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 疼痛关,磨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 枯燥关,培养刻骨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 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 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练习全过程中,“未曾习 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 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 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观念的体现。在 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会 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 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 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 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人 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蕴含丰富.技理相通.入门后会有“艺无止境”之 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 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欢武术 套路,也喜欢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 育大学、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谈谈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打拳时要求思想高度人静.以意导体,是大脑皮层进入保护 性抑制状态,对处于高度紧张,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当代社会 的文明病——大脑过度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有力的治疗。

对心血管的影响。由于太极拳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 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拳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 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和血管硬化。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常常伴随深长的腹式呼吸.要求做到“气沉丹田”,这 样就加强了膈肌的运动。我们知道,膈肌每下降1厘米可增加吸气量3毫升,膈肌的运 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功能。

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太极拳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会使人养 成良好的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初、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们保持青春防止 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 影响,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太极拳是 一项健身性很强的运动。

五、中国武术段位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 范的武术锻炼体系和技术等级评价标准.特制定中国武术段位制(以下简称段位制)。

第二条段位制是一种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 理论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 平等级的制度。

第二章段位等级

第三条武术段位制设晋级和晋段两部分。

(一) 段前级:由低至高依次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

(二) 段位:初段位、中段位、高段位,由低至高依次设置分别为:

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

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

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

(三) 荣誉段位:荣誉中段位、荣誉高段位,由低至高依次设置分别为:

荣誉中段位:荣誉四段、荣誉五段、荣誉六段

荣誉高段位:荣誉七段、荣誉八段、荣誉九段

第三章晋级和晋段

第四条晋级和晋段对象

武术段位适用对象是从事和参与武术运动、自愿申请晋级、晋段者。荣誉段位只授 予对武术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和重大贡献者。

第五条晋级和晋段标准

由中国武术协会审定出版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以下简称《系列教程》)是 武术段位制理论和技术考评的标准。各段级技术考评,每项以10分为满分。各段理论 考评,以100分为满分。高段位答辩以100分为满分。

(一)段前级标准

接受武德教育,能正确运用武术礼节。

凡参加武术基础锻炼,基本掌握《系列教程》中的段前级的内容,或相当于段前级 内容的武术项目基本动作。

年龄在6周岁以上,可申请晋升1至3级。

获得一级达半年以上可申请晋升二级,获得二级达半年以上可申请晋升三级。

(二) 初段位标准

一段:凡取得三级资格达1年以上,年龄在11周岁以上,遵守武德、武术礼仪,准 确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拳种的一段内容,或相当于《系列教程》一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 套路;或散打的拳、腿组合空击,拳法、腿法分别不少于3种。技术考评成绩达7分以上, 理论考评成绩达70分以上,可申请晋升一段。

二段:凡获得一段达1年以上,遵守武德、武术礼仪,准确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 拳种的二段内容,或相当于《系列教程》二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路;或散打的拳、腿、摔 组合空击,拳法、腿法、摔法分别不少于3种。技术考评成绩达7. 5分以上,理论考评成 绩达70分以上,可申请晋升二段。

三段:凡获得二段达1年以上•遵守武德、武术礼仪,准确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 拳种三段内容的一项拳术和一项器械;或相当于《系列教程》三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 路;或散打的拳、腿、摔组合打靶,拳法、腿法、摔法分别不少于3种。两项技术考评成绩 达15分以上,理论考评成绩达70分以上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三) 中段位标准

四段: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注重武德修养;在规定的考评中,进行理论考评;熟 练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拳种的四段内容的一项拳术和一项器械,或相当于《系列教程》 四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路;或散打的拳、腿、摔组合打靶和实战1分钟(拳法、腿法、摔 法分别不少于4种),在散打比赛中获得规定录取名次。两项技术考评成绩达16分以 上,理论考评成绩达75分以上者,可申请晋升四段。

五段: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注重武德修养;在规定的考评中,进行理论考评;熟 练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拳种的五段内容的一项拳术和一项器械,或相当于《系列教程》 五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路;或散打的拳、腿、摔组合打靶和实战2分钟(拳法、腿法、摔 法分别不少于4种),在散打比赛中获得规定录取名次。两项技术考评成绩达17分以 上,理论考评成绩达80分以上者,可申请晋升五段。

