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氏形意拳重视“攻必先防”、“攻防兼备”的战术。防与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攻防结合 又是矛盾的统一。防与攻在形意拳门中常谓之“顾”与“打"。车永宏常以“先打顾法后打人, 顾法打的是本身"教导门人。他所传授的“五行拳”、“十二形拳”以及所有套路拳都强调预防 为前提,攻防兼备。以五行拳为例,各拳“踩、扑、裹、束、撅”五劲俱用,“工、顺、勇、疾、狠、真” 六方皆有,而每拳中又要求突出其各自的特点和技法。他通常运用的“吞吐趋避,掌拳互变, 滚出滚回”之法,体现了防中有攻,攻防兼备的技击原理。凡入形意拳门者,一开始就必须循 此原理。在此基础上,又经直进、侧进之互为运用,以培养形意拳门人实战的应变能力。车 氏套路拳中,常以倒插步回身,采用“返身顾后,后即前也”的技法要求训练门人。而十二形 之技法每形则只取其一手特技,删繁就简,起势先防,突出“攻防兼备”的战术。他传授的龙 形,一手上接对方来手,后手扑击,跃步踩下,突出了龙的捕捉之能。虎形则用伏身吞进,两 手出击,进步猛扑来表示虎的扑食之勇。猴形以灵纵跳,挑拨抓击之法,突出其纵山攫食之 能。马形用伏身向前直进,以拳猛刨,以示其冲锋陷阵之势。蛇形用伏身盘卧,向前横拔,以 示蛇的伏身而起,拔草之能。鸡形采用切掌啄目瞪踢,以示其厮斗之勇。燕形用伏身跃步撩 阴,以示其抄水之技。鸥形用跃步架打,以示其入林之妙。鬻形用七星步拔转防护,以示其 浮水之形。色台形用调转步双拳挺进,以示其护尾之能。熊形用两拳上顶,以示其有防护之 技。鹰形接熊形之势,用两手前翻扑击落步,以示其有捉拿之能。熊鹰二形合演,以阴阳相 合,体现“武艺阴阳相合能胜人”的拳理和攻必先防的技击要求。他创编的套路拳中的搂手 炮、牵马拼、顺手牵羊、白鹤亮翅、黑熊探掌、懒龙卧道、风摆荷叶等手法,无一不体现以防为 先、攻防兼备的原理。车氏诸法中之六法即“工、顺、勇、疾、狠、真”是也。

车氏形意拳强调“引进落空,智而取之”的技艺。“引进落空,智而取之”,是车氏形意拳 中防中有攻的重要技击方法。戴龙邦《心意六合拳》序言中云:“……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 实贵乎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车永宏的一生即这一理论实践的一生。他认为 技击方法,主要在于步法之变换,身法之转侧,手法之灵活变化,眼法之视察机宜,意识之指 导动作的相互配合。步为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应战时,以身为砥柱,赖以步;随机应变 手法之转变,亦赖以步;进退反侧,抑扬伸缩,千变万化均赖以步;拳以论势,而握其要者赖以 步。据此,他首先在步法上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如将以退为进的连环步、倒插步、跳换 步、调转步、迂回步、偷进步、前带后、后带前等步法,分别运用于各个套路拳中。形意诸拳的 特点是挨身进打,攻防结合。同时,互换位置,化解对方,出招进击,而身法手法的变化,尤其 是步法的变化是极为主要的。车永宏师徒创编《十六把》时,一开始用了大转身180度的步 法。经中元、三光两个弟子演练后,他看出此法内外上下均难以相和,步法、打法也都有毛 病。于是,将其逐步改为以前后带步,调转步,迂回步小转步90度为其特点的形意拳套路。 套路中,既有车永宏独创的拘马拼、阴阳把、迂回步等手法与步法,也有其弟子李复祯制服榆 次拳霸石金时用过的盖耳膝打手法。形意拳套路十六把中的“贯耳、鹰形、托胸、顺手牵羊、 金鸡捏嗦、拘马拼、反拘马拼、结形、阴阳把、捏头、撩阴、推窗望月、寸步虎形、盖耳膝打、进步 刺喉、寸步刺喉”等共十六个动作,故取名为《十六把》。形意大师车永宏创编的《十六把》歌 诀云:

“甲上贯耳乙鹰形,端肋托腔冲中门。

顺手牵羊撅来手,金鸡捏嗦进步攻。

拘马拼法双方用,调步结形护尾能。

阴阳把法迂回步,刁手捏头须侧身。

推窗望月手撩阴,顺势撅手出虎形。

盖耳膝打对刺喉,拳法防攻妙无穷。"

