年节休假之 日,前往求教。故每有机会,便去梁师处盘桓终日,必将所学稔 熟方始归。归后对一招一式,身段手法,均研习多日,方得改学 他式。温故知新,以故所肄非浅尝辄止,皆经过旬月悉心研究, 化为心得方止。尤其闻诸老前辈之传说、口诀,归而登记小册, 暇即诵读和揣摩,虽段落次序不定,确系岁月琢磨,出口成章, 无或忘焉。后,复得师伯刘德宽先生传授,时日亦久,口授指 划,所授极其丰富。

当时,封建积习最深,保守思想最大,遇投缘之人,方肯吐 露,否则问亦不言,或所答亦非所问。余素性鲁钝,幸逢老前辈 们指点,所获甚微,值科学发达之日,不敢引以自私,冒昧公诸 当世,将所见闻,尽情披露,贡献给社会大众爱好武术者研究。 当祁博雅诸公,多所匡正为幸!

古燕都郭古民识

序言二

当我们泛舟于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无不惊叹中华文化的浩瀚 精深,如洪流如深海承载孕育着华夏子孙绵延不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 衍万物……这样一套严密完整极尽玄妙的哲学体系,指导我们去 求证认知这个庞大的大千世界,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而又妙 趣横生的意境,有多少圣贤智者陶醉其中,去思辨去体证去发扬 光大。

八卦掌作为传统的三大内家拳之一,深含中华文化之内蕴, 无论在修身养性和强健身心方面,还是搏击方面皆显示出极精微 致广大的特性,自传世以来在精神和体用方面造就出无数名师高 手,为中华文化的延传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无不浸透着许许多多勤勤恳恳殉道者 的心血。

臧学范先生堪称求道传道湛心沥血的一代名师。

臧先生自幼酷爱武学,中年之时深得八卦掌第三代名师郭古 民先辈及其他名宿之真传。郭古民先辈不但是一位技艺精湛的一 代宗师,同时在课徒之时把武德及理论求证方面发展得极其完 备。臧学范先生在其精心引导教化下为成就大业铸造了扎实的根 基。

艺成之后,臧学范先生于北国名城——长春及各地开门课徒 数十载,因其为人心胸豁达,技艺精湛,不因循守旧,深得门徒 及武林同道的敬重和爱戴。

因为八卦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好 学之士嘱目,臧先生的门徒中文化学者,商贾骄子,书画名家不 乏其人。在修习过程中不仅强健了身体,同时对其各自的事业

均有极好的启迪作用,修习八卦掌不仅提升了武术的技击能力, 同时在涵养方面也为习练者树立良好的圭臬。臧先生几百门徒中 无一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可谓正气浩然。

人活在世上,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而八卦掌从古至今经 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完善,形成一套严密的科学系统,其武功方 面造就出无数高手,先师董海川与太极宗师杨露蝉王府较技,以 其高超的武功震惊武林。19189月,韩慕侠曾以出神入化般 的八卦掌击败了傲慢不可一世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扬我国威壮 我华魂。同时八卦掌在养生方面亦具有神奇的功用,许多慢性疾 病和疑难杂症的患者,通过修习八卦掌而再获健康之躯的例子不 胜枚举。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及行为产生了极大 的变化,对科学的依赖性使人的思维偏重于理性实证。以医疗为 例,人们在诊治上更多的依靠仪器去检测分析,而对我国神奇的 传统中医运用整体的天人交感理论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后辨证 施治的高妙方法遗忘殆尽。而在健身强体方面各种健身器械把整 体的人支解,虽有很大的付出而不能求得圆满结果,为此重新审 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找回回归自然的路径,实现天人合一天人 交感的大境界,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而八卦掌无疑 是我们重归自然的极佳路径之一,希望广大有识好学之士能慧眼 识之,尽力习之,精心证之。

修得浩然正气,延展华夏雄风。

傅伯涛魏铭睿

2000年春

序言三

学范师兄乃郭古民先师之高徒,余之师兄。自幼极喜武术, 然未遇名师。时逢“文化大革命”之厄,因避难留寓京师,缘结 古民先师而追随焉,常不离左右,刻苦学艺。然其投师投得晚, 离师离得早,艺未成而师先去,学范师兄十分悲痛,并决心继承 古民先师的未竟事业;继而,又从古民先师之高徒刘介民、王其 昌及李子鸣师叔处学习。

学范师兄秉性忠厚,颇有古风,视李、刘、王诸先生若师长 一样。及后,1981年,学范师兄率各地门下,为古民先师立碑 等等往事,当年曾在刘介民师兄处,皆以听其说过,意为嘉许。 往事如烟,回首难忘。

自从在古民先师寓所,初逢学范师兄,至今已30多年了。 值学范师兄为古民先师出书之际,喜贺其30多年的不凡成绩, 桃李遍及各地,弟子数百人。古民先师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矣。

特作序以为致贺!

