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练习法

(1 )负重跑

上体穿上沙背心,以计时的方法进行长跑练习,里程以5 ~ 10公里为宜° 负重跑不但可以大大增强腿部力量,而且可以使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得到很好 的锻炼。

加速跑

进行100米跑、变速跑、25米往返跑。进行加速跑可以增强腿部的爆发力量。

深蹲u=3087887258,404457358&fm=26&fmt=auto&gp=0

肩扛适当重量的杠铃,两腿分开,略与肩同宽,两手抓握杠铃;身体下蹲至 大腿与地面平行.而后,向上将杠铃扛起,以计时、计数的方法进行练习。

练习时注意,身体向下蹲时速度慢,向上时两腿要突然发力。

蛙跳

两脚略分开,身体下蹲,两手背于背后;两脚用力蹬地,展腹的同时向前猛 力跳出,以此种方法反复练习。

(5 )击沙袋

以各种攻击腿法踢击沙袋,力量由小到大,以计时、计数的方法进行练习。
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 组织的伸展能力。身体的关节、韧带柔韧性好,不仅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 高,而且能减少在训练和实战中的运动损伤。特种兵尤其需要有肩、髓关节的柔 韧性,如果肩、髓关节的柔韧性好,灵活性强,就能从不同角度用最大的力量去 打击对手。柔韧性较好的人在搏击时很少会出现肌肉紧张,动作也相对协调、准 确流畅,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攻击速度和攻击劲力。

11.颈部的柔韧性训练

头尽量下屈至胸前,然后再仰起,并尽量向后仰,反复进行,直至疲倦。

头正对前方,向左后方尽量摆动,再向右后方摆动,直至疲倦。

头向左右两侧尽量摆动,直至疲倦。

(4 )头向左、向后、向右方转动,转动路线刚好在头上绕一个圆形。做完左方, 再做右方,直至疲倦。

2.手腕部的柔韧性训练

采用合气道手腕强化锻炼的方法:将双手置于胸前,左手抓紧右手掌背

用力压。左、右手互换练习。

(2 )握拳扭腕练习:双手交叉握拳沿顺时针转动。

3.肩部柔韧性训练

振肩:双脚自然开立,双臂高抬与肩平,然后向后振臂。

压肩:双手紧握肋木或置于一定高度的物体上,有弹性地向下振压。 注意两手距离不要宽于肩,要由轻到重,逐渐加力。

摇肩:两脚分开站立,两臂依次以肩为圆心摇转。

后拉肩:背对肋木站立,两手紧握肋木,挺胸向前拉,或双人配合拉肩。

4.腰部柔韧训练

转体:以两脚站立,做左右转体练习。

前俯腰:两脚并步直立,双掌手指交叉,两手尽量贴地匚两腿挺膝伸直, 或抱住两脚跟,逐渐以胸部紧贴腿部。

甩腰: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上举。然后以腰、甑关节为轴,上 体做前后左右转动,手臂随着甩动,两腿伸直。

5.腿部柔韧性训练

(1 )正压腿:将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脚尖勾起,两手向下扶按膝关节, 挺胸收腹,直背塌腰,上体前俯,用额头碰脚尖。左右腿互换练习。

侧压腿:身体侧对支撑物,将腿放在支撑物上,脚尖勾起,身体有节 奏地向侧面腿部振压,身体保持正直。左右腿互换练习。

后压腿:背向物体,脚背向下,将脚放置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两腿 和腰部尽量挺直,然后向后有节奏地振压。左右腿互换练习

