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形意拳拳法系的形成

一、李洛能戴家学艺

李飞羽(1803-1888),字洛能,直隶(今河北)深州窦王庄人。李洛能自幼酷爱武术,先 后学过长拳、通臂拳、孙膑诸拳。清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34岁的李洛能前往山西祁县学 艺(吴秀峰,孙石轩,2008 )。

李洛能听闻戴二闾(戴龙邦侄儿,名文雄)大名,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千里迢迢到 山西祁县小韩村想学戴家心意拳艺。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洛能心诚意坚,深知戴 家心意拳的厉害和二闾大师的威名,便将随身携带的纹银投到祁县城东南同乡耕种的菜园 中,以维持生计,等待机会。从此,他经常赴二闾大师所在村庄——祁县小韩村一带卖菜,并 将最好的菜挑出,送到二闾家中。此后两年间海日为戴家送菜,风雨无阻,账房先生郭维汉 给他菜钱,他均分文不收,并说:“只要能见二闾大师一面就行。”郭维汉将此情如实禀告主 人,二闾母听了深为感动,便要二闾去会见洛能。二闾早已猜出来人的用意,便对母亲说: “家拳不外传,遗训不可违啊K二闾母说:“人总要有个良心。里人也好,外人也好,有良心的 人就都是好人。有良心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教拳?”二闾一向至孝,遂遵母命去见洛能。郭维 汉吆喝李洛能进门,洛能喜出望外,推起300多斤重的菜车就要进门。戴家街门坡是五层台 阶式的,且有尺余高的门槛,要将这么重的菜车推进门去谈何容易!郭维汉将两扇街门大 开,心想看你李洛能到底有多大本事!只见洛能将襟搭在两肩,两手紧握车把,“哼”的一声, 车轮滚上了台阶,洛能丹田叫力,“咯噎”一声,车轮跨过了门槛,郭维汉大吃一惊,不由叫了 声:“好大气力!'二闾闻声步入院中,看到洛能身粗力大,是条汉子,顿生爱才之心。洛能一 听说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二闾大师,倒身便拜,口称愿投大师门下,学习拳艺。二闾将其搀起, 让进堂屋,从桌上操起一叠早已准备好的铜钱,说道:“不收菜钱,不能教拳。”洛能会意,上 前伸手就取铜钱。二闾两指一夹,洛能凭借全身力气,铜钱就是拿不到手。二闾说:“你推车 不是用襟吗?为何不用襟试试?”洛能取襟在手,套在铜钱上用力外拉,还是拉它不动,二闾 说声“算了「便将铜钱丢在地上。洛能看到丢在地上的铜钱变成了布粉,惊叹二闾神力,立 即下跪,口称“师父”。二闾搀起洛能,说道:“教几趟拳还可以,但因你是外地外姓人,故不能 收你为徒,这是戴家的家规啊!'从此,洛能一听说二闾保镖回家,便来学拳。一个桩功,一趟 崩拳,练了整整一年。

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戴二闾正式收李洛能为徒。适逢二闾母亲八十寿辰,戴家门 人及其亲朋都来祝贺,洛能闻讯亦携礼前往。他到戴家后主动去厨房帮忙,一会儿剥葱捣 蒜,一会儿拉起了风箱,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戴氏门人正在寿堂前演武助兴,唯独不见洛能 的身影。戴母问起洛能,郭维汉回话:“正在厨房帮忙。”郭维汉遵戴母之命将洛能叫到堂前。 戴母说:“洛能你也练两下,给大家看看。”洛能遵命,便在堂前打了一趟崩拳。其劲力刚猛, 拳拳带着风声,速度之快,令在场的戴家弟子无不赞叹。戴母见状,乐得合不拢嘴。她再让 洛能打几个趟子给大家看看,洛能还是打了一趟崩拳。戴母问其原因,洛能回答:“只学得此 拳。”戴母问二闾,说:“何不多教几趟?”二闾喃喃禀告母亲:“家规难违啊I'戴母喜欢洛能忠 厚老实,更喜欢他勤劳吃苦。于是便让郭维汉亲自写好师承帖,当场让二闾收洛能为徒,并 告诉二闾说:“一定要教好洛能。”是年,李洛能37岁。

