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佛山、广州等精武会创建比较早的城市,习武风气比较盛,通过学校传承、 培训班、武术比赛等多种形式,武术传承工作开展得蓬勃兴盛,但其并不局限于霍氏练手 拳的传承。作为霍元甲的故乡、精武文化和霍氏练手拳的起源地,如何充分发掘霍元甲的 文化资源和名人效应,在采用多种形式做好传承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文化和旅游的 联动发展,带动精武镇乃至天津整体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并反过来促进更好传承,是一 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的课题。

1天津精武会和霍元甲文武学校

自从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建精武会100多年来,精武体育会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 和地区,共有70余个分会。广州、上海等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对外交流和贸易的桥头堡, 成为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各种思潮汇聚激荡及革命导源之地,其政治经济文化相比天津具 有很大的优势,故精武会首先在上海诞生并拓展到其他地方,但是,作为霍元甲的故乡, 天津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设立精武会。然而,天津精武会却有一段试图创办的历史。

第一次试图创办应该是精武会旅行团北行之际。1922年10月28日,精武会先遣代 表首先到天津的广东会馆,确定了精武会旅行团大队到达后的欢迎会、排演艺术表演、住 宿及地方人士的邀请等事宜;10月29日,精武旅行团代表到达天津,受到了学界、商界 热情接待;精武会代表随后拜访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11月7日午间,旅行团在广东会 馆内召开了 “天津精武会发起人筹备会”会议,选举广东会馆董事麦次尹为正主任,《泰晤 士》报社长熊少豪和商界名家宋则久为副主任。但遗憾的是,由于汉口精武会五周年纪念 大会,决定11月11日召开,急电催促精武旅行团。因旅行团还有进京任务,不得不匆匆 离津。在报端发启事称:……于9日早车赴京。忽促之间,未及走辞,滋以为歉。谨登报 鸣谢诸,希鉴谅至祷。尊

因此,第一次创办并没有成功。

第二次创办天津精武会是在1935年,由霍东阁亲自发起。1935年时,霍东阁在南洋爪 哇岛已经创办了 8个精武会,非常成功。但他一直耿耿于怀家乡天津一直没有精武会。霍 东阁回到天津,在租界地租下临街的房子,挂牌为“东阁药房”,但并未正式营业,权作落 脚之地。在广东人麦君健支持下,霍东阁借广东音乐会会址(原劝业场美丽川菜馆楼上) 表演武术,宣传精武,动员家乡人都来习武健身。霍东阁的宣传活动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始终没达到轰动效应,不具备成立精武会的条件。这次回国,南洋的妻子叶玉梅随同而 来,因水土不服身染疾病,非常思念南洋亲人。同时,巴城(雅加达)精武总会三番五次 来电召他速回。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兄弟间诉讼。霍东章的长子霍寿嵩从16岁离开家乡小南河,在 外漂泊已经13年,他认为弟弟霍东阁两次回家都没将寿嵩带回,可能是儿子已经不在人世。 他思儿心切,几乎想疯了,逼着弟弟要儿子,最后居然起诉到法院。霍东阁怎样解释都无 效,终于招架不住,于1936年2月不得不重返南洋。

天津精武会第二次创办也没成功。就此,霍元甲和霍东阁在家乡成立精武会的愿望破 灭了。

1990年6月,在霍东阁次子霍文亭的多方努力和天津市政府、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 天津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精武会,会址就选在霍元甲家乡一一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 由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付宝丽女士出任第一任会长,霍公之孙霍文亭出任副会长,天津精 武会的成立标志着霍氏几代人的夙愿终得实现,标志着精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起点。 天津精武会建会伊始,即将着眼点放在霍公家乡,发展精武文化,培养武术才人上。以精 武始祖霍元甲之名,成立了霍元甲武术学校,霍文亭先生兼任学校名誉校长。

1999年,为提高武术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天津精武会的影响力,第一任会长付宝丽

苗)罗啸敖.精武内传.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5-66. 女士提出“办名人名校”的指导思想,力邀当时处于退役期的天津武术队队员郎荣标和候 冬梅出任武校校长和总教练,并且在霍文亭先生去世后,由其长子霍自正接任名誉校长之 职。一边是霍元甲后人,一边是著名武术运动员,使霍元甲武术学校的实力和名声迅速提 升。2003年,霍元甲武术学校正式更名为霍元甲文武学校。学校是一所执行全封闭、准军 事化管理的寄宿式学校,现有师生1800人。图片11

