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虽然门派林立,千姿百态,但没有离开“四击”,即 “打(含'点')、踢、摔(含’发’)、拿”;“八法”,即“手、 眼、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夫”;“十二形”,即“动如 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鹤、转如轮、折如 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缓如鹰”。从其追求的效果来讲 都不外乎健身、抗暴、开发人体潜能三个方面。从练拳的要求来 讲都强调要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内外如一,协调一致,灵活稳 健,快捷有力,以巧制拙,不用蛮力。从拳理拳法上讲都强调 “阴阳五行”。从道义上讲都强调见义勇为、匡扶正义、除暴安 良、卫国卫民、防身抗暴、不逞强好胜,不做坏事。所以说: “天下武术是一家”。


  1. 既然天下武术是一家,武术界为什么对武术还 有内外两家之分?如何简单概括地区分内外两家?


中国武术拳种很多,武术界为了科学区分,根据它们的主要 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内家拳和外家拳,但这和“天下武术是

一家”的提法并不矛盾。我们说“天下武术是一家”,是从武术 的整体功能上讲的,因为凡是武术,顾名思义都姓“武”,都是 研究武打技术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武术也不例 外,刚柔、虚实、内外、疾缓,这些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既是 构成武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对武术进行内外两家划分的 科学依据。用简单概括的语言区分内外两家的特点,那就是:

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 从之。内家重修“精、气、神”,外家苦练“形、速、质”;内家 主柔,外家主刚;内家属武当派,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三足 鼎立,首推太极拳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拳种繁多,当举少 林拳为代表。

内外两家都重视气的修炼,但气功也是如此,种类繁多,千 奇百怪。无外乎“惩忿,窒欲、松静意守、克己复礼”。故曰 “儒、释、道三教同源”。分而言之,不出“动、静”二字。动 者,以形引气,形气相依,动中求静,是谓动气功;静者,或 卧、或坐、或立、姿势稳定,意念专一,有练点的(如意守丹田 等),有练线的(如运行大、小周天等),有练混元的.(处处无法 处处法),有练交叉的(如走毛孔之气等)……外静内动,是为 静气功。

武术和气功是一样的,虽千般万种,却理为一贯,均未出 “阴阳”二字。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 为阴;疾为阳,缓为阴……阴中又有阴中之阳和阴中之阴,阳中 亦有阳中之阳和阳中之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老子曰:“万 物负阴而抱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构成的,武术、 气功亦然。古今武术、气功文献汗牛充栋,但所言皆不出阴阳。 所以武术界对拳术内外两家的划分,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无外也就无所谓内,无内也就无所谓外,划分内外只是标明某些 拳种的侧重而已。

  1. 八苏掌讲刚柔相济是所长是不是练八卦掌就等 于刚柔两个方面都得到强化了?


从理论认识上看,练八卦掌是等于把刚柔两个方面都强化 了。但这是指具有一定造诣后,或达到炉火纯青阶段而言的。一 般水平的学练八卦掌者是达不到刚柔相济水平的。太极拳也如 此,讲柔中寓刚,以柔克刚,也是指达到一定造诣或达到炉火纯 青阶段而言的。一般水平的学练太极拳者,很难达到以柔克刚、 柔中寓刚。

  1. 用什么方法可以较为迅速地提高刚柔相济的本 领?


可以根据本门派或拳种的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强 化锻炼本门派或拳种的同时,有选择性地参练别的门派的拳种。 比如八卦和太极参练、形意参练,八极和劈挂参练,内家拳和外 家拳参练等等。

拳谚有“八极参劈,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叹莫 及” “太极八卦是一家” “天下武术是一家”之说,说明八极拳和 劈挂掌可以互相参练,八卦掌和太极拳也可以互相参练,其他拳 种都可以互相参练。练八卦掌不但可以同时研练太极拳,•还可以 同时研练八极拳、臂挂掌等等。王培生老师在给弟子讲课时时常 强调要头顶太极、胸怀八卦、脚踩五行。八卦掌的灵巧善变、太 极拳的沾粘连随、八极拳的勇猛刚硬、通背拳的松长柔快等行劲 特点,都要认真研练,以相互补益,互相促进。在实践中我认 为,八卦脚,太极腰,八极肘,通背手,可以融为一体、互相滋 补。我在多年的武术实践中总结出自己在练拳时所应追求的目标 是“脚如吸盘,腿如钻,腰如磨盘,膀如环,肘如风车,臂如

鞭,掌如钢健,指如(勾)杆,势如泰山,眼如电”。

  1. 各门派之间的拳技应该如何参练?


