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训练的原则
拳击训练的原则,是拳击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拳 击运动的客观规律在训练过程的具体反映,是对运动训练实践的 普遍经验的总结和概括Q训练原则来源于训练实践,反过来对训 练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拳击训练的特殊对抗性竞技,具有 更深刻的指导意义.如果在训练中违背了训练原则,就会影响训 练的效果,甚至会使训练失去意义。
-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拳击训练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 运动员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运动员对拳击的技 术、战术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和思维,从 而提高运动员对拳击知识、技术、战术等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运 用直观性原则时,教练员要根据训练条件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采用各种直观手段,使运动员迅速建立起技术动作的形象,了解 动作的主要技术细节,观察运用动作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体会动 作的力度感觉等。运用直观手段不但能使运动员尽快地掌握动 作,纠正错误,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对训练起到促进 作用。
-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要 求和比例,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任务,根据运动员的身体 素质和专业训练水平,适当地安排两者的训练比例,使一般和专 项训练协调发展,围绕提高拳击运动成绩这一中心目标,合理安 排一般与专项训练,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系统性原则
拳击训练是一个从开始接受训练到结束拳击运动生活的系统 过程,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门 训练,而且这些训练是按照拳击运动独有的规律和普遍规律有顺 序、系统地进行的。在每一个训练时期,都要做到有目的地系统 训练,要坚持全年、不间断的训练,使运动员所受训练产生的一 系列适应性良好变化,能够得到长期的积累和提高,逐渐提高运 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和对拳击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从而提高运动 员的训练水平。
- 循序渐进原则
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有坚实的训练基础,而坚 实的训练基础,是靠艰苦的训练,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种积 累过程,要遵循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原则。我们 知道一口不能吃成一个胖子,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按照一 个的规律和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前走,才能逐渐 积累训练成绩。拳击训练没有捷径,只有靠扎扎实实,循序渐 进,才能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创造条件。
- 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训练时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形式进行, 训练过程形成不同的周期。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训练的内容和要 求都不相同,而且是逐步提高的,使运动员在有计划地提高训练 要求的条件下,不断积累训练成果,提高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 和实战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基本上 都是反复运用的,并随着训练的深入不断增加运动负荷,逐步提 高运动员的专项知识、技术和战术水平,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素 质,培养运动员的优良意志品质,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能力。当运 动员的专项成绩有一定提高后,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训练 要求,加大训练难度,再一次提高专项成绩。经过这样周期性反 复训练和提高,逐渐把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全部挖掘出来,达到取 得最优异运动成绩的目的。
-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运动员水平、训练要求等, 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直至到最大限度。不同的训练时期,应安排 不同的运动负荷,不同的训练时期任务不同,运动员承担负荷的 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训练时期和运动员的承受能 力,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以运动员的身体适应能力为标准,采 取加大负荷到适应负荷,适应后再加大运动负荷,经过训练使运 动员再次适应这样一个训练反复过程,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适 应能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负荷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运动 员的身体反应,使负荷的变化和运动员身体的恢复很好地配合, 形成适宜的良性刺激,保证运动员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快速提高 身体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成绩。
- 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待廉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个 性特点和训练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安排相应 的运动负荷。教练员要清楚地了解每一名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如 运动员的思想、身体状况、个性特征、训练水平、学习和生活情 况等,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采取区别对待的原 则,促进运动员的个性发展,突出发展其优势技能,但也要注意 全面发展,共同提高。教练员对自己队员的各方面情况要有专门 档案,从开始进行训练就注意积累不同队员的各种情况,切实掌 握每一名队员的实际情况,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安排其训练,促进 其早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三)拳击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拳击训练是在一定的要求下,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不同 阶段、不同任务的训练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但其本质 是不变的,即训练的目的是一致的。
