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恢复体系

恢复是指运动员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承受各种负荷强度后, 其机能和能源物质由暂时下降或减少到恢复和超过原有水平的 过程。恢复过程即机体各组织细胞的再合成过程。运动训练是 消耗能量的过程,训练活动结束,消耗活动停止,此时合成过 程开始,倘若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机体疲劳便无法恢复。 恢复是体能训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恢复的最根本目 的是疲劳的消除,并起到保持和提高人体机能水平的作用。恢 复训练涉及运动员心理、生理的重塑,使其获得最佳的训练效 果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度重视运动负荷后 的恢复,且日益把恢复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优秀散打运动员为 了在各种赛事中获得或保持优异的运动成绩,机体承受着巨大 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多年持续不断地高强度训练,机体消耗严 重,不可避免地出现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为了使运动员尽快 消除疲劳恢复状态,以保持高水平的竞技参赛能力,训练中必 须凸显恢复的重要地位,积极采取各种加速机体恢复的措施手段。

研究证实,运动训练后可以采用泡沫轴滚动按摩恢复肌肉 机能,现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康复领域和训练恢复中。泡沫轴滚 动能够增强身体软组织的伸展性,有助于身体肌力失衡的改善, 可以明显降低运动后肌肉产生的酸痛感,提高神经对人体肌肉 的控制,从而达到改善肌肉功能的目的nw。训练实践中,泡沫 轴滚动一般每个部位滚动2~3min,滚动一个来回2s。整理活动 对于运动员机体恢复也有较好作用。实验证明,训练结束后通 过伸展或牵拉等整理活动,可以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和硬度, 加快肌肉机能的恢复,大强度运动后机体进行整理活动,乳酸 的半时反应时间比完全休息状态下大幅缩短。整理活动通常安 排10~30min,将1 ~3种练习手段相结合。研究发现亚乳酸阈强 度(80%~85%个体乳酸阈心率),运动时间在20~25min的匀 速有氧跑中可以有效促进乳酸消除,帮助机体快速恢复口罚。

对运动员进行按摩放松是较常用的恢复手段。按摩多采用 向心性按摩,顺着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方向,沿着肌肉走向,运 用各种按摩手法,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达到 消除疲劳的目的。近年来,水疗恢复对于运动员机体能力的恢 复效果得到了普遍认同,它能够减少运动员的疲劳感,减轻训 练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症状口侦,延缓运动员肌肉爆发力、 力量的下降,降低细胞的坏死与代谢及神经传导的速率,在一 定程度上消除局部肌肉肿胀,减少训练产生的细微肌肉损 伤m”,有助于身体迅速恢复至训练前良好状态。国外体能训练 中已将其成功运用到篮球、足球、橄榄球等项目中。水疗恢复 包括冷水浸泡、冰浴、冷热水浴。冷水浸泡水温一般为10~ 15勾或者0~10Y,时间为10^15min[178];冰浴即冷水浴,水温 10~15T,时间<10min;冷热水浴是冷水、热水交替循环,冷 水水温为10~15无,热水水温为37~45Y,时间为冷水浴2x 3min,热水2x3min0除此之外,体能训练后运用较多的还包括 拉伸放松及一些心理暗示、意念放松、音乐放松等心理恢复措施。

鉴于此,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建 立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恢复体系(见图3. 14)。

图片1

3.5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

体能训练体系的实证研究

3.5.1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的制定

体能训练方案制定总体思路

基于前文构建的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在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现有体能水平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散打队阶 段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及比赛安排制订实验组运动员体能训练 方案。首先,确定体能训练的目标,即依次明确各体能要素的 阶段目标,力争使其都能有所提高,旨在使增强的体能水平通 过可以量化的技术指标综合表现于比赛中。其次,根据体能训 练周期安排特点,一个板块中周期包括积累板块(2〜4周),转 换板块(2~3周),实现板块(1~2周),8周体能干预训练的 时间与一个板块中周期时间基本一致。因此,科学划分实验干 预期间积累板块、转换板块、实现板块的训练时间,按照各自 板块体能训练内容及负荷特征变化,在山东省散打队体能训练 课次不变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体能要素的训练比重,使之凸 显出重点,并兼顾全面。最后,在体能训练操作层面——训练 方法上,基于体能训练方法体系的相关体能要素工具手段和操 作参数,紧密结合散打专项特征,设计涵盖一般、专项体能训 练的方法手段,同时在每节课放松部分,体现出本书中体能恢 复体系的措施。

