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能调理五脏之气,尤其是肝脾(因章门穴位于肝 经,居脏会,还为脾之募穴),可防治胸胁闷痛、腹胀肠鸣、呕吐酸 水、食欲不振、阴痒、阴挺、阴痛、遗尿、积聚痞块、腰背冷痛等症。
33.中脘推按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任脉,位于脐上四寸,腹部正中线上,仰卧 当歧骨与神阙之中间取之。此穴又称为太仓。
【施术方法】先以左掌心劳宫穴推按中脘穴,当自觉温热后,再 换右掌心劳宫穴按推,至有温热感后,此为一次。重复上述动作,次 数不限,只须左右手相等,且其轻重缓急要均匀即可。
【说 明】本穴为腑之大会,又为胃之募穴,还是任脉与手太 阳、手少阳、足阳明诸经之交会穴。
【功能作用】能理气止痛、化滞降浊、和胃止呕,可防治胃脘疾 患、胃脘胀痛、心口痛、反胃吞酸、消化不良、食不知味、腹胀腹 痛、肠鸣腹泻、痢疾霍乱、尸厥惊风等症。
【注 意】饭后不可立即行此功,反之,长时间未进食,亦不 得行此功,免得伤人。此外,左右手行功,次数要相等,不得有偏。
34.膻中点按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任脉,位于胸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适 当两乳之间。
【施术方法】双手中指端同时放于该穴上,务使两中指末节之指 背相贴,指尖相抵C5然后双手指用力点按。一'点一按,一轻一重,一 松一紧,次数无定,以适身为度。
【说 明】膻中为八会穴之一,又是心包之募穴。道家以此为中丹田。
【功能作用】能调顺气机、宽胸利膈、宣降肺气,可防治胸部疾 患,如咳嗽吐血、哮喘气短、胸痛、噎膈、肺痈、瘿气、妇人乳少、 尸厥等。
- 柄俞拳点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 阳穴旁开1.5寸处,与两肩胛骨下缘平齐。
【施术方法】双手握拳,以食指之掌指关节突出点,分别放于各 自同侧之膈俞穴上,然后一点一按,一轻一重,一松一紧。其次数不 限,适身为度。
【说 明】因本穴位置偏高,一般人手能触到穴位,而用力不 便,且两臂很易疲劳。为便于用力,亦可以用左拳点按右侧之膈俞, 而以右拳点左侧之膈俞,其方法与上述相同。
【功能作用】能行气降逆、活血化疲,可防治腹痛胁痛、噎膈反 胃、饮食不下、咳逆吐血、骨蒸盗汗、嗜卧怠情、发热无汗以及诸血 症等症。
- 大抒打按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穴 旁1.5寸处。
【施术方法】双手四指并拢,右手掌伸向项部上方,打按右侧之 大抒穴,八次之后再换左手掌打按左侧之大抒穴,满八次后换手再 打。次数不限,但须左右均等,其轻重缓急,皆以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解表祛邪、宣肺降逆、通经活络,可防治外感发 热、咳嗽气喘、肩背酸痛、颈项强急等症。
【说 明】本穴除了为八会穴之一外,还是手足太阳经脉之交会穴。
另外,如觉上述施术方法不方便的话,或者需加强对该穴的刺 激,也可以手经颈前搭向对侧肩后部,而以食中二指末端点按大杼 穴,而要求同以上之打按法一样。
- 悬钟按揉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足外踩尖上三寸,正当腓 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左右各一,又称绝骨。
【施术方法】双手四指屈曲,拇指外展,并将拇指指腹分别放于 各自同侧的悬钟穴上,然后双拇指同时用力按揉,一按一揉,一轻一 重,一松一紧,次数不限,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益精壮骨、通经络、活气血,可防治半身不遂、 颈项强急、胸腹胀满、腰膝酸软、脚气等症。
- 阳陡泉点揉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 方之凹陷处。
【施术方法】本项内容与三十七条之该项内容完全相同,请参看 施行。
【功能作用】能疏肝利胆、清泄湿热、通经活络、强壮筋骨,可 防治半身不遂、膝肌不仁、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 痛、口苦、呕吐、黄疽、便秘尿赤、小儿惊风等症。
- 太渊揉点法
