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脉搏

脉搏是指在心动周期中,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 相应产生的周期性起伏波动。以下三种脉搏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 训练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一)基础脉搏

清晨起床前测量的脉搏频率叫基础脉搏,其正常值在60— 80次/分。经常锻炼的人脉搏频率趋低。

测量基础脉搏时,先连续测量三个10秒钟的脉搏数,当三 次测量值相同或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即 可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需要继续测量,直到符合相对安静 状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正式测量30秒钟脉搏数,再换算成 一分钟脉搏数。

经定期测量,若基础脉搏不变或逐渐下降,说明机体反应良 好,运动负荷适宜;若基础脉搏增加,且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如不是睡眠不好或生病等原因,则可能是 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二) 运动后即刻脉搏

运动后即刻脉搏是运动后立即测量的脉搏频率。测量每次运 动后10秒钟脉搏数,换算成一分钟脉搏。

经定期测量,如果运动成绩提高了,而脉搏频率变化不大, 这说明运动负荷适宜,训练员的机能状况良好;若运动成绩下降, 脉搏频率反而增快,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训练员的机能状况不 良;若运动成绩下降,脉搏频率减慢,说明运动负荷偏小。

(三) 运动后恢复期脉搏

运动前测量三次一分钟脉搏,并记录相对稳定值。运动后5一 10分钟内测量三次一分钟脉搏,取其近似值与运动前脉搏比较。

一般情况下小运动负荷训练之后5-10分钟内脉搏即可恢复 到运动前脉搏;中等运动负荷训练之后5-10分钟脉搏较运动前 快2—5次/10s;大运动负荷之后5—10分钟则比运动前快6—9 次/10s。如果脉搏比正常范围快,则说明运动负荷偏大;如果脉 搏比规定范围慢,则说明运动负荷偏小。

四、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在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 差称为脉压。通过测量血压的变化,可以相应地反映训练员的身 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 早晨血压


正常人安静时的血压较为稳定,其收缩压是90—140mmHg (12—18.67kPa),舒张压是 70—90mmHg(9.33—12kPa),平均脉压 40mmHg(5.33kPa)。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安静时血压比正常人低。

早晨血压变化范围约为正常值的10%,如果早晨测得的血压 较正常高20%,或保持在90—140mmHg(12—18.67kPa)以上,可 能是机体状况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 运动期血压


运动期间血压的变化与负荷强度有关。小强度训练后, 收缩压要上升约20—30mmHg(2.67—4kPa),舒张压要下降5一 l0mmHg(0.67—1.33kPa)。中等强度训练后,收缩压可上升30— 40mmHg(4—5.33kPa),舒张压下降 10—20mmHg(1.33—2.67kPa)。 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40—60mmHg(5.33—8kPa),舒张压下 降20—40mmHg(2.67—5.33kPa)。如果收缩压上升或上升不明显, 舒张压也上升,则说明机体状况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应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

  • 运动后血压


运动后经过休息血压都能恢复到正常值。小负荷强度运动后, 多在3—5分钟恢复;中等强度运动后,多在20-30分钟恢复; 大强度运动后,多在24小时恢复。

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恢复到正常值,则说明机体状况 不良或运动负荷过大,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五、疲劳

人在持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工作能力就开始逐渐下降,这种 由于肌肉工作本身而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运动性 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 疲劳会得到消除,工作能力又会恢复。

(一) 疲劳发生的部位

运动生理学把疲劳发生的部位笼统地划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 疲劳两个部位。中枢疲劳是指自脑至脊髓所产生的疲劳。外周疲 劳是指运动神经以下部位所产生的疲劳。

(二) 疲劳的标志

人体的疲劳有一定的外部表象。观察这些表象,并结合其他 一些生理指标综合研究,可以判断其疲劳程度,确定运动负荷是 否适宜,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一节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置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能运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保 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做好运动 损伤的预防工作,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保证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

一、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由于体能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或参加者缺乏必要的预防运 动损伤知识,对其意义认识不足,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甚至 认为“运动损伤是难免的”,而引发各种损伤。

  1. 身体素质和机能状况不良


在身体素质差或因睡眠不好、疲劳、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 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的情况下,如果参加剧烈的体能运动或完成难 度较大的项目,因肌肉力量不足和弹性较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 定性弱,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差等原因而导致损伤。

  1. 技术动作不合要求


专项技术训练不够时,往往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存在缺点和 错误,这类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极易违反身体结构、机能特点和 运动时的生物力学原理,因而容易发生各种损伤。

  1. 心理状态不佳


心情不好,情绪不高,对训练和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 思想就不容易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容易受伤。 而情绪急躁、急于求成、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自控 能力差,赛前过于紧张,场上心慌意乱,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 此外好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好奇心大、忘乎所以,不顾主客观 条件,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也容易发生各种损伤。

  1. 准备活动不当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违反循序渐进原 则或运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比赛间隔时间过长或 与其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易造成机体受伤。

(二)客观原因

  1. 教学与训练组织安排不当


在教学与训练的组织安排上,可能发现的问题如下:一是不 从实际出发,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二是在运动负荷安排,不是 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三是在教学与训练中,尤其在 进行器械练习时,缺乏必要的保护和细心的指导;四是运动条件 差,没有明显的场地分区;五是教学时技术动作不正确,不按规 定的区域和方向运动。

  1. 运动负荷过大


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是在训练中,特 别是在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如为了加快发展下肢力 量,在一段时间里过多地安排了跑、跳、负重蹲起等练习,使下 肢局部负担过重,造成关节、骨膜等的损伤。

  1. 违反规则,动作粗野


运动竞赛时不遵守规则,动作粗野,比赛路线的选择及项目 安排不当,比赛时间临时改变等。

  1. 场地设备有缺陷


场地不符合要求,如场地不平,过硬、过滑,坑沿过高, 场内有碎石等物。器械不符合要求,如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 安装不牢固、安放位置不当,以及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不 符合训练者自身条件的要求。训练时着装不符合体能卫生的要 求等。

  1. 天气不良,光线不足


气温过高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中暑。气温过低使肌肉僵硬, 动作协调性差。潮湿的气候使人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 平衡。光线不足或过强造成视神经疲劳,影响视力,使中枢神经、 运动神经反应迟钝等。

 

 

浏览3,8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