霍元甲文武学校校长郎荣标,是天津精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市政协委员、青联常委, 全国青联委员、原中国国家武术队队长,世界武术冠军,现任天津武术队主教练。1998年, 他在面对国外高薪聘请出国执教的情况下,毅然做出了留下来的选择。作为华夏儿女,他 要为中国武术事业、天津的武术发展再创辉煌。霍元甲文武学校文化背景独特,本着“文 武并举、德艺双修”的教育原则,使霍元甲文武学校成为培养武术后备力量的人才基地和 营造冠军的精品校。图片12

自霍元甲武校成立20年来,在武校的带动和支持下,天津精武会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 绩,精武会培训学员近千人。会员先后在国际精武比赛、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天津市 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及天津市第八届全民运动会上共获得35项第一名。在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的同时,天津精武会与国内外精武友会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天津精武会4次组团赴马来西亚、英国参加精武嘉年华会,也参 加了国际精武武术大汇演和会庆活动。图片13

霍元甲文武学校,在校学生已由建校初期的50余名发展为1500多人,先后向全国各 大专院校、公安武警部队、人民解放军、专业武术队等单位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在 校学生先后参加世界、全国和天津市的大型武术比赛上百场,共荣获各种奖牌2000余枚。 其中,获得世界冠军的学生3名,全国冠军上百名,省级冠军800多名。学校学生先后随 团出访20多个国家进行武术交流,同海内外众多精武会、武术团体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 系。

霍元甲曾孙霍自正是精武镇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名誉会长,他经常到该校开展业务学习 交流,教学生练习迷踪艺。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天津霍元甲 文武学校的600名学生表演的霍家拳赢得了满堂喝彩,用整齐的队列、高难度的动作、宏 大的场面向全国的观众展示了霍元甲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图片14

精武镇在周边中小学开展了 “武术进校园、武术进课堂”的活动,将霍氏练手拳武术 课列入新学期必修课。武术课由霍元甲文武学校教练进行授课,让孩子们学习精武精神, 传承发展武术文化。西青区人大代表就如何推广霍氏拳法提过议案,由霍元甲文武校负责 编写霍氏拳法教材,向全区中小学师生推广普及霍氏拳法的练习,以此强身健体、修身养 性。图片15

霍元甲文武学校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以法治校”的正确方向,坚持学生“以文化学 习为主,以武术训练为特色”的办学目标,以“厚德、宏志、博文、精武”为校训,培养 出了一大批“武精、德厚、文博、礼谦”的优秀毕业生。

天津精武镇作为精武始祖霍元甲的家乡,并通过霍元甲文武学校多年打拼取得的非凡

成就,成为世界各地精武会瞩目的地方,现在天津精武会己成为世界精武联谊会执委会成 员之一,2018年郎荣标先生当选世界精武联谊会副会长。20年来,天津精武会和霍元甲文 武学校携手同心,共同为传承霍元甲尚武精神和精武会创办宗旨努力前行。

2天津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在传承精武文化的基础上,天津着力挖掘霍元甲武术旅游资源,开发相关产品,打造 “津武荣耀”武术文化体育旅游新品牌。力争通过霍元甲和精武会的影响力,为当地经济 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津市旅游局副局长尹大勇说:"'尚武、修身、爱国、正义'的霍元甲精神是天津武 术旅游的一个金字招牌,我们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打造成为天津旅游 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弘扬霍元甲精神,《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通过 发挥霍元甲等天津名人效应、深化事件节庆活动等,加强天津旅游公共营销力度,推广天 津城市旅游形象。

其中,天津西青区政府和精武镇政府扩建了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修建了精武门•中 华武林园,承办了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霍元甲百年英雄会等活动。每年有众多国 内外武术爱好者来到霍元甲的故乡一一精武镇习武修身,体验功夫之旅。

