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5日下午两点半,李小龙与李俊九一同飞抵多米尼加共和国圣多明各 机场,参观在此开设的李俊九武术学院。经过长途飞行,李小龙的腰背已经很难受,但 他毫无怨言,依然在狂热的媒体和观众面前,表演了双手大拇指支撑、单手二指俯卧撑 等常规节目。当然,还少不了表演“脚碎木板”。被踢碎的木板四处飞溅,甚至打碎了一 盏照明用的灯。李俊九此后曾多次寻找该节目录像,但至今一无所获。李小龙还在采 访中声称,他喜欢这个国家和这里的人民的简朴、真实,不像大城市的人那样虚伪,他会 再回来的。
4月25日,从香港回到美国不久的李小龙着一袭白色西服,参加了李俊九跆拳道 学院招待会。5月24日,李小龙偕妻子出席李俊九在华盛顿举办的空手道锦标赛,并 做示范表演。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好友举办的比赛,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席武术比赛。
各种长途飞行带来的腰背不适、心血之作《无音箫》前途未知、在香港为自己谋求 后路又受挫、经济拮据到一堆账单无法支付……在多重压力下,回到美国的李小龙开 始心烦意乱,这是习武者的大忌,偏偏此时李小龙的练功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8月13日,李小龙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扛着125磅的杠铃做“体前屈”练习 时,不慎伤及腰部,疼痛难忍,在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第四腰椎神经永 久性受损。这对李小龙绝对是个残酷至极、无比致命的打击。琳达对那段令人绝望 的时期做了如下忆述:
医生建议小龙卧床休息,他们告诉小龙别再想功夫了,他已经不能再踢腿了。
这无异于给他笼罩上了一层阴云,他很沮丧。小龙在床上躺了 3个月,接下来的 〔1〕新乐酒店,位于弥敦道223号.李家大宅对面。李小龙在离港之前,经常与家人在此聚餐。
3个月他只能在房子里走动,从桌子,到椅子,再到床.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他面前提 起他的个性、他的活力、他的梦想。可以肯定的是那段时间我们都绝望了
尽管这次受伤是空前的,但是李小龙依然勇敢地面对现实.琳达在回忆录中接着 写道:
……尽管他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而无法动弹,小龙并不接受医生对于他的永久性伤 残
的诊断结果。他一生都是一个对人生持积极思想的狂热分子,他一直坚信自己会痊 愈,强烈的信念让他坚信自己能做到。同时,虽然他的身体不能再像雄鹰一样在天空翱 翔,但他的思想可以。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他不断地进行写作,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格 斗方法以及他的截拳道的哲学。他对于他那些大量的积累的各种形式的搏击艺术和哲 学藏书进行了阅读并写下各种笔记。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的大部分藏书。他在书的关键 段落的空白和边缘处写下了大量的注解,看看有哪些能用于他的戴拳道之中。
行动不便的李小龙此时可以抛开一切琐事,专心致志地看书了。他阅读着自己 购置多年的那2500本藏书。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印度智者、哲学家克里希那穆 提^1」的书籍。虽然克氏的书李小龙早已不是第一次阅读,但在李小龙生命中的这个 特殊时刻,克氏的洞见令他有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其中的“生命各个层面的 统合”与李小龙推崇的“完形疗法”如出一辙广探索自己”曰后更是被李小龙挂在嘴 边;而“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坚称“意志力可以消除一切 障碍,甚至是疼痛!”。他在给友人的信件中除了励志的诗句、豪言壮语外,还加上一 句“walk on”(继续前进)以示互勉;他严格尊重医嘱,按时服用止痛药,并采取其他如 针灸、水疗类的物理保守疗法,以期早日康复。
李小龙并未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对所有人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于一般的来 访者,琳达会以各种借口搪塞,只有他们的“死党”才能进入家中。
虽然李小龙重新振作起来,但是经济危机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卧床休息的 他无法外出工作,碍于生计,颇为大男子主义的他也只能万般无奈地让从未工作过的
