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是张占魁。张占魁先生,字兆东,河 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人。生于1859年,卒于1935年,享年76 岁。先生生性温和,聪颖过人,酷爱武技,一学就会,一会便 精。幼年曾拜本村一拳师习少林拳、迷踪艺,后拜在形意拳名家 刘奇兰门下学形意拳,苦练多年,技艺精湛,有“闪电手”之 称。张占魁先生曾先后任过天津营武处出班首领、天津第一国术 馆馆长、天津黄年会武师、河间武术会名誉会长和监考、冯国璋 代总统卫队队长等职。张占魁先生轻财好义,喜欢结交江湖豪 杰。程廷华先生当时在天津经商,与人发生纠纷打官司,张占魁 先生知程先生为当代八卦掌名家,便多方奔走,百般周旋、关 照,使程先生官司得以胜诉。当时,张先生欲拜程先生为师学习 八卦掌,程先生道:“我们交个朋友吧,我介绍你到董老师那里, 你拜他老人家为师吧。”待张先生进京时,董师已逝世。程先生 道:“那我来教你吧。”于是,张先生和程先生、刘凤春先生等拜 为结义兄弟,程先生代师传授张先生八卦掌。后来李存义去天 津,成立中华武士会,张、李二位先生又一见倾心,随又结为异 姓兄弟,得李存义先生之武学真谛,张先生练功50年如一日, 融形意、八卦之大成,独创形意八卦掌一技,在京津一带颇具盛

名。晚年寓居天津专事授徒,成名弟子很多,如韩慕侠、姜容樵 和赵道新等。

张派八卦掌即形意八卦掌的特点是:

象形取意,以形育神。要求顺项提顶、溜臀提肛、含胸拔 背、松肩坠肘,强调拧旋走转、曲腿趟泥、指分掌凹、以势助 神,左旋意守丹田,右旋意守命门。形意八卦掌的套路编排都是 按八个卦象(乾、坎、离、艮、坤、巽、震、兑),模仿八种飞 禽走兽(燕、鹰、熊、猴、龙、蛇、虎、马)的形象,运用八卦 掌的步法、身法、掌法和左右旋转的练法设定八卦掌套路的。 如:乾卦设为燕掌共六式,坎卦设为鹰掌共六式,离卦设为熊掌 共十二式,艮卦设为猴掌共十式,坤卦设为龙掌共八式,巽卦设 为蛇掌共九式,震卦设为虎掌共九式,兑卦设为马掌共十四式。 各形掌式皆为沿圈(称无极圈)左右练习,连环变化,每掌各式 名称也多取上述八形,但不求形似而求神真。

重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形意八卦掌穷观人体运动变化 之规律,刻循古老的阴阳、内气学说,结合八卦掌左旋右转的步 法、身法、掌法,科学地总结出了一套简易的内外兼修的五步练 意之法,即“阴阳运转法” “阴阳守气法”“意气运转法” “意念 示意法”"内外修身盘膝法”,这五种练意之法要求贯穿到整个套 路各式之中。比如:在沿无极圈左旋右转地练习形意八卦掌的时 候,就要知道左旋为阳、右转为阴,这就自然在意识上形成了 “阴阳运转法”,上下前后皆然;在进行“阴阳运转法”的时候, 要求左旋时想肚脐(前丹田),右转想命门(后丹田),也就自然 形成了 “阴阳守气法”;还要求用意配合呼吸(左旋吸气,右转 呼气),就自然形成了 "意气运转法”;在整个套路练习中要求每 招每式必须以意先行,不用拙力,就自然形成了 “意念示意法”。 这就使八卦掌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动气功。除此之外形 意八卦掌还要求上述四种意念练习熟练掌握以后,还要进行“内 外修身盘膝法”的练习。此法分平坐、单盘、自然盘、双盘四

种,在进行十二种单掌式的练习中也都强调掌掌贯穿意念。比 如:练仰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五指;练俯掌的时 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掌心;练穿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 内劲贯注全掌等,都是如此,在整个套路练习中都要求意念如同 令旗一样,意念到、“内气”到、内劲到,身法、步法、掌法也 就随之做出,使得拳势不脱、不断、不浮、不散、不呆,内外如 一、一气贯通。由于重视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从而更有效 地促进体内气、血、精、髓的变化,达到清醒细致的内外兼修、 内外如一的境界,使技击与健身有机结合,使技击威力更大,层 次更高。形意八卦掌认为这是该派的精华之所在。

掌法细致,武医结合,招法丰富。形意八卦掌有如太极拳之 细致入微,每一掌式动静都要着意,并且拳理拳法多联系穴位, 经络、气血、脏腑、阴阳、武医结合,相得益彰,且招法丰富、 套路优美,实用与观赏价值都很高。

除上述五个重要流派以外,马维祺、刘凤春、樊志勇、刘宝 贞、刘德宽等八卦先辈都是建树较高、风格独特的流派代表,因 为种种原因传人校少,尚待系统研究整理。


  1. 八卦掌的流派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流派从掌法 上怎样区分?


