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临敌之松静
东北秘宗拳要求习练者交手临敌时,要兴奋,要斗志昂扬,同时应该十分冷 静和放松。只有身心冷静放松自然,才能临阵不乱,才能应付实战中的各种复杂 情况,才能更有效地进攻和防守,发挥出最佳技击效果,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 但若没有充分的松与静,会导致身心紧张不适,不仅会无谓地消耗精力、体力, 还会使动作的速度、力量大减,致使技法不能正常发挥。当然,放松并不等于松懈, 放松是为了形成更好的爆发力。
交手实战中,要想达到充分的松静,最主要的就是必须要有胆量。拳谚也有“一 胆、二力、三功夫”之说。必须有充分的自信才能有胆量。有道是:见敌有隙而 不敢进,观敌有空而不敢攻,此乃胆怯之症。胆小即失果断之心,胆大能胜兼人 之技。胆怯于内,必畏缩于外,而乘敌怯,必攻其虚,见敌虚,即反攻其怯,则 反败为胜,变弱为强。所以,常有技弱却胆壮而不屈不挠之泼辣者,击败了虽技 高却胆小畏缩之人。此不是以拳打人,而是以心、以思想击败敌手,这才是技击 之真谛。但是,仅仅凭胆大而一味地胡拼乱打,也同样不可取。因稍一失手,必 然会使身心紧张畏惧不能松静。所以,必须严格、系统地勤习练、苦实践,强化 稳定心理素质,精熟掌握攻防技法,并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真正做到艺高又 胆大。由此,才能信心大增、胸有成竹;才能在交手实战中,保持身心的松静自然。
二、 进攻与防守
进攻和防守,是技击实战的两大组成部分。实战中的进攻,也是一种积极的 防守;而防守,则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进攻。由此分成了 “攻击型”和“防守 反击型”两种不同的攻防类型。
获宗修•束al旅之为萩
东北秘宗拳在技击中,要求“以攻为主,攻中带防,寓防于攻” O交手实战时, 在发起进攻的同时,必先以自身的相应部位,将敌易反击的部位控制住,使敌 难以反击,再以迅猛有效的连环组合技法击其要害,制敌惨败。如果我进攻失利, 或敌主动进攻时,我则运用灵活敏捷的步法和身法的变化,来闪打、巧打、进退打、 处处皆打。要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采用合理适宜的技法,不停地攻击敌人, 争取主动,摆脱被动。此为“攻击型”。
另一种“防守反击型”与上述“攻击型”截然相反。此“防守反击型”者 一般不主动进攻,当敌进击攻来时,先做待机之防守,待敌之精力、体力消耗 已尽时,再以逸待劳战而胜之。另外,还可采用你不攻,我也不打,若你进攻, 我即防守反击,多以冷猝之招法击敌,出其不意挫敌锐气,待敌精神已近崩溃时, 可乘势以迅速猛烈之连击制敌取胜。
以上所述,包含了交手攻防中的先招后打之“后发制人”,亦招亦打之“防 中寓攻”和“不招不架即是一下”以攻代防的“以直破横,后发先至”等实战类型, 可根据交手中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类型的对手随机选用。
三、交手中的眼法
因为实战中必须以“眼为心之苗”“眼为神之舍”,而达到“拳技以眼为尊” 之法。所以,在交手制敌中,任何技法的完成,都离不了眼睛。如:进攻前的 锐目审敌势,进攻中对敌的引诱、迷惑,对视中对敌的轻蔑、鄙视引敌激怒, 搅乱敌之心态,佯攻中的指东打西、指上打下,以眼法调敌入我圈套等,若不 是眼睛的观察传入大脑而正确判断,若没有眼睛与技法的密切配合,再精湛的 技击招数也难以发挥作用。拳谚云“踢打摔拿跌,五法靠眼捷”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实战对抗中,务必充分运用眼法,要眼观全局,要怒而威严地察敌颜 观敌色,老话说:“骄者无备,怯者无勇。”要掌握对手的规律特点。要重点 注视敌之肩部,且以余光罩住敌之全身。一般是其右肩一沉,便知将发左腿; 而敌左肩一偏,则防其右拳出击。临战情况复杂难测,全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随时应机而变为上。要想按自己的意图来控制战局,掌握主动,就必须重视和 合理地利用和充分发挥眼睛在交手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四、 交手中的身法
