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全国武术比赛,于8月上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 淖尔盟临河县举行。这是粉碎“四人帮”后举行的第一次比赛, 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7个代表队参加了表演和比赛。 运动员年龄最大的是73岁,最小的是9岁。大会共进行了 1485 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其中不同门类和不同特点的拳术和器械 就有60多种。通过比赛,各地运动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评 出了 18项简易武术新套路,整理了 10项广泛流行的地方套路。 经过12天的比赛,北京队和北京体院队分别获得甲、乙组的团 体总分第一名。山东和四川、安徽和黑龙江分别获得甲组、乙 组团体总分第二、三名。比赛期间,大会的运动员还同各民族 的群众一起参加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活动,并深 入农村、工厂、部队为群众作了精彩的表演。

第十五次

1978年全国武术比赛,于10月15日在湖南湘潭举行。来 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北京体院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另外还邀请了全国各地33名民间运动员参加了表演。这次比赛 按甲、乙组分别进行了规定拳、自选拳、刀、剑、棍、枪6个 项目的比赛。赛会期间,许多老武术家、优秀运动员及老教练 31

员、裁判员,对武术向何处发展以及什么是武术的高难动作等 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他们指出,要纠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 不正之风,对目前武术套路中不重视武术意识、攻防意识、基 本功架及传统项目的现象,提出了宝贵的批评意见。这对武术 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很有意义。在大会期间,国家体委领导同 志认真听取了广大武术工作者关于挖掘、整理武术传统项目的 意见,北京体院的研究生对此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大会 为挖掘民间传统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大会比赛结果:甲组团体总分前五名是北京、山东、山西、 陕西、上海,乙组团体总分前三名是北京体院、湖南、湖北。

第十六次

1979年5月10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 大会。大会历时六天。参加大会最小的运动员16岁,最大的94 岁。这次大会人数众多,项目较全。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 治区及香港、澳门、北京体院、武汉体院和部分地区的333名 运动员和50多名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的代表还来自少 林拳和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会 上共表演了 510多种项目,有各种流派的传统武术,如长拳、太 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翻子拳、地趟拳,以 及猴拳、螳螂拳等不同风格的拳种。器械方面,除了刀、枪、剑、 棍以外,还有过去罕见的单头棍、子母钺、大枪、月牙铲、锤、 扒、双头镖等。另外还有散手、短兵的击打,以及硬功、气功 的特技表演o通过观摩,评出了一等奖50人,二等奖70人,三 等奖94人。这次盛会,对于挖掘、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很 大的促进和推动,对武术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十七次

1979年全国武术比赛,于9月17日至28日在石家庄举 行。参加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名运动员, 进行了甲组拳、自选拳、自选长短器械及其他拳术、对练等6个 项目的单项和个人全能比赛。共表演了 1916个项目。另外,还 有北京体院和40多名特邀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优秀传统项 目、散手、短兵及硬功、气功的表演。参加大会的运动员年龄 最小的12岁,最大的81岁o这次大会采用了新的竞赛规则,要 求强调武术动作的规格、基本功、攻防意识,对一些非武术动 作作了限制,对跳跃、翻腾、助跑的步数都作了数量上的要求 和限制。这次比赛是继1978年在湘潭及1979年5月在南宁召 开的传统武术观摩大会的又一次盛会。大会期间,还对武术运 动员的等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这次比赛,对我 国武术运动的发展又有了较大的促进。

第+八次

1980年全国10单位武术邀请赛,于5月11日至17日在 济南举行。参加的有来自江苏、山西、广西、陕西、云南、浙 江、湖南、甘肃、山东、上海体院的132名运动员,项目有长 拳、太极拳、长兵器、短兵器及传统的武术器械五类。

第+九次

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的 200余名运动员,共表演了 517个项目,其中74项获得了大会 的优秀奖。

这次大会又涌现出了不少罕见的优秀拳种,仅驰名中外的 少林拳派就有10余种套路,像少林秘诀、太乙少林拳、少林八 步、少林花拳、关东架、关西架等,都是多年未见的套路。

