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术,魄俗地理解,就是“把危险想得曦怀,把难备做得 景够,把若为做得合理”。战术技巧的兼基辞要求星队员馄杨妥金 而成致地完威促务。面对待初中的宏险,队员磁否妥会、合理、& 耐而彳致地运用实战技嫌,是队员运用战术的童要由客。图片1

(一) 了解十个致命错误


  1. 疏于对自己的武器、车辆和装备加以练习与维护。

  2. 不当地使用手铐和不当地缉捕。

  3. 倦怠或昏睡。

  4. 立刻放松。

  5. 不注意或不能识别危险信号。

  6. 采取不当的姿势。

  7. 不看犯罪嫌疑人的双手。

  8. 怒不可遏。

  9. 担忧(操心另外的事情)

  10. 麻木不仁。


(二) 保护和隐藏自身

  1. 保护。


这个行为保护队员免受火力的攻击,允许利用任何障碍物;队员必须学会

识别能够保护自身(能挡子弹)的物体(如大石头、电线杆及墙等)护物。

  1. 隐蔽。


这个行为允许队员只在对方视野范围内保护自己,但经不住火力的攻击; 队员必须了解能够隐藏自身(挡不住子弹)的物体(如灌木丛)—隐蔽物。

(三) 了解可以藏匿武器等危险物品的地方

  1. 衣服。

  2. 帽子。

  3. 马甲。

  4. 衬衣。

  5. 裤子。

  6. 鞋子。

  7. 腰带或皮包。

  8. 在衣服底下。



  1. 体内或身体的隐私处。


(四) 使危险最小化的技巧

  1. 熟悉所处环境。

  2. 识别异常情况或事物。

  3. 识别可疑的情况。

  4. 注意武器的角度或走火及其威胁。


(五) 应对遭遇突袭的技巧(使用便衣的遭遇战术)