体能训练方案的目标

由于面临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散打比赛夺取优异运动成 绩的巨大压力,所以2016年运动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力备战第 十三届全运会,通过2016年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全国武术 散打冠军赛及“山东好汉” “散打天下”等各种商业比赛锻炼 队伍,及时总结比赛中的经验教训,从技战术、体能、心理等 方面全方位得到提升,以充沛的体能、顽强的作风、一流的技 术做好大赛参赛准备。必须注意的是,体能训练应在年度训练 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山东省散打队训练计划,本 书体能训练干预时间正处于夏训期间,主要训练任务是全面提 高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协调灵敏、柔韧等体能水平,保 证运动员比赛中所需要的体能储备。

根据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目标体系构成可知,必 须首先确定散打比赛中体能需求。通过体能需求分析可知,散 打比赛中对运动员各体能要素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力量、 耐力、速度,由此有的放矢地制订训练中上述各体能要素的目 标。具体如下:①力量方面,在保证最大力量基础上,重点发 展爆发力、快速力量,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和短时间快速动员快 肌纤维的能力,确保力量耐力、核心稳定性力量的提高,增强 颈部肌肉围度,强化头部被动抗击打能力,协调发展上下肢及 腰背部力量;②耐力方面,依据散打比赛能量代谢特征,重点 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同时进一步发展有氧耐力;③速度 方面,重点发展运动员移动速度、动作速度;④协调灵敏方面, 通过一系列训练方法手段,提高运动员快速、协调完成各种拳 腿攻防组合动作、后撤、躲闪能力;⑤柔韧方面,提高各关节 的活动度,重点发展腿部柔韧性,使运动员比赛中各种动作的 击打点更加灵活多变。运动员通过以上各体能要素目标的达成, 最终实现比赛中形成以下能力的目标:①高效的动作击打能力; ②较强的抗击打能力;③快速的恢复能力;④高强度动作组合 能力;⑤良好的反应、移动和动作速度能力;⑥预防运动损伤 的能力;⑦快速的攻防转换能力;⑧长时间保持高质量动作 能力。

体能训练方案具体安排

为了检验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在训练实践中 的具体效果,需要依据训练体系制订具体的训练方案,通过对 运动员的干预训练,以证明其有效性。本研究体能训练干预时间为2016年6月1日至7月31日,总共8周。对照组和实验组 的训练计划都是按照年度训练计划执行,而具体到训练实验期 间的周、课训练安排上,训练的内容有所区别。对照组运动员 训练实验前后的周、课训练安排按原计划进行;实验组运动 员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参照上述制订方案的总体思路,根据 板块周期理论,在确保运动员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前提 下,每个板块对各种体能要素有所侧重,具体如表3.15~表 3. 19所示。

表3.15积累板块(1~4周)实验组运动员训练课安排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一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爆发力

核心稳定性力量
卧推、深蹲、硬拉3组,1~6次/组, 85%1RM,间歇3min;快速平推、高翻 3组,5~10印组,<60%lRM,间歇 3min;屈蹲跳、深推撑3组,10-15 次/组,间歇3min;仰卧直腿夹球起、 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3组,3O2V 组,间歇2min泡沫轴滚动
周二有氧耐力 抗击打力量 协调灵敏跑步、拳腿组合靶间歇训练4(4min 80%~95%耶皿+ 间歇 3min 60%-70% HR皿);仰卧负重颈上抬、俯卧负重 (15~20kg杠铃片)颈上抬3组,15~20 次/组;双脚头三点支撑3组,3min/ 组,间歇2min;箭头灵敏跑、绳梯跑3 组,间歇2min水疗恢复

续表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四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爆发力