【本穴定位】本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掌后腕横纹上,于桡动脉之桡侧凹陷中。左右各一。
【施术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放于右侧太渊穴上,其余四指放置 在该侧腕之下方,以辅助拇指作功。然后,拇指开始揉点该穴。术毕 换手,以右手拇指揉点左侧太渊。两侧方法相同,且次数要相等。其 一揉一点,一轻一重,均以适身为度,不可太过。
【功能作用】能通达十二经脉,顺畅肺气,可防治胸中喘满、咳 嗽咳血、咽干、喉痛、缺盆中痛、上肢内侧疼痛等症。
- 八风推搓法
【本穴定位】本穴共八个,无经属,为经外之穴。位于足部五趾 之趾缝间,当趾蹼缘上方的趾缝中取穴,即足背趾蹼缘上赤白肉际 处。左右共八个穴位。
【施术方法】以双手食指、中指并拢,并以指腹横着推搓各自同 侧足上的四个穴位,一推一搓,一轻一重,其次数不限,轻重缓急要 适度,总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
【说 明】本穴首见于明代御医方贤所著之《奇效良方》一书。
本穴除上述横搓法外,尚可纵搓。其法如下:以双手中指、无名 指并拢,先放于第一、二趾骨间及第二、三趾骨间,然后双指向趾推 搓,然后再将双指移至第三、四及第四、五趾骨间,推搓如前。左右 两手同时进行。
【功能作用】能通经络、行血气、消肿散邪,可防治肿足、足背 红肿、麻木不仁等症。
二床上保健自我按摩十八法
本套功法是专为老年或体弱者设计的,其简便易行,人人可为。 本功法与前面所述功法的最终目的均一样,只是具体操作方法上有 别,即本功法施术时大多要求动用意念,要静定。
本套功法总体上的功能在于疏通经络血脉,活血化瘀,宣散滞 气。同时也可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化功能,使其开阖聚散、升降出人趋 于正常,进而协调五脏六腑,使其生克制化各得其所宜,因而使得正 气充沛、精足髓壮、神得其养、体质增强、延缓衰老。此即《内经》 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正是保健之目的所在。
但也应注意,如果病情较重,体质过于虚弱,或一人患多种疾病 者,则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宜作滚背及蹬踹等功法。本套功法不强求 都做,要根据自家的身体状况而定。而且,作功的力度、速度、时间 等,都不可任意加大,而要劳而勿倦,适身为度。此外,练本套功法 时,不要用软床,要用硬板床。
- 前额面部推搓法
【施术部位I由下颌角之颊车穴,向上过鬓发前缘直人头维穴, 再人上星穴,然后向下人前额部。
【施术方法】用仰卧式,下肢自然伸直,全身放松。双手四指并 拢,置于同侧面部之颊车穴上,然后同时向上推搓,经鬂发前缘上达 头维穴,然后双手再向额上正中之上星穴靠拢,双手再向下直入印堂 穴,然后沿眉毛向太阳穴处横推。有舒适感后,双手指再由印堂向 上,沿眉上缘由内向外推搓,如此逐步升高,分推分搓,直至前发际 下,然后再用同样的手法逐步下降,分推分搓,直达印堂为止。如此 反复推搓,由上到下,自下而上,左左右右,推推搓搓,直到有舒适 感为度。每日早晚各行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
【功能作用】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风止痛、明目安神,可 防治感冒头痛,驻颜、醒神等。
- 面颜推搓法
【施术部位】面部正前方之面颊部,包括口角之地仓穴,向上迎 香、四白、睛明等穴处。其上不过眉,下不过颏。
【施术方法】取用仰卧姿式,两腿伸直,自然平放,然后全身放 松,内心安静。先将双手掌搓热,然后四指并拢,分别放于同侧面部 之地仓穴、颊车穴上,并由此向上推搓,沿耳前上推至太阳穴,沿鼻 梁向上推睛明穴及攒竹穴,用中指推搓人中穴,再推搓承裝穴。如此 由下往上,由上往下地反复推搓,其轻重缓急,凭自家掌握,无次数 限制,以自己有轻松温热感觉为度。每日早晨起后及临睡前各一遍, 每次约十分钟左右即可,不可过分用力。
【功能作用】能疏风清热、顺气化滞、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聪 耳驻颜,可防治面瘫(面部神经麻痹)、头风头痛(三叉神经痛) 等症。
- 颈项搬动法
