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奥妙歌”,我首次发表在《精武》杂志1996年第4 期上,题目是“八卦奥妙在神连”,后又收入《八卦掌精要》一 书。该文发表以后在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不少武林同道来信来 电表示赞赏,交流读后的收获体会。使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欣慰 的同时,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两位恩师——已故八卦掌名家李子 鸣先生和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专家王培生先生,是他们对我 的多年栽培、倾囊相授,使我在武术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不断进 步,是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启示下,通过自己不断消 化吸收,不断苦练体悟,不断研读圣书而实现了飞跃,形成了八 卦掌的“奥妙歌”:

奥妙无穷八卦拳,拧旋走转天地间。 ’

三年十载纯功到,奥妙还需再精研。

奥妙不是常奥妙,不点不说也枉然。 六球一柱一二三,奥妙之间如神连。 内家拳法乾坤定,三丰功法一线穿。

八卦太极是一家,奥妙全在奥妙间。

此歌诀,因为每一句中均有“奥妙”二字,所以称之为“奥 妙歌”。“奥妙歌”可以说是自己数十年练功收获体会的高度概括 和浓缩,是我对八卦掌、吴式太极拳苦练研磨的心得、体悟和灵 感。是我对李子鸣、王培生两位大师武学精要的融合和提炼。

“奥妙歌”的含义是:八卦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奥 妙,全产生于在天地间不停地拧旋走转这一形式。八卦掌虽然有 “要得所学纯功到,几人三年试验深”和“十年纯功研究到,单 人凭艺遨五洲”之说,但对于其中的奥妙,人们是很难研究透 的,而是越练,越研究,越觉得它奥妙无穷。正如太极先辈所说 “古人穷毕生之精力,难尽其奥妙”。我这里所说的奥妙,不是那 种有感无实的奥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奥妙,而是有特定的具 体内容的奥妙。这个奥妙如果不具体地点破说透,一般是不容易 悟到的。那么这个奥妙是什么呢?说破了就是人体上的“六球” 和“一柱”。

人之“六球”恰两两相对,意想其连在一起即象乾三,为 天,为阳。意想其断开即象坤三,为地、为阴。如果再把人之 脊柱比做汉字的一竖,正好贯穿“六球”,恰是一个张三丰的 “丰”字。张三丰相传为内家拳的创始人——也有人考证无此人。 即使无此人,创张三丰之说者,也是深悟阴阳之道,认为有大力 宣扬之必要者(张有张扬之意)。所以“六球一柱”如果作为功 法,可以叫“三丰功法”。“三丰功法”或“六球一柱功法”中贯 穿着阴阳大道,显示着八卦的卦象。“六球” “一柱”如同一颗藤 上结的六个瓜,两瓜一蒂,在前为“田”,在后为“关”。两眼球 向前环抱,两眉间为玄关穴,恰是身之上丹田。与之前后对称的 是玉枕关。两肾球向前环抱,在前为神阙穴,恰是身之中丹田。 与中丹田对称的是命门穴,恰为夹脊关。两睾丸向后环抱,靠近 处是会阴穴,恰为身之下丹田。下丹田后面恰是尾闾关。每两球 之环抱都形成一个圆,前田后关之两点像是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的 两个黑白眼,正好形成一个太极图。加上六球可形成的卦象,正 好形成三个重叠的太极八卦图。上可为天之八卦,下可为地之八 卦,中可为人之八卦。三才合一,天人一体,包含了内家拳、内 家功,道、儒、释修身之道的全部奥妙。所以说八卦和太极都是 一家之拳,都是内家拳,他们的道理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精微奥 妙,都可以在“六球一柱”中去寻找,都可以在“六球一柱”上 体现出来。凡练数年而不能运化者都可在“六球一柱”中求之。

著名武术家王培生老师在他的《乾坤戎己功》一书中,简单 介绍了 “六球”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歌曰:“坤属老阴体内长 (也可以全面地说乾坤阴阳体内藏——笔者注),六球体中动无 常。扭转乾坤四球掌,上有两球佐朝纲。”这实际上已道破了内 家拳的不传之秘。


  1. 对武术秘诀的挖堀、整理、传授应持何种态 度?


所谓秘诀,顾名思义就是秘不外传的技术和诀窍。八卦掌及 各武术门派都有自己本门的秘诀,各派名师也都有自己的秘诀, 这是各门派、各派武术名家在前人手中继承或在长期的武术实践 中逐步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是维护本门派和各派传人安全、声 誉和切身利益的护身法宝,历来都是不主张外传的。即使本门弟 子,不经过长期考察,确认武德高尚、忠实可靠,或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悟性较高,身体条件较好,能光大门户之 人,也是不能轻易传授本门秘诀的。有的武林前辈,功高莫测、 胸怀绝技,就是因为选择不到理想的传人,而宁肯遗憾终身,也 不肯轻易外传。有的则临终前才向贴心弟子点叙迷津,但是已时 过境迁、难以示范,也难免走样、失真。武林界各门派相互保密 的做法,是有其深刻教训和历史根源的。旧社会武术前辈设教传 艺,或保镖护院、或打擂比武、或闯荡江湖都是以武术为生的,