  1. 保持自我保存的思想。

  2. 携带必要的装备。


(1)致命武#1—枪支。

  1. 它的类型R

  2. 它的携带位置。

  3. 相应的弹药量。


(2 )非致命武器。

  1. 有冲击力的器械(棍棒)。

  2. 用烟雾刺激的器械(催泪喷射器)。

  3. 约束性器械(手铐、约束带)。


(3) 手电筒。

(4) 防弹背心。

  1. 预设一个计划性行动方案并执行。

  2. 对一次突发变故的指导。


(1 )突发变故的四个特点。

  1. 通常迅速并且出其不意(突然性)。

  2. 使指挥决策承担风险(风险性)。

  3. 打破原有的信仰、价值观和人们常识性的基本思考推测(陌生性)o

  4. 可能遭受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失(伤害性)a


(2 )不可相信的神话。

  1. 英雄的神话为在适当的时候会重写传奇。

  2. 超人的神话一认为在身体上是不可战胜的。

  3. 超人类的神话一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


(3 )在突发变故过程中发生的概念扭曲。

  1. 时间的扭曲。

  2. 视觉的扭曲。

  3. 听觉的扭曲。


(4 )在突发变故之后的身体或心理症状。

  1. 身体。

  2. 焦急。

  3. 血压升高°

  4. 胃痛或胃反酸。

  5. 肌肉疼痛。

  6. 性生活发生变化。

  7. 胃口发生变化。

  8. 便秘或腹泻。

  9. 心理。

  10. 高度的危险感。

  11. 失控。

  12. 恼火或指责。


cl.意志消沉。

  1. 多梦魇。

  2. 负罪感和自责感。

  3. 出现并加剧家庭问题。

  4. 自我调整(突发变故第一夜之后)。

  5. 迅速镇静(深呼吸等)。

  6. 慎重选择饮品(避免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7. 使情绪得到发泄。

  8. 不看媒体上登载的与之有关的消息


e-沿用日常的生活习惯(做平常做的事情)。

  1. 在突发变故中除了自身外,还有可使用的资源。

  2. 人力资源。

  3. 队友或家庭资源。

  4. 部门资源。



  • 接近行人的技巧



  1. 靠近一个正在行走的犯罪嫌疑人时的考虑。


(1 )是否逮捕此人(逮捕或监视)P

(2 )在什么时候逮捕此人。

  • 在什么地方逮捕此人。

  • 使用何种方法逮捕此人。



  1. 其他考虑:为什么自己应该靠近一个可疑的行人。



  • 对自己来说,怎样做更为安全。


(2 )怎么控制此人更为可靠。

(3 )留有充足的使用通讯的余地。

  1. 一名或两名队员遇到问题时采取的最安全和有效的姿势。


(1 )一名队员面对犯罪嫌疑人。

  1. 好的身体姿势。

  2. 以90 °角朝向对方。



  • 两名队员面对犯罪嫌疑人。



  1. 好的身体姿势。

  2. 90。角朝向犯罪嫌疑人。.

  3. 90°角朝向另一名队员。



  • 队员的接触或掩护。



  1. 接触犯罪嫌疑人的队员引导整个过程。

  2. 负责掩护的队员通过一个控制和警戒的姿势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犯罪嫌疑人身上。

  3. 不要改变90 °角的站位。


(4) 一名队员徒步追击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使用的战术。

  1. 阻截其步伐。

  2. 估计你的时间和攻击。

  3. 如果犯罪嫌疑人逃出了自己的视线。

  4. 谨慎地行进。

  5. 平行地跟踪犯罪嫌疑人9

  6. 保持在角落之外。


a) 停止脚步。

b) 尽可能远地保持距离。

  1. 避免进入有围栅、墙、灌木丛等没有出路的地区。

  2. 一直要掩护自己。

  3. 犯罪嫌疑人可能做的事情。


a) 试图移向他自己有利的一方。

b) 在找到一个藏身之地前试图逃跑,但不会超过100米。

c) 在找到一个藏身之地前通常不会穿过三个障碍物。

d) 通常选择阻力较小的道路。

e) 停在原地静观情况变化,以便控制局面。

介绍三:站稳脚跟

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感到他们服帖多了。为了稳住学员 的演练情绪,我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先传授其他武技的长处技术, 同时,再传授学员克制其他武技短处的招法。例如:我教学员跆拳道的一些实 用腿法技术,但同时也教一些对付跆拳道腿法的中国散打腿法和抱腿摔技术; 这样一来,一开始的授课内容的组成,其实就是其他武技的长处所在的技法加 上克制其他武技短处的技法。这样能使我牢牢地抓住学员的心。

为了解决学员的基本功素质不够的问题,在初期的教学中,我自编了一套 格斗操教给他们,用以发展协调练习。我教的动作,单个拿出来就能用于对抗 实战,配合转体动作又是有节奏的体操,动作组合起来就是成套的套路练习,

他们感觉非常的有意思。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逐步展开,学员们的学练兴趣也 愈来愈浓。动作过程的分解练习,动作实战运用的示范演练,都极大地吸引了 他们。每当我上课时,列席听课的教官在我身边也都跃跃欲试地跟着比画起 来,我经常忙前跑后,累得满头大汗。

由于我的精心教学,功夫课不仅在特警队站住了脚,而且像雨后春笋一样 发展开来,我的课除了原定的教学时间外,又增加了课时量。每周上午五次, 晚上三次,都是在室外进行。那里的训练条件很不理想,训练的设备和器材严 重缺乏,连沙包、手靶都没有。因此,一些训练手段无法实施。但是,那里却 是最好的磨炼人的环境:没有沙包,以人作为活靶;没有垫子,就硬在地上生 磕。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连绵,都风雨无阻,特警队员要的就是“金钢 铁骨”。赤道的烈日使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脱了一层皮,在教学示范中我常常 是带头往地上倒,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作为教官,我首先必须对自己教学的内容“吃透”,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 所以然。对于动作在实战中的有效使用能正确把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为 此,授课要讲究效果,更要有艺术。