精武麻花、功夫酒、特色服装、泥娃娃、霍元甲系列小儿书等周边产品及舞台剧《武 传奇》等特色项目纷纷推出。其中,2017年起,《武传奇》改版为《武传奇之霍元甲》,以 3D实景演出方式,每个月在津湾大剧院上演三四场。该剧由精武镇政府支持、天津尚武文 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包括《偷艺》《修身》《收徒》《打擂》《精武魂》五幕,约 80分钟时长,讲述了霍元甲从柔弱少年成长为一代武术宗师的传奇经历。郎荣标说:“我们 配合景区打造这部特色武术旅游秀,在原版基础上浓缩了剧情、增强了故事性,表演过程 中运用近百种兵器及拳术套路,演员阵容全部由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冠军团队担当。”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旅游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旅游产品的品 质,注重文化内涵,希望得到知识、体验等,高校旅游专业的教授分析了霍元甲和精武会 的品牌效应。

在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庆生看来,开发霍元甲武术旅游资源,对天津打造国 际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是有价值的切入点,具有文、体、旅融合的广阔空间。一是 故事性,在影视文化领域展开创作;二是活动性,举办相关体育赛事、国际国内武术赛事 等;三是体验性,即旅游项目策划,比如舞台剧《武传奇之霍元甲》传递了更加丰富的信 息;四是系列性,打造年度主题节事活动,比如津武荣耀一一霍元甲国际武术旅游节具有 可持续发展性。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梁智说:天津发展武术旅游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京津冀地区 在古代属于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有独特的武术传统。香港电视剧《霍元甲》等影 视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引起万人空巷的轰动,霍元甲武术文化等因而拥有广 泛的受众基础。大众对全民健身的共识,为武术旅游奠定了基础,也为天津武术旅游发展 带来机遇。

3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积 极拓展沿线国家经济商业交流同时,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从2012年 开始,霍元甲学校就跟随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出访,以中国代表团武术 访演的形式出访了 80多个国家。相继给20多个国家做过武术培训,用武术架起了中国对 外交流的桥梁。

从2013年开始,霍元甲文武学校被文化部指定为全国首家“涉外武术培训基地”,承 接文化部对非(非洲)培训工作。文化部每年派一批非洲国家的学员到霍元甲文武学校学 习3个月,至今已经组织了 5期培训。在3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不仅接受武术基本功的训 练,同时也学习了汉语、书法、绘画等中国文化的课程。此外,按照文化部的安排,霍元 甲文武学校向培训过的国家外派武术教练,加深、推广中华民族武术传统文化。为了加强 与更广泛领域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从2016年开始,文化部又把“一带一路”倡议 东欧沿线上的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学员的武术培训工作交给霍元甲文武学校来做。2016 年8月,第一个东欧国家培训团来华学习。目前,学校已完成对非洲、东欧等近30个“一 带一路”倡议国家数百名学员的武术培训,并且,多次跟随中国代表团赴英国、美国、法 国、瑞士、加拿大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现代传播途径:大众媒体、网络媒体、影视动 漫

从精武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精武人都充分认识到“无文不能行远”。武术之传播, 需要通过公布拳谱,进行表演,最好通过摄影乃至电影来进行传播,才能够起到更好的传 播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武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加入到武术强身强种最终强国的事 业中来。

从更广的武术史的背景下,近代以来武术的中兴,也有赖于武侠小说等大众传播方式。 因为其受众面广,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故其传播效果极佳。精武会的故事为武侠 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精武会有诸多联系的武术大家向恺然撰写了《江湖奇侠传》,以 宣传霍元甲的民族气节和精武精神为主线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更是带动了第一波的中国 武侠小说热潮。

就电影而言,精武会已经开始注意采用电影的方式,后来,霍东阁的弟子邵汉生,也 积极活跃于影视界,而其弟子李小龙更是开启了华人功夫电影的新篇章,从此以后,功夫 成了中华文化之对于世界的不可代替的符号。而其最早虚构的《精武门》的陈真形象,不 也正是从某个角度向霍元甲乃至精武会致敬乃至纪念吗? 20世纪80年代的《大侠霍元甲》 更是开启了大陆武侠功夫片的热潮,也使得霍家拳和霍元甲成为摆脱病弱实现强身强国的 符号象征。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媒体成了最重要的大众传媒。因 此,如何在网上和移动端来更好的传承和传播霍氏练手拳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基本想 法就是要录制合适网络传播的视频,建设相关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传播手段, 把霍元甲的精武精神和霍氏练手拳的技术动作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

