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功

“轻功”也是较早受到重视的功法。例如,在战时的《列子•汤N》中,载有将木粧“计

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返,无跌失也”的练习方法,很像后世“梅花粧”“跑粧”等功法 的远迹。又如,《梁书•羊侃传》记南北朝时的羊侃,“尝于宽州,亮庙蹋壁,直土至五寻,横 行得七迹”。《朝野佥载》记,唐代柴绍之弟“尝著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又 以足指蹈佛殿柱至檐头,捻橼覆,上越百尺楼阁,了无障碍”。这些记述,很像后世所谓“飞 檐走壁”功。再如,《陈书》中载,南北朝时黄法氍“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9 ”陈灵洗“步 日二百余里”。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六》述此类练法云:“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 临敌去沙,自然轻便。”这些记述和练法同于后世的“陆地飞行术”。

(三) 内功

武术功法中的“内功”,是武术技法与古代气功结合的产物。宋代已流行的“八段锦”,采 用“左右开弓”“攒拳怒目”“四面冲击”等武技动作,进行以气助势、以气助力的练习,属于 早期武术内功练法。武术内功在与古代气功长期融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明代天启四年(1624 年)问世的《易筋经》,标志着武术内功已发展成一个能与医疗保健气功并立的武术气功体系。 它强调内壮与外壮统一,追求通过内外俱练,“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达到“并其 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的效能。各拳种内功,大都以养气、练气为基本形式,追求以 气助势、以气助力、以气为技击服务。内功练习与其他武术功法结合渗透,使武术功法皆具有 气功特点。

(四) 柔功

武术功法中的柔功,是锻炼提高柔韧素质的基本手段,历来受到习武者的重视。明代唐顺 之《峨眉道人拳歌》中,说道人练拳时“白折连腰尽无骨”。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 中说:“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腿可飞腾……活着朝天,而其柔也。”随着武术套路 技术的发展,柔功越受重视,不论欲达一定动作规格,还是提高武术动作的艺术表现力,都离 不开柔功。因此,在现代武术中,柔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长拳基本功训练中的柔功练习,形 成了较为系统的内容和程序。

(五)武术功力

论述武术功法的概念,A然会涉及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概念一武术功力。所谓武术功 力,是指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水平。这种运动能力,既包含有武 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的专门能力,也包括冇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直观来i井,武术功力是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腿功功力、腰功功力、臂功功力、 眼功功力、耳功功力、内功功力等各种艰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 总称。从某种程度来讲,武术练习的基本U的就是提高功力。

二、武木功法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齐门各派都朽着各具特色的功法,按照锻炼方式和锻炼效 果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武术柔功、内功、硬功、轻功和感知功五类。

(一)武术柔功

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类,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

方法。

在武术运动中,不论是要达到一定的拳式规格,表现一定的运动幅度、速度和力度,还是 要在对搏时

击中对手和闪避对方的攻击,都直接受着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肌肉舒缩能力 优劣的影响。因此,柔韧素质是习武者最基本的体能之一。

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 功。柔功的锻炼形式有静压和动转两类:静压又分为以自身内力进行练习的“主动压”和借助 外力进行的“被动压”;动转是肢体以某关节为轴进行的屈伸、收展或绕环的运动。柔功练习 中,静压和动转两种运动形式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方能获得柔功练习的最佳效果。

(二) 武术内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 兼修的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 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

内功的锻炼形式分为静功和动功两类:静功以桩功练习为主,也包括坐功和卧功;动功则以 肢体导引为主。武术内功既是练内培本的武技筑基功夫,又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

武术内功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桩功(如浑元粧、骑马桩、七星桩、养生桩等)、坐功, 以及武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太极筑基功、八卦转旋功、形意三桩五拳功等。

(三) 武术硬功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目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 和增力类:抗击类包括锻炼局部的铁砂掌、铁头功等,亦有锻炼全身的排打功、金钟罩等功法; 增力类包括增强指力和臂力的上罐功、拧棒功,增强腿力的石柱功等。硬功以内部的意气锻炼和 外部的撞击操习相结合。其内练注重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 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随意部位发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练注重增强肌肤的结实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 力。这种内夕卜结合的练习,能使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之体”。 硬功锻炼有助于强筋骨,长力气。但练习时要严守循序渐进原则,注意防伤,以免损坏身体。

武术硬功功法颇多,常见的有掌旋球功、推山掌功、合盘掌功、抓绷子功、抓圆锥功、拔 桩功、锁指功、拈捻功、拈悬功、点石功、一指禅功、卷棒功、拧棒子功、上罐功、麻辫功、 揉球功、铁牛耕地功、蜈蚣跳功、打狗皮袋功、吊袋功、石锁功、石柱功、铁头功、抵棍功、 螳螂功、摩擦功、戳插功、滚铁棒功、双锁功、霸王肘功、靠臂功、拍靠功、搂贴撞靠功、木 人功、排打功、金钟罩功、铁膝功、踢跟功、踢桩功、打桩功等。

(四) 武术轻功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轻功训练主

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高度、身负重物(如沙袋、铅衣等)的重量,以及减少载负体重的支 持力等多种手段,提高训练难度,增进自身的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进发挥人体潜能。传 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粧功、跑缸边功、跑®箩功、飞行功、跳坑功、跑板功等。

(五)感知功

武术感知功是提高视觉、听觉和皮肤等感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1. 武术眼功


武术眼功泛指武功中保养视力以及发掘视机能和非视觉“视”(感知)物潜能的各种锻炼 方法。按其训练形式,眼功锻炼可分为静态视静物、静态观变动、动态视静物、动态观变动四 类。眼功功法有闭旋开定功、夜视功、观日功、不瞬功、看彩条功、点棉球功、宁神观变功、 滑步辨招功、运眸功、易筋经目功、吐“嘘”养眼功、拉耳明目功等。

  1. 武术耳功


武术耳功泛指武功中保养听力以及发掘听觉机能和非听觉“听”(感知)辨潜能的各种锻 炼方法。耳功功法有闻钱鸣功、听彩条功、闪沙包功、营治城郭功、左顾右盼功、掩启耳门 功、鸣天鼓功等。

浏览1,5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