自此,山西太谷形意门人即以此拳相传,至今仍保持着车永宏原创编的形式。形意《十 六把》练法的难度大,而技击性强。同时,车永宏还创编了狮吞手等手法,为形意拳增加了缠 裹吞化等技法。车氏对练套路拳中的捋手炮、搂手炮、扳手炮、栽捶、钓鱼捶、扳栏捶、挎肘掏 心捶、跳换步悠捶、反劈拳、反拘马拼、撅手虎形、迂回步阴阳把等都是引进落空时根据具体 情况采取的不同技法。李飞羽弟子李广亨赞誉师兄车永宏的技法是:“阴阳把迂回步,游置 化险拔转护,引进落空用智取,顾中有打,打中有顾。”车永宏的游置化险,郭云深的崩拳,买 壮图的四把捶,并被称为“形意三绝”。

清同治末到光绪初年,中国形意拳的基本拳式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以及单练、对练套路等 诸拳的练用之法已经完备,此拳种的拳理拳法日趋成熟。至此,一种拳法实践体系和理论体 系完整的全新中国形意拳已在晋商故里——山西太谷诞生。

五、形意拳术理论体系成形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李广亨根据车二师兄所得的师爷戴文雄拳谱作《心意精 义》(墨本)。内容为:(1 )心意拳流传史;(2)姬际可自述;(3 )拳论十法摘要;(4 )六合拳序言; (5)心意六合拳序(重订);(6 )岳武穆九要论;(7 )拳法总论;(8)心意技法概述;(9 )手脚法; (10)瞻践法;(11)心意秘法;(12)游艺引;(13)心意诀要;(14)内功经。附:形意练法歌诀。

.三体势:(原为蹲猴势,后改编而成)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

.五行拳:(依金、水、木、火、土命名)劈、钻、崩、炮、横五拳。

.十二形拳:是龙、虎、猴、马、蛇、鸡、燕、鸥、董布、鹰、熊诸拳的总称。

.单练套路:六合拳,进退连环、鸡形四把、八势拳、杂势捶,五行十二形合演。

.对练套路:五花炮、九拳、五踩六捶、五行炮、挨身炮、连环手、九套环、十二连捶、劈捶、 十六把。

.攻防要道:太阳穴、百会穴、灵通穴、素醪穴、耳门穴、耳根穴、气门穴、华盖穴、膻中穴、 乳中穴、脑海穴、气穴、心腌穴、天府穴、少海穴、臂隐神经、内关穴、前阴、大腿隐神经、膝髓 骨、肩胛骨等共27处。

防护歌:

上防咽喉下防阴,中防胸腹与当门。 脐门气海严防护,腹侧两肋不露空。 头顶太阳与灵通,素醪耳门和耳根。 后面紧防脑海穴,气脆心脸及命门。 致命之处防护紧,倘不注意会丧生。 臂腿穴位也应防,致伤致残害终身。 拳有七十二技法,精义奥妙在其中。 为要防身留一手,千万不可妄传人。

理论上:阐明形意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的拳理。练法上:坚持 “内意外形并重,养气练气并重,搏击防御并重”。内容上:对十二形作了精简,只取各形的一 个独特拳法,使十二形象更为集中,更为突出。拳法上:对传统的“五行生克拳”进行了改革, 创编了单练、对练等许多套路和一些独特的手法、步法。.技击上:由过去的“快攻直取”发展 为“快打猛攻、乱而取之”,“引进落空、智而取之”两种方法,做到“手打三分腿打七、步法不精 不能得”、“单是手道不为能,手足齐到艺为真”(董新亚,2006).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九月初三,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车永宏师兄切 磋拳艺,还协商了十二形之排列序次。决定将原先所定李飞羽所传之六象排在前,车永宏所 传之六象排在后的序次改为:龙、虎二形排在前,称“龙虎为开”,鹰熊二形排在后,称“鹰熊合 演”。从此,鹰形、熊形不再单独演练。改革后的十二形演练序次是:龙虎相交,猴马纵奔,蛇 鸡伏斗,燕鸥同禽,母结戏水,鹰熊合演。十五日,郭云深临行前,同车毅斋师徒共11人在师 兄家中合影留念。李洛能亲传弟子八人,分别为车毅斋、宋世荣、刘奇兰、郭云深、白西园、张 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其中,刘奇兰以身形著称、宋世荣以内功著称、车毅斋以顾法著称,在 十二形演练上,刘奇兰的龙形搜骨、宋世荣的蛇形拨草,车毅斋的游置化险,为一代绝技(郭 春阳,2014)。李洛能弟子为晋冀两省形意拳术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形意拳术得到了 广泛传播,使之成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

浏览69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