核心稳定性力量
卧推、深蹲、卧拉3组,1~6R次/ 组,85%1RM,间歇3min;快速提拉 杠铃、挺举3组,5~10次/组,< 60%lRM,间歇3min;负重屈蹲跳3 组.30% 1RM, 10 ~ 15次/组;深推 撑3组,10 ~ 15次/组,间歇3min; 侧卧支撑、燕式平衡3组,2min/组. 间歇2min拉伸
周五有氧耐力 抗击打力量 速度拳腿组合打靶持续练习6(6~ 8min 50% ~ 75% HR* +间歇 imin); 仰卧负重颈上抬、俯卧负重(15~ 20kg杠铃片)颈上抬3组,15-20 次/组;两人配合击打头部3组, 3min/组;反应靶练习2组,Imin/ 组,间歇2min;步法练习2组, 2min/组,间歇2min ; 20s左右鞭腿 空击2组,间歇2min亚乳酸阈 强度有氧跑

3.16转换板块(5~6周)实验组运动员训练课安排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一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
6s冲刺跑6组,间歇2min ; 6s拳腿 组合动作空击6组,间歇2min; 400m 4组,间歇Imin;跑步6(4min 80% ~ 95% HR^ + 间歌 3min 60%~70%HRt)亚乳酸阚 强度有氧跑

续表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田1 同一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 爆发力快速平推、肩上推举、半蹲、负重弓 箭步跳 4 (30% -50% 1RM, 15 ~ 20次/组/内容,循环练习法),间歇 3min;仰卧飞鸟、深蹲、硬拉3组, 1~6 次/组,85% 1RM,间歇 3min; 挺举、高翻3组,5~ 10次/组,< 60%lRM,间歇3min;屈蹲跳、爆发 性下坠、45。仰卧起坐3组,10-15 次/组,间歇3min泡沫轴滚动
周四无氧耐力

协调灵敏
6s拳腿组合动作空击6组,间歇 2min; 6$规定拳腿组合动作打靶6 组,间歇2min;拳腿组合动作击打 沙包6组,Imin/组,间歇Imin;条 件实战4组,lmin3s秒/组,间歇 Imin;变换方位步法、前后变向跑3 组,间歇2min按摩、 意念放松
周五力量耐力

核心稳定性力量 抗击打力量
涮杠铃片、卧推、深蹲、负重交叉步 跳 4 组,30%~50%lRM, 15-20 组/内容,间歇Imin;哑铃拳法空击 3组,Imin/组,间歇Imin;蹲起左 右鞭腿3组,Imin/组,间歇Imin; 仰卧提臀抬腿3组,40次/组,间歇 2min;平衡球单脚站立3组,2min/ 组,间歇2min;双脚头三点支撑2 组,3min/组;两人配合击打头部2 ,3min/间歇2min拉伸

3. 17实现板块(7~8周)实验组运动员训练课安排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一无氧

速度
6s冲刺跑6组,间歇2min ; 6s拳腿 组合动作空击6组,间歇2min; 400m4组,间歇Imin;反应靶练 习3组,1 min/组,间歌2min ;拳腿 组合动作打靶3组,3min/组,间歇 Imin;拳腿组合动作变速打靶3组, 40«/组,间歇2min亚乳酸阈 强度有氧跑
周二协调灵敏 力量耐力 快速力量 爆发力 抗击打力量卧拉、负重杠铃转体4组,30%~50% 1RM, 15~20次/组/内容,间歇Imin; 高翻 3 组,5~ 10 次/组,<60%lRM, 间歇3min;仰卧负重颈上抬、俯卧负 重(15~晦杠铃片)颈上抬3组, 15~20次/组;蹲跳出拳、蹲起左右鞭 腿3组,Imin/组,间歇Imin;屈蹲跳、 深推撑3组,10~15次/组,间歌3min; 双摇跳绳3组,Imin/组,间歇2min泡沫轴滚动
周四无氧耐力