对脚下压:坐于地上,两脚心相对,双手扶于膝关节上,上体尽量下压, 使两髓尽量展开。

耗腿:其方法略同压腿,不同之处是将腿尽量放于能达到的最高度, 身体尽量靠近腿部静耗5分钟左右,以感觉有微酸痛感为佳。

坐姿双压腿:两腿伸直,前后分开坐下。两腿尽量成一直线,身体正直, 双手支撑身体,身体向下振压。如此互换双腿练习。

踢腿训练:在完成上述训练之后,应进行踢腿训练。由实战姿势开始 做前踢、侧踢、后踢、里合腿、外摆腿等踢腿训练。

6.脚踝部柔韧训练

转踝:左脚支撑,右脚跟抬起,脚尖点地旋转踝关节。左右互换练习。

压踝:跪在地板上,脚背贴于地板,上体后仰。

扳脚:坐在地板上,两脚伸直,用手将两脚往回扳,尽量使脚尖屈至 最大限度。

如何进行速度训练

在徒手格斗中,速度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打斗时,对对手的一举一动必 须灵活迅速地做出反应,以变应变,出奇制胜。身体笨拙、动作迟缓,其他条件 再好也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一位打斗者如能在速度上占据较大的优势,那 么在其他方面也会占有不少优势。

对习练者来说,单纯的动作速度是没有的,它是建立在力量、耐力、协调、 技术等诸因素的基础之上的。神经反应速度、灵活性、爆发力、肌肉的伸展力、 弹力和放松能力、运动技术的质量、想象力与洞察先机能力、疲劳的克服能力、 意志力、精神与肉体的警觉性都是提高动作速度的条件。因而提高动作速度除了 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如进行疾跑、空击、跳绳、打沙袋等训练外,还应重视其 他相关身体素质的训练。

在紧张激烈的搏斗中,动作速度的快慢是相对的。所谓“速度”,只有和时机 配合默契,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没有实战经验,不能掌握攻击的时机,单纯只有速 度也不会取胜。所以说,只有将格斗时机和动作速度结合起来,才能在搏斗中取胜。

1.速度训练的一般要求

(1)训练前先进行热身运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同 时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肌肉和关节的弹性和伸展性,保证在

正式训练中肌肉关节不易受伤害。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适当放松精神和身体,以做到身形合一,使反应 和判断更敏捷,动作更迅速。因为不必要的紧张必然影响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 会导致肢体滞拙不灵,既降低了速度,又消耗了体力。

全身动作协调能使技法流畅自然,能使动作准确、熟练,体力充沛, 应变能力更强,动作速度更快。

招式简练有利于节省距离、体力、时间,保证进攻的速度。

2.速度训练的方法

短距离快速跑:一般跑30米左右,包括30米快速跑、30米变向跑、 30米加速跑。这种训练最适于培养习练者的速度、劲力和敏捷性。

打梨球:这是借鉴拳击速度训练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训练拳手的击 打速度和动作节奏感,提高出拳的准确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高抬腿跑:此练习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大、小腿的速度力量,还能提高 速度频率及速度协调性。

叫号令练习:根据口令、击掌、手势等进行各种步法、拳法、腿法、 身法的练习。

(5 )快速跳绳:快速跳及双跳双脚跳一次绳绕两周。

空击练习:设想敌手做出各种攻击动作,而我则根据敌手的动作做出 相应的反击。此种训练是锻炼敏捷与增加速度的好方法。

(7 ) 一方进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的一方在对手进攻时能判断出对方动作, 并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击。这也是锻炼和提高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动作敏捷性 的有效方法。

如何进行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具体指的是格斗对抗中或训练中长时间保持格斗技术动作质量和 运动强度的能力,以及在持续运动过程中不断克服疲劳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耐 力素质有助你较好地克服在训练、实战中出现的疲劳,从而更好地发挥技战术 水平。

11.耐力素质的培养方法

空击:快速、连续不断地进行空击练习,持续3 ~ 5分钟,间歇 40 ~ 60秒钟。重复5组。

击打靶垫:训练者站在靶前,40秒钟连续击靶,间歇40秒钟。每次 训练3 ~ 5组。

(3 )打沙袋:.连续击打沙袋,每组3分钟,完成200个以上的攻击动作, 中间休息1分钟。连续做3组以上。

(4 )跳绳:跳3分钟休息1分钟,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每次训练3组以上。

一人对多人的车轮战。

2.发展耐力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耐力有力量性的特点,增加力量练习的次数是发展肌肉耐力的一个有 效方法。

根据训练任务的要求,科学地安排训练数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 的时间和休息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就要有完整的训练计划,这样才有助于耐力素 质的提高。

