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并屈膝,左腿屈膝抬起,左脚向左后方撤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重心 逐渐后移,全脚踏实,左腿屈膝后坐,右腿自然伸直,右脚尖自然上翘,目向前平视;身体重 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腿屈膝,右脚抬起经左脚内侧向右后方撤一步,屈膝后坐,同时 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自然上翘,目向前平视;依上述动作两腿变换交替,反复进行。

收势 前脚向后脚内侧撤步,脚尖先着地徐徐落实,两脚跟自然靠拢,脚尖稍外展,两 腿慢慢伸直,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朝内。

要求 上体始终保持正直、平稳,不要忽高忽低,高低程度取决于本人腿部力量的大 小而因人而异;动作要连贯,两腿虚实分明;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是:身体后坐时为呼气,抬 腿撤步时为吸气。

基本动作训练:基本动作就是代表太极拳风格、特点,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典型动 作,是该拳整个套路技术的核心动作。在教学训练的实践中,我们选定“倒卷肱”“云手”“野 马分鬃”“金鸡独立”“搂膝拗步”“捋挤势”“蹬脚”和“揽雀尾”等典型动作作为太极拳的基 本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以外引内,以内导外,内外结合,使基本功训练获得的素质和体能 通过太极拳技法理论的指导,提高基本动作质量,使之规范化。通过基本动作的训练,使运 动员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规律,从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

进行基本动作训练时,每个动作先原地左右重复练习,再行进间左右重复练习。

(基本动作图、文略)

套路技术训练:太极拳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套路演练表现的。太极拳套路主要 是由基本动作组合而成。基本动作训练中所获得的技术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套路的成 绩。但是套路又不等于单纯的单个动作的总和。套路要求动作与动作之间有贯穿一气的联 系,要绵绵不断,势势相承。为此,在强调单个动作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动作的反复训
练。所谓“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1)套路训练的基本要领:在套路技术训练中,静、松、灵、活、守是最基本的技术要领, 应该贯穿套路训练的始终。

静:在练拳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排除外界干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思 无虑,专心练拳,使精神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去,做到“意到身随”。这样心静用意引导 动作的练拳方法,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各器官的功能。 用意引导动作,还能调节呼吸,使意识、动作和呼吸三者紧密结合,达到全身上下和内外全 面锻炼的效果。

松:在练拳中,全身肌肉和关节韧带都应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 和压迫。用力部位与不用力部位要保持自然开展状态,严格按照动作规格要求,力求做到 姿势正确,进退稳健。总之,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要防止肌肉僵滞和用生硬造作的拙力。 “松”是完成姿势正确、全身协调、动作舒展、转换圆活的基础和保证。

灵:练拳时,本体感觉要灵敏,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因此,如身体 姿势、重心或动作要领稍有不当,很快就能感知,并及时自我纠正。太极拳动作越轻,用力 越小,其敏感性越强。只有当太极拳套路动作相当熟练时,才能向“用意不用力”、一举一动 周身都要轻灵的方向追求,使动作内外协调顺遂,有轻灵圆活之趣。由于太极拳的动作轻 柔、圆活,并有节奏,所以它能使周身气血畅通无阻,起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的作用。练拳时, 手掌发胀、指肚有微痒的感觉,就是气血畅通流注和本体感觉的灵敏反应。

活:是指太极拳动作要连贯、圆活、协调,富于变化。动作要以腰为主宰,以腰背带动 四肢,全身上下都在和谐地进行着或小或大、或明或暗、由内及外的圆弧运动。在拳势动作 中,上下肢始终都要保持自然弯曲状态,而运行路线也都按不同的曲线反复变转,动作姿 势似展非展,曲中求直。

总之,在动作规格正确的基础上,各肢体环节都要做到圆转自如,轻灵顺遂。

守:就是意守丹田(腹部),稳定重心。在练拳时,四肢动作无论怎样伸缩、转换,身体 都要按照太极拳的基本姿势要求,做到中正不偏,上下一条线,也就是用意使脊柱节节松 沉,虚虚对准,保持垂直状态,意守丹田(腹部)气下沉,虚胸实腹,使重心垂线在支撑面内,

身体处于平衡稳定状态。

运动实践证明,太极拳运动的任何动作姿势和内 外虚实的变化,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都要掌握身体重心 的变化规律,这是掌握太极拳运动及提高技术水平的 关键。

总之,松、静、灵、活、守是掌握和提高太极拳技术 水平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技术要领,也是突出体现太极 拳运动风格特点的技术关键。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图2-5-l)o而意守丹田,稳定重心,又是太极拳自 身运动诸因素的主要因素。

(2)太极拳套路训练的阶段:太极拳的套路训练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谓的三步功夫)。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上、动作上打好基础。通过单式和动作组合练习,要把拳套动作中的手型、手 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以及腿法、眼法等基本技术要领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舒展,动 作稳定、柔和、符合规格要求;第二阶段,通过分段,整套练习使套路动作熟练,达到自动化 程度,这时要注意掌握动作变化规律和运动特点,做到连贯圆活,上下相随,协调自然;第 三阶段,在以上阶段的基础上要着重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相结合。做到轻灵沉 着,刚柔相济,意气力内外合一。现将各阶段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在动作规格正确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端正:打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体中正安舒,姿势正确。在悬顶竖项、沉肩垂肘、松腰 敛臀等要领中,特别要注意腰脊中正,两肩两胯放松放平,以保持上体的自然正直。身体其 他部位的姿势也要认真按动作要求做到。实际上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都会牵连到其 他部位的姿势变形。如臀部外凸会连及腰部僵硬,胸部前挺,腹肌紧张,造成错误动作定 型。

稳定:要使上体端正舒展,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是整个姿势的基础。如 果步子过小、过大、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 不稳,因此必须首先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通过基本功训练和单练各站桩步和 步法,恰当地掌握身体重心变换的时机。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多做各种腿法(蹬脚、分腿踢 脚)和增进腰部柔韧性的练习,提高和增强下肢力量,以利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总之,整 个套路动作都要通过步型、步法的变换来扩大支撑面。虚实分清,使动作重心始终保持 支撑面内,不会失去平衡。

舒松: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按照具体要求把动作做得舒展柔和,不要 用拙力,以免造成紧张。从舒松柔和的要求入手,注意克服紧张、生硬的毛病。

轻柔: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 小、要匀。这样,易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劲。

第二阶段:在套路动作正确的基础上,应着重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 运动特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连贯:在姿势动作达到规范化的基础之后,势与势之间的承接,就称连贯。各个姿势 动作要前后衔接,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一样。比如“揽雀尾”,是由捆、捋、挤、按四个分 动组合成的,练习时,就要把四个分动衔接起来。动作之间虽然仍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即 在一个分动作做完后,微微一沉),但要在似停非停之际立刻接做下一个分动。整个过程要 保持前后连贯,环环衔接,不可松懈,不许有停顿断续之处。“揽雀尾”动作完成后,连接下 一个任何动作之间,皆如此。

协调:练太极拳是全身活动,要求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 完整一气”,全身各部位的运动保持协调一致。比如做“云手”,腰脊转动,带动两臂在空间 划圈,两掌随着臂部运动不断地内外翻转,两腿支撑着整个身体左右移动和旋转,头部也 随着躯干自然扭转,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上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处处牵连、密切配 合的全身运动。

浏览5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