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与正式运动 训练之间的间隔时间长短,应根据训练任务、气候条件和训练水 平决定。一般来说,使身体感觉发热,微微出汗,肢体活动的频率、 幅度和力量接近或达到最大限度为宜。准备活动结束和开始训练 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在赛前5-10分钟结束为 好。
- 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运动结束后做的一些放松性的身体练习。其目的 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
在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可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过渡到安 静状态;可促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有利于偿还运动时所欠的氧债;还可使肌肉放松,避免由于局部 循环障碍影响代谢过程。
(二)合理安排进食与饮水
- 运动与进食
运动时,大脑的运功中枢和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 时大量血液流入肌肉,而肠胃等内脏器官获得的血液相对减少, 同时,由于运动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消化系统的活动也处于抑 制状态,表现为胃液分泌减少,消化能力减弱。运动后,未经适 当的休息就进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运动与进水
人体在运动时不仅消耗大量热能,同时也失去大量水分。当 失水量为体重的2—4%时,会产生全身无力、口唇发干、精神 不振、疲劳和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当失水量为体重的8% 以上时,会出现烦躁、体温和脉搏增高、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以 至死亡。
人体的需水量取决于排出的水量,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需 供水40毫升。当运动、高温等出汗较多时,供水要相应增加。
剧烈运动中和运动后,均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应以少量、 多次为原则。如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妨碍隔肌活动,影响 呼吸,还会由于水分的渗透使血液浓度稀释,血量增多,增加心 脏和肾脏的负担,有损健康。为了补充身体失去的盐分,应饮用 一些淡盐水,保持盐水平衡。
(三)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进行冷水浴或游泳
剧烈运动后,体温较高,体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阻力小, 新陈代谢旺盛,各器官的机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此时如果立即 进行冷水浴或游泳,皮肤受到强烈冷刺激后,会引起皮肤血管收 缩,循环阻力加大。不仅增加了心脏负担,而且加重了身体的疲 劳感,影响体力恢复。同时,还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 腹痛、四肢无力、感冒等。
此外,剧烈运动后游泳,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这是因为强烈 的冷水刺激,使肌肉内的血管收缩,流经肌肉的血液减少,影响 肌肉的物质代谢,使已经疲劳的肌肉堆积很多的代谢物,引起痉 挛,不仅影响正常游泳,还可能危及安全。
(四)预防游泳时呛水和耳道进水
- 呛水
游泳时,水进入呼吸道,喉头和气管由于受到水的刺激,会 发生反射性痉挛,导致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此现象称为呛水。
要预防呛水,主要是多在水中练习正确的呼吸动作,用鼻子 或嘴在水中呼气,在水上吸气。只有熟练掌握呼吸技术,才能减 少和避免呛水。如果发生呛水,应保持镇静,游泳动作不乱或改 用其他泳姿,调整呼吸,呛水的不适感觉就能很快消除。
- 耳道进水
人的耳道内充满空气,游泳时如果把耳道埋在水里或露在水 面,水就不会进人耳道。当耳道一半在水里,一半露在水面上时, 由于耳道里的空气被水挤压出来,就会发生耳道进水。
耳道进水后,容易引起耳道发炎和引发前庭反应,产生眩晕, 应及时排出。其方法如下:
(1) 跳空法
右耳道内有水时,可将头偏向右侧,用右腿连续做单脚跳, 水即可从耳道流出。左耳道有水时,头向左偏,依照上述方法处理。
(2) 吸引法
头偏向有水一侧,用手掌紧压在耳道有水的耳朵上,屏住呼 吸,然后迅速将手掌离开,连做几次,水就可被吸出来。
(3)灌引法
用干净水或浓度较低的酒精水,灌入进水的耳道。然后再将 头侧摆向下,将水一倒而出。
二、运动中的生理反应及处置
(一) 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是对运动不太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平时很少运动 的人突然参加体能锻炼,或长时间中断了体能活动又参加锻炼, 或一次训练的强度过大,或肌肉组织有过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 情况都会引起部分肌纤维痉挛,从而导致肌肉酸痛。一般经过几 天的调整,身体就会很快适应,疼痛就会消除。
为了减轻肌肉酸痛,开始参加锻炼时,运动负荷应小一些, 以后逐渐增加。如果酸痛已经产生,可适当减小运动负荷,但不 必停止锻炼。如酸痛较厉害时可采用局部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 血液循环,以利于肌纤维的修复。