【施术部位】以脑后项部为主兼及双侧耳部。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蜷起,全身放松。用双手交叉抱住脑后颈部,双肘挟住双耳,然后用力向前搬头,使颈部屈曲,下颌贴 于胸骨,停止片刻后,再恢复原来状态。停片刻后再搬再放。如此反 复施术,次数不限,但不可过快,用力勿猛,以自觉头项轻松,有温 热流动感觉为宜。每日早晚行功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适身为 度。如觉不适,随时可停。
【功能作用】能通畅经络、行气活血,促进任督二脉的经气运 行。可防治颈椎病、头晕、肢体麻木不仁、背部酸痛、感冒项强 等症。
- 肺俞点按法
【本穴定位】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
【施术方法】仰卧,全身放松,静心涤虑。先用左手掌根点按右 侧之肩井穴,再用左手中指末端点按揉右侧之肺俞穴。一点一按,一 按一揉。其次数不限,而轻重缓急要适度,每次十分钟左右,以自觉 头项轻松有温热流动感为宜,不可过分。
【功能作用】能清热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可防治感冒、 头痛、背沉痛、咳嗽气喘、恶寒气喘、恶寒发热、胸痛满闷等症。
- 脾腎两俞点按法
【本穴定位】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位 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二穴分别为脾肾之背俞穴,属足 太阳膀胱经。
【施术方法】取仰卧姿式,双腿蜷起,全身放松。然后双手握 拳,并将指关节突起处向上,置于脾俞穴处。然后轻提双膝,并使臀部随之而动,以使脾俞穴处受到被动点按。数次之后,双拳再移至 肾俞处,提膝动臀,其法如上。如此反复操作,次数不限,而以局部 有酸胀麻沉、温热流动感觉为宜。每日早晚行动,每次十分钟左右, 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双调脾肾,强壮先后天之本,健脾益肾、行气活 血、畅通经络、壮肾府、利腰脐。可防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淋 浊、尿血、腰痠、目昏耳聋、水肿消渴等症。
- 肾区推搓法
【施术位置】腰部上起脾俞,下至肾俞之间的部位。脾肾二俞的 位置,参见上条。
【施术方法】取坐式施术,双盘腿坐、单盘腿坐均可。先将双手 掌搓摩生热,然后将两掌置于施术部位上,行功按揉,约数十次后, 再用双掌在局部上下推搓,反复进行。此时拇指外展布于肋下,共余 四指并拢,一按一揉,一推一搓,次数不限,以自觉有温热流动感且 轻松舒适为宜。本功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大约十分钟左右。体弱者 如不能久坐,可以于床上侧卧,以一只手单侧施术,两侧交替进行, 方法同上。
【功能作用】能行气活血、强肾壮腰,可防治肾虚、腰腿乏力酸 沉、腰肌劳损疼痛、腰部受风寒疼痛等症,有强壮抗衰之功。
- 八膠推搓法
【诸穴定位】八髎即上骸、次骸、中髎、下髎,左右一共八个穴 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分别位于骶骨之第一、二、三、四骶后孔。
【施术方法】取坐姿,平坐盘坐均可。先用食指之指掌关节凸起处,压按腰慨部之八膠穴,其次数不限,点按推搓,轻重缓急,均自 己掌握,以腰胝部有温热酸胀串动感为宜。
【功能作用】能调理下焦之气机运化,强肾壮腰膝,助命门真 火,并调妇科诸症,可防治腰胝疼痛、腿痛(如坐骨神经痛等)、下 肢痿痹(如中风后遗症、儿麻后遗症等)、小腹痛、癃闭、淋症、疝 气、二便不利,及妇人月经不调、痛经、少腹痛(如盆腔炎等)等 症,对男子阳痿、阴冷等亦有治疗作用。
- 中脘气海捂按呼吸法
【诸穴定位】中脘穴位于挤上四寸,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半,二 穴均在腹部正中线上,属任脉。
【施术方法】取仰卧姿式,双腿伸直,全身放松。然后右手掌心 捂按于中脘穴,左手掌心捂按于气海穴。此时需静心涤虑,意守丹 田,静定片刻后开始行动。
先以鼻吸气(舌抵上腭),使气满大小腹,闭气片刻,再用口呼 出,同时发“哈、啊”二声,呼毕暂停片刻,再用彝吸人腹,再用 口呼,如此行功,次数不限,以有温热气流动感为宜。
行功时要求:一要动作呼吸缓慢而有节律;二是呼吸运气须细小 绵长,不可急促;三是双手掌心要随着呼吸而自然地起落,亦即必须 用腹式呼吸,吸气时归人下丹田,呼气时升归脑海;四是本功法每曰 早晚各行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均以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补脾胃、益肝肾、扶正强身。
