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笔者查证,这种被描述得神秘至极的机器其实是现如今极为普通的“神经肌肉 电刺激仪”。据香港报纸记载,最迟香港已在1965年开始贩售日本生产的“电子健康 器”,并逐渐开始自行研制开发新款同类型产品,后更开发出按摩椅、静电健康毛毯, 功能以按摩为主,可改善体质,治疗失眠、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头疼、胃 病、记忆力衰退等慢性疾病。1971年起,经过改进的“电子静电健康器”引起香港各 大医院重视并被采用,通过2〜160赫兹的低频可调节脉冲电流来减轻疼痛症状(如 关节痛、肌肉疼痛等)以及减轻肌肉紧张度;增强肌肉,改进肌肉的总体外观,并能提 高体育锻炼效果;对病变神经及肌肉进行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引起肌肉节律性 收缩,改善代谢和营养,从而延缓病肌萎缩,抑制肌肉纤维化,防止肌肉萎缩。还可以 刺激组织再生。现如今,电刺激已经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理疗手段之一。 尽管2000年后,多篇相关医学论文指出该机器的种种不科学之处,但依然不能将此 与死因画上等号,最多算加速死亡的一个次要因素。李小龙用这种机器来治疗腰伤, 缓解腰部疼痛,防止腰部受伤的肌肉萎缩,提高锻炼效果,减少脂肪.美化肌肉群无可 厚非。但如果按照黄淳樑所说,那生产这些治疗仪的厂家都要吃官司、倒闭了。如果 说元华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有此一说尚属情有可原;但作为始作俑者的黄淳樑就属于 信口开河了,而那些跟风者如果不是愚昧无知,就是为了出名而胡说八道,真是无耻 之极!
而王羽也不甘寂寞跳将出来.他的言论更是让人笑掉大牙:
王羽认为李小龙之死.是每日吃的维生素太多所致。他说小龙每天一吃就吃二 三十粒,小龙并说已经吃了 20年。
“吃维生素能死人”这种言论在几十年后依旧存在,嘉禾公司宣传部经理杜惠东
就对《看电影》杂志记者说过:
……最后几天他脾气很暴躁,人也很瘦,一定是受了药物的影响•他一天吃一百 多颗药,维生素ABC的乱来,香港医学界后来才感觉到,当时他的身体很棒•身上一 点脂肪都没有,吃的可能就是后来体育界的禁药类固醇。当时类固醇是刚刚发明的 新药,他吃的分量就不合标准了,因为当时大家对于这种药还处于摸索阶段。
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的类固醇在60年代初被应用于体育界、健美运动。李小 龙的训练计划里也包括了肌肉训练,但服用的是自己研制出的混合蛋白质饮料,其中 所掺的奶粉不含类固醇。李小龙也不像那些服用了类固醇而拥有大块肌肉、体重增 加、脂肪减少的健美运动员,他的肌肉非常自然,体重也保持在135磅左右,这完全是 依靠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的科学训练得来的。
香港民众们热衷于探讨李小龙的死因,同时等待着最终的验尸结果。7月23日 下午2点,法医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对李小龙的尸体进行了解剖,但是死因要等到法 庭研究后才能公布。此时邹文怀与李家人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与李小龙生前好友共 29人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并在各大报纸发表讣告,写明将于7月25日在九龙殡仪馆 大殓,并由琳达择日护送灵柩回西雅图安葬。24日上午11点15分,李小龙的遗体由 其兄李忠琢含泪领出,紧接着,九龙殡仪馆专车将遗体运至殡仪馆。据称殡仪馆为李 家佣人所开,还特地为李小龙的遗体准备了一间化妆间,加强冷气,除亲属外任何人 不得入内。当日12点25分,琳达、李忠琛、邹文怀、俞明进入化妆间,下午1点左右 才离开。
香港的《星报》在追查李小龙死因时,突然发现李小龙的真实出事地点是在丁珮 家!文章刊出后引发了轩然大波,媒体、民众纷纷将矛头指向了邹文怀,直斥其说谎。 邹文怀极力否认自己曾对媒体说起过李小龙是在自己寓所出的事;而丁珮也对媒体 力证自己清白,并口口声声称自己将于25日亲自吊唁李小龙。但是寓所看门人对媒 体透露的“消息”对邹文怀、丁珮、李小龙极为不利:
笔架山道67号的大厦之日间看门人,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其于星期五下午3时 左右目睹李小龙偕一男士进入该大厦,其后该男士于下午4时左右离去.但未见李小 龙一同离去,直至他于当晚8时下班为止。
如果看门人所言属实,那邹文怀走后,李小龙当时和丁珮在干什么?当时还有谁 在场?是否当时李小龙就已经出事?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要等到10点多才把已经死 亡的李小龙送入医院急救……一连串无法解答的问题接踵而至,“阴谋论”也就因此 传开来。对于满天飞的谣言,琳达曾做出如下解释:
小龙死后,邹文怀在电视节目中谈论此事,由于我的过错引起了部分混乱。
