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部
头部是人体的主宰,是人体的信息和指挥中心,统率着人体 的各种活动。头部有听、视、嗅觉以及大、小脑、脑干、延髓等重要器官,更有人体的多种要穴密布于此。因此,当头部遭到重 击时,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即使是轻度地击打,也会使人晕 厥,甚至休克。
人的头部是由颅骨保护的,在拳击中主要的攻击目标就是人 的头部,所以颅骨的保护作用在拳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图 18)0
2.眼睛
眼睛是视觉器官,在拳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眼睛位于颅骨 内的眼眶内,其结构是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组成(图19)。
由于面部为拳击时的主要进攻目标,所以眼睛就成为被攻击 的主要部位,因为人的眼睛承受外力打击程度极其弱小,一旦拳 头打在眼睛上,轻则泪水模糊,重则暂时失明,严重的会伤及眼 球构造和视神经。所以,在进行拳击练习和比赛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眼睛。
3.鼻
鼻是呼吸道的开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鼻由外鼻腔和副鼻 窦三部分组成(图20)。而这三部分都是由软骨作为支架的。
由于鼻在脸部的突出位置,因而在拳击中就成为攻击的首选 目标,正面的拳一般都是先打在鼻子上。人的鼻子一旦遭到拳的 打击,轻则泪涕横流,重则软骨折断,还会引起鼻出血。因此, 鼻子常常被对方作为攻击的首选目标,自己一定要加强保护。
- 咽喉
咽喉位于颈的前部,包括食道和呼吸道,是气管和颈动脉的通道。咽喉部突出的喉结,是由软骨组成的,如果咽喉部遭到拳 的重击,会使喉结、气管、食管等破裂,产生生命危险。
- 胸腹
胸腹是拳击中除头部之外的第二个主要攻击目标。胸腹有在 胸廓的骨结构(图21)保护下的人体多种重要器官,如心、肺、 肝、脾、胃等,而且还有丰富的神经网络。如果腹胸在拳击中遭 到打击,会使人体内脏的血流不能流畅,内脏受伤,疼痛难忍, 轻则昏迷,重则死亡。所以,在进行拳击练习和比赛时,除了多 作专门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外,更主要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胸 腹。人的肋骨中后下4对软骨,是拳击中常被攻击的部位之一, 因为这些软骨细小脆弱,承受外力击打能力极差,拳击时极易胸椎成软骨骨折,使人痛苦不止,丧失再战能力。

- 脑
脑位于颅腔内,可区分为大脑、面脑、中脑、脑桥、延髓和 小脑六个机能部分(图22)。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月球构成,中间有横行的纤维相连。大脑 半球中有运动中枢、感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视觉中枢等,运动中 枢主管骨胳肌的运动,感觉中枢主管皮肤、关节、肌肉、韧带和 肌腱的感觉,视觉中枢主管听觉,视觉中枢主管视觉。大脑半球 内的白质中夹杂着的灰质中有基底神经节,具有调节肌肉张力, 协调人体各种精细和复杂动作的作用。
小脑也分为两个半球,位于两耳内侧,具有维持肌肉张力、 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
图22脑干包括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间脑控制和调节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还调节着水盐代谢、体温、食欲和情绪 反应等活动。中脑中有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具有调节身体姿 势和维护运动协调的作用。脑桥中含有大量横行和纵行的纤维和 一些灰质块,起着沟通左右脑半球的重要作用。延髓又称延脑,内有一系列重要神经中枢,它们调节着呼 吸、心跳和血管活动。因此,延髓是呼吸和心血管等重要“生命 中枢”的所在地,如果延髓受到损伤,就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 人体的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一般指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的运动神经。植 物性神经根据机能和部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图 23) o
主要的交感神经丛有:颈内外动脉丛(分布于颈动脉、汗腺、唾液腺、瞳孔扩大肌等),心丛和肺丛(分布于心肺等处)、 腹腔神经丛(分布于胃、肠、肝、脾、肾、胰等处)、盆丛(分 布于直肠、膀胱和子宫等处).交感神经的作用是能够使心跳加快、加强,使胃肠的活动减弱,瞳孔扩大。
副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泪腺、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心、 肺、消化道、肝、脾、肾、胰、膀胱等处。副交感神经中以迷走 神经为最大、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跳 减慢、减弱,使胃肠活动加强,瞳孔缩小。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来是互相对立的,实 际上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这两种神经共同活动,在神经中枢 的调节下保证人体更准确地适应环境。