〔J]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1895— 1986年)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是第一个用通俗.生动的语 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学智慧的印度哲人。西方哲学界受其影响颇深,李小龙更是直接受惠于
琳达外出谋生。好在琳达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电话接线员的文职工作,从下午4点工 作到晚上11点。而当她回到家中时,服用了止痛药的李小龙已经在药物的副作用下 睡着了.子女们也很懂事,早早就乖乖休息了。而李小龙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感激、爱 意的纸条令琳达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小龙对此也心存感激。黄锦铭 记得,日后他在短暂回美时,曾说出如下肺腑之言:
我记得有一次,在他第二部电影成功之后,李振藩回加利福尼亚.顺便到了我家, 我驾车陪他去了赫伯•杰克逊家。当我们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他说:“你知道 吗?有琳达这样的妻子.我觉得非常幸福,在我缺钱,意志消沉的时候,她从不抱怨。 当我背部受伤不能维持生计时,她甚至出去打工。当时我非常消沉、颓废,但她没有 怨言,而是支持我、鼓励我。我认为我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归功于琳达的爱和支持鼓 励,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男人。”
卧床半年后,李小龙的腰伤逐渐痊愈。30岁生日那天,李小龙家聚集了众多好 友,稍显憔悴的李小龙收到了不少红包,看着比他更憔悴的妻子为其精心制作的绘有 截拳道标志的蛋糕,会心地笑了。不过,快乐总是短暂的,眼下的他还是要为生计打 拼,尤其是那催命的账单。
腰伤初愈的李小龙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几个月后,傲人身手神奇般恢复.让复 查的医生极为惊冴,视为奇迹。
李小龙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严镜海的身体,此时的严镜海由于焊接工作产生的 烟尘导致严重肺病而无法工作,他去找公司要个说法,却被告知“这病并不是由于焊 接所引起的”。虽然李小龙背伤初愈,并在休养期间写下多本武学笔记,准备用在新 书《武道释义加r/ho// //ze Way )L l j中,但在1972年,当他得知严
镜海罹患肺癌后,便毅然决定帮严镜海出版《咏春功夫》(W/iVG CHL//V Gt/NG FT/VU,他将书稿交给水户上原,建议他立刻出版该书并预先支付费用给严镜海。
C 1〕事实上.按照李小龙的计划•《武道释义》原本应该在丨97丨年出版•但由于忙碌的电彩事业而未能如愿。 直到1975年,他的弟子吉尔伯特•约翰逊得到琳达的授权,在伊鲁山度和李小龙其他弟子的耐心校阅 下,将李小龙生前笔记与该书稿归纳整理后,才交付出版,这就是《戴拳道之道》Jerf /Cww心)。 〔2 _1咏春功夫中文版为《图解咏春拳》.李小龙只是桂了个“技术编辑”的头衔。在书中,严镜海将叶问为他 亲笔签名的照片刊登了出来„ 年或1969年,李小龙、黄锦铭、严镜海便开始写作这未书并拍摄照
片•很快便定稿•但李小龙对可能有人会借用他的名义賺钱有所顾虑,所以决定暂不出版。
一名对功夫怀有浓厚兴趣的ABC广播电视网员工艾德•斯皮尔曼将自己多年 来对功夫的研究写成了一份厚达44页的调查报告,并与朋友兼搭档霍华德•弗里德 兰德一起改编成了一个剧本,取名为了心 (按照字面意思,笔者拙译为《龙踪虎迹》),说的是19世纪的美国,一个叫金贵祥的少 林僧人来到美国西部闯荡的故事。这样一个典型的“当西方遇到东方”的故事吸引了 刚加入华纳董事会的弗雷德•温楚布:13的兴趣.他收购了剧本,并在董事会会议上 提交给华纳高层审议,虽然总裁泰德•雅士利个人很喜欢这个剧本,但还是被董事会 否决了,这些顽固的股东们不认为观众能接受一个中国英雄。
1971年的一天,李小龙的名人弟子,弗雷德•温楚布的好友,华纳同行赛•温楚 布[23向弗雷德引荐了处于困境的李小龙,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弗雷德很快就意识 到,眼前这个小个子中国人就是饰演《龙踪虎迹》一号主角的不二人选。李小龙非常 喜欢这个剧本,在得知该项目已无法拍成电影的前提下,便建议改编成电视剧集.他 称之为《武士》并多次与弗雷德洽谈,就改编成电视剧集后应增加 或修改的内容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下决心要拍电视剧集的弗雷德致电华纳公司电视部的汤姆•库恩,并会见了 ABC广播电视网推广部的巴里•迪勒,后者对武术很感兴趣,决定立刻开拍成周播 的电视电影。在进行角色分配的时候,弗雷德带着李小龙去见了汤姆。李小龙当着 他的面耍了一通双节棍,把他看得目瞪口呆。汤姆告诉弗雷德,李小龙的武技确实令 人惊叹,但是如果要在如此长的剧集中担任主演是不合时宜的,也很难让人信服。最 终李小龙也没有得到这个角色,理由居然是李小龙“太中国”了。
浏览7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