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既然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武术套路竞赛必然讲究演练技 巧。演练技巧包括精神、节奏、风格三方面。精神:主要是指内在心志活动的表现。武术套路的演练者应该是精 神贯注,形神兼备,具有攻防意识和战斗气势。精神主要通过眼神来体现。拳 谚中的“眼无神,拳无魂”形象地说明了神志和目光是表现精神的重要“窗

口”。节奏:主要是指对动、静、快、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巧。不同拳种, 对节奏也有不同要求,例如长拳节奏鲜明,快速有力,与太极拳的缓慢柔和、 绵绵不断就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讲,套路演练时的节奏处理也要富有韵律感, 该快的令人振奋,该慢的耐人寻味。那种杂乱无章的一快到底或者毫无生气的 平淡乏味都是不可取的。风格:主要是指整个套路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貌。评判此方面,首 先要看演练者的动作技术演练是否符合项目的特点要求,看他体现项目的技术 特点和运动特色的程度如何,是否掺杂有与本项目技术特点及运动规律不相融 洽的其他动作等。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

套路编排对演练效果、得分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编排包括内容、结构、 布局三方面。内容:主要是看整个套路中,基本动作、技术方法是否充实、全面, 是否具有代表性。内容空洞、单调或多有重复现象者、缺少规则规定的内容, 都应予以扣分。结构:主要指套路中动作的衔接与安排是否合理、紧凑,段与段、 组与组、动与动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和谐、巧妙,动作是否有起伏转折、富 于变化等。布局:主要指整个套路演练对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均衡, 是否富有变化。任何偏重、局限、呆板的布局都须酌情扣分。

关于整套演练方面的评分,不同项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处理好各方 面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动作质量完成部分的有关情况。如果运动员在比赛 中连连失误,那么,其演练技巧方面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些都需要裁判员认真 总结经验,切实得体地把握好评分尺度,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尤 其是对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全部完成评判的项目,一定要注意到前后尺 度的统一性。总之,整套演练部分的评分要纵观全面,综合判断,整体比较, 按三档九级给分。

(三) 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然产物。设置它的目的在于增加竞技武 术套路的可比性和裁判员评分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对难度(包括 连接难度)动作完成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与名次。因此,评 判难度动作首先要熟练难度动作的规格要求,熟悉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常见的 毛病与扣分要点,善于总结评判经验,能眼明手快地对难度动作进行准确 评分。

(四) 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其他错误扣分是指裁判员对比赛中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时失误的扣分。自 选套路、其他拳术、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其他错误内 容及扣分标准”。裁判员应对规则规定的扣分内容和相应的扣分分值熟记在 心;评分过程中做到熟练执行。按其他错误出现一次扣一次,将扣分点及时记 人评分表中。一个动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错误时,应累计扣分。

第二节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现行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分国际性比赛使用的《国际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和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最新的《国际武术散手 竞赛规则》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和 国际间竞赛的需要于2004年重新修订完成的。全文共分8章31条,设中英文 双语对照。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是根据接轨国际比赛的精神, 同时顾及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于2004年由中国武术协会汇集国内武术 散打界著名学者、专家、裁判员、教练员共同修订完成的,分为《武术散打 (散手)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两部分。在本节内 容中,我们主要介绍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和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

一、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规则共分9章32条,对于竞赛的性质和办法、评分方法做出了具体的规 定和要求。为方便大家了解散打比赛,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竞赛的般常识


  • 散打比赛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竞赛办法,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 胜制,每局净打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 运动员参加比赛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人身保险证明、体格检查 证明,年龄必须符合规则要求,即成年运动员18 ~35周岁,青少年15 ~ 18


周岁。

  • 散打比赛体重分为:48公斤、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 70公斤、75公斤、80公斤、8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共11个级别。

  • 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规定的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 等护具和与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护具颜色分红、黑两种。

  • 运动员必须经过称量体重、抽签等项程序后,方可按大会的编排秩 序参加比赛。

  • 比赛中运动员或教练员可根据本方实力情况,决定是否弃权。方式 为运动员举手或教练员举弃权牌要求弃权。

  • 比赛时教练员和本队医生可以坐在指定位置上给运动员进行临场指 导,局间休息时允许给运动员按摩,但不得输氧。

  • 比赛场上的执行裁判人员为: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裁判长、副裁判长、台上裁判员、记录员、计时员各1人。边裁判员3人或 5人。

  • 台上裁判员根据规则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判定运动 员倒地、下台和犯规、消极、强制读秒、临场治疗等有关事宜,宣布每场比赛 结果。

  • 比赛的胜负评定:每局比赛结束,5名边裁判员根据裁判长信号, 同时显示评判结果,裁判长依据结果判定该局胜方。一场比赛一方先胜两局为 该场胜方。

  • 例外的胜负评定:①一局比赛中,一方两次下台或被强制读秒两 次,另一方为该局胜方。②比赛中台上裁判员认为双方实力悬殊,在征得裁判 长同意后可判技术强者为优势胜利。③一场比赛中,一方被重击(侵人犯规 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优势胜利。④一 场比赛中,被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优势胜利。


(二) 得分标准与判罚

  • 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

  • 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 禁用方法:①用头、肘、膝或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②用迫使对 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③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 被动倒地方。


得2分:①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②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 ③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④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 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⑤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⑥受警告一 次,对方得2分。

  • 得1分:①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②用腿法击中对方大 腿;③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④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 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⑤运动员被指定进攻8秒后仍不进攻,对方得1 分;⑥主动倒地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⑦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 不得分:①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②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 ③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④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 技术犯规:①消极搂抱对方;②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③有意拖延比赛时间;④比赛时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⑤上 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⑥运动员不遵守规定的竞赛礼节。

  • 侵人犯规:①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②击中对 方禁击部位;③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

  • 处罚:①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②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 警告一次;③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资格;④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 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⑤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 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 暂停比赛的几种情况:当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运 动员犯规受罚、运动员受伤、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 秒、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运动员举手要求暂停、裁判长纠正错判漏判、 处理场上问题或发现险情和因灯光、场地等客观原因影响比赛、被指定进攻超 过8秒仍不进攻等情况时暂停比赛。


(三) 比赛场地和器材

(1)比赛场地:为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擂台,台面上 铺有软垫;软垫上铺有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20厘米的中国武术协会的会 徽。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边向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 黄色警戒线。台下四周铺有高30厘米,宽200厘米的保护软垫。

(2)器材:比赛须配备摄像机2台,放像设备1台,电视机1台以及电子 评分系统一套。

二、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简介

《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是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细化,是指导裁判 人员赛时进行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共有三章,合计 50个条款。由于条款众多,在此仅对比赛时台上裁判员进行实时判罚和观看 散打比赛应当知道的规则条款,依据《武术散打竞赛裁判法》进行一定的解 释,以方便观赏散打比赛。

  • 净打2分钟:指每局比赛除暂停之外的实际比赛时间,即记时员听 到台上裁判员“开始”的口令随即开启计时表、“停”的口令立即停表。当开 表时间累计达到2分钟时,鸣锣通告一局比赛结束。

浏览77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