- 三肮按摩法
【诸穴定位】三脘即上脘、中脘、下脘,均在腹前正中线上,距脐分别为脐上五寸、四寸、二寸。三穴均属任脉,其中上脘为任脉与 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穴;中脘为胃之募穴,为手太阳小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下胺为任脉与足 太阴脾经之交会穴。可见,此三穴与脾胃的关系极大。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自然伸直,全身放松。双掌搓热, 以掌心劳宫穴放于上中下三脘穴上,然后缓缓按摩。如此一按一摩, 反复进行,次数不限,以自感轻松舒畅、气顺平和、且有温热串动 为宜。
本功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约十分钟。行功时须轻柔,不可用 力推按。呼吸要自然,最好是呼气时按而吸气时摩。
【功能作用】本功能温中益气、理脾和胃、舒肝降逆、散寒化 湿、畅达气机、通行任脉、解郁化滞。可防治胃痛吞酸、呕吐呃逆、 腹胀腹痛、食少无味、睡眠不安、头昏倦怠、神疲乏力等症。
- 气海按揉法
【本穴定位】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半处,属任脉,为 强壮要穴。
【施术方法】取仰卧姿式,双腿放平,全身放松。双掌搓热后, 先将左掌心劳宫穴放于气海穴处,再以右掌心搭按在左手背上。然 后,左掌心往右方向转动,连转连按揉,数次之后,换成右掌在下, 左掌在上的形式,右掌心向左转,连转连按揉,数次之后再换再揉, 如此反复进行,次数不限,而左右次数力求均等。当自我感到丹田气 满且足,气顺通畅,并有温热气感串动时为最好。
本功不要求用力,速度宜匀不宜快,心宜静,手宜暖,呼吸自 然,吸气须达丹田。每日运动两次,每次十分钟左右。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益气养气,通畅气道,调整气机运化,补中益 肾,可防治气虚腹胀、肾虚遗尿、阳痿、遗精、水肿、中风后遗症, 及妇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 章门推搓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之下际取之,属足厥阴肝 经,为脾之募穴,又为八会穴之一的脏会。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放平,全身放松。双掌搓热,将大 鱼际处放于两腋下正中线至十一肋骨处,然后沿肋间(或肋骨)向 第十一肋末端之章门穴推搓过去,随后再将手拉回原处,再推再搓。 如此反复进行,次数不限,一推一搓,一轻一重,快慢适度,轻重得 宜,以自觉有酸胀麻痛、温热串动感为佳。
本功施术时用力不可重,速度不可快,宜匀缓适度。如觉用大鱼 际不便,亦可用全掌推或小鱼际推均可。每日行功两次,每次十 分钟。
【功能作用】能疏肝理气、和中健脾、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可 防治胁肋疼痛、呕吐、泄泻、脾胃虚弱、腰酸背沉痛等症。
- 胸腹推搓法
【施术定位】由胸部乳房上部向下到胁部、上腹部、下腹部,直 至耻骨处。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放平,全身放松。双掌搓热,将掌 心放于各自一侧的胸部(乳房上方),然后同时向下,沿胁、上腹、 下腹直推搓到耻骨处为止。如此反复进行,一搓一捏,轻重适度,快 慢适宜,次数不限,总以有气畅舒适、温热流动感觉为宜。
如果有人觉得双掌施术不方便的话,亦可改用单掌施术,其部位 相同,推搓方法亦相同,只改用右掌由左胸上部,沿左胁左腹而达耻 骨;左掌由右胸上部,沿右胁右腹而达耻骨。左右次数要均等。
本功每日早晚各行一次,每次约十分钟。行功时用自然呼吸,最 好是呼气时掌向下行,速度不可太快,要缓慢均匀。
【功能作用】能宽胸利膈、健脾理气、通畅三焦之气、疏通经络 血脉,可防治腹胀腹痛、腹中积聚、便秘泻泄、疝气、小便不利 等症。
- 推胯呼吸法