根据搏击的强度大、对抗激烈的特点和你的身体素质水平,科学地安 排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掌握训练强度,并使无氧耐力的训练尽可能多地 结合专项技术进行。

耐力训练不仅是身体方面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因而进行身 体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以促使耐力素质的提高。

如何进行灵敏训练

灵敏是实战搏击对抗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攻防实战不可忽视的重要能 力。在搏击中根据对手的情况迅速改变动作方向、路线、速度和方法等,要靠灵敏。

灵敏是练习者的力量、柔韧、速度、协调性等素质在搏击中的综合表现。技 术娴熟,力量大、速度快,动作协调都有助于灵敏性的发挥。灵敏性在整个搏击 过程中,无论是出击、防守、反击,还是在拳、肘、腿、脚、膝、摔、拿的运用 中都能表现出来。

俗话说“熟能生巧”。提高灵敏性最有效的手段是正确掌握格斗技术要领, 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使神经系统有效地协调合作。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兴奋与 抑制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精确,形成巩固的、正确的动力定型,对提高 灵敏性极其重要。

1.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1 )往返变向跑:在短距离内做3个以上的变向折返跑或在折返点做一些 不同的动作,然后折返跑回。如可以在折返点完成俯卧撑、跳跃、仰卧起坐、跳 转一圈等动作。

(2)动作组合:将各种复杂动作组合在一起,要求练习者快速、准确、协 调地完成动作,可以原地练习也可在跑跳中进行,如立卧撑、仰卧起坐、跳转一

圈两头翘组合练习。练习时可指定动作次序,可根据手势、掌声及其他信号练习。

移动中的躲闪:躲闪穿越摆动沙袋的练习,将所有沙袋尽力大幅度摆 动起来,要求练习者在躲闪开沙袋的同时利用滑步快速前进。

触摸:将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手触摸对方的 身体某一部位,可以利用步伐移动躲闪。

技法组合:不同格斗技术的动作组合练习,如拳法与腿法动作的组合 练习、腿法与摔法的组合动作练习等。

假想空击:假想与敌手搏斗,想象敌手的变化,从而做出诱攻、闪躲 等动作。练习时想象要真切合理,如同实战,同时动作配合要有章法,亦攻亦守, 精神集中。

2.灵敏训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灵敏训练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当训练者觉得自己疲惫不堪时, 不要进行灵敏训练,以免将迟缓粗劣的动作混入高深的动作中。

(2 )发展灵敏素质的训练在训练课一开始的时候就要结合速度训练一起 进行。

(3 )训练动作要丰富多样。因为训练动作越丰富,条件反射的储备也越丰富, 同时灵敏训练的效果也越好。

防身效果倍增的技能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自卫防身

没有哪种武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突发情况,每一种技艺都侧重于不同的基础 训练,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优势。因此,我们建议,练习时应根据自己的体 格、灵活性、健康状况、敏捷性、年龄和精神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训练 方式。如果你的身材很高,可以选择拳击,利用身体优势,使人无法近身。身材 比较矮小的人,需具备闪身躲避的灵活能力。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把所学 的技能灵活运用于具体情况中。所以,掌握多种格斗方式和知识,能更好地为自 卫防身做好准备。

2.坚持不懈地练习5270c074fb0e4deea73a345c91500e94

要学习自卫技巧,每月仅有一个小时是根本不够的。当你适应了一种训练时, 它便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就会感觉更好、更自信。选择一个好的俱乐部和 好的教练很重要,理想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别人推荐的、公认不错的教练,坚持 训练。

在武术俱乐部之外也同样可以练习。你可以挂一个拳袋用来练拳,也可以同 一位朋友或拍档在家中练习(这样很安全),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攻击”你,

反复练习在训练课上学到的东西。多数情况下,每个人一开始都是与朋友一起练 习的,但不久你便会熟悉他们的出招方式,所以尽量与不同的人,各种不同身高、 体重、年龄和力量的人一起练习,你的反应才不会公式化。在现实中不是你去选 择歹徒,而是歹徒去选择你,所以不要把自己定位于某种模式,要经常更换训练 对手。