另外,针对少年儿童,他们一般更喜欢动漫。但是现在好的传播霍元甲的动漫电影还 是很少的,如何通过动漫等形式,让青少年更喜欢看,在寓教于乐中,传播霍元甲的爱国 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们不知不觉中感受一些正能量,帮助他们多多进行运动,积 极从事健康的锻炼,这对整个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学府科创广场已引入影视科技企业打造影视基地,通过校企结合 的方式,嫁接技术与艺术,挖掘天津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影视。该影视基地在天 津工业大学创建有动画工作室、在海河教育园天津开放大学创建影视工作室。将打造3D动 画电影《宗师霍元甲》及动画系列片。同时,瞄准电影下游产业链,开发与其相关的动漫 玩具、书籍、手游。建设霍元甲主题公园,园内设霍家枣林、津门药栈、西开教堂、张园 擂台、虹口道场、机器制作局等场景,供游人体验娱乐,实现“虚实结合”,形成完整产业 链条。

关于未来,天津精武事业及霍元甲文武学校发展思路,候冬媚在《天津精武事业及 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如下设想:


  • 进一步密切与各国精武会的联系和交往,加快学校现代化场馆的建设,完善和提 升场馆内设施,提高承接国内、国际武术训练、交流的能力,在霍元甲精武文化建设发展 下,把天津精武会与霍元甲文武学校打造成国内外武术交流的场所、尚武文化的展示窗口 和世界精武的总坛。

  • 设立国际武术培训部,满足国际武术团体和爱好者来华习武的愿望,提高培训的 规模和档次;委派教练出国执教,使之成为国际武术的培训中心。

  • 组建高水平、艺术化、常规化、能随时进入霍元甲精武文化旅游园区配合旅游活 动,承接重要演出的武术表演团队,让霍元甲文武学校成为精武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平台。

  • 紧跟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的大规划,继续打造好天津精武会的文化平台,做 好日常工作,以迷踪拳研究会的工作促进天津精武会的研究,不断巩固加强天津精武会的 文化软实力。有理由相信,在此设想引导下,天津精武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爱国尚武!

1霍氏练手拳释名

在精武会成立十周年时出版的《精武本纪》中,练手拳是会员的运动科目之一,翻看 整本书籍,除了出现练手拳、上套练手拳、下套练手拳的套路名称之外,没有套路拳谱展 示,且在其他精武会会刊中均未明确出现“霍氏练手拳” 一名。

1930年10月出版,薛巩初著的《技击准绳》一书中,记载如下文字:

“故拳术之贵,在于不刚不柔,亦刚亦柔,软也可,硬也亦无不可,如此方臻上乘, 能自成一家拳术,必常兼各门之长者也。霍元甲君以拳术闻天下,其家传之练手拳法,确 有兼数门之名手于其中,其有合于鹰爪、螳螂、八卦、太极、形意、披挂、八翻、长拳、 短拳、潭腿各门手法者甚多。大约霍氏历代,亦曾习各门,取其所长,集合自成一家者也, 观其刚柔、软硬、阴阳、进退、左右、虚实、浮沉、吞吐,似无内外家之分,实尽内外家 之长;提气、练气、运气等法,亦俱收而并蓄,而彼至今亦未有分出是何门派,可见学拳 只在肯下功夫,练得到家可矣;内外门户派别,不必问也,然教员资格亦须讲究。”

作者夸赞霍元甲之家传“练手拳”超脱内外门户派别,得兼各家各派之长,卓然自成 一家,但也没有明确以“霍氏练手拳”为名。⑦此书后面章节,列出了作为精武会套路的练 手拳72个动作的拳谱,并明确写出“霍氏练手拳”之名。

2006年,天津市西青区将“霍氏练手拳”申报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书中提 到“迷宗艺为一代武术宗师霍元甲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旁参各派,博采众长而创,霍氏 练手拳是迷宗艺的一种”。