速度
拍肩、踩脚尖2组,Imin/组,间歇 2min ; 30m冲刺跑3组,间歇1 min ; 20s左右鞭腿空击3组,间歇2min; 6$规定拳腿组合动作打靶6组,间歇 2min;拳腿组合动作击打沙包6组, Imin/组,间歌Imin;条件实战4组, lmin30&/组,间歇 Imin水疗恢复

续表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五有氧

速度
反应靶练习3组,Imin/组,间歇 2min;拳腿组合动作打靶3组, 3min/组,间欧Imin;拳腿组合动作 变速打靶3组,408/组,间歇2min; 跑步 4 组(4min 80% ~ 95% HR^ +间 歇 3min60%-70%HRmiu);拳腿组合 打沙包持续练习4(6~ 8min 50%-75%HRm„+间歇 Imin)拉伸

 

 

3.18对照组运动员1~4周训练课安排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一力量

耐力
上肢爆发力:颈后弯举,连续挺举, 提拉杠铃至肩高(40%) 15~20次/ 组,7组;负重拳法空击10次/组, 6组;快速组合沙包2min/组,4组, 间歇Imin拉伸
周二耐力

速度
1070%速度跑步练习,最快匀速 跑10圈,30m冲刺跑10按摩放松
周四力量下肢爆发及耐力:半蹲20次/组,6 组(重量为体重的70%);负重跳换 步、负重快速台阶、负重高抬腿20 次/组,3组,收腹跳,原地单腿提 膝交换,仰卧交叉腿30次/组,5按摩+拉伸
周五耐力

力量
一小时万米有氧跑,关节力量练习拉伸

3.19运动员5~8周训练课安排

































训练时间训练任务训练方法手段恢复手段
周一耐力

速度
1200m快速跑4组,1070%速度 跑步;100m8拉伸
周二力量卧推、深蹲6组,1~10次/组,80% 1RM,间歇3min;壶铃双手单腿硬 拉24kgl0次/组,4组;壶铃斜向甩 摆16kgl2次/组,4按摩放松
周四耐力10圈变速跑,10圈中速跑,800m

3组,400m3
按摩+ 放松跑
周五力量70%力量:上肢大力量3项卧推、卧 拉、上推各8组,10次/组;涮杠铃 片,负重交叉步跳,壶铃蹲举4组, 50%力量,15次/组,间St Imin拉伸

3.5.2体能训练实验干预

1.体能测试指标的确定

本研究在相关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 本着完整性、科学性、客观性、可测性等原则,将体能要素测 试指标以题目形式编入调查问卷,请相关专家、省队教练员和 国家级以上裁判员对其进行筛选和赋分,评分标准为:5分为非 常重要、4分为比较重要、3分为一般、2分为不太重要、1分 为不重要。通过对回收问卷统计分析,筛选出平均分N4.0分的 指标,最终得出各体能要素测试指标,如表3. 20所示。

表3.20体能测试指标






























































指标维度选定指标
力量最大力量卧推指数(重量/体重),深蹲指数(重量/体 重),硬拉指数(重量/体重)
快速力量20s击掌俯卧撑,30s涮杠铃片,30s左右冲拳空 击,30s左右鞭腿空击
爆发力高翻指数(重量/体重),抓举指数(重量/体 重),立定跳远
力量耐力60s夹臂俯卧撑,60s蹲起左右鞭腿空击,60s蹲 起左右踹腿空击
核心稳定性力量侧卧支撑,燕式平衡,单足闭眼站立
抗击打力量仰卧负重颈上抬,俯卧负重颈上抬,双脚头三点 支撑
耐力有氧耐力最大摄氧量
无氧耐力相对最大功率,相对平均功率
速度反应速度反应时
动作速度组合动作时间
移动速度组合动作身体位移速度
协调灵敏60s双摇跳绳,208立卧撑跳,20s跳起左右旋转, 10mx4折返跑
柔韧横叉,竖叉

2,体能训练实验干预的流程(见图3.15)




















'实验前运动员、L 教练员沟通
实施体能训练实验-
,实验干预结束后、 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对实验对象提出要求,注意训练过程中反馈交流制订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案体能训练方案执行相关指标实验后数据采集