3.头脑的敏捷性训练

在等汽车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复习一些基础训练,试着去分析潜在的威胁, 想出你如何解决它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处出差的人,在火车站、机场会花 费很多时间用于等待,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和自己玩头脑游戏,如向四周观望, 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找出其中的最安全的地方。比方说,厚玻璃窗处、枝形吊 灯下、墙壁处垃圾箱旁,都不是安全的地方。因为如果有一枚炸弹爆炸了,会引 起玻璃碎片四溅,枝形吊灯掉下来,墙壁倒塌等危险;垃圾箱里可能隐藏蜜蜂、 马蜂或大黄蜂,也不宜靠近。注意观察周围的其他人,分析他们的一举一动:这 个人是一个保安人员吗?他在和我想同样的问题吗?那边有个男人手提一个大箱 子,里面是什么?远处那个工人手里有一把凿子,这倒是个很好的武器。如果发 生意外,哪儿是安全的逃跑路线?总之,要时刻注意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 做好对付任何危险的准备。

这种头脑训练并不是要使你成为一名职业保安人员,也不是使你成为妄想狂, 而是训练头脑的敏捷性。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类似的练习。比如说,你正站 在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你可以想:谁排在我后面?他们手里正拿着什么?把这 些练习当做趣事和一种挑战,它们在自卫情况下很有用处。

4.警觉训练

现实中发生的危险常常是突然而来的,不可能像打擂台一样面对面地发生, 而且现实中的袭击每一击都有可能致命,不会像打擂台一样打了几十拳还能若无
其事地反击。有可能一块砖头从后面打来,就会让你受到伤亡的威胁。

所以自卫最重要的就是警觉,警惕地观察四周,不给歹徒任何可乘之机。出 门时最好与陌生人保持安全的距离,如果有人意图接近你,你就该提高警惕。绝 对不让任何人站在你的身后,这是习武人的原则。47403_2014102010562711rIJ

警觉训练的方法很多。古人讲究“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即是一种优秀的 警觉训练方法,轨迹拳学中著名的泛视和其他武道的八方目训练,也是一种警觉 训练法。方法很简单:时时刻刻留神观察四周,观察陌生人的一举一动,不用刻 意盯着,以自然的状态四下打量即可,关健是“时时刻刻”,只要养成了习惯, 就很难有人能暗算你,即使发生了危险你也能从容应付。据说,持续练几年后, 还能练出神秘的第六感,就算睡着了,有人悄悄潜进屋子,你也能感应得到。
许多格斗术教练对各种攻击应采用的防守和反击策略进行常规讲解、示范和 练习,然后针对不同角度的自卫反击进行表述和训练。这种途径固然可取,但需 经过长期的训练。有时某些课程的传授可能是无用的,或对自信心提高不利,例 如:让一个强壮的男人运用所学的“直臂别肘”对付一个五大三粗的歹徒可能是 正确的,但要求一个弱小的女士用同样的方法去征服一个比她强壮许多的强奸者 是不可行的,甚至更加危险。

针对“一般人”的自卫反击术,要想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就应切合学习者身 体体型、性别、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因素。下面将要介绍的自卫技法,它们没有姿 势、热身练习、手的条件、沉思冥想、内功和功夫大师多年指导等方面的特殊要 求,只需简单、迅速地进行学习,并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迅速、及时,甚至形成条 件反射地去实施反击。它们是自卫反击中最基础、简单和理想的方法。

11 .拳侧反击

使用拳侧进行击打,可以避免用拳头击打而导致损伤或折断指关节及手腕的 危险,即使未能打倒歹徒,仍可对歹徒造成一定的打击。

拳侧是指掌骨外沿向上握紧拳的部分,即手掌顶点与手腕间有肉的侧面。使
用拳侧反击时,应攥紧拳头,用拇指压靠中指和食指,保持手腕伸直并牢牢锁住, 似砍掌一样击出,像鞭子一样运动,接触一刹那,拳头握紧用拳侧击打,击打后 立刻弹回。所针对的最好目标包括:裆部、颈部、鼻子、太阳穴和下颌。