交手中,你来我往闪转腾挪,攻防进退变幻莫测,在如此复杂的斗技、斗智、 斗勇、斗法、斗力、斗志中,要求身法必须能具备吞吐浮沉变化无端,前后左右、 三盘皆应有神出鬼没之机灵。无论是单一技法的实施,还是技法之间、技法组 合之间的衔接变化,身法的正确协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身法运用 如何才算恰到好处,也是能否充分发挥劲力的关键。比如:在技击发力时,要 靠腿快速蹬地后,由腰的转动来传送完成,腰腿等相关部位必须协调配合;也 就是说,身法的高度灵敏协调圆活自然,是技击发力的必要条件。拳谚云:“身 法无定也有定,千变万化难形容。”在实战对抗中,还须谙熟身法变化的作用。 有道是:其身左闪,宜备右击;其身右让,谨防左攻;回身之拳,其力必猛; 翻身之脚,其势愈凶;矮身蹲者,其气必蓄,下盘严防其变;起身立者,其气 已张,上盘防备其攻;探身之拳,其臂较直立稍长,回身之肘,其劲比拳打更烈。 另外,有时候攻防发力,还要求利用身法微小的变化,即已使内劲如弓箭上了弦, 靠身体猛然抖动的暴脆力,而打出脆(寸)劲来(寸劲者,周身内劲疾蓄成点 并瞬间释放,方寸之间即能猝发出全身之整劲击力,名曰寸劲)。此时,身法 之外变化越小,其技术含量和使用价值就越高。因此,要不断提高和熟练掌握 身法技巧,要充分发挥身法在实战中结合各种技法的合理运用。
五、 交手中的步法
拳谚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步动,是即将进击的先兆。“两 手看住门,要靠步赢人”。交手实战中,步法的灵活奇巧和稳健,是制敌取胜 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拳谚还有“步不活拳乱,步不快拳慢”之说。但运用步法 也必须合理,如果过分追求步法的灵活、变化,往往适得其反。例如:在与对 方相距很远处,就开始蹦蹦跳跳,不停地进行各种步法变化,使体力消耗过大, 甚至使敌从中看出破绽,而处于被动。还有拳谚说:“步大不灵,步小不稳。” 步之大小虽是相对而言,但却各有利弊,意在强调交手中的步法,必须紧凑与 开展相结合。因此,技击中要合理运用步法,就必先抓住时机,时机成熟,则 迅速进击;情况不利,则立即退闪。盲目运用步法,必将导致失利。而且要因 人而异,随机应变运用步法。敌强我弱,就必须灵活多变,少与敌正面接手,
衣T家拳•束旅之捣萩
要靠步法变化与之巧斗;但敌弱我强,就可步步紧逼,以稳健合理的步法,迅 速猛烈地摧毁对方。
六、技法精熟而全面
交手实战,是智慧与体力、技法与战术、胆量与应变等的综合较量。敌我 双方之身心,均在运动中蕴藏着瞬息万变之机,若技法单一,攻防单调,必处 于被动和极为不利之地位。因此,东北秘宗拳要求习练者在踢、打、摔、拿、 跌法中,起码各备一两种精熟的技法与有效之组合和随机应变的战术意识等, 并能在实战中,“师法自然,体用有度,变中仍动,动中亦变”全面施展,临 机奇巧而用。还要求各种技法要左右同修,有左必有右,有右也必有左。要上 下连发,手腿并用;要进退连环,左右闪展;要远近有方,攻守皆异;要刚柔 虚实,三盘俱精;才能达到起如猿猴摘果,伏若灵燕抄水,蓄力如开弓,发力 如放箭。使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皆司其用,攻守协调全面随机。就像拳谚 里所说的:“远踢、近打、贴身靠,肘顶、膝撞、擒拿摔跌。"总之,就是要 求技法精熟而全面。有了高质量的技法和全面的技击技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 交手对抗中制敌取胜。
第三节技击基本技术
技击的基本技术,分进攻和防守两大类别。习练者首先要认真掌握这两类中 各种技法单操的基本技术,必须将技法单操熟练到力顺劲整、圆活自然之程度。 因为单操功夫的深浅,是实际交手功力根基之关键。为使习练者能清晰、有条理 地认识东北秘宗拳的技术全貌,本节先介绍了交手实战的“引手法”,又采用分 离性的方法对技击技术进行了分类。将其丰富实用的技法单操分为:手法单操、 腿法单操、肘法单操、膝法单操、靠法单操、擒拿法单操、摔跌法单操、防守法 单操和自身为靶法单操分别详细介绍。
这里向习练者强调:技法单操是技击的基础,是为增长功力,更是为实战做 精良准备。初习单操时,选类要有的放矢,选项要少而精,先不宜选练过于复杂 繁难的动作。要大练小用,也就是要舒展练而紧凑用,要有序练而随机用。只有 持之以恒,经过长期钻研苦练单操和单操组合以后,才能逐步进行交手的全面习练。 切记:“各拳纵然有长短,优劣在人不在拳。”所以,习练者必须认真从基本单 操做起,且脚踏实地地狠下功夫,再经过进一步精熟组合单操,掌握交手的全面 实践而使各项技法“上身”后,才可能逐步达到身灵步活、招法自然,攻防有效、 运用自如的较高的技击水准。