介绍实验干预方案整体安排

实验前运动员、

体能训练实验干预前,通过山东省散打队教练员、领队召 集参与本次实验的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共24人。由笔者向以 上实验对象介绍本次干预训练的周期、两组运动的训练安排、 训练的目标、训练的方案、训练的要求,同时给运动员留出提 问时间,对涉及体能训练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

实施体能训练实验

制订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案。针对上述确定的各体能要素 指标,向相关专家请教,分别制订涵盖每一个测试指标的测试 程序、注意事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等详细的测试方案。

2) 相关指标实验前数据采集。在体能训练实验干预前,按 照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案,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的力量、 耐力、速度、协调灵敏、柔韧各体能要素选定指标;优势侧肘 关节、膝关节屈伸肌群及拳法、腿法、摔法技术动作成功率进 行测试,笔者和运动员对上述指标测试数据进行记录。

3) 体能训练方案执行。在山东省散打队体能训练时间和课 次安排基础上,实验组运动员按照本书制订的体能方案进行训 练,对照组运动员按照原训练方案安排训练。体能训练实验干 预时间为两个月,要求运动员尽全力投入训练,认真完成各自 规定的内容和负荷量度,在此期间内两组运动员区别主要体现 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

4) 相关指标实验后数据采集。8周体能训练干预结束后, 由参与指标前测的同一组测试人员对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进 行指标测试。为保证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前后指标测试标准尺 度统一,并做好测试数据的记录。

(3)实验干预结束后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体能训练实验干预完成后,笔者对训练前、训练后两次测 试指标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根据研究需要,选用合理的数 理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验证体能训练效果, 为本书实证部分结论形成提供数据支撑。

3.体能训练效果分析

(1)体能训练干预前后力量对比

1)最大力量。通过对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8 周体能训练前后最大力量测试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图 3.16所示。T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后卧推、硬拉、深蹲三项指标 测试成绩明显高于训练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卧推、硬拉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 = 0.046, P = 0. 043),深蹲具有非常显 著差异(P = 0.008); C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后深蹲、卧推重量显 著高于训练前(P = 0.016, P = 0. 031),硬拉重量提高幅度不 大,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219),说明体能训练体系中最 大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助于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最大力量的提高。

图片2

快速力量。从图17可以看出,T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前 后30s冲拳空击差异非常显著(P = 0.009), 20s击掌俯卧撑、 30s鞭腿空击差异显著(P = 0.013, P = 0.032), 30s涮杠铃片差异不显著(P = 0.096); C组运动员训练前后20s击掌俯卧撑差 异显著(P = 0.017), 308鞭腿空击、30s冲拳空击、30s涮杠铃 片增幅较小,均差异不显著(P = 0.087, P = 0.042, P = 0.11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片3

爆发力。通过对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8周 训练前后爆发力测试指标进行WHcoxon秩和检验,结果如表 21示:T组训练后高翻、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训练 前(P = 0.024, P = 0.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抓举提高 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P= 0.056);C组训练前后抓举成绩有 显著差异(P = 0.022),高翻、立定跳远成绩无显著差异(P = 0.222, P=0. 063) o

3. 21体能训练前后爆发力对比情况




































实验组对照组
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
高翻指数1.19±0.081.22±0.09"1.19±0.071.21 ±0.08
抓举指数1.00±0.111.03±0.111.01±0. 10i.oi±o. ir
立定跳远/m2.43±0.202.45±0.19 .2.42±0.152.43±0. 14

 

力量耐力。由图18可知,T组、C组运动员8周训练 后60s蹲起左右踹腿的测试成绩均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 = 0.012, P=0.011), 60s夹臂俯卧撑训练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 = 0.082, P=0.082);T组体能训练后左右鞭腿增幅较大,差异非 常显著(P = 0.008); C组训练后增幅较小,差异不显著(P = 0.054)o

