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半月刊创刊,主编郑保纯提出了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概 念,简称为“大陆新武侠”,主要总结了大陆上一些武侠写手的创作。6月,《新武侠》自长江文 艺出版社白桦林杂志社推出。同时期.港台地区特别是台湾的创作亦不容忽视。大陆新武侠具 备明确的智性氛围和主体意识。郑保纯讲,“我觉得新武侠这个概念,不应拘泥于杂志与图书出 版,而应指一种文化潮流!
这些武侠被分成四类:青春武侠(搞笑和无厘头),如《游侠秀秀》。奇幻武侠,如,《诛 仙》、《搜神记》。女性武侠(类言情),如《血薇》、《镜•双城》。类传统武侠,如《昆仑》、《江 山如此多娇》。
此时的大陆作家有:小概,原名段银,1976年生,湖北随州人氏。著有《杯雪》、《青丝井 的传说》等。时未寒,男,四川人,著有《碎空刀》、《偷天换日》等。江囱,籍贯安徽,著有 《春风柳上原》、《瀚海龙吟》、《烈火焚琴》、《此间的少年》等。沧月,原名王洋,1979生于浙江 台州,著有《幻世》、《听雷楼•血薇》等。小非,闽南人,著有《游侠秀秀》等。凤歌,本名 向麒钢,重庆奉节人氏,大陆武侠著名作家,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 《昆仑前传》、《昆仑》、《沧海》。沈璨璨,南方人,著有《琉璃塔》等。泥人,著有《江山如此 多娇》等。王展飞,1972年4月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3岁迁居新疆阿勒泰市。著有《剑啸西 风》等。方白羽,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著有《憨侠》、《侠之歪者》等。燕垒 生,浙江余杭人氏,著有《明月照山河》、《烈火之城》等。其中尤以凤歌的《沧海》为最,其 大胆的创新和对武侠世界的构造,有不失金庸武侠的厚重,将现代武侠带到了一个新的广阔 平台。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部让无数挑剔的武侠迷们绝口称赞的传统武侠小说《英雄志》,该书目 前未完结。作者孙晓,现年37岁,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毕业,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公共政策硕士,现于企业界任职,2000年与以人合资创办“讲武堂”,旨在出版最好的武侠小说 和教授人们写武侠小说,并发表第一部长篇作品《英雄志》,现仍持续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 发表。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 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 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质量不高的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 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 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泥人以一部《江山如此多娇》足以奠定其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其文字流畅,情 节饱满,非常有张力。书中人物众多,但毫不凌乱。作者明史功底很深,同时借古讽今,在历史和现实间游刃有余。如果说缺点的话,就是有不少情色描写,降低了小说的品质。难以在大 陆实体书市场立足。其实《江山》在后期情色部分越来越淡。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地说,紫川是部大杂烷,并非严格意义的架 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 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
虽然金庸、古龙等大师不再有新作问世,但他们的作品对后辈有着深厚的影响,许多年轻 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进行模仿,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前辈们的尊敬。例如《武当宋青 书》、《大侠风清扬》,其中以《梁金古温诀》达到最高点。在《梁金古温诀》一书中,作者对武 侠宗师们的钦佩之情贯穿整部小说。可见金庸等人对后辈影响之巨!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 后期互联网的普及,迎来了武侠小说的又一个春天。
第六节武术与中国医学
一般传统的家练武将就阴阳五行、子午流注、食养药补、四气五味等,这和中医文化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中医的诊疗治病过程中,许多手段也和武术同源,如点穴疗法、导引疗法、 按矫疗法、运动疗法等都是源于武术的练习。在中医学的范畴中,武术伤科、中医针灸与武术 的关系最大,联系也最为紧密。