一、引手法
在习练技击基本技术之前,必须首先掌握东北秘宗拳交手实战时常用的,所 谓“引手”的预备式——又称“递手抱门” “实战预备式” “格斗式”等。虽然 称谓不同,要求有异,但“制敌护己”却是共同要达到的原则和目的。实战中, 用一假动作引诱、分散敌之注意力,促其判断失误,而未能防范真正击打,这种 攻敌之法即为引手法。
盛•宗参-束旅之为盛
《孙子兵法》中有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用兵如此,技击也同。 交手时随机应变,善于隐藏己之企图,以假象迷惑诱敌,拳谚道:“你忙我不忙, 两手护胸膛,你慌我不慌,两手护中央”“两肘不离肋,两拳不离心” “内实精神、 外示安逸”等都强调了首先应该是有效防护自己的要害部位,在此基础上,再寻 找时机来反击战胜对手。交手中,虚引佯探,使敌真假难辨,待时机、察破绽, 见隙即实,迅雷不及掩耳。
东北秘宗拳常用的引手法,分顺步引手和拗步引手两种。
(一) 顺步引手
- 两脚左前右后开立,约宽于肩,前脚脚尖微内扣,后脚脚尖斜向侧方,两 脚全脚掌着地,两腿微屈,两膝微内扣;重心偏向后腿,或随身动而前后有变。
- 头正、颈直,胸部内含,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为缩小被打击面而稍微侧 身对敌,目视对方的肩、手、腿;因为肩动是腿攻的预兆,由肩动可看出对方起 腿的规律。
- 两臂弯曲自然放松,两肘下垂,左臂向前抬起,高度略低于眼睛,上臂和 前臂之间约成90度;右手置于下颌与左肩处;两手宜自然松伸为掌或半握之松拳, 或上下或伸缩或顺逆缠手摇腕或拍体惊诈,以左趋右闪逗引对方,来抓寻或创造战 机。
- 以上所述之左腿、左手均在前的引手姿势为“顺步正架”,反之为“顺步反架”。 可根据个人习惯或实战需要来选择采用。
(二) 拗步引手
- 两脚左前右后开立,约宽于肩,前脚脚尖微内扣,右脚脚尖斜向侧方,两 脚全脚掌着地,两腿微屈,两膝微内扣;两腿重心随身动而前后有变。
- 头正、颈直,胸部内含,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向左侧转腰偏对,以缩小 自己的被打击面,目视对方的肩、手、腿;严密注视对方手腿动向之预兆。
- 两臂弯曲自然放松,两肘下垂,右臂向前抬起,高度略低于眼睛,上臂和 前臂之间约成90度;左手置于下颌与右肩处;两手宜自然松伸为掌或半握之松拳, 或上下或伸缩或顺逆缠手摇腕或拍体惊诈,以左趋右闪逗引对方,来抓寻或创造战 机。
- 以上所说的左腿、右手在前的引手姿势为“拗步正架”,反之为“拗步反架” o 可根据个人习惯或交手需要来选择运用。
实战中,引手姿势的选择,既要有利于防守,又要有利于进攻,要求在精神、 气息、姿势上都应该符合生理、生物力学原理和攻防的基本法则。如:高架势, 省力,但却不易保持平衡;中低架势,便于迎放,但也不宜大幅度移动。相对而 言:步大不灵、步小不稳。强调:就势应机而紧凑与开展相结合。所以,只有掌 握正确合理的引手姿势,才能使自身前、后、左、右移动迅速,才能攻、守、进、 退总是处于有利的位置,才能为恰当应付各种局面和有效制敌而准备有利条件。
二、手法单操
手法单操,包括拳法、掌法和指法等.,用手来完成的各种技击方法之单操。 秘宗拳的手法较多,都是先单操单练好左手或右手单击,逐渐可一步两掌或一步 三拳,再连击、连环击、双手组合击等,熟中生巧以自然达到实战时,可运用自如、 随机应变、即兴组合之能力。如一步三拳中的冲拳,就是秘宗拳的主要实战手法 之一,功夫纯者冲出的一拳,即可有崩冲、挑冲、砸冲或搓冲之别。各类单操是 实战技法的基础技术,务必熟中生巧且精益求精。
手法单操,一定要配合步法来习练,要身手步充分协调,排除枯燥感,专心 投入持之以恒。
这里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手法加以介绍。
(一)拳法
秘宗拳的拳法有多种。其特点是:在交手运用中,要“去时散手,着人成拳”。 这是强调拳在出手击打时,先可散手松拳而不宜紧握,只在击中落点的一瞬间, 才把松拳握紧;且当迅速一击后,则又恢复成原来散手松拳状。这种用拳特点, 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和省力,放松而舒长,舒长而击远,且松则活,活则灵,更符 合实战之需要。