在拳击运动中,人的交感 神经兴奋,因而心脏的搏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运动加 强,汗腺分泌增多,骨胳肌内血管扩张,以便进行肌肉活动;同 时,副交感神经也参加活动,它抑制某些不必要的器官的活动, 以保证人体的运动器官等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一旦人体的某个部 位受到重击,会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产生反应,轻则痛疼,重则 引起机能活动性障碍,使人产生暂时性自我保护现象,出现人的 肢体或部位运动不变,从而失去战斗力,严重的会出现暂时性休 克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下产生的,对拳 击运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场高水平的拳击比赛,是一种不可言语的艺术享受。拳击 竞技的特点,就是它展示了攻与防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拳击运动 员们在拳击台上表现出的灵活的步伐、敏捷的出击、潇洒的搏 击、机动的战术、强健的体魄、智慧的升华,无不给观众以深刻 的影响,这也是把大家拉到拳击台前的强大动力。在比赛中由于 自己支持的队员的表现,而使观众在心理感受与拳击台上的瞬间 优劣变化相互交替起伏着,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陶醉 与梦幻般精神上的愉快享受。I拳击运协的生理和 心理适应性拳击运动,尤其是业余拳击,在当今世界被许多国家看成是 一项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运动。这是因为拳击运动具有提高人体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器官等功能的效果;另外,在严格规 则的限制下,也同样培养了人的高尚体育道德。更突出的是,现 代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优胜劣败。在拳击运动 的训练和比赛中,对年轻人所培养的不畏强者、不怕艰苦,面对 重击敢于取胜的精神,定会对其坚强性格的形成有所渗透,使其 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一个对祖 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强者。
(一) 拳击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拳击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在不断闪躲、进攻移动和防守中 进行的。尤其是在比赛中,谁能较多准确、果断、有力地击中对 方身体的规定得分部位,谁就能取胜。拳击是一种人对人的运 动。双方为了保护自己、打击对方,都在不断地调整距离,变换 体位和姿势,这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 转换的灵活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拳击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 闪躲能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这些都属于神经系统的功能。 显然,那种兴奋过程太强、抑制过程较弱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 拳击运动员。
(二) 拳击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即每分钟的心跳频率。拳击比赛参赛者的心率,在第 三个回合结束,锣声敲响的即刻,运动员的平均心率是129- 132 次/每分钟。这相当于田径项目1500米跑比赛中遥测的心率数。 这个心率值,标志着运动者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已接于本 人的最高水平。显然,拳击运动这种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对提 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三)拳击运动对运动器官的影响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拳击作为一种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非常好的体育项目,能充分地表现出全部身体素质。 快速出拳击打的动作是得分的根本技法,并且要把这种动作坚持 长时间,这就需要以速度为先导的力量和耐力来完成;机敏的反 应可使各种动作根据进攻的和防守的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不 断变化;同时肢体随心所欲地活动到最大范围,这又体现了柔韧 性。并且在一系列的组合动作中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无论是在 打沙袋、对练,还是实战,都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手 段。
一个拳击运动员在对应训练及比赛中,要经常采取两臂屈肘 抬起的动作,以防止对手可能的攻击,并随时伺机给对方以重 击。诸如此类灵敏而有力的动作,如果没有发达的肩带肌、三角 肌、肱二三头肌及前臂快速地伸屈转换是不可能的。同时,必须 有强有力的胸大肌和腹肌,才有利于保护胸部和腹部的内脏器 官。在激烈的比赛中,需要两腿不断地移动,并持续处于微屈膝 的姿势,如果没有强壮的股四头肌,大腿和小腿肌群来支持,就 会过早地失去平衡,导致站立不稳而不能坚持比赛。
(四)拳击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 价值的体育教育活动
体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者不仅得 到了强健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他们勇敢、机智、灵 敏、果断、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和在逆境中不怕困难,克服艰难 的战斗精神。在对练和实战中,由于肢体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精 神处于争强好胜的兴奋状态,同时产生荣誉感、自豪感、进取 心、自尊心。表现出个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质,由此出现的相应行 为往往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水准等品质的体现。这就提供了 进行教育的时机,要求运动员要有涵养、要互尊互敬、遵守纪 律、服从裁判;在比赛中要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气,要勇敢顽 强、坚决果断、机智多谋
