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既有规则问题,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谓规则问 题,即八卦掌等中国传统的武术散打要和中国现代的武术散打对 抗,就必须适应现代武术散打规则(因中国现代武术散打是国家 主管部门推行、支持的),但是这等于削足适履,如果八卦掌等 中国传统的武术散打不经过一定时间的这种削足适履的适应性训 练,对抗起来,传统武术散打者必然会处处犯规被罚,但是一旦 适应了现代武术散打的规则,传统武术散打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优势了,也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了。所以从适应中国现代武术散 打的规则上说,传统武术散打和现代武术散打公开实行对抗赛, 条件还不成熟,我想国家也不会促进其成熟。但是规则问题我想 还不是两种散打形式公开实行对抗赛的主要障碍,其主要原因是 中国现代武术散打是有组织的、有规则的国家行为,无论是从我 国的社会制度上讲,还是从现代国家文明管理上讲,国家主管部 门都不会提倡也不可能允许一个民间武师随便和国家正规的武术 散打队上台叫阵。


  1. 八卦掌等中国传统武术散打由于实战机会比较 少,是否就没有出路?


不是。八卦掌等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有 数百年的积淀,这是中国现代武术散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 养宝库和源泉。中国现代武术散打正在不断地吸收传统的中国武 术散打的精华,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着外国民族搏击运动的精华。 相信它会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逐渐成长为 世界上最优秀的武术散打队伍。从近几年中国现代武术散打发展 的实践情况看,散打队伍的技术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且提高很 快,越来越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和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中国经济要和世界接轨,无疑中国的文化体育事业(包括武 术)也必须要和世界接轨,中国现代武术散打只能不断借鉴吸收 中国传统武术适宜发展竞技搏击运动的有益部分,来提高自己的 武术散打水平,从而体现出中国现代武术散打的风格特点,才能 在世界武坛上独树一帜,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散打的出 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武术散打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 的都是中国的,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做铺垫,一个打冲锋,一起 推动中国武术散打的发展,一起促进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拳艺, 适应现代形势生发新枝,结出新果,雄踞世界武林群首之宝座,

这不就实现了我们武林先辈乃至我们每一个武林爱好者的宿愿了 吗?

  1. 八卦掌等中国传统武术散打在新形势下怎样发 展?


我认为八卦掌等中国传统武术散打既为“传统”,还是应以 挖掘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 各国的文化艺术、体育等,越是具有民族特色,才越具有世界 性,才能走向世界。现在外国好多武术爱好者纷纷来中国学习传 统武术,到中国来请老师传授传统武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正像音乐的发展需要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书法的提高需要下工夫 临摹古帖一样,搞中国传统武术的就要下工夫研究中国传统武 术,不要见异思迁,不要眼花缭乱,不要迎风怯步。要以百折不 回的毅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为中国传统武术辛勤耕耘、 摇旗呐喊,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为中国现代武术散打的发展壮 大,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传统武术也有一个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发展,在挖掘、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现代武术散打和其他 外国散打有益营养问题。盲目地满足现状,关起门来自吹自擂的 现象也是于中国传统武术之发展不利的。

  1. 中国是否可以同时发展两支散打队伍,一支代 表中国现代武术散打队,一支代表中国传统武术散打 队,两支队伍互相学习,互相对抗,一致对外?


我认为这个建议很好,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推动现 代武术散打的发展,又可调动传统武术散打的积极性,两支队伍 都可以在国内独立活动,也可以独立对外,这样会使中国武术出 现一个新的繁荣期。但是恐怕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比如领导的精

力问题、资金支持问题、教练问题、队员来源问题等等,这要由 国家主管部门通盘考虑,进行可行性研究解决。

  1. 八卦掌和太极拳等武术名家能和散打冠军比赛 吗?中国现代武术散打冠军和八卦掌、太极拳等武术名 家相比谁能代表中国武术?


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弹性都很大,不好具体评说。有的八卦 掌、太极拳武术名家,虽然功夫很高,但都不愿意出头露面,不 愿和别人争风头。有的武术名家可能因为是名家之后,以名师之 徒而称名;有的可能是因为在历次武术表演赛中屡屡夺魁而称 名;有的是因为在武术理论研究上业绩显著,经常在武术杂志上 发表文章而出名,但都不一定有丰富的武术散打实战经验。有的 虽然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经常进行切磋、交流),但毕竟不是专 业,没有经过大运动量的训练,真正到擂台上拼搏,可能身体素 质跟不上。中国武术各门各派,世代传承择人而授,秘密相传, 具有神功绝技者不乏其人,这些人是否愿意出手与他人比赛,比 赛将是什么结果,只能比完了才知道,不好妄加评论。至于说谁 能代表中国武术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谁也不能代表,因为中 国武术是一个多门派、多系列、技法丰富、理论深奥、博大精深 的一个民族文化大系列,并具有数百年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搏杀 实战经验的积累,一个人功夫再大,理论再深,也只能是武术大 洋中的一滴水或一个浪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也没有资 格,也不可能代表中国武术。

  1. 董海川先师为什么要南游、北上?