常用的拳法有崩拳、劈拳、撩拳、砸拳、冲拳、圈捶、锁口捶、栽捶等,现 分别将其单操介绍如下:
- 崩拳
崩拳包括前崩拳和横崩拳两类,又有上崩、中崩、下崩和连环崩拳之分。
衣T宗拳-束火旅之为花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左臂以肘为轴使前臂催动左拳抖腕向 前快速弹击,拳心向上(横崩向侧),力达拳背和指骨;崩拳出手时,上体、肩 部等不可有预示动作,要猛打快收,攻敌以措手不及。
攻击部位和作用:运用崩拳攻敌时,可上崩击头面、中崩击胸胃、下崩击腹 肋等部位;连环崩即左右崩拳连击,或连续崩出多拳,令敌防不胜防。在交手实 战中,崩拳的特点是力大快狠,实用性强。
- 劈拳
劈拳有前劈、侧劈、抡劈、斜劈之分。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将左拳由上向下或者沿着斜的方向快 速有力地劈打,要求转腰活肩、直臂脆劈,挥臂放松、力达拳轮。
攻击部位和作用:在交手实战中,单手劈拳或两手连环抡劈,主要劈打敌之 头部、面部、颈部以及锁骨等致命要害部位,其柔中有刚,灵活机动,制敌以措 手不及。
- 撩拳
撩拳分正撩拳和反撩拳两种类型。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拳由下向前撩打为正撩,要求力达拳心、 拳眼或拳背。而拳由下向后撩击为反撩,须力达拳心、拳轮或拳背。要求活腰、顺肩、 催肘、抖腕和臂微屈。
攻击部位和作用:交手中,撩拳可攻击下颌处和裆部;其作用是能巧妙地重 创强敌,甚至将敌掀起跌出。
- 砸拳
砸拳分为前砸拳和侧砸拳两种。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先将左臂抬起后,再屈肘以前臂带拳 下砸,拳由上向前下方砸打为前砸拳,而拳由上向侧下方砸打为侧砸拳。前砸、 侧砸均要求力达拳背或拳轮。
攻击部位和作用:砸拳多用在砸打敌之腹部或腹部以下的肢体部位。实战中, 出其不意的、有效的重、硬砸打,可制敌损伤而被动。
- 冲拳
冲拳有前冲、侧冲、斜冲和上冲之分。
击法和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出拳要顺、要走直线,要走螺旋劲, 使拳旋转快速有力地向前、向侧、向上或沿着斜的方向迅速冲出,达到出手如放箭、 拳打似流星。要求拧腰、顺肩,爆发直击,不可有预发动作;臂要伸直、力达拳面, 出拳要快打快收、打出寸劲。
攻击部位和作用:冲拳有先锋拳、主力拳之称,上冲打面部、’太阳穴;中平 击腰肋处;下冲攻腹裆为主要目标。交手中,冲拳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种手法; 其左右连环,长击远贯,也为踢、拿、摔、跌等技法的运用,起着开路架桥的作用。
- 圈捶
圈捶是由外向里弧形挥击,从侧面击打对手的拳法,有单圈和双圈之分。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单圈为例,上体微向右转,左拳由外向前、
向里弧形击出。要求借自身拧腰、蹬腿之力,以腰带臂,肩要放松,臂要微屈,
腕要内扣,则力达拳面,凶猛挥击。双圈即双手同时打出,称“双风贯耳” O
攻击部位和作用:圈捶击打的目标是上打太阳穴、面颊,下打腹胃、腰肋部位。
在实战中,以斜出或弧线击敌,发拳凶猛、动作快、力量大,并为其他手、腿、拿、 摔、跌技法创造进攻时机,是有效重击的横向型进攻手法。
- 锁口捶
锁口捶是接近对手时近距离的攻击型拳法。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在身体转动中,以蹬腿、扭腰、送胯
之合力,将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屈臂猛击,拳心向里,拳面向上,力达拳面,高与 下颌平。
攻击部位和作用:击打的目标是对方下颌及肋腹部位。特点是击打突然,攻 击力强,不易防守。在交手实战中,可配合其他手法、腿法和膝法进攻对方,由 于锁口捶击打距离短,如若近战其威力更大。
- 栽捶
栽捶是在中、近距离的攻击中,胳臂由屈到伸,猛力栽打的拳法。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要以腰带动胳臂先屈起肘来,左拳从 上往下或者从上往前下方猛力栽击打出。栽打时,速度要快,臂要有弹性,力达 拳面Q
攻击部位和作用:交手实战时,适用于栽击敌之头部、面部、胸腹等部位。