(五)拳击运动对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拳击的对练和比赛过程中,要不断地根据场上情况,以敏捷 的思维,迅速适时地决定自己的技战术。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观察 力、判断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通过实践,这些能力就可以得到 锻炼和提高。
培养竞争能力。现代的社会处在竞争的时代,没有良好的竞 争意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住脚的。在你来我往的对抗中,两人都 勇敢顽强,坚毅果断,对竞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有竞赛就有输赢,只有正确对待竞赛中的胜败,才可能适应社会 的激烈竞争。
培养自我奋斗的能力。在练习和比赛中,大部分时间是靠独 自拼搏。教练员只是对训练提出要求和对比赛提出建议,练习的 质量和比赛的结果得全靠自己。这是自我的提高,在这个锻炼的 过程中就塑造了自己、发展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拳击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 经过长时间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使人敢于在困境中进取,迎困难 而上,并以充沛的精力进行高效率的工作。
不难看出,拳击比赛是十分激烈的。三个回合的比赛,双方 都要尽力拼搏,体力消耗很大,直到精疲力竭,这时,与其说是 较量技术,不如说是较量各自的心、肺和运动器官的耐力。
从近代某些学说的观点来看,一个拳击运动员,在系统的训 练和比赛中所接受的各种强大的刺激,就是作用于运动员身体的 许多应激因素。教练员和运动员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这种应激的强 度,就能有效地运用这种应激的强度,就能有效地应用这种应激 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而如果强度太大,超越了个体生理 应激阈限,便会导致机体功能的损坏。
现代生理学对生理应激的定义,是指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反 应,以及随后的适应及恢复过程表征的总称。那么,对于拳击运 动员来说,首先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视为适应。其 反应将会表现为其体内结构和功能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使身体 适应,并逐渐掌握一个优秀拳击运动员所应具有的那种精湛的技 术,训练出良好的器官功能和树立击败对方的必胜信心。
拳击运动员的运动 祺伤与预防
拳击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项目特点,不可避免地会 出现运动损伤。尤其是在古代,拳击运动的职业化特点使其变得 异常残酷,易造成拳击创伤,拳击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后来业余拳击制定的规则和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才使业余拳 击运动走上了正规。在我国,也因拳击运动的创伤而使其中断。 1958年,由于体育运动的“大跃进”,各省市为了在第一届全运 会上“放卫星”作贡献,盲目发展拳击运动,出现了不少伤害事 故。好在1986年3月,国家体委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制定了 一系列的文件,使拳击运动走上安全、健康发展的道路。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创伤正在逐渐增加。据统 计,在欧洲的损伤事故中,拳击仅列第15位,拳击位于田径和 网球之后。拳击运动激烈对抗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必然要出现一 定的创伤,这是每一个从事拳击运动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如何来 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和创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十、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
(一) 发生拳击创伤的原因
拳击运动员对拳击创伤的严重性与预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 视不够,是发生创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战训练与比赛的组织工 作不严密,方法不当;教练员不在场,运动员的情绪不佳、体力 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或因身体处于疲态状态、患病、有伤等是 发生创伤的主要原因。另外,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制扩 散,造成肌肉不协调,动作僵硬、不熟练,也易引起创伤的发 生。场地不平整、器材不安全、运动服不合体、运动鞋不合脚 等,这些都是拳击创伤的直接因素。
技术水平低,动作上的缺点错误,不合理地分配比赛中的体 力,是从事拳击训练初期或学习新技术时发生创伤的主要因素。 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也是一个 主要的受伤原因。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也会导致受伤。
