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骨张腱末端症:损伤机制是武术运动员长期大量的膝部动作,反复牵拉骸骨周 围的腱组织,引起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腱组织反应性增生变性而出现症状。此外,反复牵拉 也可使腱围血管破坏影响腱组织,或血管受到反复牵拉劳损,引起内膜肥厚,管腔狭窄,导 致供血不足引起变性。
症状:
膝痛或膝软伤初,只在大运动量训练后,感觉膝酸软无力,上下楼梯时明显,休息后 即消失,常被误认为是训练中的疲劳过程。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在开始准备活动时,如慢跑 或下蹲时膝酸痛,这时一般仍能从事大运动量训练,但运动后症状加重,出现跛行,休息后 症状消失或减轻。再重,则训练中凡属半蹲位发力较大的动作都痛。膝痛部位为膝前痛,有 时只觉膝的外下方或胭窝痛,疼痛程度与训练量的大小直接有关,休息后常常症状减轻。
半蹲痛 是此病的重要症状,多在膝90〜150。角时出现疼痛,全屈或完全将膝伸直时 膝不痛。半蹲试验的检查方法:令患者单足支撑并逐渐下蹲,出现膝软和痛者为阳性。
骸骨边缘指压痛 在旅骨上缘、旅尖、旅韧带处及旅韧带上止点两侧指压痛明显,以指甲刮旅骨下缘及靛骨的背面常有剧痛。检查方法是:患者膝伸直,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 一手将旅骨向侧方或下方推起,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摸压醮骨周缘,疼痛者为 阳性。
靛骨压迫痛患膝胭窝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于15。,股四头肌放松。检查者用一 手掌放畿骨上,垂直向下或上下、左右错动按压靛骨,如旅下疼痛即为阳性。
伸膝抗阻试验 检查者将一手伸入患膝后方,另一手握踝部前方,并给一定阻力,让 患者由屈位逐渐伸直与其对抗,如伸膝在110 ~ 150。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骸骨软骨摩擦试验 检查者用手掌按压住骸骨部,做熊骨左右上下错动,或令患者伸 屈膝关节,有粗糙摩擦感者为阳性。
其他 可能有股四头肌萎缩,腱组织增厚,旅尖加长。
处理:此病一旦明确诊断,除调整运动量和减少局部的负荷外,应积极进行治疗。目 前一般采用以下疗法。
按摩:先在小腿上1/3至大腿下1/3处,用轻推摩、揉捏、搓等手法依次反复按摩5 ~ 10分钟,然后固定院骨,用拇指在航骨边缘疼痛的部位用刮法,并点压骸骨周围的穴位。
中药治疗:可用渗透药酒、活血生新剂、海桐熏洗药等外敷或熏洗,亦可配合进行理 疗。如经长期保守疗法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关节交锁现象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 疗。
伤后训练:对此损伤的患者,如果伤后训练安排得当,不但能保持机体的机能,而且 有利于损伤的修复。根据症状和检查,一般分为以下三型进行安排。
(1)轻型:患者只有膝酸软无力,疼痛,但活动开后疼痛消失,训练时亦不影响技术动 作。检查时无明显压痛,或仅有酸痛感。此类患者可进行正规训练,但应调整对膝部负荷较 大的专项训练,改变“单打一”的训练方法,增加一定强度的膝关节功能练习。
中型:走路不痛,上下楼梯或半蹲痛,活动开后疼痛减轻,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 减轻,影响动作质量和运动强度。检查时有明显的旅骨压迫痛及指压痛,有时有轻度的关 节积液。对此类运动员除进行积极治疗外,要控制运动量,改变训练内容,避免或部分禁止 膝半蹲发力的各种动作,在不加重症状的前提下,加强膝关节的功能练习和全面的身体素 质训练,但应减少练习时间和强度。
重型:走路痛,甚至静止时也痛,有关节积液,对训练有严重影响。应停止训练,积 极治疗,适当配合膝关节的功能练习和体疗。