可侧身迎敌,出其不意,猝发栽捶,立竿见影,技法精者往往一招制敌。是短距 近身相接时,使用之最有效的狠拳方法之一。
菽宗拳,束.at旅之揭盛
- 架打
架打是两手分别一招一打,边防边打,打中有防,防中有攻的反击性拳法。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左拳内旋使拳心向外并屈肘于头部左 侧以前臂上架的同时,右转体将右拳向前猛力冲打。要求上架、转腰、冲打,连 贯紧凑一气呵成。
攻击部位和作用:当敌向我上盘击来时,可即用架打还击其头面部位和胸腹 等部位。此技法即为:亦招亦打,边防边打,防中寓攻之防守反击的基本技法。
- 拢掩拳
拢掩拳是在一手拢掩敌之来手的同时,另一手已经击敌的技法。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在左手拢掩敌之攻来的右手的同时, 进左步以右拳边内旋边向右前上方斜冲打出。要求力达右拳面并拳眼向左下方, 完成动作要连贯、协调、迅速、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假设敌以右手击来时,可立即用左手拢掩,同时将右拳猛 力冲打敌之头面和颈部、胸部等部位。防守反击使敌措手不及。
(二)掌法
掌的用法,决策于腕;刚柔制人,贵在变化。技击中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掌 法有推掌、穿掌、拍掌、摔掌、掉掌、砍掌等,现将其单操依次介绍如下:
- 推掌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将左拳变掌,旋臂向前推击打出,力 达掌外缘,眼视左掌。要求转腰、催肩、抖臂均要用爆发力,掌与前臂要成直线。
攻击部位和作用:推掌主要适用于攻击敌之面部和肩部;交手中,若为双推掌, 则可攻击敌之肩及胸部,用于防护圈捶攻击效果也很显著。
- 穿掌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将左拳变掌,掌心向上向下或向侧, 直腕向前、向侧或向斜下穿插敌方。要力达指尖,眼视左掌,要转腰、催肩、抖臂, 使掌背与前臂成一直线。
攻击部位和作用:穿掌可以穿插敌之双眼、喉部和软肋,使敌疼痛难忍。同 时也具有防敌之直拳的进攻和扰乱敌之视线的作用,使敌战术混乱,并失去攻击 主动权。
- 拍掌
击法与要求 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使左拳变掌,胳臂由屈到伸,向前或向侧, 以前臂催带俯掌抖腕向下快速拍击,力达掌心。要求伸臂拍掌时,要以肘为轴, 要有弹脆劲,注意拍击时不要有预示动作。
攻击部位和作用:拍掌主要攻击敌之面部、胸部。其动作小、速度快,也可 连续发起小攻击,为完成其他技击招法创造条件。
- 摔掌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把左拳变掌,使胳臂由屈到伸,掌心向上, 以前臂催带掌背向前方往下抖腕甩出,力达掌背。要求伸臂摔掌时,要以肘为轴, 而且要有弹脆劲,摔掌时不要有预示动作。
攻击部位和作用:与拍掌同。
- 掉掌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将左拳变成掌,掌心向侧,使前臂向 前方由屈到伸横向击打,催动掌背自右向左侧抖腕撞出,力达掌背。要求伸臂撞 掌时,要以肘为轴,还要有弹脆劲,而且掉掌时不要有预示动作。
攻击部位和作用:与拍掌同。
- 砍掌
砍掌有内砍和外砍之分。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将左拳变掌,掌心向上,直臂或臂微屈, 由外向内以掌直腕似刀猛力横砍,为内砍掌;而此时掌心向下,由内向外猛力砍 击为外砍掌。要力达掌外缘,要砍击快速有弹劲,但不可有预示动作。
攻击部位和作用:砍掌主要用在攻击敌之面部、颈侧、颈后部和肋部。可以 连续发起进攻,并能转移进攻意图,打乱敌之防守。
- 带打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当敌以右手向我中盘击来时,即将左 拳变掌,使掌心向右沿敌臂屈肘回带后,迅疾顺原路返回,以摔、崩、冲、撞、 砍等技法击敌。要求右手辅助回带、紧密配合,左手返回击打快速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带打主要用于击打头面、颈部和两肋部位,可制敌被动或 损伤。