(二)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 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下肢沉重、 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等。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
“极点”产生的原因: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 肌肉能迅速转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 造成氧供应不足,大量乳酸等物质在血液中积累。这些化学物质 的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如呼吸频率、心率急剧加快, 动脉血压升高等)。这些机能失调导致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质, 引起动力定型的暂时紊乱,神经中枢的协调性遭到了暂时破坏。
“极点”现象的产生与训练水平、负荷强度、准备活动有关。 不经常参加体能活动的人,“极点”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表现 的特征也较严重。训练有素的人,因为其内脏器官的机能在平日 锻炼中得到提高,在运动中能够迅速地发挥其最高机能水平,所 以“极点”出现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较小。
“极点”出现后,继续坚持运动,降低运动速度,加深呼吸, 改善氧的供应,从而克服内脏的惰性,改善躯干性和植物性神经 中枢间协调关系,各种不良感觉就会消失,动作又变得轻松、协调, 动力定型恢复,这种现象叫做“第二次呼吸”。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指人体某一部位肌肉发生强性收缩,引起局部疼 痛和活动受限的现象。常见的发病部位多在小腿腓肠肌,其次是 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肌肉痉挛在游泳运动中较为常见。
痉挛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里,由于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发生肌肉痉挛。 如剧烈运动后或在低温的水中游泳,以及冬季受到过冷的刺激都 可能发生肌肉痉挛。
- 电解质丢失过多
长时间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夏天大量排汗时,使大量电解质 从汗液中丢失,造成电解质过低,引起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肌 肉痉挛。
- 肌肉连续过快的收缩
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肌肉连续过快地收缩,未能充分放松, 肌肉收缩与放松协调性紊乱,引起肌肉痉挛。
- 身体疲劳
身体疲劳也会直接影响肌肉的功能,特别是局部疲劳时再运 动,或做一些突发性的用力动作,易发生肌肉痉挛。
对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 一般都可使其缓解。如小腿肌肉痉挛,可使足尖上翘,足跟用力蹬, 并用力揉捏小腿肌肉,一般即可解除。
防止运动中肌肉痉挛,应当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游 泳入水前用冷水淋湿全身;在低温水中不可停留时间过久;冬季 运动时,要注意身体适当保暖;炎热天气或大量出汗后,要适当 喝点淡盐水。
(四)腹痛
内脏器官跟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会造成腹部钝痛、胀痛、刺 痛、绞痛等。多见于长距离、长时间运动项目中。
运动中腹痛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加快运动速度 和加大负荷强度,内脏器官还未能充分动员起来,功能失调,造 成局部疼痛;饭后未经休息即进行剧烈运动,肠胃受到牵拉而疼 痛;持久的剧烈运动,由于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回流受阻,使 血液淤积在肝脏,引起肝部疼痛;由于呼吸机能差,呼吸与动作 不协调,隔肌产生异常活动而致痛等。
上述各种情况的腹痛,并不是疾病,而是机体适应性不良的 表现。有些腹痛现象,也可能与患者有某些疾病有关,如胃肠溃疡、 肠结核、慢性阑尾炎等,应与运动中腹痛加以区别。
运动中出现腹痛,可适当减小运动强度,按压疼痛部位,并 结合做深呼吸运动,大多可以缓解。如经处理仍不见效果,甚至 越来越厉害,就应停止运动,请医生诊治。
(五)重力性休克
重力性休克是指在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常见于短 跑、中长跑等项目。
由于运动后立刻停止下来,下肢肌肉对毛细血管的挤压作用 消失,再加上血液本身重力作用的影响,大量血液就滞留于下肢, 不能迅速回流心脏,造成血液输出量突然减少,脑部血液供应不 足,产生暂时性脑贫血而发生重力性休克。
如果发生轻度的重力性休克,可在搀扶下走动,促使肌肉中 的血液回流到心脏,症状就能消失。严重时,可让患者躺下,使 下肢抬高,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自小腿向大腿方向按摩,促使 其苏醒。患者恢复知觉后,可让其喝些热糖水。
预防重力性休克的关键是平时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停止下来,而应继续慢跑 并调整呼吸,做些慢节奏的整理活动,以利于血液顺利流回心脏。
浏览1,0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