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 论
第一节对八卦掌的介绍
中国所传的各种拳术,以及各家的练法,相传年代有远有 近,都具有历史性质和各地方民间特有风格,并能代表出人民生 活之优裕,以及尚武精神,发扬传统的勇武面貌,振作萎靡不起 的颓风。总合以上所有的特点,可称得起在世界上,是惟一无二 的,亦可以说举世无双的特殊技术。故此练哪种拳术都有益处。 如能有恒,习之日久,自然得到炉火纯青的功效。
世界各国对于我国的各类拳术,以及刀、枪、棍、棒等各种 器械,都认为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艺术。故现时亦将我中华民族相 传的拳勇和技击,作为锻炼身体科目,以为体育教课之用,我国 好学之士,一定是欢迎和崇拜的。
须知,我国武术由来很古,教授渊源亦很长。追溯起来,无 论哪一家拳法,都有独到之处,各门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若不 加以研究,实属可惜。现藉提倡拳术之机会,推陈出新,贡献出 来,使大家知道我们所学的是什么?进一步还要得到它的用处; 这用处还可以发展它的作用,给国家民众创造出广大无量的幸福 来,这才算是彻底地为国家强种强体方面尽了一份力量。况且近 来各种技术,包括各行各业,都有一日千里之势,故我们不能因 循旧习,而应把有益于人民身体健康的拳术贡献出来。
论起我国拳勇技击,繁杂得很,不要说练,就是看亦看不完 全。至于本书要介绍的拳术,是在民间流传最晚的“八卦掌”。 只因它发明在后,所以出露头角亦最迟。此拳又称“八卦转掌”, 由表面看来,此掌原则上属周易所讲的阴阳各理,但实际上却含 有力学等科学关系。盖因发明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认识不到而 已。当今社会已非昔比,研究什么都可以用新的学说说明之,既 省事又明确,学者亦容易领会,并且可以用今日之学说,解释当 时发明该技术人的思想活动,有非常人所能及者,就以八卦掌而 论,乃是取各家之长,融在掌中劲里。其中所含招法动作,都是 由不同拳种中,摘择出来最精妙、最简便、且有非常实用的效 果。故此该掌的式子不多,但大都是经过锤炼出来的特别巧妙的 招法。这巧妙的招法取来为我所用,再加以研究,如何出手?如 何上步?其劲由何而发?其劲由何而变?……不仅限于掌术,而 且推广于各种器械,如:刀、枪、剑、戟各种兵器之使用和变 化,皆由掌法中生出。虽然互殊其形,但不异其理,拳脚如何 使,也就是器械如何用。若学他家拳术,学拳只学拳,余者还得 学,方能会用。八卦掌则不然,会掌就能通各种器械。掌法如何 使刀、枪、剑、戟亦因之而通,勿另学而会。盖因拳为百兵之 母,一法通百法通,一法不通百法亦不中。此种谈论并非夸大, 实含至理,凡肯下功夫锻炼者,皆能信服其中道理。再者,本掌 之步法,与他家亦不同:别家拳术往来皆循直趟,而此掌步法乃 走圆圈,周而复始。步法曲中求直,掌法由直而曲,身法方圆互 用,化器械于掌中,寓兵法之虚实,奇正各异其方。掌法分阴 阳,用劲取柔刚,以此转掌之妙有如行云,步法之动有似流水, 取舍无常,行藏不定,掌术变幻,实具不可思议之道。
八卦掌的作用,借易理来说明之。盖科学未倡明之前,谈哲 理之书,惟易象为最精深,而且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彼时所 讲八卦之八个字:乾、坤、离、坎、兑、巽、震、艮,分做八宫 的方位,即四正方,四斜角,用在拳术技击中,何坚不摧,何刚 不破。故此,吾人须坚持锻炼,须忍耐用功,不要厌烦,下到功 夫自然收效。不过未遇明师,难得其法,经师不到,学艺不高, 说明此理。著者对于这个道理,甚有体验;因而把所体悟贡献出
来,介绍给广大武术爱好者,不敢自己为高,标新立异。只因得 之前贤所谈道理,揣摩多年,所以不顾冒昧写出来,献给武术大 家,研究和分析这一掌术的道理,和它的使用方法,这就是我介 绍八卦掌的目的。
第二节八卦掌对身体有医疗疾病的效能
我国上古没有发明医药之前,人们受到寒、暑、燥、湿及气 候不正的侵袭,因而发生疾病。经过长期的对疾病抗拒和经验总 结,用疏导关节、流通血脉之法,治疗疾病。有人患病,即做屈 伸俯仰之形,或用呼吸吞吐之法,使气血通畅,身体因之而适、 饮食增进,疾病释然。故此,彼时之人,往往大寿,而体格健 壮。有此天然体魄,能与木石同居,与鹿豕同游,冒风雨历寒 暑,战胜自然界,其理由是在于运动肢体,增强气力。体力强脑 力亦强,思想因之推进,更进一步的创造万物,以为人用。可见 运动有益于人身健康,是自然的道理。
学习拳术者,虽然不读医书,但学拳过程中,就学习了人身 之关节和穴道、骨骼名称、经络运转、气血流通、精神如何恢复 等等。凡锻炼身体者,对于诸穴和导气运行,如何成循环线,如 何通任督二脉是明瞭的。
通任督二脉的要诀,在于舌顶上瓠。此处功夫用到,尤如天 地间阴阳相合,循环周转,上下前后,周而复始。真气通则内部 坚实。所谓气沉丹田,然后引发于外,达四梢,内外坚实,是为 全功告成。锻炼至此,内病不生,外邪不侵,故而身体常能保其 健康强壮。
《易经》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说是只要动转身体 不停,便有强健的意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就是告诉人们 运动的好处。