对于新教的技术动作,我一般都设有四五种实战运用方案,而且技术动 作的教学除了讲动作的力学原理外,还注重技术动作的实战运用分析,往往 根据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安排技术动作的学练,并讲解技术的实战 运用战术。

举例说,当我教授一个正面受到攻击而如何有效地予以反击的技术动作 时,我首先将准备的五种技术中,先教授相对较为“难” 一点的技术。这所谓的 “难”是指该技术使用时需要的条件较为苛求。使用者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然 后再教使用条件相对宽松的技术动作。如果学员通过课堂上的练习,没有提出 什么问题(一般这时上课认真的学员往往会提出问题),我就再教一个技术动 作就暂时结束了新授内容,接下来就换别的练习内容。如果在我教完两个技术 动作后有学员提出了问题,我就教其第三个技术动作;学员再提出问题,我再 教第四个技术动作;如果学员还有问题,我就把第五个技术动作拿出来。一般 到了第四、第五个技术动作的教学时,学员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如果确实还有 问题,那我就只好拿出“撒手铜”。能问到六个问题的学员是聪明的学员,是图片2

百里挑一的学员,将来往往是有出息的。

可以说,我的教学设置了一套程序,先抛出一个现象,让学员思考练习, 然后设置了一套程序答案,等着学员来“采集”。每个学员不同的身心状况、不 同的悟性、不同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各自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根据 自身的情况,最终所能采集的答案是不同的。这就是我的启发式教授法,也是 我的区别式教授法。

如果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答案不分对象地教给学员,这样往往教学训练的效 果就不会很好。你今天教会了他,明天他就忘,有的能照猫画虎就不错了,更 谈不上实战运用了,其结果是累了教官,还耽误了学员。

警察的防卫面临着一个问题,即要把自己虚拟成一个比对方弱小的人物, 以迎接一切困难和攻击。我的办法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镇静,等待对 方的发难。要知道,任何人开始发挥其优势进攻时,其弱点肯定会同时暴露出 来。我的训练就是要学员学会抓住其弱点,发力进攻。当然这部分教学最难, 学员的问题最多。作为课程,教学上要讲究程序步骤。我一般先讲有一定限制 条件的应对,然后再讲授条件不同的几套应对办法,最后再教最难的“绝招”。 如果学员前面几套办法没学好,我决不教后面的“绝招”。因为只有当学员的 身心接受能力都逐渐变强了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相应的技术动作。

根据不同的实战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程序,教授不同的技术动作,这就 是我教的课让学员感到神奇的原因所在。

后来,我除了本期的特警培训班课程外,别的特警培训班也提出让我给他 们教授中国功夫。许多警界的人都知道特警队有一位中国功夫教官,他们都想 来领略一下中国功夫的魅力。学员对中国功夫的学练情绪也空前高涨。很多学 员反映中国功夫课很好,是很有用的课。他们知道了如何用腰部来发挥全身的 力量,而且有了信心,学会了自我控制。对课程的训练组织,他们觉得很有意 思,不像其他的一些课那样呆板。学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技术动作掌握 了,学习兴趣很大。GIR特警队的领导、教官对功夫课都有反响。有的教官反 映,他们已经看到了学员的提高,同其他武技相比,“功夫”的技术动作更全 面,更为注重技术动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像一些武技那样技术动作零散和 局部,希望这个培训班结束后,我还继续帮助他们的队员训练。训练部的教官 则对我说,功夫已成为培训班,乃至整个GIR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并提出希望我能推迟回国的时间,参与他们后面的训练,直至整个培训班的结 束。通过目前的授课情况来看,他们觉得原定的训练时间还不够,有的课结束 了,但“功夫”训练不能停,水上作战训练课和丛林作战训练课教授的同时,都 要进行“功夫”训练,希望我能一直陪他们到整个训练的结束。他们相信“功 夫”会对他们的训练及作战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而特警队队长则对我说:“我见了谁都提到,我们队里有位中国功夫教官 在执教。别人都很羡慕,说我真荣幸。现在,我们整个队都知道,有一中国功 夫教官。在这里,一些将军们也知道你,我们的最高司令也知道了,我希望你 的功夫及训练方法对我们的丛林作战训练多给予帮助。我已对手下的人都说了, 中国教官来了以后,很辛苦,各方面一定要照顾好,有困难可以直接跟我说。”