武术伤科是中国武术与中医结合的典范。武术家所练拳法大多都为外家拳,刚猛强劲,极 易受伤。所以,在练武交手的实战中,武术家们总结出了一整套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与诊疗方 法,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诊疗治病方法。
武术与中医的发展可谓是相互促进的。武术活动中的受伤,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创新创 造了大量的临床契机,如金创药、续命丹、接骨膏等一系列伤科药品的发明;反过来,中医药 的一些保健治疗方法也为武术家日常的锻炼和受伤后肌体的恢复提供了保障,如练功后的药浴 与针灸就可以舒经活血、解除疲劳、消除炎症,从而增加功力等。
由于武术与中医有着不解的渊源,近现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武术伤科名家。在整复骨折 与脱臼时,他们的手法纯熟自如,在功力与技法有机结合下,牵、端、挤、接,正确而敏捷, 理筋通络,推拿、按摩,独造妙境。众所周知的黄飞鸿就是武术伤科的专家。他从小就随父亲 采药行医、习武练功,成年后接管父亲的“宝芝林"药铺。黄飞鸿医术武功并蓄,针灸推拿并 用,将武术伤科运用得出神人化。河北戳脚翻子拳大师王枝国不仅培养出像王占鳌、徐兆熊等 一代武术名家,而且在武术伤科方面也名噪一时。他百年之后,乡亲为他竖立了一座“善德 碑”,以表彰其精武良医之功德。
武功体疗是武术伤科特色诊疗手段,主要体现在推拿按摩上,其产生于踢打摔拿的武术伤 科急救处理条件下,在治疗一些伤病症和急救点穴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宝贵的临床经验。 一般按摩医师对人体结构、经络穴位、病情病理都是比较熟悉的,关键问题就是缺乏施术的特 殊动力——“内劲“内劲"主要是通过中国传统武术如太极、形意、八卦、八极、大成等拳 种中的桩功训练获得的。普通按摩师不具有这种“内劲",所以在给人治病时,几乎全身都处于 紧张用力的状态,显得很吃力,按摩完后往往要累出一身汗。而武术伤科医生则将自身功力与 气功等独特功法与按摩技术融为一体,能够随心所欲地掌握“内劲”的收放吞吐。武术伤科医生与普通按摩师的优势还表现在:人体的一些深层病变,采用一般手法时劲力往往达不到病灶 处,而用内家武功的发力法在其病灶对应的表皮骤然发出一股螺旋性的“穿透力”,在患者表皮 不觉疼痛下就会使病灶处受到“内劲”的强烈冲击而起到“攻坚散块,祛瘀疏阻”的作用。
武功中讲究的“意念”在进行推拿施术时也有重要作用。当术者的手抚触患者身体某部位 时,意念早已直透该部位到对面甚至更远,从而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使意、气、力三者紧密结 合,以指代针,以掌代药,将功力通过选定的穴位输入经络之中宣导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 阳,这和内功拳击入时心与意台、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原理颇为相似。
武术与针灸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据黄岁松《黄氏家传针灸》一书介绍:黄石屏针法的特点 之一就是必须精通少林拳术和内外气功,才能将全身精、气、神三宝运于二指之上;然后施于 患者患处。他在回忆黄石屏治病时的情景说:“必先临诊切脉,沉吟良久,立眉目,生杀气,将 左右两手握拳运力,只闻手指骨啪啪作响。然后操针在手,擦磨数次,将针缠于手指上,复将 伸直者数次,衔于口内,手如握虎,势如擒龙,聚精会神,先以左手大拇指在患者身上按穴, 右手持针在按定穴位处于点数处,将针慢慢以阴劲送人肌肉内,病者有觉痛苦,直达病所,而 疾霍然。”
针灸疗法在结合了武术与气功后,更能迅速激发人体的自然潜能和免疫能力,正如所谓的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从而达到神奇的治疗效果。就像同是一拳,分别由武术家、拳击家或 者是普通人打出,看上去都漫不经心、大同小异,实际上其速度与力量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相 提并论的。
古人对武术的“内外兼修”也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当时,由于古人们居住的房屋简陋, 腿部受湿气侵袭严重,大多数人都患有严重的腿部疾病。先民们在手舞足蹈中,发现摇动筋骨 可以通利关节、缓解疼痛,于是一些部落的首领“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武术的祛病健身功能也 由此可见端倪。
总之,医易为武学之纲,武学为医易之用。医、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都是为人类健 康服务的,值得习武者传承并发扬光大。
浏览45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