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于10月在天津举行。来自 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多名武林高手表演了 120 多个传统项目,其中有不少是新近挖掘、整理出来的稀有拳种 和简练实用、技击性强的“真功夫
第三十四次
1985年全国首届业余体校武术比赛,于8月1日至6日在石家庄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少、 儿男女运动员204人。经过10场激烈角逐,河南队荣获团体总 分第一名,辽宁、浙江、吉林、山东、河北队分获第二至六名。 集体基本功比赛,辽宁队名列榜首。少年、儿童组男女各单项 比赛共设奖牌96块,河南独得19块,名列第一。获得个人单 项奖牌之最的是江苏的吴强和辽宁的于森,他们分别获得少年 男子组和儿童女子组自选拳、短器械、长器械的三项冠军。
第三十五次
1986年全国少年“武士杯”邀请赛,于8月15日至17日 在长春举行。来自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北京体院竞 技体校等18支代表队的141名男女少年运动员,分甲、乙两组, 进行了集体基本功、规定拳、自选长、短兵及对练等5个项目 的比赛。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广东队夺得团体前 6名,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天津队获得集体基本功 前6名。北京体院竞技体校队获得7块金牌,吉林队获得3块 金牌,浙江、辽宁、河南队分别获得两块金牌。
第三十六次
1986年全国武术对抗项目表演赛,于9月10日至15日在 山东潍坊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以及体育院校、前卫体协 的123名运动员,参加了散手和推手两个项目的激烈角逐。经 过6天140场次的较量,广东的邓家坚,前卫体协的庄海及王 剑,山东的于川,武汉体院的贾伟涛,前卫体协的杜振高,山 东的王亚为,分别摘走了散手比赛的7个级别的桂冠;浙江的 朱正,上海的杨惠祖,北京的王燕基,上海的曹玉嶙,河南的 43
王占海及陈有则,浙江的严国兴分别夺走了推手比赛7个级别 的金牌。
第三十七次
1986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于5月12日至18日在徐 州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的173名 运动员,其中60岁以上的运动员50名,年龄最大的94岁。运 动员共表演各种稀有拳种、器械套路405个,丰富多彩的传统 技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展现近几年来全国武术的挖掘整理成果,交流技艺,促 进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大会对挖掘整理出来的优秀传统拳术和 器械套路、练功方法等进行表彰•评审委员会本着对罕见的传 统技艺优先考虑、对常见的传统技艺择优评选的原则,共评选 出受奖运动员158名,分别授予“雄狮纪念奖”奖章一枚。
第三十八次
1986年全国武术比赛,于6月在济南举行。全国24个省、 市和5所体育院校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这次比赛,是在全国武术训练工作会议和武术裁判工作会 议的精神指导下进行的,对武术的技术规范化、风格特点、技 击意识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竞赛规则为此相应 地作了若干个补充规定。
这次比赛还规定了 “抱拳礼气比赛场上当裁判员点到运动 员进场时,运动员要双脚并立,朝着裁判长施“抱拳礼”,裁判 长也以“抱拳礼”相还。这是建国以后武术比赛第一次规定使 用这种传统的礼仪。
第三4■九次
全国首届“少林杯”武术散打擂台赛,于1986年6月3日 至8日在郑州举行。北京、上海、青海、武汉、济南、福州、开 封、洛阳、郑州、郑州铁路局和江西省武警总队、河南省武警 总队等13支散打队,8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这次比赛采用国家体委颁布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但又 有所突破,允许重击头部。这使比赛更加紧张、激烈,向实战 化迈进了一大步。比赛结果,实力雄厚、技术全面的北京队夺 走“少林杯”,以摔法见长的郑州队名列第二。
第四十次
全国“钢龙杯”武术散打赛,于1986年11月1日至6日 在湖南省娄底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西、浙江、安 徽、四川、辽宁、山西、郑州等省市的13支散打队,80名运动 员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由中华技击研究会蒋浩泉发起举办,得 到连源钢铁厂的大力资助。比赛结果,沈阳警官指挥学校队、山 西武警总队队、郑州队分别夺得团体总分前三名。