老队长是一个爽快干练而不乏风趣的人,他每次老远见了我都是大声地带 着幽默调喊着:COMANDANTE T0D0BIEN ?意思是,“司令官”先生,都很好吗? 每次听到队长那热情友好的喊声后,我心情都能舒畅一整天。图片3

格斗技术

徒手格升技术衿实施&运用,必•须建宣在食必的思想殖备、 情错准备初身体准备的慕础上,也身体的戒备推势、幼态年衡为 慕薛年台,也身体的彩幼、勤阪若慕南防材,根据对抗的需要付 褚行勒,糅脱对方的抓抱啊疲,或实现对对方的摔投、踢打&校 制,最后仍破保特基斧的警惕榷面对周(8

介绍四:防护的策略

在所有的特警训练中,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战”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 择。俗话讲: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从人类自身安全的角度来看,自我防护的 上等策略是避免或减少“对抗”的出现。在日常的勤务活动中,队员的“自我 防护”是“避免麻烦”的艺术。对于人们来说,“打架”是容易的,但如何避免 它却并不容易。据统计,大约有90%的成功的自我防护与避免暴力有关,而剩 下的10%则是依靠使用身体动作与袭击者格斗。

当前,突击队常常被派去担任多重的使命,他们很多时候是生活在一种复 杂多变、令人困惑的环境之中,如处置一些非战争性的民事骚乱或执行维和任 务等。因此,他们使用徒手格斗必须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知识、依照具体 环境条件,实施必要的控制,不可随心所欲,这里避免与行动有关的人员产生 不必要的对立、对抗及冲突,是徒手格斗的重要防护策略。

一般来说,良好的自我防护是为了不卷入麻烦,而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就应该了解有可能引起麻烦的各种情形,并在冲突发生时保持清醒的意识。在 这里,避免卷入麻烦,避免暴力升级或与袭击者打斗,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是 至关重要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体力和掌握动作技巧,一方面会 提高自己的自信,另一方面会有助于自己思路清晰、反应敏捷,遇到潜在的危 险,或者一旦动手起来,便会使自己集中精力而得机反击。智慧者(有心的人) 经常会运用自然环境和洞察力等常识来判断潜在对手的心理状态和能力。

队员们经常要在不同场合接触不同的人,因此必须要比大部分人对暴力 冲突有更多的心理准备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真正的自我防护是时刻做好准备和 拥有必备的常识,自己要洞悉对手心理及体力的弱点和缺陷;自己要知道并预 见危险,自己思想和身体都要做好准备;当争斗不可避免时,必须知道自己要 做什么,并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充分地展示出来。饱满的精神状 态、自我的防护感以及快速而有力的动作,都是自己应对危险并渡过难关的 重要法宝。

可见,徒手格斗是一种对抗的搏斗,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实现自身防护是控 制对方的前提和搏斗的重要目的。避免暴力冲突是防护的重要策略和艺术,它 是徒手格斗的“上层策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搏斗获胜的关键,强健的体力 和精湛的技能能提高搏斗者的自信力;防护的常识、技能和自信会带给自己获 胜的决心和力量。这些决心和力量,有赖于科学而有效的实战训练C