使用拳侧进行击打是一种很容易学习的技术,它排除了用拳头击打损伤或折 断指关节及手腕的危险。

2.掌根反击

在受到攻击时,只要你有一只手是自由的,就可以用它来进行掌根反击,以 此打破任何形式的正面抓握。当然,这种方法也能在其他近身攻击的情况中使用。 通过在腕部向后弯曲手背形成这种徒手兵器,拇指向掌心内收,其他四指伸展, 掌心下部形成小的内凹。在非常接近攻击者时.用掌根猛击其下巴,迫使其头向 后仰,用伸出的四指继续向上抠其眼睛。

如果攻击者与你保持一臂的距离,你可迅速用掌根反击,应像弹簧一样反弹 出去,歹徒脸上任何部位均可作为击打的目标。当然,鼻子应为首选的攻击点。 利用掌根反击,可以破坏攻击者身体的平衡,并很容易使其遭受多次打击。即使 这突然的一掌没有击中他,起码你的迅速出击会迫使其忙于保护自己,这样你就 有机会选择撤退或使用其他后续的攻击。

3.杯形手掌击

“杯形手”掌击类似于武术中的“双风贯耳”,也叫“双边钩拳”。两手靠 近似捧杯状,某些部分像蝶泳运动员的入水动作,两手用力掌击攻击者的双耳, 击打到歹徒后应迅速向后抽回双手。人的脸部受到拳击时,头盖骨里的脑会震动, 但片刻后大脑会恢复过来。如果两边同时受到冲击,脑就没有振动的缓冲时间, 于是伤害会倍增。因此,在使用这个招式时,一旦击中歹徒,就会使其精神恍惚, 甚至会击穿他的耳膜。正因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攻击效果,这个招式在拳击中是 被禁止的。然而,为了自卫保身,我们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此招来击退歹徒。

另外,在拳击方面被禁止的招式还有“振动拳”。这是用手背向外振动的拳 击法,其威力同样巨大,所以在正式比赛中也被禁止使用。这些拳法造成的伤害, 在正当的自卫防身中是被允许的,因此我们可以适时地使用。

4.指关节反击

指关节反击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咽喉、颈部、上腹部、裆部或身体其他柔软部 位。从第二指关节处弯曲四指,将握紧的指尖压在手掌上部,把拇指内收置于食 指指尖处。用四指弯曲形成的指关节,采用猛刺的方式进行反击。

5.正面踢蹬

正面踢蹬比其他反击技术需要更多的平衡和训练,而且它要相当地用力。抬 起任意一条腿至腰部高度,支撑腿稍弯曲,就可以控制平衡。然后迅速向前踢(蹬) 直小腿,不要转动膝盖,无论是否击中目标,应迅速收腿,防止歹徒从前面对腿 的抓握。如果你穿的是足尖很硬的鞋,可用脚尖踢出。另外,还可用脚跟或脚掌 迅速蹬击。最好的反击目标是歹徒的胫骨和膝盖,但裆部也不应忽视。由于对裆 部的反击最具效力,而大多数人对此都会有所防备,只有当攻击者较弱或忽视了 裆部的防守时,才能尝试对其裆部进行攻击。

6.提膝反击

许多自卫术教练警告说,他们反对使用膝部进行反击,他们说“攻击者或歹 徒常常很注意裆部,反击裆部很困难,并且一种糟糕的尝试只会更加激怒他们”。 但对那些在街头有被攻击体验的人,有些境况下提膝反击(如:在前面搂抱被举 起时)是唯一―种实际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的实施,无论是在裆部还是在大腿外侧区域,都会给歹徒带来极大 的疼痛。对大腿外侧的猛击虽然不像裆部被踢造成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但足以
使你有缓冲的时间对歹徒其他部位进行攻击,以使其放弃暴行。在一些特殊情况 下,膝盖作为人体中最强大的关节,提膝反击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在特定情况下 是反击攻击者裆部的主要“武器”。