六段:凡获得五段达2年以上,注重武德修养;在规定的考评中,进行理论考评;熟 练掌握《系列教程》中任一拳种的六段内容一项拳术和一项器械.或相当于《系列教程》六 段动作编组成的相应套路;或散打的拳、腿、摔组合打靶和实战2分钟(拳法、腿法、摔法 分别不少于4种),在散打比赛中获得规定录取名次。两项技术考评成绩达18分以上, 理论考评成绩达85分以上者,可申请晋升六段。

(四) 高段位标准

匕段:凡获得六段达6年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上;系统掌握某拳种的技术体系和 理论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理论考评和答辩两项成绩达160分以上;在武术工作业 绩、武术理论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且武德优秀者,可申请晋升 七段。

八段:凡获得七段达7年以上,年龄在52岁以上;熟练掌握两种以上拳种的技术 体系和理论体系,并取得较高成就;理论考评和答辩两项成绩达170分以上;在武术工作 业绩、武术理论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著)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且武德优秀者,可申请晋 升八段。



九段:凡获得八段8年以上,年龄在60岁以上,精通3种以上拳种的技术体系和理 论体系,并取得重大成就;理论考评和答辩两项成绩达180分以上;在武术工作业绩、武 术理论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著)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 献,且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五) 荣誉段位的标准

对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可由基层段位考评机构逐级申报,经 中国武术协会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武术荣誉段位。荣誉段位设荣誉中段位(四、五、六段) 和荣誉高段位(七、八、九段)。

(六) 奖励段位的标准

奖励条件:为武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在武术竞赛、武术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 成绩。

奖励范围:已获得一段至七段者,可不受年龄、不受晋段时间限制,奖励提前晋升1 段;但不得进行越段晋升奖励。无段位者,奖励在一段至七段间进行套评或套考相应段 位,初次套评或套考段位不得超过七段。

奖励次数:同一受奖者,最多只能享受2次奖励。

第四章管理和考评

第六条中国武术协会是武术段位制管理和考评的最高机构。下设段位制办公室、 考评委员会、监察委员会。负责审批段位等级、监察段位制工作的实施、颁发武术晋级、 晋段证书、徽饰及服装。

第七条屮国武术协会一级单位会员,可申请成立一级考评机构。经中国武术协会 批准并授权,负责段前级、初段位、中段位的培训、考评等工作。

第八条一级段位考评机构,可在本地区、本单位内开展段前级和一至六段的培训、 考评工作,负责将本地区的段位考评结果上报中国武协备案,申请发放段位证书及徽饰。

第九条一级段位考评机构,负责接受并审核高段位申请材料,向中国武协推荐和 报送高段位申请材料。

第十条一级段位考评机构,可申请承办中国武协主办的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 武术段位制培训和考评活动。

第十一条区域性一级考评机构,负责审核本地区申请设立二级考评机构的单位会 员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并将符合条件者报送中国武术协会审批。

第十二条二级段位考评机构,可在本地区内开展段前级和一至三段位的培训、考

评工作,负责将考评认定结果上报一级段位考评机构。

第十三条各级考评机构下设考评委员会或考评小组,负责段位考评和评定工作。 考评成员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段位等级和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 资格证”。

第十四条获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资格证”者,在普及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过程》中,可根据从习者掌握技术水平的情况,对其学生予以 技术水平认定。其中.具有高段位者可对其学生进行四段以下技术水平的认定,具有中 段位者可对其学生进行S段以下技术水平的认定。该认定属于推荐性认定。必须严格 按照中国武术段位制有关规定和标准实行.并接受段位考评机构的审核。

第十五条各级考评机构按照中国武协颁发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文件开展培训、考 评、审核和管理工作。

