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既然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武术套路竞赛必然讲究演练技 巧。演练技巧包括精神、节奏、风格三方面。精神:主要是指内在心志活动的表现。武术套路的演练者应该是精 神贯注,形神兼备,具有攻防意识和战斗气势。精神主要通过眼神来体现。拳 谚中的“眼无神,拳无魂”形象地说明了神志和目光是表现精神的重要“窗
口”。节奏:主要是指对动、静、快、慢之间关系的处理技巧。不同拳种, 对节奏也有不同要求,例如长拳节奏鲜明,快速有力,与太极拳的缓慢柔和、 绵绵不断就有明显区别。一般来讲,套路演练时的节奏处理也要富有韵律感, 该快的令人振奋,该慢的耐人寻味。那种杂乱无章的一快到底或者毫无生气的 平淡乏味都是不可取的。风格:主要是指整个套路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貌。评判此方面,首 先要看演练者的动作技术演练是否符合项目的特点要求,看他体现项目的技术 特点和运动特色的程度如何,是否掺杂有与本项目技术特点及运动规律不相融 洽的其他动作等。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
套路编排对演练效果、得分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编排包括内容、结构、 布局三方面。内容:主要是看整个套路中,基本动作、技术方法是否充实、全面, 是否具有代表性。内容空洞、单调或多有重复现象者、缺少规则规定的内容, 都应予以扣分。结构:主要指套路中动作的衔接与安排是否合理、紧凑,段与段、 组与组、动与动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和谐、巧妙,动作是否有起伏转折、富 于变化等。布局:主要指整个套路演练对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均衡, 是否富有变化。任何偏重、局限、呆板的布局都须酌情扣分。
关于整套演练方面的评分,不同项目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处理好各方 面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动作质量完成部分的有关情况。如果运动员在比赛 中连连失误,那么,其演练技巧方面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些都需要裁判员认真 总结经验,切实得体地把握好评分尺度,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前松后紧。尤 其是对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全部完成评判的项目,一定要注意到前后尺 度的统一性。总之,整套演练部分的评分要纵观全面,综合判断,整体比较, 按三档九级给分。
(三) 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然产物。设置它的目的在于增加竞技武 术套路的可比性和裁判员评分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对难度(包括 连接难度)动作完成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与名次。因此,评 判难度动作首先要熟练难度动作的规格要求,熟悉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常见的 毛病与扣分要点,善于总结评判经验,能眼明手快地对难度动作进行准确 评分。
(四) 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其他错误扣分是指裁判员对比赛中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时失误的扣分。自 选套路、其他拳术、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其他错误内 容及扣分标准”。裁判员应对规则规定的扣分内容和相应的扣分分值熟记在 心;评分过程中做到熟练执行。按其他错误出现一次扣一次,将扣分点及时记 人评分表中。一个动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错误时,应累计扣分。
第二节武术散打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现行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分国际性比赛使用的《国际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和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最新的《国际武术散手 竞赛规则》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和 国际间竞赛的需要于2004年重新修订完成的。全文共分8章31条,设中英文 双语对照。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是根据接轨国际比赛的精神, 同时顾及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于2004年由中国武术协会汇集国内武术 散打界著名学者、专家、裁判员、教练员共同修订完成的,分为《武术散打 (散手)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两部分。在本节内 容中,我们主要介绍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和 《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
一、武术散打规则介绍
规则共分9章32条,对于竞赛的性质和办法、评分方法做出了具体的规 定和要求。为方便大家了解散打比赛,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 竞赛的一般常识
浏览7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