董先师离家南游的说法很多,均不一致。有的说是“出外谋 生的”;有的说“因案件牵连的”;有的说“因灾年战乱,民不聊 生,强民(贼盗胡九奎等)乃因生活所迫求其宽容和理解,弱民 (乡邻)因有冤屈而求其保护和同情,使其左右为难,矛盾的心 情促其离家南游”;有的说“因家庭矛盾、爱情波折离家想去北 京考取功名未成,而南下云游”等等。经过对有关资料的查询比 较,我认为,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合乎情理。

董先师出身武门,世代族人多有武将。祖籍山西省洪洞县, 明初迁居河北藁城县,第三代董良辅奉旨迁居河北霸县开口村 (现属雄县),后董海川之祖父董明轩,又携家迁居河北文安县朱 家务村(至今已有八九代了)。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父亲董守业,以务农为生,有三子,长 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明魁从小在开口村跟 “威名震河朔、相从习艺者不下数百人”的董宪周(当地著名武 术家,董氏宗第十五代)朝夕相处,学其武技,受其熏陶,而痴 迷武术,不洽生产。加之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臂力过人,擅长 技击,常以武勇扶危解困而称著乡里。但因不务正业,常遭继母 和父亲的训斥,再加上爱情的波折,心中郁闷,而离家进京,想 以武术考取功名。但没想到北京高手云集,到京后多次与人比 手,多以败北而告终。严酷的现实,使他无意再回家乡。经过冷 静思考,他决定国荡江湖,遍访名人高手,探究武学真谛,攀登 武学高峰,而南下出走。

董先师虚怀若谷,壮志凌云,为攀登武学高峰立下海纳百川 之志,他把董明魁更名为董海川。他足迹遍至吴越、巴蜀和江皖

187 等地,深入大山名川,搜奇探险,壮大襟怀,遍访各门派隐士高 手,虚心求教,大胆切磋,反复印证,认真总结,经过多年的兼 收并蓄,博采众长,苦练深悟,究“易”穷规,终于攀登上武 术颠峰,成为武林各门各派无不尊崇、一致公认的一代名门宗 师。

关于董先师北上进京为宦的说法也很多,一说:董先师艺成 之后,往来南北扶危济困,曾在苏州夜闯府衙,杀死强抢民女、 打伤人命的苏州知府,成了钦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 伤九个与官府勾结、横行乡里仗势欺压良民百姓的地痞流氓,被 霸州捕快抓捕入狱,打入死牢,董海川崩断镣铐,越狱潜逃。为 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托人介绍阉割为宦;一说:董先师艺成 后,因对清朝政治的腐败不满而参加捻军(北方农民起义军), 为钻入清朝心脏卧底,以策内应而被捻军选派,受阉为太监,打 入清宫;一说:因董先师武艺高强,且疾恶如仇,被洪秀全选 中,派往清咸丰宫内。这段历史经八卦掌名家李子鸣老师多方考 证确认:“太平天国之年(1851年),正是咸丰之年。南京洪秀 全称帝后,看有决定性胜利,清朝被推翻无疑,在南京安然定 都。有个叫郭济元的(别名铁拐道人)和洪秀全过从甚密。他建 议派人到北京把咸丰杀掉,清廷即可休矣!洪秀全考虑这是个办 法,但是到哪里寻这样的能人?郭济元讲:'我认识一个叫董海 川的,能高来高去,完成此任务可叫他去。’

“洪秀全同意后,郭找到董海川悉说此事:’为了大汉民族不 受舵子压迫,这个任务你敢接吗?’董考虑后毅然承担。郭说: '戚丰大小是个皇帝,戒备森严,进皇宫有一定困难。我有个主 意,你得受点痛苦,阉割为宦,进他大内就比较容易了,你考虑 如何?'董答:'为了民族事业,在所不惜!'郭偕董去见洪秀全, 洪接见后决定了计划。

“郭偕董返山舍,施动手术,待伤愈后,董于咸丰六年 (1856年)北来进京,觅寻小太监引见大太监,进到四王府做个

普通工作,以后肃王府要人,将董调到肃王府做普通工作。

“此时,南京已露出内辽之态,杨秀清被杀,又要杀石达开, 石逃走,南京内乱已揭开。

“再说南京乱甚,郭济元和洪秀全商议,董海川的任务是否执 行,二人考虑研究后,此事作罢。郭济元连夜动身,来到肃王府 夜间敲董窗,郭走董追至永定门城上找一密处,董进前称:'郭老 因何来此?'郭说:'小伙子腿真快,我来告诉你南京任务停止执 行,南京危在旦夕,如果你牺牲了也是无谓的,所以我来通知你, 你仍留在此,我告辞了。'说完从城上飘然而下不见……”(摘自 《董海川与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九三年十月 出版)

浏览4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