核心稳定性力量。从图19可以看出,T组运动员体能 训练前后侧卧支撑右侧、燕式平衡左侧、燕式平衡右侧具有非 常显著差异(P=0.001, P = 0.005, P = 0. 001),侧卧支撑左侧 差异显著(P=0.013)。C组训练后侧卧支撑左侧支撑时间显著 长于训练前(P=0.018),侧卧支撑右侧、燕式平衡左侧、燕式 平衡右侧无显著差异(P=0.155, P=0. 122, P=0. 098) oT组、 C组运动员8周训练后单组闭眼站立左侧、单足闭眼站立右侧时间均提高幅度不大,无显著差异(P = 0.053, P = 0. 075, P =119, P=0. 254) 0

图片4

抗击打力量。通过对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 8周体能训练前后抗击打力量测试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 表 22所示:T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后俯卧负重颈上抬明显高于 训练前,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 = 0.008),三点支撑、仰卧负重 颈上抬均高于训练前,具有显著差异(P = 0.013, P = 0. 039);C组运动员训练后俯卧负重颈上抬具有显著差异(P = 0. 025), 三点支撑、仰卧负重颈上抬指标提高幅度不大,差异不显著(P =0. 109, P = 0. 067) o

3. 22体能训练前后抗击打力对比情况



































实验组对照组
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雄后
仰卧负重颈

上抬/次
31.92±3.0332.58±2.54.32.08±3.0632.67±3. 11
双脚头三点

支撑/S
4.08±0.214.12±0.20,4. 09±0.214.11±0, 20
俯卧负重颈 上抬/次27.17±2. 7928.92±3.42 ••27.08±2. 6127.92±127,

 

体能训练干预前后耐力对比

通过对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8周体能训练前后 耐力测试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表3.23所示:T组运动 员训练后相对最大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 非常显著(P=0. 007, P = 0.009),最大摄氧量也高于训练前, 差异显著(P = 0.013); C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前后相对最大功 率、相对平均功率均出现显著差异(P = 0.017, P = 0. 026),最 大摄氧量前后测试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4)。

3. 23体能训练前后耐力对比情况



































实验组对照组
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
最大摄氧量/

(ml/min)
57. 83±1.7558.50±1.51,57. 82±2.0458. 25±1.67
相对最大功率/

(W/kg)
9.95 1.3910. 55±1.02**9.95±1.3710.27±1.5。・
相对平均功率/ (W/kg)8.04±l. 118.69*0. 81 .•7.98±1.078.27±1. 11,

体能训练干预前后速度对比

从图3.20可以看出,T组、C组运动员8周体能训练前后 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P = 0.104, P = 0. 269),不具有统计学意 义,表明反应速度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后天训练中提高的程 度有限。组合动作速度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 = 0.039, P = 0. 022), T组运动员体能干预训练后身体位移速度快于训练 前,具有显著差异(P=0.016), C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后无明显 提高,差异不显著(P=0.551)。

图片6

体能训练干预前后协调灵敏对比

通过对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8周体能训练前后 协调灵敏测试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如表3. 24所示:T组 运动员体能训练前后60s双摇跳绳、10mx4折返跑均具有非常 显著差异(P = 0.001, P=0.009), 20s立卧撑跳、20s跳起左右 旋具有显著差异(P=0.013, P = 0. 034); C组运动员体能训练 前后60s双摇跳绳具有显著差异(P = 0.017), 10mx4折返跑、 20s立卧撑跳、20s跳起左右旋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二 0. 606, P=0. 191, P=0.166) 0

3. 24体能训练前后协调灵敏对比情况










































实验组对照组
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
60s双摇跳 绳/次59.25±17.6260.50±17.77"*59.42±17.6360. 25±17.33 •
20s立卧撑

跳/次
15.50±3.7116.17±3.21 •15.58±3.6515. 83±3.49
20m跳起左 碰转/次19. 33±2. 3420.17±2. 17,19.25±2,4219.58±2. 27
10m x 4 折 返跑/S9.44±0. 499. 32±0.48 ••9. 39±0.489. 34±0.47

体能训练干预前后柔韧对比

从图3. 21可以看出:T组运动员体能训练后竖叉增幅较大, 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 = 0.003),横叉出现显著差异(P = 0.013); C组运动员训练前后竖叉差异显著(P = 0.025),横叉 提高幅度较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 = 0.082)。

图片7

浏览1,0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