第四十一次
1986年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于10月在太原举行。意在 促进和推动国内太极拳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太极拳运动技术 水平而举办的这一比赛,倍受武术界和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各 地选派了各家太极拳高手前来参加角逐。比赛结果,福建林秋 萍、广西蒋小敏、河南陈正雷、云南吴云华,上海施梅林、云 南刘玉堂、上海施梅林分别获得四十八式、斯式、陈式、孙式、 45 吴式太极拳和男女太极剑第一名。代表陕西参加的扎西成为在 武术比赛中唯一获得银牌的藏族同胞。
第四十—次
全国“少林杯,,武术精英散打擂台赛,于1987年8月22日 至28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武汉、青海、 福建、济南、郑州、开封、安阳等省市的17支散打队,近百名 运动员参加了擂台角逐。
这次比赛采用大会组委会自己制定的竞赛规则,河南武术 技击专习院副院长王国安、李诚负责竞赛规则的起草工作。比 赛规则规定:比赛在高40〜60厘米,8X8米的木质擂台上进 行;运动员可以使用各种流派的武术技法攻击对方,重击头部 不犯规;每场比赛进行三局,一局一示分,三打两胜:每场比 赛中,凡将对手打下擂台或将对手打倒在地达10秒者,为该场 胜方。还规定,凡参赛运动员必须有武术基础,至少会演练一 趟拳术套路,否则不准参加比赛。这些规定使这一次比赛进一 步体现了中华武术的传统特色和风格,因而倍受观众的欢迎。
比赛结果,河南武术技击专习院队夺得团体总分冠军。
第四十三次
1987年全国武术比赛,于6月3日至10日在杭州举行。这 次比赛,又是全国第六届运动会的预赛。35个队的376名男女 运动员,在7天21场比赛中进行了 2035项次的拳、械、对练 项目的角逐•队多、人多、项多,盛况空前。
一年一度的全国武术比赛,为武林高手所瞩目,加上武术 运动员等级标准的施行,进一步增强了竞争性。如今,四年一 46
次的全运会,将于11月在广州举行。而且首次把武术列为正式 比赛项目,其金牌数量,男女合计多达16块,奖牌总数更是可 观,共计96块。各队对杭州之战十分重视,早就着手准备,纷 纷起用老将,发挥优势,争夺十分激烈。结果,九次蝉连全能 冠军的陕西队赵长军又囊括了男子全能和六个单项冠军,山东 张玉萍获女子全能冠军,南拳比赛广东队男女均占鳌头,太极 拳比赛河南队2人进入前六名,丁杰创造太极拳“九连冠”的 新纪录。
第四十四次
1987年全国武术对抗赛,于9月3日至9日在哈尔滨举 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市和武警部队的15个代表队,共 112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武术散手和太极推手比赛(其中散手 运动员72名,太极推手运动员40名)。
由于这次比赛对武术散手规则进行了修改,可以用拳重击、 连击头部,因而比赛的气貌较之往年激烈、紧张,但扣人心弦 的精彩场面不多。这恰恰说明运动员能够在实战中动脑筋,用 战术,避蛮干,以巧制胜,开始从过去那种简单粗糙、死打硬 拼的初级阶段解脱出来。它标志着散手运动通过比赛实践后,已 经站在了技术腾飞的起跑线上。广东队获得52、56、60、70公 斤级四个级别的冠军,前卫体协队获65、75公斤级两个级别的 冠军。
第四十五次
1987年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于10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举 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8个队共85人参加了比赛,决出了 47
七个项目的名次。广西的王增祥、云南的苏自芳、辽宁的谢桢 等分别夺得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男子太极剑、陈 式太极拳(并列)、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女子太极剑的冠 军。
此次比赛,各式太极拳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其中尤以练 杨氏的居多。去年很少有人参加的孙、吴式,今年在人数上也 增加了不少。尽管运动员大多是业余爱好者,但不少都能掌握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招式沉稳、连绵不断的运动特 点。总的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
浏览1,3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