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4-4
等级 |
等级 |
优秀 |
W 5'10" |
良好 |
5' 11”—5'30” |
及格 |
5' 31”—5'40” |
不及格 |
N 5'41" |
2.12分钟跑
(1)测量方法
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绕跑道跑12分钟,要求尽力跑更长 的距离。每一名计时员负责给一名受试者报圈和计算其所跑的距 离,当时间到时,发出“停跑”信号,记下受试者所处地点,然 后丈量及记录所跑的距离(m)。只测一次。测量成绩=每圈距 离X圈数+不足1圈的距离。
(2)评价标准(表1-4-5)
表1-4-5
等级 |
年龄 |
29岁以下 |
30—39 岁 |
40—49 岁 |
50岁以上 |
优秀 |
N 2800 |
N 2600 |
N 2500 |
N 2400 |
良好 |
2000—2799 |
1800—2599 |
1700—2499 |
1600—2399 |
及格 |
1600—1999 |
1500—1799 |
1400—1699 |
1300—1599 |
不及格 |
W 1599 |
W 1499 |
W 1399 |
W 1299 |
(四)专项体能
对空间定向能力、缺氧耐力和抗荷能力等专项体能的测定, 教练员应与医务人员配合,用专门器材,按航空医学的检测方法 进行测量和评价。
二、身体机能测量与评价
身体机能是指人体及其各系统、器官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身 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是阐明其变化规律,掌握其特点及影 响因素,为改进和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对训练员 来说,重点是对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和平衡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价。
(一)心血管机能
心脏和血管的机能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和运动 训练水平。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与人体所处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 系。安静时,一般人同经常锻炼者的心脏机能无显著差异,只有 在进行负荷强度较大的运动时,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测量心 血管机能,通常采用定量负荷的方法。如30s20次蹲起试验、台 阶试验以及1500m跑试验等。
1.30s20次蹲起试验
(1)测量方法
受试者静坐片刻,然后连续测三个10秒钟脉搏数。等基本 一致后,让受试者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30秒钟完成20次 蹲起动作(每1.5s 一次)。停止运动后,静坐椅上,休息1分钟后, 记录30s的脉搏数P,代入下面公式即可算出评价分数。20次下 蹲评价分数=(72X100):(2XP),参照表1-4-6,可直接查 出评价分数。
表1-4-6
脉搏数 |
分数 |
脉搏数 |
分数 |
脉搏数 |
分数 |
脉搏数 |
分数 |
24 |
150 |
33 |
109 |
42 |
86 |
51 |
71 |
25 |
144 |
34 |
106 |
43 |
84 |
52 |
69 |
26 |
138 |
35 |
103 |
44 |
82 |
53 |
68 |
27 |
133 |
36 |
100 |
45 |
80 |
54 |
67 |
28 |
129 |
37 |
97 |
46 |
78 |
55 |
65 |
29 |
124 |
38 |
95 |
47 |
77 |
56 |
64 |
30 |
120 |
39 |
92 |
48 |
75 |
57 |
63 |
31 |
116 |
40 |
90 |
49 |
73 |
58 |
62 |
32 |
113 |
41 |
88 |
50 |
72 |
59 |
61 |
(2)评价标准
得分在101分以上为好,80-100分为中等,79分以下为差。
2.台阶试验
(1)测量方法
受试者按节拍器以每分钟上、下50cm高的台阶30次的负荷, 持续运动5分钟。如因疲劳不能完成5分钟运动时,可中途停止, 但要记录持续运动的时间。运动停止后立刻坐下,休息1分钟后, 测量30s的脉搏数P,将所得数据代入下列公式,即可算出台阶 试验指数。台阶试验指数=(运动持续时间。
(2)评价标准
指数在80以上为好,51—79为中等,50以下为差。
3.1500m跑试验
(1)测量方法
受试者快速跑完1500m全程,并记录成绩。到达终点后取坐 姿测量第一分钟的脉搏和收缩压。把所得数值和1500m跑时给分 (表1-4-7)代入下列公式,即可算出1500m负荷指数。1500m负 荷指数=负荷后第一分钟脉搏数:负荷后第一分钟收缩压X跑 时给分。
表1-4-7
成绩 |
分数 |
成绩 |
分数 |
成绩 |
分数 |
成绩 |
分数 |
3' 50" |
40 |
4'40" |
65 |
5' 30" |
90 |
6'40" |
115 |
4, |
45 |
4'50" |
70 |
5'40" |
95 |
7, |
120 |
4'10" |
50 |
5, |
75 |
5'50" |
100 |
7' 30" |
125 |
4'20" |
55 |
5'10" |
80 |
6, |
105 |
8, |
130 |
4' 30" |
60 |
5'20" |
85 |
6'20" |
110 |
N 9' |
135 |
(2)评价标准
指数在70以下为好,71—100为中等,101以上为差。
(二)呼吸机能
人体需氧量取决于生理机能状态,运动负荷强度增大时需氧 量相应增大。人体的摄氧能力有一定限度,其最大摄氧量可用肺 活量来衡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 再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它是反映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
可通过五次肺活量试验、闭气试验来测量与评价呼吸机能。
- 五次肺活量试验
(1) 测量方法
受试者每间隔15s测一次肺活量(吹气时间不计),连续测 5次,记录各次结果。
(2) 评价标准
各次数值基本相同或逐次增加者,为机能良好;逐渐下降, 特别是最后两次明显下降者,为机能不足。
- 闭气试验
(1) 测量方法
受试者静坐后,分别测出深吸气和深呼气后的闭气时间(可 用手捏住鼻孔,不得漏气),记录每次结果。这项试验受意志的 影响很大,在试验前应做好思想工作,说明意义,严格要求,以 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2) 评价标准
闭气持续时间越长越好。一般情况下,吸气后的闭气时间持 续40s左右,呼气后的闭气时间持续30s左右。经常进行体能锻炼, 闭气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以上。
(三)平衡能力
人体感知空间的体位变化和维持平衡,有赖于前庭分析器、 视觉分析器、本体感受器、触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的综合作用。 在体能运动中,常用的平衡测量分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 单脚站立测验
单脚站立测验属于静态测量,可测验人体在静止条件下,保 持身体稳定姿势的能力。
(1) 测验方法
受试者以有力腿的足底支撑,另一腿置于支撑腿的前部内侧, 两手叉腰。听到开始信号后,提踵,以前脚掌支撑,足跟不能着地, 不可移动,尽量长时间保持平衡。记录从提踵至失去平衡的时间。 测验三次,取最佳成绩为测验成绩。
(2) 评价标准
时间在51 s以上为优秀,37—50s为良好,15—36s为及格, 0—14s为不及格。
- 侧跨跳测验
侧跨跳测验属于动态测量,可测验人体在运动条件下,维持 身体的某种动作或姿势平衡的能力。
(1)测验方法
受试者以单脚站立于Y点,身体侧对A点,向左或右侧跳至 A点,以前脚掌站立,维持平衡5s。在前两秒钟内,身体前倾用 手拨开C点或B点的小木块(图1-4-1),而支撑脚的脚跟和另一 脚均不能触地。
每名受试者左右各测两次。单脚侧跳踩准A点得5分,脚落 地取得平衡并在两秒钟内推开小木块得5分。
在A点每保持平衡1秒钟得1分(最多得5分)。每次满分 为15分,4次测验满分为60分。
(2)评价标准
得分在58分以上为优秀,53—57分为良好,42—52分为及 格,0—41分为不及格。
浏览8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