格斗姿势图片4

修升塞势是躇警队员 在格丹对抗中实施防范、 攻击、控制裕基辞身休盛 势,是攻防的“或射年台”, 是攻防的“转换年台”,是 攻防的“链备”和腌冲 带"。格耳的身体境■等,4 身就是格耳的基埼技木。

(一)基本姿势

格斗时身体的基本姿势是格斗对抗的预备姿势。格斗姿势要求两脚自然开 立,身体侧向前方,两膝微屈,重心控制在两脚间。

格斗姿势的优势主要取决于三点:

是否便于进攻;

是否便于防守;

是否便于身体的移动。图片5

(二)戒备姿势

戒备姿势是在格斗姿势的基础上,屈臂提手,两膝微屈,含胸拔背,收 臀,沉肩垂肘,微收下颌,目视前方。图片6

戒备姿势的上肢的摆放既可将两手交叉放于腹前,这就便于以最近的路 线,保护身体的要害部位,如头颈部、裆腹部;也可两手相合放于胸前,一旦 有情况,两手迅速作出攻防的动作。

二、身体移动

身体秒初是在保持一定身休患势的慕础上,根据实武对抗的需要如 战术要求,变换身休的位置,调羞与对方间的踱离,点初态中实施进攻 和防守。图片7

(一)步法

步法是格斗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走与跑的移动, 而是符合格斗对抗要求的一种专门的步法动作。在格斗对抗中,为了完成进攻 与防守,利用准确、迅速的步法来调整距离和寻找时机,对适时攻防起着重要 的作用。

动作过程:

格斗姿势站立,一脚向任何方向滑进半步(或迈一步),另一脚跟进,两 脚保持原先的距离,控制身体的平衡。图片8图片9

(二)闪躲

闪躲是以步法和身体的躲闪来避开对方进攻的一种方法。闪躲时保持上体 含胸的基本姿势,重心平稳移动,手臂紧护两肋的部位,目视对方。

回国后,一谈到教外国警察功夫,许多朋友都关心的是有没有不服的?有 没有“叫板”的?有挑战的怎么办?特别是在有柔道教官、跆拳道教官及空手 道等教官在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摆平”他们的。

的确,在厄瓜多尔特警队这样的环境中,就像是在打擂台赛,争夺擂主, 随时都有挑战的可能性。这种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学员,还有教官之间。而教官之 间的比武不是简单的动手切磋较量。由于教官的层次比较高,他们不会在你上课 时过来“捣乱”,要跟你比武,那样会使他们冒风险。教官看课看的是任教教官 的动作示范情况、教学内容和组织水平,他们关心的不是你一个人能打几个人 的问题,而是他能否抓得住学员,你会不会把学生的心抢走,使他丢“饭碗”。

一切较量都是在暗中进行。

为了便于切磋,我们教官之间有时也互相看看课。一般教官看一两次课便 能知道对方的大概水平了。我在看其他教官的课时,有的教官常常在做关键技 术动作时背对着我,我知道那是有意在防备着我。而我在其他教官看课时,就 重点放在威力的表现上,将实力显示出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因而教官之 间的较量,其实就是技术的暗中较劲,以技术优势争夺学生,谁抓住了学生, 谁就是获胜者。

有一次,我班上的一名学员在我的课上学了一组倒地动作,上柔道课时, 他情不自禁地练了起来。柔道教官看到后,过来问他哪儿学的,要他再做一 遍,还问他一些问题,他没能答上来,结果柔道教官把中国的倒地功夫说得一 分不值。这位学员觉得很窝火,后来上我课时,他跟我说了。我立即把他给臭 骂了一顿,告诫学员在功夫没学到家时不要乱显摆。我向他们讲述了孙悟空拜 师学武的故事:中国古典名著里有一只猴子叫孙悟空,拜师学艺只学了 72变, 为什么只学了 72变,没学到更多的变术?就是因为自以为是,中国人叫作“半 瓶水响叮当”,并借此机会向学员传授了中国的武德,中国人做人的谦逊。我 规定,以后谁都不许将功夫的动作在别的课上瞎练,水平不到,练不出好东 西,就别四处张扬,练不好,反而丢脸,丢你自己的脸,也丢我中国功夫的 脸,谁违反纪律,谁就不准上功夫课。