王宏升

2000年春于北京

序言四

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的、大器晚成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

我自幼酷爱武术,因家贫而辍。幸我13岁入私塾跟魏钦文 先生读书时,偶知其会八卦掌,从此跟其学文又习武。解放后又 跟武镒泉先生练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转眼过而立之年,20 年来由于学习和工作,影响了练武时间,但仍然见缝插针地去习 练,奈由于练艺方法之故,与人说手皆败北,并且长期劳累之 躯,也不能因习武而恢复。

1966年春,借在北京驻在之机,在月坛公园,拜见了梁支 八卦掌第三代名家郭古民先生。先生收我为徒,并亲传八卦掌。 自1966年春至1968年秋郭先生逝世前的近3年中,从清晨6时 前在月坛公园会面,到晚上9时,先生休息止,与先生形影不离 地在一起,一年零两个多月。在这期间,跟郭先生学了很多掌术 和器械套路,知道了不传之秘;知道了八卦掌的理论,以及许多 名人轶事。

跟郭先生学艺近一年,不但恢复了羸弱的身体,而且与人说 手很少失败。正如魏钦文先生所讲:“八卦掌三代名家李文彪先 生在沈阳时,是家父经营饭店中的常客,主动教我八卦掌。当时 因我年纪小,故此学了八卦掌的皮毛,而不能懂内在的东西。亏 你运逢郭古民先生得到了真传,才能有今天的造就,应该珍惜 它,应该持郭先生为师而孝敬之”。

奈郭先生过早地弃我而去,所学的许多东西,不能彻底消 化;因此我于196810月末到京吊唁郭先生时,找到了于1967 年冬见过面的王其昌先生,深入地消化郭先生所教;接着又拜了 郭先生之师弟李子鸣先生。从而于王其昌、李子鸣、刘介民三

先生处,进一步消化和学习八卦掌。

1981年,由李子鸣先生号召和率领八卦掌门下,把八卦掌 创始人——董海川先师墓,由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迁至京 西万安公墓之机,一并把郭先生骨灰盒,由乡村迁入万安公墓, 当时是我亲率门下弟子们,为郭先生立的碑。碑文由魏钦文先生 撰并书写。碑文内容写有“学范家公不弃樗蒲,收列门墙, 生前并存至其师弟李子鸣、高足刘介民、王其昌三师处求艺。公 之鸿恩虽华岳、南溟,难喻其高深……”。

回首当年,我先后依次跟魏钦文、武锻泉、郭古民、王其 昌、李子鸣、刘介民、裴物荣学八卦掌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学 八卦掌是启蒙于魏钦文,得之于郭古民,消化于王其昌,实践于 李子鸣,学德于刘介民,补充于裴锡荣。奈诸位先生相继弃我而 去,但音容笑貌犹存,使我终生不能忘怀。

为了报答恩师郭古民和李子鸣两位先生对我的知遇之恩,培 育之德,以及魏钦文、王其昌、刘合民等先生帮助我之义,于 1985年,为李子鸣先生整理出版了《董海川八卦掌》。现在又为 恩师郭古民先生,整编和出版《八卦掌术集成》,以谢先生在天 之灵。

今后我计划编写《八卦掌汇宗》,把郭古民、李子鸣、王其 昌等先生所教的八卦掌理论,各种掌术和器械套路,推手和散 打,内功等编于书内,以供后学者参学之。

臧学范

2000年春

寿终德艺在 身去艺业留

记八卦掌一代宗师——郭古民先生

郭古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那慈祥、和蔼的 笑容,诲人不倦的态度,对“八卦掌”事业执着追求的、创新的 敬业精神,艺博而精的水平,接人待物的作风,教授般的风度, 虚怀若谷、德艺双全的节操,贫困志不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 节,给后代提供了练艺和做人的规范。

