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对神经衰弱、癌 症及其它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防治作用。它在技术上要求姿势 正确,心静体松,连贯圆活,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 意念、动作、呼吸密切.配合。
练太极拳首先必须要求“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即周身空
463 虚精灵,身躯微微颔起,头部向上微有顶劲,使气沉到丹田 (肚脐下一寸三分处。)“气沉丹田”是一种沉气法即一种典型的 腹式呼吸过程,务必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它 除了可使根基稳固外,对人体还有两个良好影响:1.由于沉气, 腹腔内脏器官随膈肌上下运动和腹肌波动而螭动,可使消化液 分泌增加,提高人体消化、吸收能力,增进食欲,从而增强体 质。2.由于沉气,膈肌吸气时下降,呼气时上升,活动幅度较 大,能对消化器官起按摩作用,从而改善肠胃的血液循环。因 此,练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 炎,慢性肠炎,胃下垂等有一定疗效。
太极拳要求以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专心 练拳,做到意到身随,使动作柔和、连续而且富有节奏。这时, 除了与运动有关的大贤的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处于 高度兴奋状态外,皮质的大部分区域都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 可以使病灶得到积极性休息,对慢性病起抑制作用,因之可以 使局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疾病得到治疗、缓解,甚至痊愈。 实践证明,太极拳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疗效是显 著的。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练太极拳时,动作要领中要多 强调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和气沉丹田,只要尾闾正中,保持头 部端正,不要过分强调“顶头悬",以避免意气上升,要尽量意 守腹以下部位,并适当延长呼气时间,缩短吸气时间。
祖国医学认为,癌症是由于气血的阻滞,阴阳失调而产生 的。国外医学界认为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是致癌的首要因素。 而性情孤佛,胸襟狭窄,精神忧郁、闷闷不乐是致气血阻滞、阴 阳失调的主要原因。而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气即排除杂 念,心理上保持安静状态,同时,周身协调,全身肌肉、关节、 464
五脏都处于自然舒展状态。这样有节奏的动作可以有利于调节 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各部位器官的机能。 再加之以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均匀的呼吸,练习之后,可使周 身血脉流动而又不气喘,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扶正除邪气所 以,练习太极拳对防癌治癌有一定的作用。
可见,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消 化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有良好作用,尤其适合中、老 年人增强体质和慢性病患者作医疗体育手段,有较大医疗保健 价值。
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患者练什么好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神经官能症,因大脑皮层的机能失调 而致。发病原因多为用脑过度,精神负担太重,生活无规律或 过于紧张、疲劳。
神经衰弱患者通过练功可以改变大脑皮层功能。实践证明, 太极拳是神经衰弱患者良好的锻炼方法,因为太极拳是一种柔 和缓慢、连贯圆活的运动,要求“精神贯注,气沉丹田”。坚持 打太极拳,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调节兴奋与抑制关系,同时 还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充满信心、活 力。
慢性肝炎患者如处在“活动期”要限制运动,甚至休息治 疗,但如处于“恢复期”则可进行适当运动,但要注意选择运 动方法和运动量。
经实践证明,“练功十八法”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方法, 坚持锻炼,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巩固疗效。慢性肝炎患者 465
若采用“练功十八法”中的第六套动作“防止内脏器官功能紊 乱的练功法”,则效果更为显著。恢复期以后,可适当增加运动 量,可同时打太极拳。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处在“急性期”,应休息治疗,临床 症状消失后,就可进行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可练习八段锦、 练功十八法、太极拳等简单动作与柔和缓慢的运动。中、青年 则可采用长拳基础套路,如弹腿、八步连环拳、青年长拳、初 级长拳等,都是适合风湿性关节炎练习的,能够起到一般药物 起不到的作用。
关节炎患者(风湿性或类风湿性)练武时宜注意:
浏览4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