接着,我就把这组倒地的动作再作了讲解和示范,把它的实战意义、练习 作用和学练方法都讲了一遍,并带着他们练了起来。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打消柔道教官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想因学生在别的 教官课堂上习练中国功夫而引起别人的反感,遭来忌恨。既然他说了功夫动作的 不是,我就结合柔道的倒地动作,说功夫动作的是。学员根据我的教学步骤一步 一步地练习着,有的原先做得不好的,慢慢地都改过来了。我耐心而严厉地带着 他们习练,学员们慢慢地入了轨,都做得很好。

第二天早晨,学员集合点名时,班主任列宁在全体学员面前再次宣布了上 我功夫课的规定,谁违反,谁开除。这件小事对学员和教官的影响却不小。

除了教官之间的较量,学员里也少不了给我出难题的,他们想考验考验 我,这就是学员暗地里的“捣乱”。例如,当我讲解锁喉的解脱时,学员会突然 把一个一米八几的“大壮”推到我跟前,让我跟他做示范。我当然麻利地“锁” 了他的喉,使他无法从我的掌中“解脱”。还有一次,当我做缠腕示范时,配合 我示范的学员在我左脚上步近身时,突然用勾踢,扫我左腿,我左腿略提膝, 反腿将其右腿勾住,将其摔倒,其他学员哄堂大笑。其实是几个学员串通好, 故意要“偷袭我”,结果没成,学员们笑他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们哪里知道,我

在做动作时,就已发现这学员的神态有点不对头,我提高了警惕。

还有一次,在给129人的上课中,由于上一次课的倒地擒拿练习练得太来 劲,学生身体有点酸痛反应,上课有点不爱动。我就改变策略,我结合竞技对 抗比赛散打实战,来讲解警务盘查中对暴力反抗的距离控制问题。当时,配合 我示范的队员被我弄得有点“狼狈”,有的队员不服了,提出要求换人,结果 推出一名号称是当地警校“第一跆拳道高手”给我当示范。这是一名深肤色学 员,高高的个子,长手长脚,韧带还不错。

这自然是要跟我较把劲,我心里明白,来吧!

对方两个腿法动作,我都略作闪身而防守观察。当我看准其起后鞭腿时, 我抢先一个垫步前腿正蹬,把他截住了,紧接着一腿侧踹,又控制了其前腿提 膝的攻击。在对方落地调整平衡时,我突然近身用侧胸向他撞击,结果“噎、 噎、,登”把对方撞出三四米,差一点摔倒在地,他踉踉跄跄地才站稳。

队员们哄然大笑,那学员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类似的“难题”还真不少,学员们总会想方设法试探我、考考我。

记得还有一天,我刚宣布完下课时,学员不知从哪儿领来了一位“中国功 夫大师”要我给检验(交手)一下。我很礼貌地询问他出自于哪家门派,并与 他切磋民间武术的一些手法。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当然,这位 “大师”从“施展大师”变成了要“拜我为师”。我给他的评语是,中国功夫 好的没学到多少,江湖卖艺的骗人把戏学了不少。我放了他一马,给了他台阶 下,他是千恩万谢……

由于语言的不通,我在技能课的教学和训练中,势必要做更多的示范,才 能让他们领会整个动作的要领,因此每次教一个新技术,我都要亲自做示范。 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配合我上课的教官一看我要找学员作示范,就专挑那 些长得比较高大强壮的学员,头几次我也没在意。次数多了,我发现总是这 样。按照国内的教学习惯,为了示范的效果,配合者的身材往往和教官的身材 相适应,不会过分高大,也不会过分矮小。但他们给我找的配合者总是高出我 一头,或是比我壮一圈,像是有意为难我,跟我叫板似的。后来时间一长,通 过与他们的更多交流接触,才知道他们的思维习惯不同于我们,他们找出壮实 者来做配合,只是想让他能有实力同我配合,以免示范时被我整得太狼狈。