郭先生原名德食,生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农历920 日,卒于1968年农历825日,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20里郭家 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所 不满,而先生之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故而先生在弱冠时就 离家,到北京学徒估衣行(经营旧衣服行业)。在学徒中,经人 介绍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估衣梁——梁公振蒲,从而投入其 门下学艺。

旧社会学徒规矩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才能外出,前往梁 公处学习八卦掌。故此一有机会,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一定把 所学弄懂练熟,方离开师父家。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身段手 法,皆研习多日,弄懂道理,练熟动作,再改学他式。再有前辈 的言传身教,传说、口诀,都整理登记成册,抽时间就默诵和揣 摩。由于先生的专心致志,日久年深,不但练成一身绝技,而且 在八卦掌各家拳术理论上,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郭先生生活俭朴,和蔼慈祥,谦虚、谨慎,风度文雅,善于

团结人,不但其师伯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刘德宽先生倾 囊相授,而且其师伯铁镯子——尹福、眼睛程——程庭华、贼腿 史六——史纪栋的门下曾省三、程有龙(程庭华之子)、李文彪、 宫保田、傅德廉、韩福顺等人与之相交甚厚,并且经常在一块切 磋艺业;就是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以及武术友好, 与先生相善者颇多,从不存门户之见。

曾启字省三,本名金毓慧,满族,举人,为董海川先师师 孙。董先师传艺时,以歌诀方式把练艺方法、要领传给弟子们。 曾省三先生常侍董先师侧,因而在练法上记录了三十六歌,在用 法上整理了四十八法,还有“七星竿” 一总传给了郭先生。

郭先生生平有骨气,贫困志不移,威武不能屈。日本侵略中 国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 卦掌,遭到先生的坚决拒绝。可见先生有爱国心和民族气节。

在理论上,由于先生勤学苦练,深入揣摩,以及二代和三代 名家栽培和帮助,加上先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因而能将各支 八卦掌之精华,熔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于集八卦掌之大成,形 成了较全面、系统、完善的八卦掌理论体系。故对八卦掌的理 论,阐细发微的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 稿等),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 可守,有据可查。

在继承和传播上:练法上有三十六歌;用法上有四十八法传 于世。走掌术套路上传授有:“单式八掌”、“变式八掌”、“单操 AsT、“对练八式”、“六十四式”、“七十二招”、“六把总拿”、 “七十二散拿”、“转掌六十四式”、“转肘八式”等等。在器械套 路上传授刀类有:“八卦连环对劈刀”、“六十四刀”、“八卦转 刀”、“八卦六门刀”、“转刀八式”、“八卦万胜刀”、“春秋大刀” 等等。剑类上传授有:“判子降魔剑”、“昆吾剑”、“纯阳剑”、 “飞虹剑”、“乾坤子午剑”、“天罡地煞剑”、“双股鸳鸯剑”等。 枪棍类传授有:“转枪八式”、“小十枪”、“双头蛇(枪)”、“里白

躇子”、“八枪”、“加棒枪”、“八卦战身枪”、“八卦棍”、“罗汉 棍”、“罗汉对棍”、“空手进怀杖”、“八趟大戟”等。奇门兵器类 传授有:“七星竿”、“云盘杖(怀杖)”、“子午鸡爪阴阳锐”、“风 火轮”、“钩镰剑”、“双拐”等,此外还传出一套别具风格的“太 极拳”。

由于郭先生勤奋好学,以及精益求精的专研精神,给我们后 代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繁多的掌术和器械套路,变幻莫测的技击 手法,不但丰富了八卦掌的内涵,而且也成了我们后代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郭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是后代学之不尽、道之不绝的 话题。先生善使“挑掌”,又名“张手雷”,凡击人能致丈外,离 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停顿片刻方才落地,叫“挂画”。门下弟 子几乎都尝过挂画的滋味。被击者觉得被一股风吹了一下,便飞 出丈外,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舒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 先生年轻时与同辈友好晚饭后,在外面乘凉聊天,有位号称“铁 胳膊张”的人,膀大腰粗,臂力过人,可叫人在胳膊上盘杠子, 而且目空一切,藐视他人,自夸力大无穷。先生气不过讲:“你 别说得那么神,怕你连我的胳膊也捉不牢!”铁胳膊张不服气、 攥住先生伸出来的胳膊,几次都叫先生用转环手脱开。铁胳膊张 面上挂不住,要求再来一次,先生又伸出胳膊叫铁胳膊张攥住, 钥足了劲要用损招在先生脱开之际伤及先生;而先生反应迅速, 变转环手为下插上提,再用“金鸡上架”招法,铁胳膊张便跪在 地下不能起来。以后铁胳膊张气焰顿失,再见了先生执弟子礼。