拳击中常见创伤的症状与处理
- 指腕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
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 性损伤,称为挫伤。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 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积,疼痛和 功能障碍都较明显。
拳击运动员常在与“对手”击打时或在打沙袋练习时,最容易发生第一指骨、腕骨和掌指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其原因 往往是手指包缠绷带的方法和拳击技术不正确。并且,几乎都是 因为运动员出摆拳击打时,没有用拳峰击打对手,而是把姆指掌 关节当作击打对手的着力点,故造成第一掌骨骨折。
为此,教练员必须仔细地注意运动员是否正确地用绷带缠 手,其目的在于保护手,使撞力集中,提高击打效果和安全性。 缠手时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要使手指有适当的活动余地,缠 得过紧反倒容易受伤。但手腕部分可缠得紧些,这有利于用力和 防止受伤。对于骨折应立即进行复位并用夹板固定,三周后进行 按摩治疗,三个月后开始恢复性训练。另外,要加强对技术的纠 正,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
- 眉弓部的裂伤和鼻骨胃折
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整齐, 称为裂伤。
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违反规则的抡打,使前臂 直接击中对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对手的前臂尺侧或鹰嘴所造成,也 有的是双方运动员的头部苴相撞击造成的。
为避免头部受伤可戴保护帽,主要保护前额及耳部。伤后要 进行复位治疗并及时止血,两个月内不能进行比赛或实战练习。
- 鼻出血
鼻出血是拳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创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生 鼻粘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也可引起鼻变形。
鼻出血时把头后仰,用拇食指在鼻翼外面相对压迫(伤者用 口呼吸)数分钟,一般可止血。有条件时,可用浸过肾上腺素或 麻黄素的消毒脱脂棉卷成小卷轻轻塞入流血鼻孔内,再在鼻翼外 稍加压迫,则止血更佳。额部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 耳廓挫伤
耳廓挫伤是被对方的摆拳和平勾拳直接击中耳廓引起的局部 血肿。
耳廓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在受击打时,极易发生血 肿。同时由于耳廓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软骨组成,耳部的皮肤都 紧贴在软骨膜上血肿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耳廓软骨炎,严重者可 导致耳廓畸形。
处理办法:用冷敷或用绷带加压包扎,制止皮下继续出血淤 肿。3至5天后进行热敷或理疗一周,即可痊愈。
- 面部擦伤
面部擦伤的处理办法是:用30%双氧水将擦伤部位脏东西 擦洗掉,或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将擦伤部位的脏东西洗掉、拭 干,然后搽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 击昏现象(即休克现象)
在拳击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击昏而摔倒导致失败的 场面,这是运动员受了最后一次打击以后,在1。秒钟或更多的 时间内不能起立重新比赛时,就称为“被击昏”,即休克现象。 休克时,整个有机体受到严重的障碍,血压降低,脉弱而急,呼 吸浅,其特点是定向力丧失,面色苍白,神志完全或部分丧失。
当运动员倒地时,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应叫他安静地仰 躺着,观察一、二分钟,如自己不能恢复神志,必须在防震保暖 的情况下速送医院急诊。但大多数被击昏的运动员,不需要特殊 处理即可恢复。当然,击昏本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而且也 是精神创伤,因此非常需要安静和医生、教练员及队友们的言语 和安慰。
拳击运动员歉部受击出现的击昏,是大脑受了机械刺激的结果
下颌部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少由于脑震荡所引起。这是由 于分布在内耳的大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的结果,是小脑及脑干 (红核)的反射现象。由于机能的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 摔倒并失去知觉。
颈部两侧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明显是由于颈动脉窦受击, 反射性地引起了脑血液循环的一时性障碍所致,可引起脑血管供 血不足,产生昏迷休克。运动员被拳击多是没有保持基本姿势, 下颌过高,两拳过低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新运动员颈肌明显 无力(尤其是胸锁乳突肌),防守姿势和动作有明显错误发生率 较高。
左右肋部受击时也可能出现击昏,这是由于相当于该部的内 脏器官(肝脾)的内感觉器受累,引起明显的一时性血液动力过 程破坏的缘故。左右肋部受击倒地多为上勾拳或直拳击打肋部所 致。
躯干受击中尤以腹部太阳神经丛部受击时,更容易发生击 昏。上腹部受击倒地或被击昏多为平勾拳击打所致。主要原因是 由于刺激传到迷走神经中枢,可使心脏活动大为减慢,甚至停止 心跳,呼吸也明显变慢。有时刺激颈交感神经,可引起呼吸加 快、加深。
7.