- 拨打
盛宗拳-束业旅之揭届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当敌以右手向我头面或胸部击来时, 我即以右手向左横拨,同时快速用左掌推打回击。要求拨准打狠,连贯紧凑,一 气呵成。
攻击部位和作用:拨打主要用于击敌头面、颈部或胸腹部,制敌失去主动或 受伤。
- 捋打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若敌以左手直击我腹肋部位时,我可 立即用右手沿敌臂后捋,同时左手以推、拍、冲等手法还击。要求捋准打狠,一 气呵成。
攻击部位和作用:与拨打相同。
- 挑打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当敌以左手向我头面或胸部击来时, 可即用右手向上挑击,同时左手以掌向敌眼或喉部穿去,接着用右手再次向敌或 冲或穿或锁口捶等种种手法击打。要求动作协调连贯,击点准确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与拨打相同。
对于实战时手法中的拳、掌、指等技法的运用,可随机灵活调整,不必拘泥 于使拳法时手必须握成拳。如:撩拳击裆,也可随机使拳变掌而打出撩阴掌,制 敌效果更佳。前辈曾有“技法之练是为用,但要死练活用,且强调活用。如交手 中的手,握为拳,散为掌,而伸为指,用不拘泥,以制敌而灵变巧用”之说。因此, 从技法的随机可变、灵活善用,也可看出酣战中常打出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 而知其一斑。因此,只要是制敌需要的、能使攻防效果更佳的,不论何种技法和手段, 即可果断地随手击发。
三、腿法单操
秘宗拳东北派的腿击法十分丰富,有搜踢、摞踢、勾踢、挂踢之分。可上踢头胸, 中踢腰腹,下踢裆腿,而且前后左右皆有多种不同的攻击方法。在交手实战中, 腿法非常重视上、中、下三盘的协调配合,会同手、眼、身法、步周身一气,使“脚 随手起,手随脚落”,“手之出入不离口,脚之进退紧随手”;要达到如拳谚所 说的“抬脚轻,落地松,踢起腿来一阵风”,就是说腿法的应用应该起腿要轻灵,
落脚要松柔,踢腿要果断、快速、有力,恰似一阵风一样。同时,发腿还要“贵 踢关节穴脸,勿踢宽髀厚肉” O切记:只有技法熟巧、踢得既准又狠,才能尽显 腿法的威力,达到“一腿千钧力,一足定乾坤”之效果。
但是,腿法的运用必须强调:只有在保持自身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其 威力,否则收效难佳甚至受制于敌。老话也有“起腿半边空”之说,这明确地指 出了实施腿法既有利也有弊。因为以腿法攻敌时,其一腿抬起而只靠另一腿支撑, 不仅稳定性差,使自身平衡不易维持,还可能被敌抄腿抱摔。因此,凡应敌发腿时, 必须择机适当,注意掌握重心和起腿高度,注意发腿、收腿要迅速灵活,不轻易 起高腿,以保持平衡来弥补“半边空”之憾。
现将常用的腿法之单操介绍如下:
(一)搜踢中的主要腿法单操
- 搜裆腿(弹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敌之 裆部迅速弹踢,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力达脚尖。要求弹踢有力,发腿和收腿均要 来去迅速。
攻击部位和作用:搜裆腿主要用于攻击敌裆部,被踢后疼痛难忍,甚至昏厥。
- 胸前挂印(蹬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勾起脚 尖向敌蹬踢,膝部挺直力达脚跟。蹬踢要求力足劲透,发腿和收腿均要来去迅速。
攻击部位和作用:此腿法主要用于攻击敌之胸、腹部,蹬踢力大易使敌伤而 受制。
- 搜肋腿(侧踹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稍屈,另一腿在上体侧斜倾的 同时,由屈到伸,脚尖勾起猛力踹出,高与肋平,力达脚跟。要求上体的侧斜倾 与重心的下降以及腿的踹击,三者必须同时进行,且腿的踹、收速度要快,部位 要准。
攻击部位和作用:搜肋腿除主要攻击软肋外,还可以踹击敌之胫骨、膝部的 内外侧及胭窝处。其正面、侧面,远、近距离皆可发腿,且势疾狠猛制敌显效。
- 点腿
衣T家拳•束/匕潦之捣瘗
点腿有前点和侧点之分。