有人见动物之形态,仿其动作姿势,亦皆有活泼自然之趣, 享其期颐之乐,这都是得了 “动”字的好处,是不可讳言的了。 根据以上各理由,均可证明练拳的好处。
学拳门户甚多,应根据自身条件,择拳练习,不要超近绕 远,走了远道,或不准确的路径为妙,免得徒劳无益。
第三节八卦掌法合于兵法
掌法与兵法有相同之处,进取时贵乎神速,退守时要极其安 静。速则敌不觉而兵已至,静则自守安闲,使敌不知所攻,其变 化因敌而异。
兵法变化,有如流水之行地,随地势高低而不同其形。掌之 变化亦如水之行地,而异其形,不同其象。兵法称为“术”,而 拳法亦称“术”。或者说,今日之演武术,是否与古时技击相同? 不过技之有速,而后可以言击,若无其法,徒逞血气,劳而无 获。言技击者,亦当谙求其术,研究其法、不可漫无头绪,应与 卫生运动合拍。
掌法即可去病延年,并保身体安全,且有增强体质之能。借 学八卦掌调整体力,以达休息。若终日劳顿,没有调整之交换, 则体力易疲,不能铲除疲劳。
再者,拳术又谓之“拳勇”,可见习拳日久,则尚武精神因 之骤增,勇气百倍于常人,无萎靡之惰气。故从事武勇之人,皆 英气勃勃,是由内心生出之气不同平凡之故。欲振奋真勇,掌术 之研究,不可不深求之。练武与不练武对比,从胆气讲,当然不 同。习武者手持坚兵利器能助其胆,若失却坚兵利器,无武勇之 人,其心必虚,胆怯气馁,神色慌张,手足无措,失败之状立现 眼前;若明武术知兵者,虽手无寸铁,而当大敌,知利害之机, 明生死之道,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盖大勇充于内,而万 夫不当。即赴汤蹈火,谈笑自若,岂匹夫之勇所能比。因而对武 勇之学,幸勿等闲视之。
第四节掌(拳)术丛谈
我国民族优秀、脑筋发达,因此在每一种事务,每一种技 术,都有其特殊优点。虽然许多国家在科学方面,争取了优势, 但对我国传统文化,未尝不重视尊崇,并不视为落伍。从前我国 人士见外国科学发达,震惊于声、光、电之不及,遂将我国固有 文明学术,视为落后,自居退让地位,我国传统文化,在彼时却 失掉了若干价值。就武术而言,就是被损失惨重的一项。
有人谈:现今世界科学倡明,现代武器日益发展,真有一日 千里的形势,我们尚嫌来不及学习,哪还有功夫去研究旧有的武 术呢?说这种话的人,未曾考虑到锻炼身体乃治国之道,是我国 应当重视的一环。应当重视身体锻炼,注重体育,强健体魄,然 后从事学习。文事武备,兼程前进,二者不偏,方能贡献出极大 的力量,进一步为国争光。由此可见,锻炼体魄是很必要的。
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因为强 健的头脑,寓以强健的体魄中。
拳术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全国各地,都 有许多长于此道的。精于拳术的专家。历代都有,支派繁多。传 习蕃衍,分内家、外家、南派、北派,各有不同,分门别类各立 门户。并有巧为附会,互相排挤,将我国数千年光荣的武勇技 能,几乎湮没,反使博雅人士耻笑,实属遗憾。
拳术在过去,虽传习不乏其人,但因时代不同,各门户的拳 法流派,亦因之不同。有的在某一时期畅兴,必然出杰出人才, 振作一时,家传户习,人人称道,哙炙人口;亦有的遭逢不遇, 隐迹山林,埋没田野,当时之人不知不识,日久年湮。再者,彼 时重文轻武,使武人当老粗,轻视不齿,每每习此道者,退避三 舍,以自隐匿,不敢以其技能,炫耀于人群。武术专家并形胆 怯,不敢出其身手;武技的传播,愈发的不值一钱了。以故,后 之习武之人,不遇其传;传时,或将其师所传授的,折扣传给弟 子。以此传学,一再传之后,等于精华尽失,仅存渣滓,造成愈 传愈微,每况日下。求其武道不失传,实不容易,何况近百年 来,科学的发达,继之各种现代化之武器产生,拳术与之对比, 更觉相形见细。旧社会人民生活困苦,也是武术衰落的主要原因 之一0
现今社会所流传的武术,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少 林拳等,以及刀、枪、剑、棍等各种器械,都是很好的强壮身体 的技能。无论内外两家,都能增强体质,是非常有价值的锻炼身 体的科目。所以今后的希望,各大体育武术专家,勿吝珠玉,把 个人的心得体会,或者发明,介绍给大家,这是为人民造福的一 种表现。
大凡事务的进步,要有一定的过程,大都是后者鉴于前者的 缺点,加以改进,优点加以扩充,方能使后来者居上。拳术也是 一样,后起的拳术,取前各类拳术之长,舍其短,所得成果必 好。故此后起之拳术,胜过前者,乃是自然的道理。
现在要谈的是“八卦掌”。这种拳法的起源并不远,是清朝 末传出来的,与各家拳术不雷同。各家拳术的练法,多是直来直 去,而八卦掌的练法是弯步和转圆圈,周而复始,往返变化。转 圆圈是循八卦方位,形同易理中的八卦一般,因此借做“八卦 掌”的名称。八卦掌的招法变化,一式可生两式,可生四式;即 一种招法可以变做两种用,四手用法可以生出8种来。换句话来 解释:有正面就有反面,有右就有左,有在上的,必有在下的, 如此变化,前、后、左、右、上、下,由一招可生二招,二招可 生三招,生四招……,生生不已,层出不穷。
八卦掌多用掌法,因掌法中之步法,多用转圈,故又名“八 卦转掌”或“八卦圈掌”。他种拳术多用直蹒往来,而八卦掌是 由弯步及圆圈生化,此即较他种拳术为进化者。
第二章八卦掌术
第一节八卦掌起源