郭先生内功深厚,空胸时能凹进去许多,盛小半盆水不会溢 到外面,并且手能伸长一尺以上;小腹能鼓起直径约15厘米的 半个圆球,并有使其在腹部任意滚动;四肢的肌肉能随意叫某一 部位跳动。内气充盈,练到了肉与骨合,皮与肉脱。总之,先生 的艺业已达化境。

郭先生德高望重,宽厚忍让,不存门户偏见,从不仗艺欺

人。故与先生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又从不败北, 无不心悦诚服。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 重,不使来者惨败为准。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门派,皆好言 安慰:“你的拳种好,但你的功夫没有下到,回去跟师父好好练, 定会练出功夫来……”。故而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 高望重。

郭先生一生醉心武学,终身未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 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建国初期,先生在天坛传艺时,受到国 家体委重视,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贺龙元帅也到过天坛与先 生会晤。

郭先生的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深入, 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 样。先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方法,也为 人所津津乐道。先生曾任军阀韩复集武术教. 官,在济南设帐,后归北京授徒,跟先生学男 艺者,不下数千人,收徒200余人。其中具‘% 造诣的弟子有:杜云亭、刘介民、王增禄、,* £* 高子英、诸葛家宝、焦永贵、宋谦鑫、盖立& 4 德、刘佩母、王其昌、李长兴、李连兴、解« 宝成、王学友、张兆龙、李地、臧学范等己 人;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时,教授学 生有2000人以上,其中得意的学生有:刘峻 骤、王宏升、于树华等人。

郭先生除了精研武学,又善水墨丹青,而且水平很高,留世 的一幅山水画,行家里手都认为出自名家手笔。见图1

郭先生一生仗义轻财,没有什么积蓄,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 任武术教师(临时),“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解职,生活起伏很 大,心情不畅,故而造成八卦掌一代宗师过早的殒落,于1968 1016日(农历825日)清晨在北京寓所逝世。骨灰盒
先在八宝山存放,3年后移于乡村弟子苏森处埋葬。从而,使我 们失去了集八卦掌理论和技击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在郭古民先生逝世后,臧学范(本书整编者)赴京与刘介 民、张兆龙至北京八宝山吊唁,并摄影留念。捧骨灰盒者为臧学 范,左为张兆龙,右为刘介民。(图2)

1981年借把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 小牛房村南,董海川先师之墓,迁入 京西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万安公 墓的机会,由李子鸣、刘介民、王其 昌三位先生主持,把郭先生的骨灰盒 同时迁入万安公墓。由臧学范率各地 弟子建立墓碑,以志授业思德。碑文 如下:

八卦掌名家郭公古民墓志铭 公讳古民,原名德仓,河北冀县
吉林省及唐山市全体门下士敬立。 图3爱武术,师八卦掌先辈梁公振蒲,尽 得其奥,著有郭氏锦囊行世。公为弘 扬武术,设帐京鲁,学范蒙公不弃樗 蒲,收到门墙,生前并荐至其师弟李 子鸣、高足刘介民、王其昌三师处求 艺。公之鸿恩,虽华岳南溟,难喻其 高深。今悉公之灵樗依葬于董师祖墓 侧,惬慰无似,乃商及业师魏钦文。 及以武术从吾游者,敬为郭公树立铭 志。铭曰:蒙公不弃,谆受德艺,斯 人不朽,鸿著传世。

一九八一年十月(图3)