要实施提膝反击,为了保持平衡要尽量抓握攻击者的衣领,弯曲任意一个膝 盖并向上猛击。假如在一两次尝试后对方仍没倒下,在他处于疼痛状态时,可运 用你的拇指或用手指猛抠攻击者的鼻孔或猛刺眼睛,攻击者会忙于应付,这样你 就可以争取时间逃脱或着手后续的攻击。

7.侧下踹

这种踢法是一种小直径内的强力侧端,它是一种仅需很少时间就能掌握的技 术。侧下踹比空手道这种类型的踢法更具实用性。在使用侧下踹时,身体应稍向 左转以保护裆部,然后猛然抬起右腿,用脚外侧踹击攻击者胫骨并继续向下用力, 直到用脚跟踩中攻击者的脚完成整个动作。你会注意到攻击者身体突然彳顷斜,下 巴暴露,紧接着你再用掌根反击作为后续的动作。

花一定的时间去熟悉和练习以上这几种技术,不久你就会发现这些自卫方法 其实很适合你。一旦你遇险需要进行自卫时,就能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性动作, 以此对歹徒予以反击。

金格斗精——界著名格斗术第

格斗术源于古人类之间的自然搏击打斗。人类生存 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使得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 击(武术器械)逐渐形成演变。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 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格斗技能,如我国的擒拿格斗术、美 国的肯坡空手道、俄式摔跤格斗术等等都是世界著名的

格斗术。本章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些著名的世界 格斗术。

迪厅里热闹非凡,尤其在夜间,这里沉醉着不少“都市不归人”。 很快,一个精壮的帅哥靠过来搭讪,两人聊了 一会,彼此感觉不错, 在迪厅里玩到凌晨一点,帅哥邀请张霞吃夜宵,张霞欣然接受。两人 一起来到一家24小时的快餐店。饭吃了一半,帅哥就风言风语挑逗张 霞。张霞装着没听明白,也不回答,只顾低头吃东西。
当天傍晚,独自来到一家小饭店,点了几个菜,又喝了酒,饭后带着2012年27日张霞来到烟台驾管所考驾驶证,结果没考过,很郁闷。

正吃着呢,她忽然感觉有只手摸向自己的身体,她本能地一躲, 那只手顺势又伸向她的其他部位。张霞火了,推开桌子腾地站起来, 一个就地转身,一只脚飞旋起来,又高又快,在空中闪电般地画了半 个圈,“砰”的一声击中帅哥的头部,帅哥晃荡了几下,四肢软了, 当场被击倒。

这是一起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案例中由于张女士学过跆拳道, 在危机时刻保护了自己。

中国的擒拿格斗术

千百年来,中国武术派别林立,门户之见极深,相互封闭。尤其是被视为门 户之宝的擒拿更是秘不外传,传徒也是择人而行,真正能得其真传的并不多,从 而使之一直蒙着神秘的面纱。这样就导致,各门各派擒拿之间由于缺乏交流而失 去了许多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导致了社会上对擒拿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从而 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擒拿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擒拿发展的实践基础。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擒拿,我们有必要对擒拿的发展作一个历史的 考究,正本清源,达到客观、全面、科学认识的目的。擒拿之术,源远流长,它 缘起于人类的斗争实践,发端于中国春秋时期,勃兴于秦汉之际,极盛于明清今 世。在2000多年的攻战拿杀中,大致经历了折、拿、缠三大技法阶段,而今以 其完备的技术和理论自成一体,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作为一种拼杀技击,擒拿产 生之初,与其他武技并无二致,首先从头颈部开始,以期一次性制敌于死地。从 先秦至汉代的挈头技即为今天擒拿之始祖。《春秋•公羊传》所记载的“宋万怒, 搏闵公,绝其腹”,述说二人徒搏中,宋万使用折断闵公颈椎的绝头之技,将其 置于死地。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兵运用挈头之技击败全身甲胄的对手的 战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记•张仪传》中记载:“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 会战,秦人捐甲徒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猛贲 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到了汉代,中国医学的重大发展, 使人们对人体生理、解剖学深刻认识,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实施擒拿的解剖体位, 这极大地促进了擒拿技术的发展。这时,擒拿又发展到绝肮、压脉技。“绝,断 也”(《博雅》注),“肮,咽也”(《集辞》注),“肮,颈大脉也。俗所谓 胡脉。下即反”(《索隐》)。绝肮技即为绝头断颈之技或以手指压按咽喉或喉 结两侧之颈总动脉之技,以阻断大脑氧气血液之正常供应,致人昏迷和死亡,同 以前的绝头以力横断相比,绝头以指巧压技高一筹。实现了攻击部位由面到点, 手法上由断折关节到压按穴位的突破。随着实战的不断深入及击技的普及与发展, 徒手搏斗技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施折颈压脉以制敌的战机明显减少,从而使 擒拿技进入多技并进而适应新形势。此时擒拿已从固守传统头颈部位开始向人体 两侧转移。汉代中后期出现的拿腕折臂技是擒拿的新发展,其技艺日趋成熟,手 法多样化,战术运用注重避实就虚,主动创造战机,以适应不同情况。擒拿作为 一门独特的技击方法登上搏击舞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元上千年的发展,擒拿到明朝时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变革,从而开创了擒拿的新 纪元——拿体技。

