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的魂丽珍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 长期劳动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份宝贵文化遗 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既有增强体质、防 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又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 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得 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 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格斗三种形式。就武术的本质 属性来说,展示攻防技能的格斗运动是武术运动三种形式的核心。 格斗运动又包含器械格斗、徒手格斗、徒手与器械格斗三类。徒手 格斗古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等。

作者对武术套路与散打技战术教学、训练基础的最新理念和 实践进行深刻总结,并以“针对性、实用性强”为主旨撰写了本书。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图文并茂,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 体。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根据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也称为“套路 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 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 最高表现形式,就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了 技击。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套路中绝大多 数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却又高于技击,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

散打亦称散手,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对抗项目。散打运动的 基本技法包括打、踢、摔、推、拿等,运动员须依靠自己的身体素质 (包括体力、耐力)与攻防技术、战术等方面的能力打击对手,取得 胜利。运动员在发挥攻防技术和战术时,须正确运用散手的基本 姿势,即掩护人体的要害部位,并利用步法(进、退、跨、闪、击、垫) 灵巧、敏捷的移动来变化身法。选择姿势因人而异,一般根据本人 的身型、身体素质、特长动作与战术运用等特点来灵活选择。散打 运动的合理攻防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实战姿势技术、基本步法技 术、进攻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等。

本书是笔者通过教学与训练实践,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武术套 路和散打发展历史、基本技术及战术的进一步归纳、演绎的总结。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而武术理论、技术博大精深,且在实践中不断 创新、发展,书中有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同仁及广 大读者批评指正。

武术套路运动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燦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 渐形成了包括各种拳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 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 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武术运动 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的,是伴随着东方社会历史的起 伏、跌宕而缓慢地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蕴藏着东方民族特有的 精神文化模式、行为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具有深奥无穷的价值魅 力。武术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被中国人民创造出来以后,随着社 会的发展,已经从农村走入城市,从乡野迈人殿堂,从中国走向世 界。在中国武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 传统项目,给世人呈现出中国武术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一节武术套路运动基本技术发展概况

几千年来.,武术套路一直在中国民间默默地流传,在中国辽阔 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土生土长的中国武术是中国人民在生存斗 争中创造出来的,带有质朴无华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武术套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军队,成为军旅武术;进人 学院,出现学院派武术;进人赛场,成为竞技武术……在现代社会,

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在中国 武术飞速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回顾武术的发展历程,记录武术 的大事,盘点武术的流派,梳理武术的脉络,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武术套路是人类自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在与大自然作斗争 求生存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 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 和荣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的目的是抒 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中成功动用的一 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 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 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技术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 “舞练”逐渐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 “舞”的艺术因素的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不断减少,而成 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 丰富的演练技巧就成了以后的武术套路。

一、武术备路的萌茅阶段

中国武术套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 中。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类 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所必需的 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

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 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了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技 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

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法的萌芽。综上可见,武术套 路起源于生产劳动。

在原始时代,“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严酷

的生存条件下,原始人类依靠本能的反抗能力,依靠群体的力量与 自然界搏斗。在狩猎过程中,原始人不仅创制了大量的生产工具 (同时又是武器),如石锤、石刀、石尖嘴凿、骨器、木棍等,而且在与 禽兽的斗争中,学会了奔跑、跳跃、闪躲、滚翻、拳打、脚踢,以及运 用石器、木棒劈、砍、刺等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经过长 期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击刺的技巧、攻防的姿势与动作,并 产生了自觉运用这些技巧的观念,这就是最原始的武术套路萌芽。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形成了单个的及简单的基本动作组合,并在长 期的实践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

二、武术备路的初级阶段

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 人类的制约或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维持生命) 以后,接下来的便是心理需要。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 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 也势必要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 的必然规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人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夏、商、周时期,原始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进人了奴隶 社会。在这一时期,武术不仅是为了维护生存的需要而存在,而且 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和兵器的改进,武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木器已被青铜器所代替,武器由简单到复杂,并向多 样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车战的需要(车战是西周时期战争的主 要形式),武器数量猛增,而且器类齐全。比如铜矛、铜戈、铜斧、铜 戟、铜剑等武器的大量使用,形成了包括远射、格斗、卫体等进攻性兵器与防护装备的完全组合。攻防格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 雇,比如在军事训练中,提倡和鼓励习射,坻练习搏斗、角力和按队 列进行武术操练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另外,出现了武、舞分化的 现象,但是舞蹈的艺术性尚未充分发展,实用性仍然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礼记•王制》载:“见执技论力,适四方,赢股肱,决射 御。”表明当时已有了以比赛形式出现的运动,并通过对抗力气的 方式来进行比赛。武术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文化现 象,例如周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前面“四艺”中均 有丰富的武艺教育内容。这说明武术在当时不仅在军事活动中, 而且在其他社会活动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的。人们 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受,而且还能从动作力 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 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这种联想,可以使人们的情感 得以抒发,从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 值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 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正是人们对健身和艺术欣赏的 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浏览7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