八卦掌的起源,其说不一,虽不是人言人殊,但各有互异, 因此各谱中记载,不免有鱼鲁豕亥之讹。盖当时尚武少文,口传 心授,语焉不详之故。或辗转抄袭,笔误难免;或吝惜不传,传 失其真,使人不信当时有如此高妙之掌法;且擅此武技之人,多 有不欲知名当世者,或秘密其师传授渊源,假托得之异人,以此 尊崇其术,亦当时思想作怪之故。
今日研究八卦掌,老诚之人尚有得其传授者,在口授指划 中,对于掌中的用劲方法、招数,以及行门过步之处,言之确 凿,且有老谱记载。相传之口诀,言简意骸,发人深思,益人神 智,助人进步,实有可传之价值。无怪当时有口皆碑,使人乐意 称道。
第二节董海川先师之记载
考之董先师墓志碑铭,记载其生平事迹甚详。最早之碑为清 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所刊。其文乃草书,词句雅筋,书法 甚精,但非精于书者,不易识之。今不惮烦,缮录于后,以资证 明其事迹。
董海川先师墓志碑铭
先生姓董号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 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自骋于茂
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 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 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衿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备,遂精拳勇。不意 中年蹈司马之故辙,意充宦官。嫉恶 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 隶肃邸,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及 几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会敌 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匕
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 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蠹'
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坐而逝,意 图6
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编素者百余人。因葬于东直门外,距 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志,以伸响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三月 日立石(图6)
按董先师莹地所树碑碣,前后共计4座,其上均记载先师在 日事迹。大略述说技勇话为多,故世人皆崇拜其当年武术本领之 强,传为美谈。而习其技者,辗转传说,往往乐此以做茶余饭后 之佳话,殊未知先师之为人,有非常人所料及者;盖因其时代性 之使然,以致英雄豪杰埋没终身,而举世未知,仅借一技略现鳞 爪以名于世,可胜浩叹。兹观碑志所载,可以想见其人。
董海川先师碑阴墓志
铭曰:先生其有气之所钟也,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 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为隐君子,亦可蟆 居以完身。乃郁哲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而生不逢辰,然身虽 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卦以全生。鸣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 歌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销魂。
门生: 尹福 马维骐 史纪栋 程廷华
沈阳青山书
宋长荣 | 孙天章 | 刘登科 | 焦毓隆 | 谷毓山 |
马存志 | 张钧 | 秦玉宽 | 刘登甲 | 吕成德 |
安份 | 夏明德 | 耿永山 | 魏吉祥 | 锡坤 |
王辛盛 | 王愫清 | 沈长寿 | 王德义 | 宋紫云 |
宋永祥 | 李万有 | 樊志Y勇 | 宋龙海 | 王永泰 |
彭连贵 | 傅镇海 | 王鸿宾 | 谷步云 | 陈春林 |
王廷桔 | 双福 | 李长盛 | 徐兆祥 | 刘宝贞 |
梁振蒲 | 张英山 | 郭玉亭 | 赵云祥 | 张金奎 |
焦春芳 | 刘凤春 | 司元功 | 张铎 | 清山 |
何五 | 何六 | 郭通海 | 徐鹤年 | 冯广廉 |
李寿年 | 孙泮 | |||
小门生: | 张逸民 | 马贵 | 杨峻峰 | 刘金印 |
文志 | 奎玉 | 王志 | 世亭 | 居庆元 |
刘印章 | 耿玉林 |
浏览1,4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