拿体技是以指锋、指腹曲扣如环,以深厚的功力,掐扣肌肤深层,以破 坏肌肉纤维组织,产生剧烈疼痛和酸麻体感而使敌手屈服为目的的技法。明 代擒拿技术的成就是在实践中对人体全身拿点全面认识、筛选和固定的基础 上逐步升华而来。与以前的擒拿相比,明代拿体技是以劲拿全身为主,而非 以强力折断头颈为主,其目的是使对手被拿后产生剧痛或酸麻难忍而束手就 擒,而非简单置人于死地。在拿体技中,拿穴、点穴之法是其精髓,随着医 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体解剖、经络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使拿体 技更加走向科学化。在拿穴数量上,自西汉至明清大为增加,对不同穴位的 击打会导致麻、昏、哑、死的规律也有了全面的认识。所有这些经由内家拳 师的提炼、揣摩运用于擒拿之中,从而达到空前的高度,跳出了拿技以力取 胜的羁绊,增加了拿技的实战威力,揭开了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新 篇章。

余姚黄百家在其撰编的《内家拳法》中,详实地记录了人体的十二经络穴位, 对劲拿一穴而控制全身的技法进行了精湛的论述。到清代,擒拿受其他技击的影 响,尤其是受明代六合枪之圈枪、缠枪技法之影响,创造了劲力上以柔克刚,效
果上反筋错骨的金丝缠腕技。此技以力学杠杆原理为依据,对对手手腕部尺骨侧 肌肉韧带进行强力超常拉伸,造成该肌肉被动不足,从而产生剧烈痛疼,导致其 意志上的瓦解,终至屈服而束手就擒。从今天擒拿擒敌制胜的方法来看,主要是 错骨拿筋和拿穴。拿筋错骨比较直接,因而成为古代擒拿的初始方式,其手段随 着实战的需要不断积累完善,但其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不了劲力的限制,而拿 穴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突破这一限制,起到以小胜大、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拿穴 术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以医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经络的全面认识为基础,因而产 生较晚.技艺的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擒拿的发展史上,拿筋错骨和拿穴法经由两条不同的形成轨迹而相 互促进,最终融合而成今天博大精深的擒拿。然而,擒拿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 各派谙于自知,妄自夸大擒拿的效果,加之习者机械模仿,缺乏权变,导致对擒 拿产生许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作为武技之一,擒拿并非万能制人之技,一切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且需与其他武技相配合,这就使中国擒拿进入了一个新 的综合阶段,即与踢、打、摔交叉使用以制敌的阶段,它突破了拿技制胜之偏见, 确立了 “以巧拿不如以拙打为辅,方为万全之策”的思想。纵观中国擒拿的历史 发展,其技术和理论在实践中不断融入医理兵论而日臻完备,在技法上经历了折、 拿、缠三个阶段而形成今天以错骨拿筋拿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技术体系,并与其 他击技相互配合而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

 

 

 

浏览1,2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