武术运动中的“站桩”对防治此病效果较好。其方法是:两脚分开同肩宽站立,膝半蹲 于130。左右,上体直,重心稍靠后,颈部放松,上肢前平举,肩放松,肘微屈,或手扶撑于大 腿上,呼吸均匀自如,保持此种姿势不动。开始练习时,要尽量坚持5分钟左右,以后可逐 渐增加时间,达20分钟可止,每日练习1 ~2次。练习后慢慢伸直膝关节,静站2~3分钟, 再做些放松活动。股四头肌明显萎缩患者,可先采用靠墙半蹲练习,随着股四头肌力量的 改善,可增加负重静蹲。如已达20分钟后,可逐渐减少半蹲角度(但不低于90°),或采用负 重半蹲来加大练习强度,重量可从20公斤递增至50 ~ 60公斤。预防:训练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突然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的 跑、跳、后蹬等练习。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训练后可采取自我按摩,或关节肌肉的伸 展练习,使肌肉放松,减少对骨膜的刺激。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做过多的跑、跳、后蹬等练 习。
跟腱腱围炎
跟腱是人体最大的肌腱,其近端是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肌腹,远端止于跟骨后下方。 在跟腱的周围是“腱围”。在腱的背侧约有4 ~ 8层滑润层位于深筋膜及腱组织之间,每层 都有独自的营养血管,各层之间可以相互滑动,以适应踝关节伸屈活动。跟腱的血液供应 较差,特别是在腱的中段°因此,一旦损伤就会使血运障碍,导致腱围及腱组织的损伤性炎 症。
跟腱的主要作用是跑、跳、走时提踵。运动员在踏跳时,跟腱要承受巨大的拉力,这是 它容易致伤的重要因素。多数呈慢性经过。
预防:加强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根据科学训练的原则进行训练,绝对避免采用“单 打一”的训练方法。训练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新运动员要逐渐增加跳跃运动 量,并加强负重静蹲及蹲起力量练习,使腱组织逐渐适应牵拉力量,也有利防止突然拉伤, 使之逐渐适应。教练员在每次训练课的前后,使运动员做半蹲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此症。对 已伤运动员应调整训练安排,暂减跳跃量配合治疗,加强肌力练习后,再逐渐增加跳跃练 习。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在武术运动中时有所见,且多发于新队员。
原因及原理:
训练方法不当。在一段时间内过多练习跑跳动作,加上动作不够正确,使小腿肌肉附 着处的骨膜长期受到牵扯、扭曲或紧张,引起该部骨膜组织松弛或分离,造成骨膜淤血、水 肿,血管扩张,骨膜下出血,久之出血机化形成纤维组织,反复刺激,造成骨质增生。
场地过硬。在跑跳过程中,场地过硬使小腿受到地面较大的反作用力,与身体的重力 集中作用于骨弯曲处的凸面,反复作用,可在弯曲度最大的部位引起应力性损伤。
骨膜炎是骨的反应性炎症,在急性炎症阶段,如能调整运动量,减少局部负荷,并给予 适当治疗,就可使炎症消退,组织修复,从而由不适应转化为新的适应,并可使负荷能力提 高;否则,就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发展为疲劳性骨折。
症状:
疼痛。轻者在训练后骨膜局部出现疼痛,尤以大运动量训练后疼痛加剧;重者行走和 不运动时均痛,个别病例夜间疼痛。疼痛的性质多为隐痛、牵扯痛,严重的有刺痛。
局部肿胀。部分病例局部可有轻度凹陷性水肿,早期肿胀面积稍大。病程长者在骨面 上可有粗糙不平或硬性肿块隆起
压痛压痛点多数在胫腓骨的下端,有的比较分散。
后蹬痛。当令患者用患侧足尖用力向后蹬地时,患处即发生疼痛。用一般的抗阻力试 验(趾及踝关节屈肌跖屈抗阻时)不发生疼痛,因此,后蹬痛应列为诊断此病的重要指征。
X线检查:早期骨膜无明显改变,晚期可有骨膜增生,骨皮质边缘粗糙模糊、增厚,骨 质疏松,骨纹理紊乱等。
治疗:早期较轻的病例,不需特殊方法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包扎,适当减少局部的负 荷量,可继续从事运动,随着负荷能力的提高,经2~3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跛行的病例,应休息并用弹力绷带包扎,抬高患肢,可外 敷新伤药或用温水浸浴患肢。
晚期反复发作病例,如已有骨膜下骨质增生,有局部刺激症状,如疼痛、压痛或运动后 疼痛者,应暂时改变运动项目,并用局部封闭治疗°治愈后恢复训练时,运动量必须逐渐增 加,以免再发。
经以上处理后,如局部症状仍无改善,甚至加剧者,应考虑是否有疲劳性骨折,需作X 线摄片加以确诊。
浏览4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