另外,参加这次大会竞赛的,既有过去很少露面而又身怀 绝技的老拳师,也有继承名家的后起之秀。在大会上,宁夏回 族老人马振武表演了罗汉拳,来自河南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的 陈小旺表演了陈氏太极拳,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韩志德表演了 劈挂拳,湖南的刘烈红表演了岩鹰拳,四川的肖应鹏表演了猴 棍,还有太极拳专家杨澄甫的三子杨振铎表演了杨氏太极拳等, 都博得了群众的喝彩和赞扬。

专程来大会观摩的还有香港武术代表团,并有17位选手 参加了比赛。

第二十次

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于5月22日至27日在沈 阳举行。参加的有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北京体院、 武汉体院和火车头体协等代表队,运动员229人,年龄最大的 87岁,最小的7岁。

这次大会认真贯彻“挖掘、继承、研究、整理武术遗产”的 方针。表演项目有成年组拳术173项,器械161项,对练20项, 另外,还有其他项目共计553项。其中新挖掘整理出来的项目 约占1/3,像以前罕见的太极五星椎、耶家艺杆、子午棍、缠海 鞭杆、武当太乙五行拳、戳脚、形意蛇形拳、太空拳、天罡拳、 大成拳等项目的表演,都很精彩。大会期间,北京体院、武汉 体院进行了散打表演,短兵队还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比赛。同时 邀请了一些武术专家作了传统拳种基本技术及基本理论的介 34

绍,受到了运动员的好评。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等地区的 太极拳专家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草拟了太 极拳推手规则。

另外,专程前来参加这次观摩大会的还有日本少林寺拳法 联盟代表团、日本国际拳道学联盟代表团,日本朋友在会上为 观众表演了对打和集体对打等项目。

这次大会的特点是:以老带新,新秀不断涌现,发扬传统 项目,自选项目略有增加,散打、短兵成为公开竞技,太极推 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第二十一次

1981年全国武术表演赛,于10月18日至27日在福州举 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体育院校的25个代表队的274 名运动员,经过14场、40余种不同的拳术、器械、对练和传统 项目共1400多项的激烈角逐,北京队蝉联冠军,山西队获得亚 军,浙江、四川、江苏、河北等队分获第三至第六名。并且决 出了男女28个单项的名次,北京队郝致华和陕西队赵长军,分 别夺得女子和男子三个项目的第一名O

来自美国西雅图、波士顿、旧金山,以及英格兰的外国朋 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表演赛。他们是国际上开展武术运 动的有生力量,预示着中国武术在世界上广为传播的光辉前景。 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第九次访华团也观看了比赛,并参加了表 演。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崇敬以及虚心好学的精神,给人们以很 深的印象。

这次在祖国东南海疆举行的竞武大会,为发展武术,振兴 中华,走向世界,谱写了新的篇章。

第二十二次

1982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于5月22日至27日在酉 安举行。参加的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及北京体院、武汉 体院、上海体院和火车头体协等29个单位的232名男女运动 员。他们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干部、医生等,有80 高龄的老拳师,也有初登武坛的后起之秀。

这次大会认真贯彻了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内 容丰富多彩。共表演了 717个项目,其中拳术318项,器械369 项,对练30项。表演分成年组和少年组进行,有69名运动员 获得优秀奖。在表演的拳术中有各种流派的长拳、太极拳、少 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地趟拳、醉拳、猴 拳和螳螂拳等,在器械中除刀、枪、剑外,还有软器械、短器 械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十八般武艺齐全,呈现出武术园 地繁花似锦的喜人景象。同以往的三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比较起来,这次大会上民间流行较广的查拳、少林拳、醉拳等 大量增加,并出现了许多地方风格特点突出的新项目,如广西 的长杆狼牙棒、“烟筒花”,广东的“蝉刀”、“鞘剑”,云南傣族 的“铁矢”,江西的“张氏矛蛇”,宁夏的“索莱拐”等。

大会期间,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访华团到会上观摩表演,澳 大利亚等国家的朋友前来观摩,促进了中国武术的传播,增进 了同各国人民的友谊。

浏览8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