【施术定位】为双侧臀部。该部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走 过,有环跳及居髎等穴。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自然平放,全身放松,静定片刻。 双掌搓热,然后分别置于髋骨上,并向下推至双胯。以鼻吸气满腹, 闭气片刻,再用口呼出,并发“啊”音,直至呼尽腹气为止。稍停 片刻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一推一吸,一呼一啊,反复进行,次数不 限,以自觉腹中有气动感,全身有热流串动感为宜。
【功能作用】能蓄腹气、聚肾气、阖真气、补中气、强健五脏六 腑、协调气机运化。可以强化各脏腑的功能,尤其可加强腰腹的机 能,利腰挤之气,减少疲湿积滞(即腹部的脂肪堆积)。
- 抱膝推搓法
【施术定位1双腿膝部。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放平,全身放松。先将左腿屈膝上 抬,双手交叉抱住左膝,并用力向腹部按压,然后用两手掌心推搓膝 盖之前后左右数次,随后放平腿部,换右腿屈膝施术如左腿。如此反 复屈按推搓,次数不限,以自感局部有酸麻沉胀、温热串动感为宜。
本功每日早晚各行功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行功时不可用猛 劲,且左右次数要均等,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
【功能作用】能通利关节、舒筋活血,可防治腰骶及膝部病痛。
- 抱腿晃腰法
【施术定位】双手抱住膝关节下部,屈膝,屈胯,身成三迭式。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平放伸直并拢,双手自然放于体 侧,静定片刻。然后双腿上抬至最高限度,屈膝蜷腿,双手交叉抱住 膝下之小腿部,向胸腹部蜷去,用双腿按压胸腹部,同时头向前低, 下颁要紧贴咽喉下部。此时,行功开始,前后、左右地摇蜷数次。然 后上下肢松开,回复原状,休息片刻,再蜷腿作功,重复上述动作。 如此反复操作,次数不限,而以腰骶部有酸麻沉胀、温热串动全身之 感为宜。
本功宜早晚各作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行功时,特别是左右 晃动时不可太过,以免倒向两侧而干扰正常的行功。
【功能作用】能补肝益肾、强筋壮骨、通畅腠理、滑利关节,可 防治膝胯关节疾病、肾虚腰腿疼、阳痿、早泄、遗精等症,其中包括 现代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股骨头供血不足等症。
- 踢打会阴法
【施术定位】会阴部,即以会阴穴为中心的地区。会阴穴位于前 后二阴之间正中线之中点上,为任督冲三脉交会之处。股骨头部,即 仰卧屈股时,坐骨结之外侧部,其下为髋关节。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伸直放平,双手置于胯旁,全身放 松。双腿同时抬起至最高限度,然后屈膝蜷腿,同时用双足跟部向下 踢打两髋关节,随后再用左右足跟交替踢打会阴穴,数次之后,双腿 放平,静定片刻,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动作。如此反复操作,力度可大 可小,速度可快可慢,适身为度。以自觉自身有温热串动感为宜。
本功宜每日早晚各行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行本功前须排尽 大小便。如妇女到经期及前后几天之内不可行此功,妊娠中尤不 可行。
【功能作用】能畅通一身气血,协调两气阴阳,通调任、督、冲 三脉。可使周身的肌肉健壮,加强四肢的功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 屈腿蹬踹法
【施术定位】本功以下肢为主,双手为辅助。
【施术方法】取仰卧式,双腿平放,双手置两胯旁,静定片刻。 然后双手拇指在内按压腹股沟部,其余四指布于臀部并作拿捏。此时 双腿抬起,做功如平常骑自行车样,一屈蜷
,一蹬踹,其轻重、快慢 可自行决定。如觉疲劳,可将双腿放平,稍事休息后,再重复作功。 次数不限,以自觉有酸麻沉胀、温热串动感为宜。
本功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睡前作功不可激 烈,须缓缓施行,而卧床后的行功,虽亦应缓,但稍剧烈些亦无大 碍。但总的说,要跟据自己的情况,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舒筋活血、通利关节,畅腰脐之气、助脾肾之 功,可防治腰酸腿沉、疲乏无力、下肢诸关节病、下半身畏寒、足 冷、小腹痛、消除痰湿沉积(妇女腹部脂肪蓄积过度等),增强腹气 的运行,使人老而不衰,行走敏捷。
