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与背合为心肺等重要脏器之居所,必须保持空畅,才能保
174 证心安肺舒,如果挺胸后仰,则胸实气道不畅,身亦不稳。两膀 伸缩亦不灵。如果弓背窝胸,则会气憋胸闷、心气不舒、呼吸不 畅。所以空胸紧背或涵胸拔背是保持心舒气畅的有效方法。
胸腔涵空,呼吸之气自能沉入丹田,返回命门,而通过夹 脊、玉枕源源不息,呼吸畅通,往返自如,则会发力自然*、进退 自如、涵蓄有力。
背要圆拔,即是空胸之助,又可助胸空,二者相辅相成,背 紧胸空为掌之根。胸不空,背不能紧;背不紧,膀不能松;膀不 松,肘不能坠;肘不坠,腕不能塌;腕不塌,掌心不得虚;掌心 不虚,则掌根不固;掌根不固则指不能舒,力不得发。所以八卦 掌凡一动势,均须头顶项竖,紧背空胸、.垂肩坠肘,扬掌塌腕, 两掌虎口撑圆,气沉丹田,才能形稳、£畅、神活、劲整。
空胸紧背是为调整呼吸,功至上逞,全在呼吸之间,呼气要 如潮涌,有排山倒海之势;吸气如鲸吞,有惊心动魄之感。呼吸 鼓荡如大海泛舟,飘飘荡荡,对方有千钧之力,入我怀中却如一 叶扁舟,无能为力。
- 与强敌对峙时,怎样防其在突然进攻时不失 中、不被动?
与敌对峙时,不管其敌强与弱,不管其是否先发进攻,也不 管其攻势是否突然凶猛,都既不轻敌也不惧敌。要拿猫当虎待, 拿虎当猫待。要周身放松,内惕外随,凝神聚气,洞察秋毫。这 是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保证自己在对方突然进攻时,不失中、不 被动的主要方面。
另外在技术上,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是,注意对方的眼神。要以眼的主光看住对方的眼睛, 以余光看住对方的肩和胯。因为眼是心之苗,也是能量的窗口, 对方的心理变化,必然在眼神上反映出来。比如欲向何处进击,
必先以目光投向何处,这是自然现象。对方的虚实,即声东击 西,指上打下,也是要从眼神上反映出来,用眼神使你产生错 觉。但眼光如电,变化很快,再加上虚实欺诈,只看眼光还不 行,还必须以余光盯住对方的肩和胯。肩为臂之根,手欲动肩先 动,胯为腿之根,足欲起胯先抽。这种方法也叫观神看根,照镜 子,即彼不动己不动,彼欲动我先行。
第二是,抽腰松胯。腰为一身之主宰,太极拳有“命意源头 在腰隙”之说,进攻对方要以腰发力,化解对方也要以腰为轴。 对方的突然进攻,滞点很容易落在腰上,如果提前把腰抽向后, 同时松胯,对方来的力量就不会一下子打到腰上,俗话说,就不 会“切轴”,也就不易失中、被动。
第三是,动足。足为一身之根,足动身移,对方来力无着 落,就会落空,由主动变被动。八卦掌讲“走为先” “走为上”。 在对方突然进攻时,只要自己能随势向后撤步,或向左右跨步, 在对方落空的同时,进攻对方,对方必会被动受击,失中倾倒, 这即是八卦掌歌诀所说的“收即放,去即还,变化虚实步中参” 的道理。
- 八卦掌在练、用时,对神和意的走向有何要 求?
八卦掌在练、用时,其神和意的方向是不一致的。神在上, 意在下,神在前,意在后,神在左,意在右,神在外,意在内。 术语曰:“神意不同向。”此要求恰符人体交叉神经之科学规律。
神、意的走向是根据人体动静和实战要求而定的。动时(即 开时,吸气时,蓄力时),意念是随着肢体运动的方向而动的, 其表现形式为内劲。而神(眼神)有时在形前起领导作用,有时 在形后起助动作用,其表现形式为外力。静时(即合时,呼气 时,发力时)意念随着肢体之动势而收于内,内劲要回归丹田,
向后撑腰,向下注足,向上虚顶,而神要专注一方,顾盼八面, 进时神要先于意(形),退时神要后于形(意),以行呵护之能。
盖动、静、开、合、进、退、打、化都要内固精神、外示安 逸,意要曲蓄而有余,形和力要自然从之;神要求其极,即要有 “高欲摘星斗,低欲击九泉,推出十万里,动转总相连”的气势。
- 八卦掌在对敌时眼神应看何处?