1981年所立碑石受损,臧学率门下各地弟子,在师兄诸葛家宝 盖立德、李长兴、李连兴等人协且 下,再立新碑。

新碑正面书写

右首写八卦掌第三代宗师;中恒 写郭古民先生墓:左首写嫡传弟子陶 学范率各地门下敬立一九八一年T 月十六日(图4正面)。

新碑阴面书写

公讳古民,原名德仓,河北冀县 人,生于一八八七年九月二十日,卒 于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生平酷| 爱武术,师八卦掌二代宗师梁公振 蒲、尽得其奥,著有郭氏锦囊传世。 公为弘扬武术,设帐京鲁,学范蒙纣 不弃樗蒲,收到门墙,生前并荐至遣 师弟李子鸣、高足刘介民、王其昌耳 师处求艺。公之鸿恩虽华岳南溟,神 喻其高深,今公之灵樗依葬于董先御 墓侧,惬慰无似,乃携以武术从吾浦 者,敬为郭公树立墓志。铭曰:蒙公| 不弃、谆授德艺,斯人不朽,宏著传'

世。

因一九八一年所立碑受损,在师

兄诸葛家宝、盖立德、李长兴、李连兴等协助下,再立新碑,嫡 传弟子臧学范率吉林省、唐山、锦州、兴城、新疆等地门下敬立 以志。

李卫东、宗述平、崔成镇资助。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六日(图五阴面)

郭先生后裔,在其110周年诞辰庆祝活动中表决心:为报答 先生的培图片1

内容提要

《八卦掌术集成》共分九章四十七节。有理论、有套路,较 全面地、系统地、完善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囊括了练 八卦掌的精华。

在身法上,阐述了胸、背、肩、腰、胯、膝、足、步的锻炼 方法和诀窍。在五套掌术上,有动作图解。在理论上,介绍了练 法上的“三十六歌”,用手方法的“四十八法”。还介绍了治病疗 疾的效果;战略战术的运用;用于技击上的步眼和劲路;快出功 夫的练艺方法等。

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习练八卦掌的 教科书。

董海川(1799. 10. 13 - 1882 年 冬),河北文安县朱家务村:幼喜 武术,弱冠后游历四方,增长技 艺:技击、拳术和器械,无不臻至 化境,创八卦掌中年净身为太 监,后供职于肃王府。逝世后,葬 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弟子 上千人1981年由三代弟子李子 鸣及门中人倡导,海内外各地响 应,为其迁葬于北京西郊万安公 墓?

董海川先师逝世后,于 1883年至1930年,先后建碑4 座,记载其生平事迹旧墓全 貌

旧墓遭“文化大革命”破坏 后的面貌:在墓右侧自左至右站 立者,为郭古民先生弟子王其昌 和臧学图片5 图片3 图片4

在北京西郊万 安公墓,新墓全貌

郭古民(1887. 9. 20 - 1968. 8. 25)原名德仓,河北冀县 城南郭家庄人。师事八卦掌二代 名家梁振蒲为师,学八卦掌,又 得其师伯大枪刘 ——刘德宽亲 传,尽得其奥,为了学到登峰造 极的高深功夫,终身未娶功夫 精纯,掌握八卦掌和器械套路多 而精曾在京鲁等地传授八卦 掌,后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任 教.在八卦掌四代、五代及六代 中,德艺远播,盛名卓著
梁振蒲(1863 - 1932)字昭庭, 绰号“估衣梁”,河北冀县郝家冢村 人 自幼从同村秦凤仪学弹腿和镖 掌"1876年到北京估衣庄学徒。其 虽身材矮,但能踏莲过水,高来高 去,曾掌击奔驴,武艺超群后教拳 为业,晚年任河北国术馆顾问,英 名播于大江南北:著名的弟子有: 李通泰、董文修、李少庵、郭古民、 田金峰、李子鸣、傅振伦等人,图片8 图片6 图片7

郭古民(1887. 9. 20 - 1968. 8. 25)原名德仓,河北冀县 城南郭家庄人。师事八卦掌二代 名家梁振蒲为师,学八卦掌,又 得其师伯大枪刘 ——刘德宽亲 传,尽得其奥,为了学到登峰造 极的高深功夫,终身未娶功夫 精纯,掌握八卦掌和器械套路多 而精曾在京鲁等地传授八卦 掌,后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任 教.在八卦掌四代、五代及六代 中,德艺远播,盛名卓著

郭古民先生生前最后 —年的春天留影座者为 郭古民先生,站立者自左 至右为于树华(北京师范 大学学生)臧学范图片9图片10

郭先生弟子于1997年夏季,在墓前留影、自左至右排列为:解 宝成、盖立德、诸葛家宝、臧学范、李长兴、李连兴图片13 图片11 图片12

1997年9月,臧学范率弟子参加郭古民先生110周年诞辰纪 念活动后,于20日在郭先生墓前留影-前•排,自.左至右:李志文、张 纯友、李卫东、孙晓峰;二排自左霎张玉当、垂宏升(郭先生弟 子)、李长兴(郭先生弟亨)、臧学蒲(郭少姓弟'子上张振春;后排自 左至右:康兴泰、崔成镇;刘振强、常卿