- 四肢按摩法
【施术定位】上肢:肩、臂、肘、腕、指;下肢:胯、股、膝、 胫、踩、足。
【施术方法】取仰卧姿式,双腿自然平放,双手置于双胯旁边, 静定片刻。然后以左手捏拿右上肢,由肩、臂、肘、小臂、腕、手 背、手心、五指直至指端,如此数次,再换另一侧,方法相同。双上 肢施术完毕后坐起来,用双手同时捏拿同侧的股、膝、胫、踝、足 背、脚掌、足趾,如此顺序捏拿,反复数次。最后用拳头轻轻叩打上 下肢,其顺序与捏拿一样。其次数不限,以自觉全身轻松舒服感 为宜。
本功每日早晚各行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本功尚可作为每次 练功结束时的最后一段功。
【功能作用】能通畅经络血脉,通阳利气,促进人体营卫的运 行,可消除疲劳,防治各种劳损病症。
三老年养生保健自我按摩八法
人非汽车,不能到了规定年限就报废,而要时时刻刻地进行维 护、保养。尤其到了老年,这项工作便成了中心任务。中国有句俗 话,叫作“求人不如求已”。所以,这种自己动手保养自己,自己享 受健康的快乐,应该说是一种很有意义、很有乐趣,而且也是一种经 济、简单、方便的活动。
1.百会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 处,属督脉,为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施术方法】采用坐姿,要全身放松,中直平正。双手扬过头 顶,两中指末节指背相贴,指端相靠,放于百会穴上,其余四指两两 相并,自然布于百会穴旁。然后两中指同时用力,一按一摩,一重一 轻,一松一紧,如此反复操作,快慢要适中。其行功时间,以自己有 酸麻沉胀、温热动感为宜。
【功能作用】能开天门诸窍,安神定志宁心,平肝熄风,升阳固 本防脱,可防治头晕、头痛、目眩、不寐、健忘、心择等症。
2•风池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脑后风府穴之两侧,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 凹陷处。其属于足少阳胆经,且为该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
【施术方法】取坐姿同上条。双手扬起抱住脑后,以两拇指之指 端指腹放于风池穴上,其余四指自然布于头之两侧。然后以双手之拇 指点按风池穴。一点一按,一轻一重,其力度、节奏,均自家掌握, 但其速要匀,不紧不慢。如此反复操作,以自己有麻胀及温热串动感 觉为宜。
【功能作用】能疏风解热,聪耳明目。可防治头痛项强、视力不 佳、耳鸣、肩背疼痛、中风偏瘫等症。
3•曲池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肘横纹外端凹陷处,恰与尺泽穴(手太阴 肺经)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施术方法】采用坐姿同上条。以左侧曲池穴为例,左腕内旋, 同时屈肘,右手中指指端放于左侧曲池穴上,右手之食指、无名指的 末节放于中指末节(指甲后缘)上,以辅助中指用力,并保护中指 末一个指关节不受损伤。位置放好后,即可行功,中指用力,行点按 捏揉之法,一点一按
,一捏一揉,一轻一重,其力度节奏均自行掌 握。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换手,次数不限,直到自己有酸麻胀、温热 串动感觉为止。
【说 明】此功以早晨起床后做为好,晚上临睡前做功也可 以。行功时不可用力过大,同时,受术的一侧要尽可能地放松。行功 的时间五分钟左右即可,或再延长点也行,但总要以适身为度。
【功能作用】能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可 防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皮肤风瘆、肤痒,以及半身不遂、上肢无 力、肘臂疼痛等症。
4•内关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掌侧腕横纹上二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屈肌腱之间取之。该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 阴维脉。