眼为心上苗,心有所想,目有所视,心想何处眼神必然投向 何处,这是正常现象。眼睛是能量的窗口,眼神灼灼逼人,会使 对方产生恐惧心理,眼神投向何处,对方会顾及何处,这也是常 人之正常表现。然练武之人,特别是研究技击者,则要认真研究 眼神之学问而巧妙利用。演拳时要注意做到以神领形,以形助 神,手追神,神追手,神形一致。神要内敛、专注。对敌时要含 光默默,内惕外随。但要注意以眼之余光覆照对方全身上下及周 围环境,以主光看住对方三个部位,即观其肩管其手,观其胯制 其足,观其目测其变。只要掌握住对方的三个部位之变化,即可 动敌之将动未动,将发未发之际,意在敌先,后发先至,使敌之 招、力难于发挥,不易奏效,而我则处之便利从心,随心所欲, 主动对敌,稳操胜券。
八卦掌欲在技击时处处做到得机得势,就要在练功时注意锻 炼关键部位的规范性,并把这些规范要求练得纯熟自然。
所谓关键位是一腰、二腿、三足。
腰:一祈运动都要以腰为轴,以肩、胯为轮,动手、动步先 要着意于腰,以腰使之。如扣步须先叠腰,掰步须先扬腰,快
须沉腰,慢步须直腰,转身须磨腰,跑步须探腰,倒步须抽腰; 连环步须先沉腰而后长腰,偷步须吸胯扭腰,蹦步须颤腰。
腿:八卦掌进退多以虚步为主,即前虚后实。实腿要屈膝坐 胯,但屈膝要屈而不要死,大腿与小腿由屈膝而成桥孔之半圆 形,屈中含伸。如果大腿和小腿屈成方角,会失去膝关节颤动之 能力,进退死板不灵。另外前腿之虚是足跟上提,膝关节小纵形 成,同时膝部还应有合扣掩裆之意,这样既可护裆,又可保护腓 骨不受损害。另外前进后退两膝要相贴而行(即抱膝),这样前 进时重心稳定,且有冲力,后退则不易被对方截绊,而易使对方 失中。另外前腿之膝关节要始终保持灵活状态,可于行进中屈膝 上撞,可左右摆击,可跪、盘、截、摔。
足:即足趾、足心、足跟是也,身如车轮,腰如轴,足趾为 根,足下无根,如同路面泥泞,车轮无法发挥作用。八卦掌要求 演练和实用时要足心踏地,足趾抓地,足跟委地。足心踏地可使 身体不栽不仰,中正不倚;足耻抓地,可避免软膝之病;足跟委 地,可避免前扑之失。以上是定式之要求。若行动起来,八卦掌 要求进时要先翘足大趾,退时要先起足跟,可避免扑跌之患。
发招时,八卦掌要求前脚尖要略向里扣,后足要跟步、向 前,足尖点地,和腰腿一齐送发,可保证发力完整,劲力集中, 身不散乱。
总之,八卦掌的练与用都是以腰为轴、以腿为轮、以足为 根,明其理,善其用,方能得机得势。
- 八卦掌的“松”和太极拳的“松”是不是一回 事?
八卦掌和太极拳都要求练拳时周身关节放松,」'松”的目 的,一是为了加大韧带的弹性,提高技击抗暴能力:二是为了 调息养神。若要内外兼修,非在“松” “静”二字上下功夫不
可。“松”才能“静”,松静才能沉稳、轻灵、头脑清醒。但是 八卦掌和太极拳的“松”在练法和要求上有些不同,八卦掌讲 外形的沉坠、顶拔、撑裹、抽推、拧旋,是从不松当中求松, 意在练份儿。即在“松”的意念灌注下,用强化的手段把韧带 练松、练长、练出弹性,使不自然变为自然。“松”的层次会在 形和意两个方面得到提高。而太极拳虽然在外形上也讲虚灵顶 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溜臀提肛、撑裆裹胯,但强调意念, 不强化外形。太极拳是实用意念拳,讲以柔克刚。八卦掌讲刚 柔相济。
- 八卦掌的“松”和太极拳的“松”鄢一种练法 好?