然而,20世纪80年代,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不仅让所有观众为霍 元甲的爱国主义精神欢欣鼓舞,也对其高超武艺记忆深刻,其中提到,霍元甲在霍家拳的

  • 薛巩初,徐愚忻.技击准绳拳术教科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15 基础上,融会创新出一种新的拳法,因此打败对手,霍元甲将之定名为“迷踪拳”,这种说 法影响巨大。因此,霍元甲继承七代家传绝技“迷踪拳”的事众所周知,后来又有“迷踪 艺”和“练手拳”的诸多说法出现,这就有些使人茫然了。其实,把“迷踪拳”的创立归 到霍元甲是错误的。从学术上说,迷踪拳乃是一种古老的拳种,在称谓上亦有多种不同名 称。


秘宗拳、迷踪拳、迷踪艺、迷宗艺、练手拳,到底哪种说法更恰当,他们之间是怎样 一种关系?

(1)秘宗拳的来源。

围绕着秘宗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拳法的名称也因之众说不一,如“燕青拳”、“秘宗 拳”“迷踪艺”“猊拳”等。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寺。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此艺,其 弟子林冲、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后来卢俊义把此拳传给了燕青(梁山好汉之一), 自己引退,以后由燕青传播这个拳法,故称之为“燕青拳”。有传说,燕青的门徒因为燕 青上梁山造反而隐其名,故称之为“秘宗拳”。

或有说,燕青上梁山时,施展绝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迹,追兵迷路,故称之为“燕青拳” 或“迷踪艺”。

还有一说是唐朝末年,有一习武僧人见猊獴(一种猴)相斗于山里林间,其伸臂舒腿 任其自然,彼来此往,灵活轻捷,于是有所悟,即创出此拳。

姜容樵于1929年写的《写真秘宗拳》,认为来自猊才宗的说法比较可信,“唯最后一说, 曰猊踪为最有根据,亦最可信,录之以告海内治技之同志,其能表同情乎?据称猊踪之说, 系唐季少林僧某,为达摩祖师若干世嫡系,访道于某地,见有猴类,日猊獴者,群斗于山 麓,彼来此往,纯任自然;又见一老猴作婆娑舞,凝气敛神,刚柔相济,归有所悟,遂发 明猊踪拳架(即今之秘宗架)、对战靠打(即今之秘宗合战靠打)”⑧姜容樵是从迷踪拳的动 作特点来推测此说有据,按此说,迷踪拳乃是猴拳之一类。姜容樵认为在太极、形意、八

  • 姜容樵.写真秘宗拳(第8辑).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 卦等内家拳发明之前,迷踪拳为最重要的拳术,他说:“在昔太极、形意、八卦,尚未发明 之先,秘宗拳于国术中,重要之地位,而能代表太极者。”还指出其与作为内家拳代表的 太极拳之种种相通之处,“秘宗拳在最初发明之时,其技确为柔术上乘,内家正宗,其姿势 动作,理法功用,无不与太极拳息息相通二


裴锡荣则认为,几种传说都不可考,唯有秘宗拳这个名称确实可信,故姜容樵和裴锡 荣皆以秘宗拳为书名。

而“秘宗”说法的来源,据姜容樵说,是因为卢俊义虽得少林真传,而因为家富有, 秘而不传,或如裴锡荣说言,此拳乃是少林之上乘甚深之拳法,架子虽属于外家而劲力内 蕴,不用力而有力,不养气而有气。

《中国武术拳械录》中则是以“秘宗拳”来命名,说,秘宗拳又称谜踪拳、燕青拳, 又说“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之曾祖就系孙通之高足”。⑨

  • 从秘宗拳到迷踪艺。


根据目前可靠的史料记载,秘宗拳最早的传人是山东人孙通。清朝康熙年间,孙通在 少林寺学得此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河北、山东等地传授。据杨祥全的研究,依 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孙通的武术技艺主要分五支传承,即陈善、吕铜锤、余氏、霍家和 智远和尚。

孙通在沧州的弟子陈善,遍授弟子,将孙通的武术发扬光大。而今,陈善所传技艺被 称为燕青拳。2008年,燕青拳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敬宇为代表性传承 人。

霍元甲继承的七代家传绝技迷踪拳,到底开始于谁?目前没有定论,杨祥全认为,是 小南河霍氏先祖霍利通从河北省东光县安乐屯带过来的技艺的说法比较可靠⑩。另一支则在 静海闫家壕村。之后,在家族内部代代承传,传至霍元甲是第七代霍家传承人了。1913年,

  • 《中国武术拳械录》编纂组.中国武术拳械录.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06.