【施术方法】采用坐姿同上条。以左侧为例:右手拇指放于左侧 内关穴上,食指放于左侧外关穴上,其余三指并拢于食指。左手放 松,开始行功,一点一按,一揉一捏,一紧一松,一松一紧。快慢要 适度,速度要勻稳,次数不限,而以自己有酸麻胀痛、湿热串动感觉 为宜。
【说 明】本功法在每日起床后及临睡前各做一次,每次大约 十分钟左右。两侧行功完毕后,抖动双腕一分钟左右即可。
【功能作用】能宁心安神、理气血、通经络、止疼痛。可防治心 择、心烦不安、胸胁肋痛、胸闷(、痛、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呃 逆,喘满,麵等症。
5.中號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脐上四寸,腹部正中线上,属于任脉。该 穴又称为太仓穴,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中的腑会穴,以及任脉与手太 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施术方法】用端坐、仰卧姿式均可,练者可据自身情况而定。 用左手掌心之劳宫穴置于上腹部之中脘穴上,右手掌心之劳宫穴置放 于左手背上之外劳宫穴上。然后一捂一按,左旋右转(即顺时针、 逆时针),一轻一重,一快一慢。如此反复操作,次数不限,而以自 己有温热串动感为宜。
【说 明】(1)此功每日于起床后、临睡前各做一次,每次约 十分钟左右。(2)本功行按法时,不可用大力,尤其是仰卧时,更 不宜用大力。(3)有胃下垂者,练功时以卧姿为佳。
【功能作用】能和胃理气、温中散寒、化湿降逆。可防治胃脘胀 痛、呕恶不食、消化不佳、腹胀腹泻、夜卧不安等症。
- 气海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脐下一寸半处,小腹正中线上,属任脉, 为强壮要穴。
【施术方法】全身放松,坐卧均可。以左手呈剑指式,点按揉气 海穴,同时向右旋转;以右手剑指施术时则向左施转。一点一按,一 揉一转,一轻一重,一松一紧,如此反复操作,轻重适度,缓急适 中,次数不限,以自己有温热胀痛串动感觉为宜。有时亦会出现凉气 串动感,此亦属正常。本穴施术约十分钟。
【功能作用】能益气强肾、和调气机。可防治正气不足、脘腹虚 胀、肾虚阳痿、遗精、水肿,中风后二便失禁、遗尿,妇人月经不 调、痛经、不寐等症。
【说 明】本穴在道家功夫中被视为要穴。其与肺气、腹气息 息相关,为腹中纳气之根基。若气海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下达于胳 部。男子腹式呼吸,全凭气海之鼓满,才有吐纳之功用,其养生调 息,动静出入,绵绵若存,全在于此穴。故而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 归之位,犹百川之汇于海,故名曰“气海”。
气海穴与肾气相通。肾属水,气与水互为子母,水在人身为阴, 独阴不能升化,必须济之阳气。心属火,火在人身为阳,《尚书》 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合之人身,则阴阳不可偏盛。人之饮 食、呼吸、寤寐、动静,只是调和自身的气血水火而已。故而养生家 以心意之阳,下降于肾宫而温存以守之,犹如天日之阳光下照江河湖 海;阴水得阳火照射,则气化升腾,云行雨施,泽被大地。其于人身 则为正气流行通畅,邪气自退而不扰人身。养生家如此地以动静调寒 热,以寒热平水火,善于保持自身的气血、阴阳的平衡,进而达到其 养生的目的。本穴施术宜晨昏各一次。
膻中按摩法
【本穴定位】本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与两乳间联线的交点处,或胸 骨正中线平等四肋间隙处。其属于任脉,为心包之募穴,又为八会穴 中之气会穴。
【施术方法】全身放松,正坐仰卧均可。将双手中指末节指背靠 拢,放于膻中穴上,其余食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屈曲,拇指外展, 然后行功,一点一按,一轻一重,要快慢适宜,轻重适度。如此反复 操作,无次数限制,以自觉有呼吸通畅感觉为宜。此功每日早起后及 晚间临睡前各做一次,每次约十分钟左右。
【功能作用】本功能宽胸利膈、调气降逆,可防治咳嗽哮喘、胸 痛气短、肺痈、噎膈及乳妇乳少等症。
浏览1,6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