第五章申报与考评

第十六条申请晋级、晋段者,按照考评机构发布的申报晋级、晋段时间,提交申请 书及相应材料。

第十七条凡举办段位考评活动,须提前2个月以上公告考评的时间、地点和相关 要求。

第六章认定与授予

第十八条各级考评机构在其权限内.对申报晋级、晋段者的考评结果进行认定。 并将考评认定结果逐级报送到中国武术协会。

第十九条中国武术协会对各考评机构报送的考评认定结果进行审批后,授予相应 的段位等级并颁发证书和徽饰。

第七章证书、徽饰与服装

第二十条服装、证书和徽饰由中国武术协会统一设计.指定专门的企业单位制作 和发放。徽饰标志为:

段前级:一级(青色熊猫);二级(银色熊猫);三级(金色熊猫)

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第八章权利

第二十一条获得武术段位等级者.具有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主办或组织的竞赛、培 训、科研等活动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获得中段位以上者,具有申报相应等级中国武术协会社会武术指导员 资格。

第二十三条获得中段位以上并获得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资格证者,具有在中国

武术段位制中担任晋段、晋级考评委员,在培训中担任段位指导员,在武术学校、武术馆 和俱乐部中担任教练员的资格。

第九章义务

第二十四条自觉遵守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制度,维护武术段位制的声誉。

第二十五条热爱武术事业,积极参与各类武术活动。

第十章处罚

第二十六条获得武术段位等级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中国武术协会将根据情节 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和注销其段位资格证书等处罚:

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证书和更改、伪造证书。

丧失武德,思想品德差,利用段位证招摇撞骗,扰乱社会治安。

其他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

第十一章其他

第二十七条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与本制度配套 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属中国武术协会。

六、《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办法(一至六段)

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和《〈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国武术 段位制(一至六段)技术考试办法。

第一章考评组织机构 第一条监考委员会

按《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组成考评监督委员会并行使职权。

一、 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成员2人或4人。

二、 职责

(一) 监督、检查考评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 审议考评期间执行规程中发生的纠纷,保证考评的m确执行。

(三) 向中国武术协会和考评委员会通报监督情况,并对考官和参加考评人员的违纪 行为,提出处罚意见。

第二条考评委员会

按《中国武术段位制管理办法》组成考评委员会并行使职权。

一、 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成员若干人。

二、 职责

(一) 具体领导、组织各位考评官员进行工作;

(二) 监督、检查考评中执行评分标准的情况,核定考评成绩;

(三) 有权对违纪的考评工作人员和参加考评人员做出处罚。

第三条考评人员的组成

一、 考评人员的组成

(一) 如进行两块以上的场地同时考评,可设2个考评小组。

(二) 各组设考评长1人,副考评长2人,考评员2人或4人。

(三) 各级考评工作人员须具有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资格。

(四) 编排记录长1人。

(五) 检录长1人。

二、 根据考段人数规模可设以下辅助工作人员

(一) 编排记录员若干人。

(二) 检录员若干人。

(三) 医务人员若干人。

(四) 宣告员若干人。

(五)摄像员1~2人。

第四条考评人员的职责

一、 主任

(一) 组织进行业务学习,落实具体工作。

(二) 解释规则,但无权修改规则。

(三) 在考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调动本组考评人员工作,考评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 有权处理。

(四) 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考评工作总结。

二、 副主任

(一) 协助主任工作。

在主任缺席时,代行其职责、成员

(一) 参加业务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 认真执行考评规定,严格按规则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H)服从主任领导。

四、 编排记录长的职责

(一) 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秩序册。

(二) 准备考评所需表格,审查核实考评成绩。

'(式)编排成绩册。

五、 检录长的职责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报告考评长和宣告员。并负责检查器材、检 查考评场地。

第五条辅助工作人员职责

一、 编排记录员的职责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二、 检录员的职责

按照考评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并检查考评人员的准备情况、服装,将考评人员带入场 后,向考评长递交检录表。

三、 宣告员的职责

向观众介绍上场人员及项目,报告考评成绩,介绍有关考评规程、规则和规模、项目 的特点及武术段位制的知识。

第二章考评通则 第六条考评项目

—、《中国武术段位系列教程》规定的考评项目。

二、经考评委员会核准,认定其技术标准相当于《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标准的 其他武术项目。