  • 杨祥全.天津迷踪拳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研究),2018, 7(07):6-11.


《虞初近志》第二卷载《记霍元甲逸事》一文,“西人精研以一技术,辄数百年始奏其功, 今余之拳艺已传自七世,不啻研究数百年矣”。

据1916年《清稗类抄之技勇类》有“霍元甲七世善拳” 一节,记载“霍元甲,绰号黄 面虎,直隶人,以拳鸣于时者七世矣/

那么,迷踪艺的说法如何来的?

关于迷踪艺的说法,最早见诸文字是1912年的《静海县志》。《静海县志》中说:霍元 甲,字俊卿,世居静海县小南河村。父恩第,以保镖为业。元甲承家学,通迷踪艺,挟其 技,往来津沪间。

有一位学者名叫向恺然(即平江不肖生),与霍元甲的好友农劲茹有深交,因此知道霍 元甲的很多事迹。向恺然所著《拳术见闻录》(1916年)及其《近代侠义英雄传》(1923年) 中,论及霍元甲的拳术都称之“迷踪艺”,并指出迷踪艺最大的特点是:与他人较,常令对 手难寻踪迹……。后来媒体文字提及“迷踪艺”的就更多了。

霍元甲成人后,到天津怀庆药栈做事。其间,他亲眼看见了西方列强欺辱中国的残暴 行径,深感中国太贫太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除自觉脸上无光外,还充满一腔义 愤,不愿意忍气吞声,甘受外国人的欺凌。他身怀绝技,却无可奈何,毕竟一人之力无法 做大事。从那时起,他就想把家传绝技派上用场。之后,他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大胆改革, 先是打破霍氏绝技不传外姓人的祖训,开始收外姓人为徒,第一个徒弟便是刘振声。然后, 他又将迷踪拳的很多招式动作进行改造创新,使其更具实战作用,用在拒敌上能防卫,用 在战场上能取胜。这两方面的大胆改革都是在天津怀庆药栈进行的。

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会,将迷踪艺带进了精武会。精武元老卢炜昌于1918年撰写的 《霍公元甲遗事并精武体育会之梗概》一文提及霍元甲人品、拳术的高超,“霍力士元 甲,直隶产也。其父恩第,秉承家学,研练一生,遂以技名一世。至元甲复益以内功,旁 参各派,尽得技击之神。体软如棉,骨坚似铁,虽貌不甚伟,而臂力雄迈。性复尔雅温文, 无拔剑张弩态。骤观之,若无能者,鲜有知其为兼内外家之雄也”。充分说明了迷踪艺之兼 内外家之长,独成一家之特色。

姜容樵的弟子裴锡荣1985年出版的《秘宗拳》一书中写道:“迷踪拳、迷踪艺、猊源 拳等名称的来源都是传说,只有秘宗拳这一名称确实可信。但传到霍家时,霍家认为此拳 古老相传,其渊源已难寻根究底,故称它为迷踪艺"。其实,也可能是指对手难寻踪迹而称 “迷踪”,更可能的是,虽然来源大概可觅,因为读音相同,但是到底为何字,有何种意义, 估计当时已经是很难探讨清楚了,姑且取了 “迷踪”二字。可以确定的是,迷踪拳传到霍 家,特别是在霍元甲时,便是以“迷踪艺”的名称而被世人所知。霍元甲继承了家传秘技, 参考各派拳种加以改进,使得其家传武艺“迷踪艺”(是这一种武术流派的总称,内容包括 拳术、器械、对练等各种套路),武技更趋精粹。