邹文怀对我说与其说李小龙死于丁珮家中,不如说是死在自己家里更为合适。 我说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这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主意。我们都明白小龙和丁 珮的名字被放大后刊登在报纸的头条是一件多么引人关注的事情。我不在乎,况且 现在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一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那时我要照看我的孩子们,还要 安排葬礼。邹文怀并没有很确切地说出小龙死在家中,但是他在话语中暗示了这点。 当真相大白后■大家都觉得邹文怀是在撒谎。为什么他要这样说?结果,大量突如其 来的谣言开始四处扩散。
而邻居们说.经常看见李小龙造访丁珮家,而且常常是在夜间。孤男寡女共处一 室.这让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娱乐记者和港媒们立刻就制造出了“马上风说”“丁珮谋财 害命说”等不堪入目的下作流言。稍微客气一些的媒体则以“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来暗示。不少八卦杂志还将苗可秀、丁珮的照片与李小龙放在一起作为封面,极尽污 蔑之能事。鲁迅就在文章中写过: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 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显然,大家对于这位三级片艳星的关注度远超寻常,不少报纸纷纷将陈年旧事挖 出来:
李小龙对本港一女星甚依恋,曾以十一万元购买一新型汽车送给她u ].作
L丨:丁琛的家世显赫•家境殷实。她1967年入邵氏,2周后便购买了一辆豪车代步^ ]972年,丁珮就斥巨资 购置了一辆金色奔驰车,报纸上多有登栽,但在李小龙死后却依然被某些人说成是李小龙买了送给她 的.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为礼物,这手笔可算大矣。
李俊九听闻该桃色艳_后,大笑不止:
李小龙会给一名女演员买车?你我都知道李小龙对于金钱的态度。除了琳达或 他的直系亲属,他不会给任何人买车。这些报道真是胡扯。
40年后,丁珮在做客香港电台节目《旧日的足迹》接受主持人车淑梅访问时承 认:
李小龙当天的确在我家,我也有去给警方录口供,也上了法庭。(对于邹文怀为 何隐瞒真相)那已经没关系了,因为都过去了,邹先生这么说的话必定有他的道理^ (问邹文怀在宣布消息前是否有和她商量过)我的地位是不是值得别人跟我商量呢? 换作是你,你会找我商量吗?要是当时找我商量的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候
还有很多人质问我,外国的记者、超级李小龙迷 (浸信会医院这么近怎么不送,为
什么要送去伊丽莎白医院?)可我没有权力做主啊。
一家报纸甚至在李小龙死后派出两名记者潜入殡仪馆停尸房,偷拍到李小龙遗 像并刊登于报纸上。
李小龙死后,丁珮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由她口述的“自白书”,摘录如下:
我记得李小龙生前,我没有沾过他一丝一毫的光.不管是名,是利。死后,所有不 幸的事,我都沾着边儿了。
我是一个不爱管闲事的人,别人的话,别人的生活,我从来不去注意.可是,别人 却注意我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李小龙死后。我的的确确过了一段比坐•‘牢狱”更不 如的日子!
为了避开那日夜不停的电话铃声,为了避开那充满责骂的影迷信.我只有采取唯 一的方法,把自己秘密地封闭起来,我唯一需要的,只是清静,让我疲乏的身心得到休 息。
在李小龙生前,我从来没有利用他的名气出过风头,死后,我也不想这么做…… 我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自怨,自叹。对着电视,不知荧幕上在放映什么。对着书本,不知其中含意。对着描写得稀奇古怪的报纸,脑里一片空白。我的泪已流干,感 情已麻木。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的“非人生活”!
李小龙死后,丁珮除了拍戏,一直郁郁寡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她甚至一 度搬去爱德华王子道211号4楼居住。据当时报纸杂志记载,邻居们发现,李小龙死 后,她就避免与记者接触,窗门都用白纸封上,极少出家门。有时会溜出去买些食物, 更多的时候是托邻居或公寓看门人代为买烟。更在客厅抽烟解愁,看上去颇为疲倦。
某报记者两次致电丁珮,问及她与李小龙是否有“超友谊”关系时,丁珮以“什么 好事都轮不到我,什么倒霉事我都摊上了”这样的话来回应;当记者问她会否参加李 小龙追悼会,她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去.结果李小龙举殡当日,记者们苦等半天,除了 一个花圈外,不见丁珮其人。相比更为年轻就被冠以“李小龙绯闻女友”的苗可秀,自 称深爱李小龙的丁珮此举不过是尽了礼数而已。当时,香港著名演员伍秀芳曾在《明 报周刊》撰文,不指名地痛斥丁珮:
如果有一个男人死在我家里、怀里、为我而死;我的歉疚将穷此生也冲洗不
掉„我可以一言不发,不承认、不否认,为了死者的声望,自己的名誉.等等,然而不可 不到灵堂去看他最后一面,即使那会受万人唾骂。一别将天上人间,那个人曾经如此 辉煌过、相爱过,一切成为陈迹了,“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对得起知己,又何必以 明哲保身,怕万人不谅?倘若得一万人谅解,但愧对知己,又能心安理得吗?
浏览9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