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脉搏
脉搏是指在心动周期中,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 相应产生的周期性起伏波动。以下三种脉搏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 训练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一)基础脉搏
清晨起床前测量的脉搏频率叫基础脉搏,其正常值在60— 80次/分。经常锻炼的人脉搏频率趋低。
测量基础脉搏时,先连续测量三个10秒钟的脉搏数,当三 次测量值相同或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即 可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需要继续测量,直到符合相对安静 状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正式测量30秒钟脉搏数,再换算成 一分钟脉搏数。
经定期测量,若基础脉搏不变或逐渐下降,说明机体反应良 好,运动负荷适宜;若基础脉搏增加,且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如不是睡眠不好或生病等原因,则可能是 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二) 运动后即刻脉搏
运动后即刻脉搏是运动后立即测量的脉搏频率。测量每次运 动后10秒钟脉搏数,换算成一分钟脉搏。
经定期测量,如果运动成绩提高了,而脉搏频率变化不大, 这说明运动负荷适宜,训练员的机能状况良好;若运动成绩下降, 脉搏频率反而增快,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训练员的机能状况不 良;若运动成绩下降,脉搏频率减慢,说明运动负荷偏小。
(三) 运动后恢复期脉搏
运动前测量三次一分钟脉搏,并记录相对稳定值。运动后5一 10分钟内测量三次一分钟脉搏,取其近似值与运动前脉搏比较。
一般情况下小运动负荷训练之后5-10分钟内脉搏即可恢复 到运动前脉搏;中等运动负荷训练之后5-10分钟脉搏较运动前 快2—5次/10s;大运动负荷之后5—10分钟则比运动前快6—9 次/10s。如果脉搏比正常范围快,则说明运动负荷偏大;如果脉 搏比规定范围慢,则说明运动负荷偏小。
四、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在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 差称为脉压。通过测量血压的变化,可以相应地反映训练员的身 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正常人安静时的血压较为稳定,其收缩压是90—140mmHg (12—18.67kPa),舒张压是 70—90mmHg(9.33—12kPa),平均脉压 40mmHg(5.33kPa)。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安静时血压比正常人低。
早晨血压变化范围约为正常值的10%,如果早晨测得的血压 较正常高20%,或保持在90—140mmHg(12—18.67kPa)以上,可 能是机体状况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运动期间血压的变化与负荷强度有关。小强度训练后, 收缩压要上升约20—30mmHg(2.67—4kPa),舒张压要下降5一 l0mmHg(0.67—1.33kPa)。中等强度训练后,收缩压可上升30— 40mmHg(4—5.33kPa),舒张压下降 10—20mmHg(1.33—2.67kPa)。 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40—60mmHg(5.33—8kPa),舒张压下 降20—40mmHg(2.67—5.33kPa)。如果收缩压上升或上升不明显, 舒张压也上升,则说明机体状况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应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
运动后经过休息血压都能恢复到正常值。小负荷强度运动后, 多在3—5分钟恢复;中等强度运动后,多在20-30分钟恢复; 大强度运动后,多在24小时恢复。
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恢复到正常值,则说明机体状况 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五、疲劳
人在持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工作能力就开始逐渐下降,这种 由于肌肉工作本身而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运动性 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 疲劳会得到消除,工作能力又会恢复。
(一) 疲劳发生的部位
运动生理学把疲劳发生的部位笼统地划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 疲劳两个部位。中枢疲劳是指自脑至脊髓所产生的疲劳。外周疲 劳是指运动神经以下部位所产生的疲劳。
(二) 疲劳的标志
人体的疲劳有一定的外部表象。观察这些表象,并结合其他 一些生理指标综合研究,可以判断其疲劳程度,确定运动负荷是 否适宜,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一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置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能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保 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做好运动 损伤的预防工作,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保证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
一、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由于体能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或参加者缺乏必要的预防运 动损伤知识,对其意义认识不足,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甚至 认为“运动损伤是难免的”,而引发各种损伤。
- 身体素质和机能状况不良
在身体素质差或因睡眠不好、疲劳、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 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如果参加剧烈的体能运动或完成难 度较大的项目,因肌肉力量不足和弹性较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 定性弱,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差等原因而导致损伤。
- 技术动作不合要求
专项技术训练不够时,往往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存在缺点和 错误,这类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和 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因而容易发生各种损伤。
- 心理状态不佳
心情不好,情绪不高,对训练和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 思想就不容易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容易受伤。 而情绪急躁、急于求成、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自控 能力差,赛前过于紧张,场上心慌意乱,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 此外好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忘乎所以,不顾主客观 条件,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也容易发生各种损伤。
- 准备活动不当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违反循序渐进原 则或运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比赛间隔时间过长或 与其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易造成机体受伤。
(二)客观原因
- 教学与训练组织安排不当
在教学与训练的组织安排上,可能发现的问题如下:一是不 从实际出发,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二是在运动负荷安排,不是 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三是在教学与训练中,尤其在 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必要的保护和细心的指导;四是运动条件 差,没有明显的场地分区;五是教学时技术动作不正确,不按规 定的区域和方向运动。
- 运动负荷过大
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是在训练中,特 别是在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如为了加快发展下肢力 量,在一段时间里过多地安排了跑、跳、负重蹲起等练习,使下 肢局部负担过重,造成关节、骨膜等的损伤。
- 违反规则,动作粗野
运动竞赛时不遵守规则,动作粗野,比赛路线的选择及项目 安排不当,比赛时间临时改变等。
- 场地设备有缺陷
场地不符合要求,如场地不平,过硬、过滑,坑沿过高, 场内有碎石等物。器械不符合要求,如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 安装不牢固、安放位置不当,以及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不 符合训练者自身条件的要求。训练时着装不符合体能卫生的要 求等。
- 天气不良,光线不足
气温过高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中暑。气温过低使肌肉僵硬, 动作协调性差。潮湿的气候使人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 平衡。光线不足或过强造成视神经疲劳,影响视力,使中枢神经、 运动神经反应迟钝等。
浏览3,8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