脑震荡头部创伤是最严重的创伤,正确的救护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在拳击比赛中,当运动员被击打到鼻梁、太阳穴或击昏后摔倒而 头部撞击地面时,由于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强烈的外力 震荡进而引起的意识和机能暂时障碍,会立即发生了意识丧失 (昏迷)所引起的脑损伤(脑震荡、脑挫伤)。
脑震荡的典型症状是突然神志晕迷,皮肤苍白,脉搏细弱, 呼吸缓慢、浅表,肌肉松弛,瞳孔放大对称,可能有呕吐。清醒 后,伤员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忘记与外伤有关的事情,并有不同 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等。此时应使伤员平卧位,安静,头部 冷敷,身体保暖。还应注意观察伤员的表情,对神志不清者可刺 激人中,百会等穴使其复苏,对呼吸发生障碍的伤员,可行人工 呼吸。对重伤员应迅速送医院处理,要绝对保持安静,对无严重 征象,短时间内意识恢复的轻伤员,也要尽可能使其仰卧送回房 间内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头痛、头晕等)完全消除, 但不宜过早参加拳击训练或比赛,否则会留头痛后遗症。
轻型和中型脑震荡,脑组织无明显的病理解剖变化,昏迷时 间不超过半小时,清醒后可有头痛、头昏、耳鸣等自觉症状,昏 迷的时间越长,伤情越重。
重型脑震荡时心脏及呼吸活动渐渐衰竭,出现尿便失禁,也 可能死亡。急救办法:必须将伤员置于担架上运至医院,伤员取 仰卧位,头部两侧用衣物垫起固定,搬运时应避免颠簸震动。
由于脑震荡可与颅内血肿或挫伤等并存,脑挫伤时除有上述 脑震荡所特有的症状以外,还有症灶症状:在创伤的对侧出现肌 肉痉挛、麻痹和各种感觉障碍。这时主要采用保守疗法,至少需 要20日左右的卧床休息。因此,教练员在运动员参加拳击比赛 时,应掌握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凡有任何头部创伤,只要伴 有意识丧失,即使很短暂也必须住院治疗,痊愈后,可用“闭目 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训练,能保持平衡 后,才能参加拳击训练。
(三)拳击创伤的预防
诚然,拳击运动的创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运动员、 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对拳击运动有足够的认识,采取必要的预防和 防护措施,拳击运动还是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C
为了减少拳击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除了要进行规则范围 内充分的体检外,在日常比赛和训练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要注意加 强易伤部位及相应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机能,积极预防损伤。
戴好防护用具和使用标准手套。防护用具主要包括头盔、护 齿、护裆、手套等。其中头盔尤为重要。据国际业余拳联调查, 在拳击受伤中,其中头面部的受伤占了 50%以上。头盔可以缓 冲一部分打击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员的大脑和面部。标准拳 击手套可以对对方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使用其是为了对对方负 责O
另外,为预防和杜绝创伤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练习场地器 材和良好的环境。比如选择合适的拳套、打沙袋手套、沙袋和墙 靶等用具。在拳击训练和比赛中,使用拳击的特殊防护装备是非 常重要的,为开展好拳击运动,因地制宜的制作一些简单的行之 有效的练习器材,也是可取的。
- 及早中止实力悬殊的比赛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要发挥裁判员积极主动作 用。作为裁判员、教练员和医生,应当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早终止
十、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止对比实力悬殊较大的比赛。
在我国拳击竞赛规则中规定:
-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台上裁判认为处 于明显劣势,或正受到过度的重击,应立即停止比赛,并宣布其 对手为胜方。
- 受伤:如果运动员被台上裁判鉴定为受伤或因其它健康 原因不能再继续比赛,应停止比赛,并宣布对手为胜者。
- 在比赛中因头部被击倒下,或因头部受重击失去继续比 赛能力,被裁判终止比赛的运动员如是第一次,该运动员应在以 后的一个月内不准参加拳击训练或比赛。如在三个月内的比赛中 有二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在以后的三个月内不准参加拳击 比赛。如在十二个月内的比赛中有三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 在以后的一年内不准参加拳击比赛。
- 观察期间的健康证明:运动员在前面所述的三种情况的 观察休息期之后,在他们重新参加比赛之前,必须作一次专门身 体检查,由一位合格的医生证明身体健康,并认为可以参加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才可以同意其参加比赛。