- 前点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由 屈到伸,脚面绷平,向前点击,力达脚尖或脚掌前端高与颈平,同时上体稍向后仰。 要求点击有力,踢、收迅速,重心稳定,部位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前点腿主要攻击颈项之喉部以及心窝等部位。此腿的掌握 和运用,非技精术巧而不易奏效;但运用成功时,可异军突起,击敌于意外,防 不胜防。
- 侧点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从 体侧提起,由屈到伸力达脚背部位,高与颈平,上体侧倾,迅猛发腿而搜点侧击。 要求侧体、发腿同时,且迅发速收,重心要稳,部位要准。
攻击部位和作用:主要攻击颈侧之动脉处、太阳穴、腰侧及软肋等部位。因 侧点腿起腿方便,攻击迅速,是中距离交手时常用的有效腿法。
- 撞腿
撞腿有钉撞腿和扁撞腿之分。
- 钉撞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脚 尖勾起,脚跟擦地,由屈到伸猝然踢出,以脚掌前端钉撞击敌。要求动作隐蔽, 迅速有力,击点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钉撞腿主要攻击敌之小腿迎面七寸胫骨处。若击点准确, 其痛无比,而丧失交手实战之主动。
- 扁撞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脚 尖勾起外展,膝内侧向上由屈到伸以脚底猛力撞敌。要求动作隐蔽,迅速有力, 击点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与前撞腿相同。
- 斧刃腿(铲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同时拧腰调髓将另一腿 在由屈到伸中,扣膝内旋,并使脚尖也内扣后,猛力向侧铲击,要求脚高不过胸, 低不过膝,力达脚掌外缘。
攻击部位和作用:斧刃腿主要用于攻击敌之膝关节部位;交手中,可将敌之 迅猛攻击消截于半途或将敌之前腿膝盖或腿窝铲伤则可立即结束战斗,即便铲踢 在敌之腿部肌肉上也会因瞬间剧痛而大大削弱其攻击力。
(二) 摞踢中的主要腿法单操
- 侧摞腿(十字踢)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脚尖勾起,直腿 向侧前上方摞踢击敌,高与胸平。要求侧闪要快,髓随踢转,周身协调,踢击要准。
攻击部位和作用:主要攻击敌之胸、腹、肋部及大腿后群肌肉或胭窝处。若 擦踢有力,击点准确,可使敌受到损伤而丧失战机。
- 后擦腿(后撩)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上体右后转并前俯,另 一腿脚尖勾起,以脚跟用力向后上方撩踢擦击。要求俯身转髓以腰带劲,向后擦 撩是以大腿带动小腿,且要迅速有力,击点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后擦腿主要用于攻击敌之裆部和小腹;以脚跟撩击力大而 难以防护,是佯装败势反击进攻颇有威力之有效腿法。

- 外摞腿(外摆)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脚尖勾起外翻, 由里向外经面部作扇面横摆擦击。要求以腰催腿,闪身快,起腿迅猛有力,预示 动作要小。
攻击部位和作用:主要攻击敌之头部、面部、肋部,关键时出其不意,对敌 威胁较大。
- 转身擦腿(虎尾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前腿支撑微屈,在后转身半周的同时, 后腿随之横摆摞踢击出,力达脚跟或脚底。要求后转身横摆擦踢时,要以腰带腿, 距离恰当,时机巧妙,起腿突然,迅猛有力,击点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主要攻击头部、面部、胸部和肋部;此腿法须掌握精熟方 能显效,攻击力大,难以防范,可出其不意地打乱敌之阵脚。
(三) 勾踢中的主要腿法单操
- 撒踢(低勾)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脚尖勾起,由屈 到伸从外向里勾擞敌之前腿脚跟,力达脚弓。要求撒腿勾击要脆快,力点要准确, 脚跟要擦地,发力的幅度大小要控制恰当。
攻击部位和作用:檄腿主要用于攻击敌之前腿脚跟部位,可制敌摔倒或重心
偏移。