(3)从迷踪艺到霍氏练手拳。

霍氏练手拳是霍家拳术的基础套路,其特点是:全身动作与局部动作相间,灵活多变, 其变化多在意料之外,颇少花招,长于技击实用,不难于学,而难于练,更难于精。

当年,霍元甲将家传迷踪艺中的练手拳带入精武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会员中多为没 有武术根底的学员,为使学员能够上手,所以选择了霍家迷踪艺中的基础套路进行传授。 霍元甲逝世后,其弟霍元卿、次子霍东阁和其徒刘振声跟随霍元甲的教学安排,将练手拳 传授给精武会会员,让此拳在精武会得以发扬光大。为了适合团体训练,便于在学校推广, 使全民尽快都得到习武强身的效果,霍东阁将练手拳整理成谱,并且将动作名称写成7字 歌诀,公诸于世。练手拳拳谱以72式的形式问世了,的确达到了易念、易记、易于团体训 练时动作整齐划一的效果。从此,霍家迷踪艺的入门套路“霍氏练手拳”在精武会推广, 并传到海外。新加坡精武体育会会刊中提到:霍氏练手拳为霍家迷踪艺之一种,经霍家流 传七代,至霍元甲先生,始打破传媳不传女之例。其哲嗣东阁先生更将其秘谱公之同好。 南传者为王玉琴先生、卢炜昌先生。

武术教练苏锦标和会员袁继袖两人根据多年教学练手拳的体会,合作将《迷踪艺(霍 氏练手拳)谱》整理成册。并于1984年10月发表在上海精武会会刊上,文中提到:霍氏 练手拳又称迷踪艺,则明确了两者之关系。霍氏练手拳主要特点是:没有花门,重攻防技 术,套路结构上既吸取各家之长,又突出其本身特点,即注重手脚并用,严密圆活,在劲 力上颇有讲究。“刚劲,刚而不僵” “柔劲,则柔而不软”,姿势舒展、架势端正、动作圆 活、轻灵敏捷,手型有拳、掌、勾、爪,步行有弓、马、虚、扑、偷,手法上集鹰爪、螳 螂、八卦、太极、长拳、潭腿、短拳、形意等各门武术于一炉。此拳具有实用和锻炼价值, 既可增强体质,又可提高自卫能力。

时至今日,操练霍氏练手拳分布区域为:天津、上海、绍兴、南得、九江、松江、汉 口、香港、广州、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和加拿大、瑞士等数 十个国家和地区。

  • 霍氏迷踪艺之霍氏练手拳


秘宗之“秘”,绝秘也,秘藏也,故后面为宗派的“宗”,而迷踪之“迷”,或踪迹难觅, 或渊源迷失,多与“踪”相连。其实,秘和迷二字读音完全相同,只是四声二声的区别, 中国由于地域广大,方言混杂,在古代,武术传授的过程中多采用身传口授的方法,间或 有些用文字做提示的拳谱,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通过文字、手绘图片至少使该拳种 的绝大部分的内容得以保留。但是,在传承中难免会出现因为发音、记忆、知识水平等原 因造成文字错误的问题,给理清渊源和传承脉络造成障碍。所以,如果没有具体的文字记 载,实在难以区分到底是哪两个字。故就此而言,迷踪和秘宗其实所指大概相同。

至于“艺” “拳〃的区分则相对容易,从逻辑上说,“艺”包含内涵更广泛,包括刀枪 器械以及拳术等,“拳”乃“艺”之一部分,但有时,也以拳代“艺。或以“艺”指拳术。

比如,裴锡荣在谈到秘宗拳大师孙通最早在沧州传艺,故沧州的秘宗拳又分为两派, 一派为燕青拳,一派为秘宗拳,但殊途同归,大同小异。燕青拳主要套路有贴身靠、练手 拳及燕青十八翻等。秘宗拳主要套路有秘宗母拳、秘宗拳、秘宗靠、练手拳及大小五虎、 绵掌拳及兵器十八钩、单刀拐、大枪等。

其中,“拳”与“艺”并不严格区分,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练手拳乃秘宗拳之拳术的一 部分,作为同出一源的燕青拳也有练手拳,静海迷踪拳也有练手拳(一套、二套),而且练 手拳之外,往往还有迷踪靠、秘宗母拳等更多其他内容。至于这些练手拳之间是否相同, 是一个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问题。如果仅要传承霍东阁所遗留以及精武会所传的练手拳谱, 并标明其独特性,则必须要加上一个“霍氏”而称为“霍氏练手拳”。