为确保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更重要的是裁判员要熟练 地掌握和严格执行比赛规则,控制比赛场面,及时地制止犯规动 作或危险动作,有必要使用一切手段防止永久性创伤,使比赛成 功。
- 加强医务监督,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
在拳击训练过程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其目的是最大可能 地利用医学的手段,对拳击运动进行观察指导,促进运动员的身 体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拳击技术水平。因此,在训练前、训练 中、训练后,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工作,将对运动员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运动员由于比赛的激烈进行,可能感觉不到某些部 位的不适,往往在赛后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因此必须加强赛后的 医务监督。在赛后要密切注意观察,尤其是脑部受伤的运动员。 如遇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治 疗。
同时应教会运动员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 头晕、疲乏感等),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如肌肉酸痛、僵 硬、关节疼痛等),当反应不良时,要及时调整运动量。
- 掌握正确的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
比赛和训练中创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的技术错误或 不熟练。只有在不断磨炼技术和掌握合理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实战,才能避免拳击的创伤。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内 容和量要根据所要进行活动的性质、运动员个别情况及气象条件 而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和伤 后的训练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总之,尽管拳击是一项激烈的对抗运动,但是与其它项目 比,它的受伤率并不很高,而且死亡和事故多发生在职业拳击比 赛中,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加以注意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全可 以将拳击的事故和创伤降低到最低限度的。
练习拳击的基本方法
1.
看图自学法
对于许多拳击爱好者来说,在没有专门教师或教练指导的情 况下,基本上都是通过看图自学自练拳击的。看图自学自练拳击 时,如何看图学习技术动作,就成了学练的关键,只有在真正看 懂弄清动作图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所以,看 图自学自练拳击,就要求练习者必须首先掌握看图方法和图解知 识。
拳击图解是利用图来表示动作形状,用文字解释说明图中动 作的要点和详细过程。所以,看图时一定要先看清动作的基本形 状,基本技术图解是单人的技术,组合练习一般是两人配合练 习;看图时要注意基本技术的正确方法和要领,看组合图解时要 看清楚动作的连接和变化。先根据图解做出动作,其次再详细阅 读每幅图的文字说明,将动作的关键环节弄清楚,特别是基本技 术的要点和组合技术的连接与变化,将文字解释和图示配合起来,将所学动作完整地演练出来。
图解中的文字,一般采用拳击术语来解释动作,所以自学自 练拳击前应当先了解拳击术语,这对自学好拳击有较大的帮助。 自学自练拳击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要边看图解边模仿动 作,其次再详细阅读文字说明,第三是将组合动作的分解图示连 接起来,形成完整组合动作,最后根据文字说明进一步熟练所学 动作,并借助辅助练习器械进一步巩固。
- 配合自学法
配合自学法是指两人或几个人相互配合,一起学习和练习拳 击。两(多)人配合时,要根据教材的图示和文字解释说明,共 同商量,边看、边学、边练,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在 学练组合动作时,一方为攻方,一方为守方,在练习中尽快认识 技术动作方法和用意,互相检查,细心体会,看所学组合拳法是 否具有正确的攻防含义和有效的攻防效果,然后反复练习所学的 组合,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 跟教练学习法
跟教练学习拳击,可以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随时倾听教练 的指导,是练习拳击的有效方法。跟教练练习拳击时,一定要按 照教练的安排进行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把自 己锻炼成优秀的拳击手。
浏览1,1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