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
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 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 人体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众多拳种的练功准 则,如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等。 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 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 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 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三) 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 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格、 职业、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同时,武 术运动较少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为开展群众性体 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武术的作用
(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表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 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例如,长拳类套路中的 屈伸、回环、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动作,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 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坚持基本功训练能加强人体肌肉力 量,提高肌肉、钿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地发展柔籾性。而散 打对抗中的判断、起动、躲闪、格挡或快速还击等,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 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注重调息运气和意念活动,长期 练习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 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二)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防身自卫”在武术产生之初就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套路运动的技术方法 虽然不适用于搏斗,但其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习,既可以增强体 质,也可以掌握攻防格斗的意识。如果在练习套路运动的基础上,再增强攻防 格斗的能力,会很快掌握搏斗运动的技法和规律,从而具有防身自卫的能力。
(三) 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习武以德为 先”,武术练习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尚武与崇德是武术修炼过程中的两个 重要方面,培养习武者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 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习武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 神。这不仅能培养习武者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还是一种修身养性 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四) 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套路运动动迅静定的节奏美,踢、打、摔、拿、跌巧妙结合的方法 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人胜。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 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 将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和除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紧密结合的武侠文化,更是给人 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精神冲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五) 増进交流
群众性的武术活动讲究“以武会友”,即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 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 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使他们通过练习武术,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通过武术的 竞技比赛、演武大会等,还可以促进经贸往来,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
思考题:
浏览3,12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