一、拳击训练的内容、原则、方法及要求
- 身体和技、战术训练的方法
-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情况 下,按照确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每次(每组)练习之间的 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方法。在具体运用时,要 根据训练任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内容及数量。在练 习中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完成技术的质量及击打力度,对于易出现 错误的动作要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进行身体练习 时,要对练习的数量、负荷、重量、次数等有较高的要求,对身 体产生一定的剌激,形成良性刺激,促使身体素质逐渐提高。
-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 定的间歇时间和积极性休息的方法进行休息,在运动员机体尚未 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这种训练 和重复训练法的区别在于间歇的时间,重复训练是要机体基本恢 复后进行下一次(组)的训练,而间歇训练法是限制了一定的间 歇时间。间歇训练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身体的机能逐渐提高,使 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强度逐渐增大,还可以使运动后机体的恢复 过程加快。
- 变换训练法:是指通过变换训练的条件,达到提高训练 效果的目的。可变换的训练条件包括击打动或不动目标,改变训 练时间、坏境,变化场地及辅助器械,制造不同的训练和比赛环 境等。这种方法有助于技术、战术的巩固、提高和随机发挥运 用,使运动员适应不同条件下进行训练或比赛的能力及要求,调 动运动员的情绪,改变运动员的时空感觉,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条 件的比赛。
- 循环训练法:是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循环训练的方法。 循环训练法对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别是专项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练习身体素质时,可以将几种不同性质的素 质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好,确定好每项练习的次数和要求,然 后开始一项接一项按要求进行,一轮完成后休息一定时间,再进 行下一轮练习,循环进行。练习的内容和要求要根据训练任务来 确定,但不同方法之间的连接要有规律性。进行技、战术循环练 习时,可以按同样的方法,如击打沙袋练习直拳和摆拳的组合拳 法,直拳和勾拳的组合拳法、直拳和步法的变化配合等,按规定 好的次数和方法循环进行。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每一次循环,可 以练习多种素质和多种技术或战术,而且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对 提高素质和巩固提高技术非常有效。
- 辅助训练法:是指利用辅助设施、器械进行训练,以提 高训练效果。拳击训练时常用的辅助训练法有打沙袋、打手靶、 打墙靶、打梨形球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高技、战术的熟练 程度和击打力度,有助于发挥力量优势。
- 心理训练的方法
- 念动训练法:即在思想上通过想象动作来完成动作的方 法。它是以意识本身动作的能力为基础,反复进行思维表象,以 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例如训练 中每次击打沙袋前,先闭目反复想几遍所要运用的技术动作,使 动作过程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再进行击打练习。 念动训练的时间开始时可做几分钟,随着这种训练程度的提高, 可逐渐增加时间,增加到10分钟左右,使人的注意力全部转移 到想象动作上。这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动作技能的巩固,还能有 效地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技术水 平。
- 模拟训练法:即模拟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训练的方法。如模拟比赛训练、模拟不同特点的对手训练、模拟不同的赛场环境 和赛场条件进行训练等。这种训练方法的针对性较强,可以解决 运动员比赛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在 训练时采用专门相应的技、战术进行解决,经过反复训练,一旦 在比赛时遇到同样的情况和问题,运动员就有能力去应付和解决 它,从而增加运动员的自信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及应变 能力,为打好比赛创造有利条件。
- 情绪控制训练法:即利用专门的手段和方法有意识地调 整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有 意识地改变动作表情,利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自我暗示,改变影响 运动员情绪的条件等。通过这些方式,调整运动员的情绪,使运 动员能以较放松的情绪投入比赛。利用情绪控制法训练时,要根 据运动员的具体表现,采用相应有效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 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即利用自我暗示的语言或命 令,达到放松目的的训练方法。这是心理学中具有一定特点和效 果的具体方法。运用时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导引,促使肌肉放 松,从而调节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并在肌肉放松后再采 用一定的套语振奋精神,进行自我动员,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 的。这种方法用于放松时,可以使人消除心理紧张及激动情绪, 解除疲劳,加深睡眠,提高人体的工作效率。用于暗示振奋精神 时,可使人出现精神振奋和高度积极状态,有利于参加比赛和取 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这种训练方法被广泛采用,成为心理 训练时必不可少的内容。
浏览1,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