李洛能学习戴氏心意拳6年以后,拳艺大进,戴二闾便将他带在身边,开始了为晋商大 贾之家护镖的保镖生涯。李洛能时时照顾师父的起居和生活,一遇情况就主动冲杀在前。 他与山贼盗匪、绿林强人多次交手,显示出他扎实的功底和快捷刚猛的拳法。每每不必师父 出手,他就可以击败强人,保住镖银。不过数年,李洛能在晋商镖队中渐有名声,戴二闾的镖 队在晋商大贾之中名声日隆。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 ),太谷县城第二号大财主孟家重 金聘请李洛能当了护院拳师。

二、“三体式桩功”和“五行连环”的形成

李洛能在孟家护院的近15年间,孟^如先生一直将其待为上宾,一日三餐均有专人服 侍,并经常与其同桌共饮。身为当家的孟女学如先生,除总理孟家商号外,几乎天天都要和洛 能在一起研习戴氏心意拳艺,讨论戴家拳的拳理拳法。不过数年,他对戴家拳中的劈、崩、 钻、炮、横五拳和十二形拳中的龙、虎、猴、蛇、鹰、熊等形拳已能熟练掌握,并对戴家拳的用法 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孟^如先生自幼尚武,青年时,他对少林武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已 经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学得戴家拳后,他对戴家心意拳的练用之法和少林拳的练用之法 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发现了两拳皆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发现了这两种拳都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缺陷,于是他产生了改革戴家心意拳的念头。

一次,孟^如先生领洛能和车二(车永宏)到他家的“元顺昌”化银铺参观。李洛能看到 化银工人剪元宝的步势和架势时,对孟先生和车二说:“师傅们剪元宝的这种步势稳健,架势 起落自如,我们练拳也采用这种步势和架势如何?”孟先生笑着说:“今天我就是请你俩来看 看这种步势架势好不好。”孟先生告诉洛能说:“这步势工人们称之为'坐银剪步',我觉得把 它用于拳术之中比用虎步起落快捷而利落。”之后,他们通过较长时间的比较和反复实践,终 于认定并采用坐银剪步为他们所练拳术的基本步势,虎步及其他步势为辅助步势。他们对 拳谱中“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拳法中的千变万化,莫不赖之于步”的道理,作了认真 研究、对比,认为弓步变化不灵,鸡步又显得支细。通过多次实践,以自身的体会改弓步为坐 银剪步,后改称为“形意半马步”。此后,“形意半马步”即成为形意拳的基本步法。

继而,他们对戴氏心意“身法”中“鸡腿、龙身、熊腰、鹰膀、猴背、虎豹头”的要领,按“六合, 八字,九歌”的要求,改为形意"三体式桩功”。歌诀云:“三体一站四象分,下部鸡腿中龙身,熊 膀猴相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起手鹰捉虎抱头,身成六式寓意深。”练此功时,要求以意领 气,气沉丹田,上松下实,以锻炼脚、腿步的稳固和姿势正确,要求包裹紧密,利于出击顾破,是 谓“一桩顶三功”,并把“阴阳,四象,六合”等法则贯穿于整个形意拳法之中。不久,他们又将五 行拳“把把不离鹰捉”的练法,改为每拳以左右式连接而使动作连贯,突出了五行各拳的特点。 又以拧转步将劈、钻、崩、炮、横五拳连接演练,名为“五形合演”,亦名“五行连环"。

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车永宏正式拜师李洛能。车永宏(1833—1914),行二,字毅斋, 山西太谷贾家堡村人。

自从孟^如先生请李洛能当了护院拳师后,车二得空就到孟先生家向李洛能请教拳艺。 车二曾向本县少林拳师、著名镖师、人称“大杆子”的武鸿圃学过几年少林拳,且能举一反三, 练得恰到好处。但是,他和洛能一比画,就觉得洛能的拳艺格外别致,自己与他相差甚远。 二人一试手,洛能的拳掌不知怎么就会神奇地落在他的身上,而且竟看不出洛能用的是什么 招数。从此,他对洛能的拳法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想:“练拳习武,就是要学洛能师父这样的 拳艺。”

经孟^如先生建议,李洛能又将随其学艺数年的本县孟高村人贺运亨、榆次人李广亨收 为弟子;从此,心意拳的改革、创新和传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孟^如先生和李洛 能师徒对心意拳术之桩功步势、拳式、身法、拳法以及套路等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 讨。同治初年,中国形意拳术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五行各拳和十二形拳中的半数练用之法 初步成型,对练套路五形生克拳已有雏形,并在拳法实践中得以逐步完善。“六合为法”、“阴 阳为母”、“四象为根”成为李洛能传授心意拳时的基本法则。

浏览6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