八卦掌流派的形成大致有如下四种因素。

第一,流派代表人物,要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功夫、理 论、武德等,在武术界或本门派中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所承传 的技艺师出名门,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第 三,所传的技艺已形成稳定成熟的规范和系统。且有相应的理论 基础。第四,技艺传播较广。门人较多、人才辈出。社会影响较 大,对武术事业或所传承的武术门派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八卦掌门派很多,但用上述四条衡量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尹

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如果单从掌型上区分,这五大流 派的掌型特点是:

  1. 尹派八卦掌的掌型为牛舌掌。其要求是:臂直劲顺,四 指并拢,直伸向前,也可竖掌直立,拇指内扣,掌心含空,其掌 型状如牛舌亦似如蛇头,也称蛇头掌。

  2. 程派八卦掌的掌型为龙爪掌。其要求是:坠肘劲圆,拇 指外展,虎口撑圆,食指上竖与中指分开,中指、无名指、小指 微拢,自然弯曲内卷,掌心后吸,立掌坐腕,掌背如柳叶,其掌 型状如龙爪。

  3. 梁派八卦掌的掌型为龙虎掌。其要求是:松肩劲畅,拇 指外张,虎口撑圆,食指回指眉梢,中指、无名指分开,中指指 天,无名指、小指合扰,内裹,掌心涵空,掌根前顶,五指第一 节均内扣。掌背如瓦珑,其掌型如龙爪亦似虎爪,故称龙虎掌。

  4. 史派八卦掌的掌型为钩镰掌。其要求是:沉腕劲满,虎口 撑开,拇指内扣,食指、中指并拢、上竖,无名指、小指内抱、 微屈,掌心内涵,沉肘坐腕,其掌型如镰带钩,故称钩镰掌。

  5. 张派八卦掌的掌型为佛手掌。其要求是:松臂神充,指 分掌凹,五指分开不并拢,拇指内合,掌心向里涵空凹拢,其掌 型如佛手,故称佛手掌。

    1. 梁式八卦掌在形象上的特点是以猴头、蛇眼、 龟背、龙身、熊膀、虎胯、鸡腿、鹏展、鹰旋等形象为 尊,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所谓猴头,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头颈要有猴头之虚灵,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如颈抽轴,机警灵活,活泼可爱。

    所谓蛇眼,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双目要有蛇眼之专注,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如珠镶匡,机敏专注,凶猛惊惧。

    所谓龟背,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脊背要有龟背之圆挺,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如龟伏背,圆静坚棚,腹心松静。

    所谓龙身,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身法要有游龙之灵活,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身如游龙,拧旋翻转,灵活多变。

    所谓熊膀,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要有熊膀之气势,其外部 形象要求是:松肩虚腋,气壮神足,.勇猛无敌。

    所谓虎胯,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腿胯要有猛虎之神威,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如虎漫步,胯松足稳,美中寓威。

    所谓鸡腿,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两腿要有鸡行之姿态,其 外部形象要求是:如鸡踏雪,松稳抽插,屈膝卧胯。

    所谓鹏展,是要求练八卦掌时,两臂要有鹏飞之气势,其外 部形象要求是:如鹏展翅,形美势壮,万里不疲。

    所谓鹰旋,是要求在练八卦掌时,换式要有雄鹰搏击之气 势,其外部形象要求是:如鹰捕兔,盘旋起伏,惊心动魄。

    上述九种动物形象是梁式八卦掌教练中时时强调、刻刻追求 的一种身法姿态,对这九种动物本能的磨练是人类提高搏击水平 的有效方法,也是八卦掌的练、用特点。据此可以把梁式八卦掌 的身架、身法、神意简单概括为如下歌诀:

    猴头蛇眼神虚顶,熊膀龟背气下行,鸡行虎步游龙动,鹏飞 蓝天万里程,如鹰捕兔盘旋势,疾、稳、准、狠不留情。

    四坠三融公自转,无人合一法自生。

    注:四坠:肩往腰上坠,腰往胯上坠,胯往膝上坠,膝往脚 上坠。

    三融:即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

    公自转:就是效法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1. 八卦掌的掌法综合起来有多少种?