第一章概 论

第一节对八卦掌的介绍

中国所传的各种拳术,以及各家的练法,相传年代有远有 近,都具有历史性质和各地方民间特有风格,并能代表出人民生 活之优裕,以及尚武精神,发扬传统的勇武面貌,振作萎靡不起 的颓风。总合以上所有的特点,可称得起在世界上,是惟一无二 的,亦可以说举世无双的特殊技术。故此练哪种拳术都有益处。 如能有恒,习之日久,自然得到炉火纯青的功效。

世界各国对于我国的各类拳术,以及刀、枪、棍、棒等各种 器械,都认为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艺术。故现时亦将我中华民族相 传的拳勇和技击,作为锻炼身体科目,以为体育教课之用,我国 好学之士,一定是欢迎和崇拜的。

须知,我国武术由来很古,教授渊源亦很长。追溯起来,无 论哪一家拳法,都有独到之处,各门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若不 加以研究,实属可惜。现藉提倡拳术之机会,推陈出新,贡献出 来,使大家知道我们所学的是什么?进一步还要得到它的用处; 这用处还可以发展它的作用,给国家民众创造出广大无量的幸福 来,这才算是彻底地为国家强种强体方面尽了一份力量。况且近 来各种技术,包括各行各业,都有一日千里之势,故我们不能因 循旧习,而应把有益于人民身体健康的拳术贡献出来。

论起我国拳勇技击,繁杂得很,不要说练,就是看亦看不完 全。至于本书要介绍的拳术,是在民间流传最晚的“八卦掌”。 只因它发明在后,所以出露头角亦最迟。此拳又称“八卦转掌”, 由表面看来,此掌原则上属周易所讲的阴阳各理,但实际上却含 有力学等科学关系。盖因发明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认识不到而 已。当今社会已非昔比,研究什么都可以用新

的学说说明之,既 省事又明确,学者亦容易领会,并且可以用今日之学说,解释当 时发明该技术人的思想活动,有非常人所能及者,就以八卦掌而 论,乃是取各家之长,融在掌中劲里。其中所含招法动作,都是 由不同拳种中,摘择出来最精妙、最简便、且有非常实用的效 果。故此该掌的式子不多,但大都是经过锤炼出来的特别巧妙的 招法。这巧妙的招法取来为我所用,再加以研究,如何出手?如 何上步?其劲由何而发?其劲由何而变?……不仅限于掌术,而 且推广于各种器械,如:刀、枪、剑、戟各种兵器之使用和变 化,皆由掌法中生出。虽然互殊其形,但不异其理,拳脚如何 使,也就是器械如何用。若学他家拳术,学拳只学拳,余者还得 学,方能会用。八卦掌则不然,会掌就能通各种器械。掌法如何 使刀、枪、剑、戟亦因之而通,勿另学而会。盖因拳为百兵之 母,一法通百法通,一法不通百法亦不中。此种谈论并非夸大, 实含至理,凡肯下功夫锻炼者,皆能信服其中道理。再者,本掌 之步法,与他家亦不同:别家拳术往来皆循直趟,而此掌步法乃 走圆圈,周而复始。步法曲中求直,掌法由直而曲,身法方圆互 用,化器械于掌中,寓兵法之虚实,奇正各异其方。掌法分阴 阳,用劲取柔刚,以此转掌之妙有如行云,步法之动有似流水, 取舍无常,行藏不定,掌术变幻,实具不可思议之道。

八卦掌的作用,借易理来说明之。盖科学未倡明之前,谈哲 理之书,惟易象为最精深,而且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彼时所 讲八卦之八个字:乾、坤、离、坎、兑、巽、震、艮,分做八宫 的方位,即四正方,四斜角,用在拳术技击中,何坚不摧,何刚 不破。故此,吾人须坚持锻炼,须忍耐用功,不要厌烦,下到功 夫自然收效。不过未遇明师,难得其法,经师不到,学艺不高, 说明此理。著者对于这个道理,甚有体验;因而把所体悟贡献出

浏览4,3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