我想,一方面是他们认可了我的功夫;另一方面,还是想再看看到底这功

夫有多深,使点什么办法能难住我。

这难题还真让我碰上了一回。

有一次上课,我给他们讲解有关后抱腰的常规防卫解脱技术,我给他们设 置了几种情境,难度是逐渐加深。最后我讲的一种是,我方被对方从后方拦臂 抱住后的解脱,我教给他们几种方法后,他们就练了起来,大家感觉都很好。 有一个很壮的学员把一个较瘦的学员狠狠地抱住,这个瘦学员一下子解脱不了 了,就找我。我让他俩又做了一遍,然后对那个很壮的学员说:“好,你抱住 我。”那个大个子,略微一犹豫,但很快就紧紧地抱住了我,他刚要把我往上 提,却突然松开了手,两手捂住裆部,嘴上还笑了起来。周围的学员也乐了起 来。原来我使用的解脱方法,就是腹部略前挺,两手撩击其裆部。

下了课,那位瘦学员过来跟我说:“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抱我的是个女 性,怎么办?”我一愣……

三、肢体阻挡

肢休阪挫,一方面是在无弦携脱、身体闪躲於&的情况 下,用身体的肢体都隹核腐阪挫对方的攻击劫作;另一方面 是我.术椎地迎.岳格控对方的攻击,各攵初攻岳&防守女岳创 苣最位的打击时机。图片10

(一)格挡

格挡时,以小臂外侧为力点,配合拧腰转胯,向攻击的逆方向推挡,肘关 节保持一定的屈度,整体运动发力,身体保持含胸收腹,目视对方。

(二)挡击

我方遭遇突然袭击时,迅速提双臂格挡迎击(用小臂直线逆向攻击力的方 向),整体发力推出,迫使对方后退,保持一定距离,目视对方,准备格斗。图片11

(三)搂抓

我方遭受对方直线或弧线攻击时,可将五指并拢,屈指折腕,以小臂贴 靠对方攻击的手臂或小腿,配合拧腰转体,用手掌和腕部扣抓对方的手臂或小 腿,身体保持含胸收腹,目视对方。图片12

四、解脱技术

解脱技术是在久员的身体逐度对方的擒拿控制时,用于解敝囱己的技 术初任。澧爰揄拿控制时,耆先是尽可健保揩身侈的稳定榷(障像唾心),根 据实战对抗的嫩要和战术要求,变换身体的依置,倜整与对方间的跄离,在 初态中宴施速攻和防守。图片13

(一)抓臂解脱

对方抓握我方的手腕或小臂时,我方迅速身体下沉,稳住重心。然后,针 对对方手的虎口处,迅速转腰,利用杠杆原理(或借助相对错开的力量),爆 发用力,予以解脱,拉开距离,保持戒备观察。

(二)抓肩解脱

我方遭遇对方抓肩时,手臂迅速上抬圈压对方的小臂,同时配合身体下 沉、收腹、转腰,折压对方的手腕,予以解脱。图片14

(三)抱腰解脱

我方遭遇拦臂抱腰时,身体迅速下沉,同时双臂绷紧外张,然后屈臂上抬, 上体前俯撅臀,接着肘击对方的肋部,予以解脱,拉开距离,保持戒备观察。

(四)夹颈解脱

我方遇对方侧夹颈袭击时,我方身体迅速下沉,同时抓住对方的手臂,稳住 重心(一脚后撤),随即一手按压对方的神经压点,借势头部回抽,予以解脱。图片15

 

格斗训练要不间断地展开体力和防护技巧的训练。为此,练习者必须掌握 以下戒律:

戒律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戒律二:学会运用技能动作的时机。

戒律三:夯实格斗的基础。

  1. 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并稳步地移动。稳定的姿势,对保持良好平衡和徒 手格斗的所有其他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身体姿势并在移动中保持稳定 是为所有的动作和技术提供实施的基础。队员为了寻求最稳定的搏斗姿势,应 该学会以腰部为动力及平衡点,而实施踢、打、摔等动作。因此,训练首先要 训练这项技能。

  2. 控制双方间的距离。格斗训练的第一基础课程是要求队员学会如果条件 允许的话,应该保持搏斗的距离,要使对方距离自己有一臂之遥。

  3. 破坏对方的平衡,保持自己的平衡。训练的第二基础课程是要求队员学 会保持身体的平衡,队员如果不慎倒地,应始终设法快速起立或保持一个可以 使其恢复站立状态的姿势或位置,尽量避免与对手纠缠在一起而滚在地面上。

  4. 充分利用一些可利用的武器,充分利用对方的惰性、分神、恍惚、激情 等时机,针对对方的薄弱点,施用最大力量,主动攻击。

  5. 全神贯注,不要分心,增加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动作的速度。如果一名突 击队员想要在一场搏斗中恰如其分地果敢行动,那么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动 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实战环境的搏斗中,压力、恐惧和兴奋几种东西都混杂在 一起,会把队员很大一部分理智及决策思维能力给消耗掉。处于这种情况下, 人体就会通过求助其自身更本能的机体反应而做出相应动作。因此,具备随时 可以作为机体自然反射可以实施的技术动作,对队员来说具有攸关性命的重要 意义。因此,训练往往把重要的目标定在身体的反应训练上。让一些简洁而有 力的技术动作反反复复地多次训练,以至于不论遇到何种实战情境,这些技能 都能成为队员身体本能自觉反应机制的一部分。对于突击队员来说,无论遇到 何种情况,人体思维第一反应,就是搜寻其自身经历的“档案库”,看看眼下 所面临的任务或要求是否与过去经历过的某个境遇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以经验 为基础的反应。如果面临的形势独特,那么他的脑中就找不到对应的模式,于 是就可能进入软弱无力的状态。大强度、切合实际的徒手格斗训练,实际上就 是赋予队员那种精神上的模式,此模式使其能具备大量的、精神上凭感觉就可 以找到的“参考档案资料”。通过训练,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操练格斗技术,以 及逐步增大施加压力的强度,使队员具备应对未来实战危险的能力,建立起在 生死攸关的环境条件下,身体反射性地动用防卫技术的模式。为了尽快达到这 样的效果,在格斗训练中,教官都喜欢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技术动作,并花费 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练习容易依靠本能就用得上的动作。理由很简单,因为 队员遭受对方打击或处于眩晕状态时,他会停止理性思维,头脑中的搏杀欲望 顿时增加至极限,由此他的格斗则只能靠自己的本能控制。真正的徒手格斗在 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动作简练十分关键。


戒律四:具备一定的“杀性”,要敢于下重手予以重创。徒手格斗的训练 就是“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身体准确地攻击对方的致命处”。这里最大的忌讳是, 切不可把对手予以人性化,而“心慈手软”。队员要学会把对手想象为只是一 个攻击的靶子,不要被对手“表情”所迷惑。在赤手空拳与对手相搏时,自己 一定要学会把眼前的对手,看作是一个靶子——人体形状的靶心点集合物。把 自己视线的聚焦点,对准对手的锁骨处,而不是对方的脸庞。精力凝聚于锁骨 处,一则可使自己全面而统视对方的四肢及躯体,可让自己能在对方击打到自 己前就预先觉察到;二则也可使自己迅速寻找到进攻的机会,同时,也可避免 被对方面部表情或言语所迷惑。当对方的“靶心”露出破绽时,队员就可发挥 自身的水平,果敢地实施防控。

浏览1,5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