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是张占魁。张占魁先生,字兆东,河 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人。生于1859年,卒于1935年,享年76 岁。先生生性温和,聪颖过人,酷爱武技,一学就会,一会便 精。幼年曾拜本村一拳师习少林拳、迷踪艺,后拜在形意拳名家 刘奇兰门下学形意拳,苦练多年,技艺精湛,有“闪电手”之 称。张占魁先生曾先后任过天津营武处出班首领、天津第一国术 馆馆长、天津黄年会武师、河间武术会名誉会长和监考、冯国璋 代总统卫队队长等职。张占魁先生轻财好义,喜欢结交江湖豪 杰。程廷华先生当时在天津经商,与人发生纠纷打官司,张占魁 先生知程先生为当代八卦掌名家,便多方奔走,百般周旋、关 照,使程先生官司得以胜诉。当时,张先生欲拜程先生为师学习 八卦掌,程先生道:“我们交个朋友吧,我介绍你到董老师那里, 你拜他老人家为师吧。”待张先生进京时,董师已逝世。程先生 道:“那我来教你吧。”于是,张先生和程先生、刘凤春先生等拜 为结义兄弟,程先生代师传授张先生八卦掌。后来李存义去天 津,成立中华武士会,张、李二位先生又一见倾心,随又结为异 姓兄弟,得李存义先生之武学真谛,张先生练功50年如一日, 融形意、八卦之大成,独创形意八卦掌一技,在京津一带颇具盛
名。晚年寓居天津专事授徒,成名弟子很多,如韩慕侠、姜容樵 和赵道新等。
张派八卦掌即形意八卦掌的特点是:
象形取意,以形育神。要求顺项提顶、溜臀提肛、含胸拔 背、松肩坠肘,强调拧旋走转、曲腿趟泥、指分掌凹、以势助 神,左旋意守丹田,右旋意守命门。形意八卦掌的套路编排都是 按八个卦象(乾、坎、离、艮、坤、巽、震、兑),模仿八种飞 禽走兽(燕、鹰、熊、猴、龙、蛇、虎、马)的形象,运用八卦 掌的步法、身法、掌法和左右旋转的练法设定八卦掌套路的。 如:乾卦设为燕掌共六式,坎卦设为鹰掌共六式,离卦设为熊掌 共十二式,艮卦设为猴掌共十式,坤卦设为龙掌共八式,巽卦设 为蛇掌共九式,震卦设为虎掌共九式,兑卦设为马掌共十四式。 各形掌式皆为沿圈(称无极圈)左右练习,连环变化,每掌各式 名称也多取上述八形,但不求形似而求神真。
重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形意八卦掌穷观人体运动变化 之规律,刻循古老的阴阳、内气学说,结合八卦掌左旋右转的步 法、身法、掌法,科学地总结出了一套简易的内外兼修的五步练 意之法,即“阴阳运转法” “阴阳守气法”“意气运转法” “意念 示意法”"内外修身盘膝法”,这五种练意之法要求贯穿到整个套 路各式之中。比如:在沿无极圈左旋右转地练习形意八卦掌的时 候,就要知道左旋为阳、右转为阴,这就自然在意识上形成了 “阴阳运转法”,上下前后皆然;在进行“阴阳运转法”的时候, 要求左旋时想肚脐(前丹田),右转想命门(后丹田),也就自然 形成了 “阴阳守气法”;还要求用意配合呼吸(左旋吸气,右转 呼气),就自然形成了 "意气运转法”;在整个套路练习中要求每 招每式必须以意先行,不用拙力,就自然形成了 “意念示意法”。 这就使八卦掌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动气功。除此之外形 意八卦掌还要求上述四种意念练习熟练掌握以后,还要进行“内 外修身盘膝法”的练习。此法分平坐、单盘、自然盘、双盘四
种,在进行十二种单掌式的练习中也都强调掌掌贯穿意念。比 如:练仰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五指;练俯掌的时 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掌心;练穿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 内劲贯注全掌等,都是如此,在整个套路练习中都要求意念如同 令旗一样,意念到、“内气”到、内劲到,身法、步法、掌法也 就随之做出,使得拳势不脱、不断、不浮、不散、不呆,内外如 一、一气贯通。由于重视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从而更有效 地促进体内气、血、精、髓的变化,达到清醒细致的内外兼修、 内外如一的境界,使技击与健身有机结合,使技击威力更大,层 次更高。形意八卦掌认为这是该派的精华之所在。
掌法细致,武医结合,招法丰富。形意八卦掌有如太极拳之 细致入微,每一掌式动静都要着意,并且拳理拳法多联系穴位, 经络、气血、脏腑、阴阳、武医结合,相得益彰,且招法丰富、 套路优美,实用与观赏价值都很高。
除上述五个重要流派以外,马维祺、刘凤春、樊志勇、刘宝 贞、刘德宽等八卦先辈都是建树较高、风格独特的流派代表,因 为种种原因传人校少,尚待系统研究整理。
浏览3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