    八卦掌的掌法很多,我只能从各流派套路演练和实战中择其 常见的掌法介绍如下:

    1. 穿掌:直指穿击。包括:



    • 直穿:四指并拢,掌心向内,向正前方穿出。

    • 平穿:四指并拢,掌心向下,俯掌向前平穿。

    • 仰掌:掌臂外旋,掌心向上,四指旋拧向前或屈臂向腋 下穿击。

    • 上穿:掌臂外旋,掌指由下向上穿击。



    1. 插掌:四指并拢向下,手心向内或向外插伸。

    2. 掖掌:四指掌臂内旋,四指并拢,向斜下插伸,手心向 外。

    3. 塌掌:四指并拢,俯掌横击,或四指并拢,掌指向上, 掌心正向前,竖掌坐腕向前击打。

    4. 挑掌:掌臂外旋,掌指向上。

    5. 撩掌:五指分开,掌心向内,松肩坠肘,使掌指由下向 前上或折腕向后,或掌心向外、向前反撩。

    6. 劈掌: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心向内,由上向下劈击 或向左右下方抡劈,或向后抡劈。

    7. 抱掌:五指分开,掌心向内,屈肘向身前做抱击,或两 掌向腹前搂抱。

    8. 削掌:掌心向下,俯掌向前或向一侧或向前下方削击。

    9. 片掌:掌臂外旋,掌心向上,向前或向一侧旋击。

    10. 盖掌:俯掌,由头上向前下盖击。

    11. 按掌:掌心向下,四指并拢,掌指向内,横掌向下沉 按。

    12. 捋掌:五指散开,然后抓握,向后或向下或向一侧捋 带。

    13. 托掌:单手仰掌由下向上托,或双手向上举托。

    14. 冲掌:立掌,以掌根着意,向前上或侧上冲击。

    15. 推掌:竖掌,掌心向里,向前平推或横掌向身体一侧平


    推。

    1. 缠掌:以腕为轴,立掌向内或向外划圆缠击。

    2. 切掌:横掌,垂直向下。

    3. 撞掌:五指分开,掌心斜向前,着意掌根,以全身之力 单掌或双掌向前或向一侧推撞。

    4. 摔掌:仰掌,抖腕由上向下摔击。

    5. 云掌:旋腕,使掌在头上旋绕。

    6. 折掌:手掌撮拢回勾,以腕前击或向上勾提,也叫腕 打。

    7. 掩掌:立肘,掌臂外旋,向内立掌掩肘。

    8. 啄掌:五指松开复撮拢,抖腕下击或侧击,如鸡食米。

    9. 掉掌:五指松拢,以腕向前上方抖击,如用掉子在高处 掉尘土。

    10. 片旋掌:旋腕,仰掌向内片击,复再仰掌向外旋削。

    11. 叠掌:两掌相合向前推击,如醉打山门式。

    12. 掐掌:掌臂外旋,手心向上,五指内拢,如鹰掐嗦。

    13. 扒掌:两掌心向前,五指分开,向两侧分扒,如恶虎扒 心。

    14. 搂掌:掌臂内旋,以掌外缘向前下或侧后搂拔。

    15. 转掌:掌心向上,复以腕为轴,掌臂内旋,向身体侧上 方旋转,掌心向外,虎口撑圆,拇指外展,四指向上。

    16. 阴阳掌:一掌掌心向外,横掌向身体一侧平推,另一掌 同时屈肘,掌心向外,于身后向反方向平推。

    17. 托天掌:两臂内旋上举,掌心朝天上托,掌指相对。

    18. 朝天掌:两臂向两侧平展,掌心向上,五指分开或单臂 外旋平展。

    19. 搓掌:仰掌或俯掌或立掌,肩肘用力向前下推搓。

    20. 勾拉掌:仰掌前伸,复再俯掌折腕,五指撮拢,向后勾 带。

    21. 刀掌:掌心向上,由腹至胸,复再掌臂内旋,掌心向


    外,由胸向侧下方圈拨下按。

    1. 揉球掌:两掌一上一下,掌心相对,配合身法步法,两 掌如同抱球上下交替环揉。

    2. 拍掌:掌腕放松,单手或双手向下或向前或向后或向侧 抖腕拍击,如拍皮球。

    3. 揉身掌:双手俯掌如同按于球上,以腰肩转动之力,带 动双手旋转揉动,如同揉面。


    八卦掌的技击以掌法为主,但也有捶法、肘法、肩法、胯 法、膝法、脚法、头法等,因不以掌法为名,故不一一介绍。

浏览3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