- 勾踢(中勾)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屈膝脚尖勾起, 由屈到伸从外向里勾击敌之前腿两侧,力达脚掌前端。要求勾踢要迅猛有力,击 点准确。
攻击部位和作用:本勾踢主要用于攻击敌之小腿三角肌、里外膝侧、胭窝或 两肋及大腿之后群肌肉部位。出其不意,重创重击,击点准确,可制敌损伤而失 去战机。
- 刨腿(高勾)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稍转腰后移上体,支撑腿微屈,另一 腿勾起脚尖,以直腿迅速刨腿勾击,力达脚掌前端。要求支撑腿要稳,而且转身 侧偏上体要与刨腿勾击同时进行。
攻击部位和作用:此刨腿高勾踢法主要用于攻击敌之面部、颈部和两肋等部位, 若时机准确,发腿巧妙,可使敌难以逃脱,是效果非常的抢攻和反击动作。
- 扫堂腿
扫堂腿有前扫腿和后扫腿之分。
(1 )前扫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上体前俯,两手扶地(也 可以不扶),同时支撑腿蹲屈为轴,另一腿伸直,勾起脚尖,脚底擦地,向前扫击。 要求俯身与扶地以及前扫要同时进行,蹲屈的支撑腿要稳,要以腰带腿前扫迅速 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前扫腿主要攻击脚跟部位,可使敌后倒;当时机掌握恰当 和力点运用准确时,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2)后扫腿的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上体前俯,两手扶地, 同时支撑腿全蹲为轴,另一腿伸直,脚尖勾起以脚底擦地,向后扫击,力达脚跟。 要求俯身与扶地以及后扫要同时进行,扫腿时脚跟不要掀起,要以腰带腿扫击迅 速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后扫腿主要用于扫击敌之小腿,若运用成功,即可将敌击倒。
(四)挂踢中的主要腿法单操
- 挂面脚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腿微屈,另一腿勾脚尖里翻,由
外向里作扇面里合横挂踢击。要求以腰催腿,起腿迅猛有力而预示要小。
攻击部位和作用:主要攻击敌之头部、面部。交手中不易引起敌之注意,关 键时运用成功,其效果对敌有明显威胁。
- 侧挂腿
击法与要求:以顺步正架引手式为例,支撑之右腿微屈,上体稍向右转,左 腿脚尖勾起向右前方踢出,高于敌之膝关节以上,胸部以下。当膝关节伸直时, 小腿猛然回收,成脚外侧向前的侧提膝式。要求力达脚跟,支撑腿稳固,且在小 腿回收侧挂触敌时,要弹劲迅速挂击有力。
攻击部位和作用:用侧挂腿可攻击敌膝关节的侧面,并接连进击打乱敌之阵脚; 当敌以弹腿踢来时,即用侧挂腿挂开后,脚不落地,立即以侧踹猛击敌之支撑腿。
- 蹬扑(后挂腿)
蹬扑属于挂踢腿法之一,有左、右蹬扑,前、后蹬扑和飞身蹬扑之别。
(1 )右蹬扑的击法与要求:以拗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左腿支撑,右腿护裆提起, 同时腰向右转,此时身如缩紧的弹簧,有一触即发之势;再以腰为轴带动右臂猝 然向左顺肩拧转扑击的同时,右腿猛力向右后侧方向,以脚跟和小腿后侧弧形挂击, 并蹬直成左弓步,形成上下力偶,犹如千斤压缩之弹簧,猛然全力释放。要求挂腿时, 脚掌擦地并用力使右腿绷紧蹬直;蹬扑全过程之劲要整,要协调连贯一气呵成。
攻击部位和作用:蹬扑中,右手随敌之距离,近用圈捶、推掌,贴身肘击而 制敌跌出。此技娴熟,并运用得当,使敌可有沾手即跌之绝妙效果。
- 左蹬扑的击法与要求以及攻击部位和作用,同右蹬扑,唯方向相反。
- 前、后蹬扑的击法与要求:所谓前、后之分,即我的挂蹬之腿插在敌腿 前侧完成蹬扑动作的为前蹬扑。反之,为后蹬扑。
攻击部位和作用:前蹬扑可制敌俯摔,而后蹬扑则制敌仰跌。
- 右飞身蹬扑的击法与要求:以拗步正架引手式为例,左腿支撑,右腿向 前撩起的同时,左脚起跳,使身体腾空跃起;在空中或在左脚落地之瞬间,以腰 为轴有力地向左拧转,带动上肢或手或肘顺肩扑击的同时,右腿向右后侧方向以 脚跟或小腿后侧突然弧形挂击蹬直,成左弓步状。要求动作完成落地后,踏实站稳。
攻击部位和作用:当敌快速撤离时,即用飞身蹬扑追击插腿后挂,而制敌摔跌。
- 左飞身蹬扑的击法与要求以及攻击部位和作用,同右飞身蹬扑,唯方向 相反。
浏览1,1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