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会刊中,明确提出“霍氏练手拳又名迷踪艺”,其 刊登的迷踪艺(霍氏练手拳拳谱)与《技击准绳》中练手拳72个动作的拳谱⑪,其动作名 称和数量完全相同,此即佐证了 “练手拳” “霍氏练手拳” “迷踪艺”其实是霍家拳中同一 套路的不同说法而已。

就秘宗拳和迷踪拳而言,两者内涵外延大致相同,皆为一种历史渊源的拳术。但是, 连续剧《霍元甲》中霍元甲创立迷踪拳的说法影响最广,故迷踪拳相对秘宗拳似乎更为容 易为大众所接受。但是,从学术和历史来源看,霍元甲绝非凭空创造此拳,故,霍元甲在 多大程度上继承了霍家拳,又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创新?还是说,霍元甲之前的霍家拳在 迷踪拳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某种家传和创新?此皆为需要参考其他拳术套路,并需进一步 考证的问题。目前,霍东阁在其遗留的“练手拳”拳谱中,称“这套练手拳是鄙人的家传, 在拳术之中算他是最重要的。因为……”,由此可见,练手拳必不是霍家家传的唯一拳术。 根据霍自正的自述,可以确定霍家拳法中还有迷踪头路拳,而练手拳和其他拳术之关系也 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

秘宗艺或迷踪艺,从艺相对于拳而言,外延最广,而迷踪艺更多因为霍元甲而扬名, 似乎可以以迷踪艺来专指霍元甲之拳艺。

因为,迷踪艺或迷踪拳外延最大,故以静海县志记载的霍氏迷踪艺以与其他借霍元甲 之名推广的燕青拳或者迷踪拳者相区分,然霍氏迷踪艺之下,仅有练手拳被列为天津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故在括号内具体列出此拳,命名为“霍氏迷踪艺(练手拳)”,以更好体现 霍元甲对于迷踪艺之继承创新以及落实到练手拳上,从而能够体现这几个名词之间的逻辑 关系。

⑪薛巩初,徐愚忻.技击准绳拳术教科书.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56

2霍氏练手拳的传承谱系

理清了不同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理清其历史传承谱系。

霍氏先祖霍利通自孙通学习源自少林拳燕青拳一脉的迷踪拳,传到霍元甲己经是第七 代。他集七世之迷踪艺的精华,又博采众长,才得以“名震南北”,成为继承和发展“迷 踪艺”的一代宗师。他出于爱国忧民之心,遂将“迷踪艺”打破“传媳不传女”之例,开 外传之先河。

2.1霍姓及精武会内的传承

(1)上海精武会。

始在天津授技于开门弟子刘振声,后于1910年创上海精武体操会时,曾收徒七十余人, 把“迷踪艺”公开传世,并亲授霍氏练手拳,遗憾的是当时只教授了本套,霍元甲就因受 日本人暗害而殁。相继由刘振声承师遗志,又将此拳后半套尽传学子。1913年,刘振声离 开上海,虽其行踪不详,但闻他已将“迷踪艺”传徒五代,今在安徽滁州尚有后继之人。

上海精武会由建会其传授霍氏练手拳,至今已经几十年。著名教练苏锦标,生前将多 年练习传承“迷踪艺”进行整理和拍摄,编辑成拳谱,并在精武会建会75周年会刊上公开, 受到国内外学员的欢迎。传承霍氏练手拳己成为上海精武会的传统,2018年10月,上海精 武会为纪念“霍元甲先生诞辰150周年”,决定在2019年1月霍元甲先生诞辰日集体展示 霍氏练手拳,特此举办了《迷踪拳一一霍氏练手拳》培训班。据报道,2018年10月20、 21、24日的三个半天,来自上海黄浦、杨浦、青浦、普陀、静安、徐汇、长宁等各区精武 辅导中心、培训中心及社会团体会员单位的教练员60多人积极报名参加了培训。习练、推 广“精武迷踪拳”(霍氏练手拳)的“种子”己经播下,1月份会在各个基地的练武场上“生 根、发芽、开花、结果”,丰收满满,以精武人习练、展示精武优秀传统套路“精武迷踪 拳”(霍氏练手拳)来怀念先贤。

浏览2,1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