这两种练法可以殊途同归。不论用哪一种方法,练到得气 以后,功夫自会上身,都可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因为八卦掌 是用强化肢体(外形)松长的方法引导意念放松,太极拳是用 强化意念放松的方法,驱使肢体(外形)松长,所以说两者殊 途可以同归,即强调外形松长时意念随之,强调意念放松时肢 体随之。
八卦、太极两种“松”的方法,用哪一种练好了都会练成一 种鼓荡劲、弹簧劲,这种劲一上身,外力不能碰,一碰就会在瞬 间将其来力化掉,同时将其反弹出去。
- 能否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说出太极、形意、八卦 在攻防技击上的同和异?
太极、形意、八卦三拳在攻防技击上的相同点可用一个 “中”字概括,即在防御时,要保持自身的中正之形和中正之意, 不被对方破坏,也就是要保持内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
合、肩与胯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同样,在进攻 对方时,也要想办法以自己的中正之形、意破坏对方重心,使其 失中、不稳或跌翻。
太极、形意、八卦三拳在攻防技击上的不同之处,可用三句 话来概括,即太极拳讲究“引进落空” “以静制动”;形意掌讲究 “硬打硬上,直冲直崩”;八卦掌讲究“以变应变”“以动制静”。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太极拳在遇到对方进攻时顺势助力,使其 落空,无能为力;形意拳在遇到对方进攻时,不退不让,骤发直 击,使对方惊怯,无法抵御;八卦掌在遇到对方进攻时,是拧旋 走转、避正击斜,使对方旋离,不可抗力。
- 八卦掌走圈时要求两足要平起平落,不“揭 蹄”(提足跟),不“亮掌”(翘脚掌),但在实践中很难 做到,是功夫问题还是有什么诀窍?
有功夫问题,也有诀窍。所谓功夫问题就是知道了诀窍,但 不下工夫苦练,也是做不到的。至于有没有诀窍,确实是有的。 如果不了解其中的诀窍,再下工夫苦练,也不容易做到平起平 落。所谓诀窍有两点,第一是,迈步前进时,先翘足大趾,以足 耻领行,就可以保证不“揭蹄”(提足跟)了,在脚掌落地前, 要尽量绷脚面,力灌足尖,使足趾向前抓地,这样就可以保证不 “亮掌”(翘脚1掌)了。第二是,在向前迈步时,腰胯不要松劲, 不要摇晃,要尽量顺势扭足,保证自转的整劲,这样就可以使前 行之脚,比较容易做到平起平落了。掌握了这两点诀窍,再加上 苦练、深悟,两足在走圈时,平起平落的要求就完全可以做到。 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诀窍,习者只要用心体悟,就会在实践中找 出自己的窍门。
- 中国现代武术散打和八卦掌等中国传统的武术 散打是不是一回事?二者有何区别?
我认为中国现代的武术散打和八卦掌等中国传统的武术散打 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中国现代的武术散打是争胜负的竞技运动;八卦掌等中国传 统的武术散打是决生死的搏杀决斗。
中国现代的武术散打规则规定有禁击部位,要求比赛时要戴 拳套和必要的护具;八卦掌等中国传统的武术散打没有禁击部 位,讲究打穴位、击要害、拿反关节,讲究出手伤人,比武时不 准戴拳套,也不戴护具。
中国现代的武术散打比赛时,只要一方拳脚击到对方的有效 部位,或使对方倒地,或把对方逼下擂台,就能得分,得分多即 为胜者;八卦掌等中国传统的武术散打在比武时,不管打到对方 任何部位,只要没有使对方失去继续对抗的能力或被击下擂台就 不称赢。
浏览5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