第七条报名及考评顺序的确定

每名考评人员根据所报考段位,填报相应内容。凡参加对打和拆招考评者,须自带 一名攻防拆招陪练人员(无陪练人员,由考评长安排),由编排记录组根据报名情况排序。 第八条检录

参加考评的人员须在考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 和器械。考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考前10分钟。

第九条礼仪

一、 单人项目:参加考评的人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在指定上场的地方向考评长行抱拳 礼,考评长回行注目礼;完成动作后,参加考评的人员回到指定地点等待成绩,考评长宣 布得分后,参加考评的人员向考评长行抱拳礼,方可退场。

二、 二人项目:

(一) 介绍考评人员时,被介绍人应向观众行抱拳礼。

(二) 演练开始前,考评人员相互行抱拳礼。

(三) 考评长宣布成绩后,考评人员与考评长相互行抱拳礼.再向观众行抱拳礼。

三、 考评员换人时,互相行抱拳礼。

第十条计时

参加考评人员演练时,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完成动作,计时结束。

第十一条示分 考评成绩.现场公开示分。

第十二条最后得分

按现场执行考评员的示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

第十三条弃权

一、 考评人员不能按时参加检录与考评,按弃权论处。

二、 考评期间.考评人员因伤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考评,按弃权论处。

第十四条相关规定

一、 场地

(一) 采用普通地毯,长为14米,宽为8米,周围边线为2米安全区。

(二) 基层武术单位可采用普通地毯,长为12米,宽为6米,可不设边线。或者,采用 同等面积的平地为考评场地。

二、 服装

参加考评的人员须身着武术服装,或经大会批准的服装。参加对打和拆招考评时, 考段服装应分为深(如红、黑)、浅(如黄、白)两种颜色。

武木

第三章评分方法与标准

第十五条评分方法

一、 各项拳、械考评分为单练、对打、拆招三种形式进行考评。

二、 各项任一形式的考评,满分均为10分。

三、 考评员根据参加考评人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各项目评分标准,确定参加 考评人员的分数,,考分可到小数点后1位数,尾数为5或0。

四、 应得分数的确定:

(一) 3名考评员评分时,取中间分为应得分。

(二) 5名考评员评分时,取中间3个分的平均值为应得分。

(三) 应得分可取到小数点后2位数,第3位数不做4舍5人。

五、 最后得分的确定:

正常情况下,应得分即为最后得分。当参加考评人员在考评中出现应由考评长扣分 的情况时,最后得分为应减去考评长扣分。

第十六条评分标准

一、 单练(套路)评分标准

动作规范、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身械协调(器械项目〉、节奏合理、精神贯注、演练流 畅、风格突出。

二、 对打(套路)评分标准

攻防清晰、动作熟练、距离适中、表现逼真,实战意识强,双方配合默契。

三、 拆招(散招)评分标准

技法清晰、动作自然、效果显明

第十七条其他

一、 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规定,考评内容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统一 标准。申请采用此《系列教程》之外的拳械参与考评者•须仿此《系列教程》按三种练法 (单练、对打、拆招),六个段级标准,制定出考评内容,并报相应级别的段位制考评委员会 审核批准,方可作为考评内容。

二、 各项拳、械考评,均包括单练、对打、拆招三种形式的考评。每次考评,可采用其 中一种或两种,也可同时采用三种形式进行考评。具体规定由组织该次考评的单位按中 国武术协会的规定制定。

二、场地7K意图。

四、 段位考评报名表、报名人数统计表、考评长和考评员临场记录表等,请从中国武 术协会网站(www. wushu, com. cn)段位制表格处下载。

五、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解释权属中国武术协会。

参考文献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撰•中国武术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委会•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委会.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编委会.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套路).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1999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李德祥.中华武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林小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吴剑.大学生散打技法.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林小美.大学武术.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国际武联指定教材.武术初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蔡龙云.少林寺拳棒禅宗.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wushu, com. cn:《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办法(一段至六段)仁17] wushu, com. cn:武术段位制

浏览9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