如果将自己的武术秘诀泄露出去或轻易传给别人,就有可能影响 自己的名声,打破自己的饭碗,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命。所以各门 派掌门和名人都视自己的秘诀如生命。对其传授采取极其慎重的 态度,宁肯失传,不可误传。正因为如此,中国武术各门派的绝 招、绝技、秘诀和精华、精要,有的已随着时光和人生的流逝失 传了。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武术和民族文化的很大损 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挖掘传统、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 政策鼓舞下,不少老武术家打破保守思想,破除门户之见,怀着 对武术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把本人和本门派的武术秘诀、绝 招、绝技奉献出来,对挽救传统文化,对促进中国武术事业的发 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c我的两位恩师李子鸣先生和王培生先 生都是对中国武术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名人,他们都是名门之 后,得名师真传,且数十年如一日,苦练研摩,勤思善悟。他们 身怀绝技,知晓秘诀,但从不保守。数十年来,广收门徒,经常 应邀四处奔走讲课,凡是求学者无不细心传授,热心指教,而且 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他们从不把师门秘诀当成私有财产,乐于 传授后人,而且还善于吸收兄弟门派武学武技之优长充实发展自 己,也正因为此,他们的武功和武德在海内外武术界都享有盛 誉,备受尊敬。

但是对武术秘诀的传授,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在武术界 认识尚不一致。我个人认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应该明确出 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是从发展武术事业的大局出发,还是从维 护本门派的利益出发,是为了大发展,还是为了小发展,不发 展。中国武术是东方文化的精粹,是我国祖先对人类的巨大贡 献,我们只有努力继承发扬光大,让她在世界民族文化的百花园 中争鲜夺艳,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最大的力量,才能进一步 提高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才能在这方面对世界民 族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才能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民 族。所以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该从中国武术的发展前途和

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可能形成的地位出发进行思考,从这两方面思 考,我们会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师传之秘和个人体会,都是华夏民族文化之沃土所 生,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有发扬光大的义务,没有孤芳自赏 的权利。

第二,时代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交流频 繁广泛,中国的武术、气功被越来越多的海外、国外人士所了 解、喜爱、追求。从目前情况看国外、海外的武术运动发展形势 大有超宗越祖之势。我们国内的一些武术、气功同仁,作为武 术、气功故乡的主人,都应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把武术和气功的 大旗紧握高举,这就需要各门派志士仁人,从发展祖国和民族文 化的大局出发,打破门户之见,勇于把师门的真传、秘诀,或个 人成熟的体会奉献出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族文化的百花园 浇水施肥,使民族文化的大树更加根深叶茂、繁花似锦。这样做 有可能会有一天本门派的表演和技击水平被兄弟门派所超越,本 国的武术表演和技击水平被兄弟国家所超越。但从发展的眼光看 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对本门派乃至中国武术界的鞭策和激励, 有利于本门派和国内武术事业的发展,会进一步扩大中国武术在 世界武坛上的地位,扩大中国武术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我 们努力促进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中国武 术界的保守思想不能打破,不能培养出高、精尖的武技人才,中 国武术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把中国武术的真东西挖掘 出来,传播开去,让其在世界其他竞技项目和其他民族文化面 前,让世人刮目相看,中国武术才会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才能 雄踞世界武坛。

第三,广大武术爱好者,有志于八卦掌和中国武术事业的同 仁,有的苦练多年,为寻觅武术真谛,为练出惊人的功夫,孜孜 不倦,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其精神可谓至诚、至善、可亲、可 敬。但作为八卦掌或其他武术门派的传人,并不珍惜这种精神,

不能坦诚相待,还心怀保守,留有疑虑,存有戒心,这不能不说 是对中国武术前途命运的不负责任,对华夏民族文化发展的不负 责任。

第四,从经验看,有些东西虽然是珍贵的,但展现出来也不 会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凡是重视它的,有共鸣的,多是有共同爱 好共同语言的同仁、同道。把自己珍贵的东西,献给同仁、同 道,被其接纳视若至宝乃是一大快事。不喜欢的人自然不会重视 它,虽是同道,但层次不高的人,也不会引起重视。正所谓识者 珠宝,不识者野草。

第五,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绝招、绝技、秘诀,都是 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肯定的同时就是 否定。绝招、约技、一升为“绝”,就同时孕育了 “不绝”的否 定因素,就意味着会有新的破解方法诞生,所以绝招一问世,就 已经不是绝招了。这就是事物辩证发展的道理,原来的事物就向 新的更高、更绝的层次发展了,所以把绝招、绝技、秘诀奉献出 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门派交流、研究,对促进本派武技的发 展,对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件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保守 反倒是无益的。当然有了绝招不练也“绝”不了。把人家的绝招 变成自己的绝招,或自己的绝招变成别人的绝招,都有一个需要 苦练研摩的过程,多好的绝招不认真刻苦地研练,不反复实践, 也是不能掌握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武术界,还是要大力提倡打破门户 之见,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多出、快出人才。

浏览6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