各门派之间的拳技应该如何参练,这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情 况而定。我认为先要按老师的要求把本门功夫练好,要练出足够 的“份儿”来,然后再拜访结交名师和高手,虚心学其精要。如 八卦掌有定式八掌和老八掌;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八极拳有 六开、八招;通背拳有五形掌、三十六散招等等,要在名师和高 手指导下,认真学习,反复操练,慢慢地和自己所学的拳种融会 贯通,糅为一体,使自己所练的八卦掌从外到内生发新意,走向 新阶段。

  1. 什么叫“份儿”?怎样才能练出“份儿”来?


武术、摔跤都强调练“份儿”。“份儿”的含义很多——力气 的大小叫“份儿”,肢体的柔韧度叫“份儿”,综合能力、知识、 智慧、经验等也可以以“份儿”论。但在武术上讲“份儿”,主 要指阴阳两个方面。外家拳讲以练阳“份儿”为主、阴“份儿” 次之。认为一力可以降十慧,硬快无敌拦;内家拳讲以练阴“份 儿”为主,阳“份儿”次之,认为力量、速度、硬度等都是有限 的,轻灵、巧妙、柔韧是无限的,柔可以制刚。我们提出八卦、 太极参练,是强调练习八卦掌的人要注意同时努力提高阴阳两方 面的“份儿”。提高阳“份儿”,如快速有力等乃后天之能,多练 苦练即可达到。而阴“份儿”只是练外形还不够,还要在练形的 时候刻刻存心,势势留意,处处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 身,以身助神,以神领形。只有用太极拳这种特定的形式,或以 太极拳之理论要求研练八卦掌,再加上高手指点,才能不断提高 自己的阴柔之“份儿”。阴柔之“份儿”乃是由有为到无为,练

的是“纯任自然”“随曲就伸”“人刚我柔,人柔我刚,我顺人 背,舍己从人”的功夫。

  1. 八卦、太极门的前辈、名家在参练其他门派拳 技方面有何先例?


这方面的先例很多。

清同治末期,董海川、刘士俊、杨露禅等设教京师。当时已 负盛名的“大枪刘”刘德宽、立志集各家之长,于是一边从董海 川学练八卦掌,一边从刘士俊学练岳氏散手,一边从杨露禅学练 太极拳。1894年,他与八卦掌名家程廷华、李存义等结盟,倡 议联合八卦、形意、太极拳为门友,摒除门户之见,交流拳技, 互授弟子,促进了武坛团结,进一步促进了八卦掌的技术理论体 系的发展。刘德宽好学而不拘法,所学技艺多有创见。他初学 “六合大枪”,中年学“方天画戟”,以戟法增补了枪法,后来还 在岳氏散手的基础上创编成了八路“岳氏连拳”,在八卦掌散手 的基础上创编了 “八卦六十四掌”,为武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大师孙禄堂先生晚年熔太极、形意、八 卦技法于一炉,创编了进退相随、圆活敏捷的孙式太极拳。他练 的形意拳也吸收了八卦掌和太极拳的精华,写了《拳意述真》 《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八卦剑学》《太极拳学》等书。

已故武术名家傅振嵩先生,早年投师董海川先师之高足贾歧 山习八卦掌,后又研习太极拳、形意拳,熔太极、形意、八卦于 一炉,创编成“龙形八卦推手”。1929年两广国术馆成立,傅应 邀任教。后“龙形八卦推手”在两广和海外广泛流传,而傅成为 名震武林的人物。

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会长李子鸣老师,是当代著名的八卦掌 大师,但他同时精通形意、太极等拳术。他的八卦掌演练起来连 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汹涌澎湃。他的技击手法刚柔兼备,使人

225 感到既有“掀天揭地”之气势,又有“如落怀中” “如被象举” 之感觉。

王培生老师是当代著名的太极拳大师。他自幼习武,先后曾 拜张玉莲为师学练过潭腿,拜吴秀峰为师学练八极、拜马贵和韩 慕侠为师学练过形意、八卦、太极,拜杨宇廷为师学练吴式太极 拳,同时精通太极、八卦等多种拳术。他演练的八卦六十四掌, 风格独特,既有八卦掌之刚猛无敌、使人惊骇之气势,又有缠绕 沾连、使人无法逃脱、无能为力之感觉。

总之,过去和现在很多成名的武术大师,其成功之路都是或 在博的基础上专或在专的基础上博的参练之路,各种名拳的创编 和发展也都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编和发展的。八卦、太极、 形意等拳术无不如此。因为任何一种武术门派和任何一种艺术流 派一样,都不是孤立生存和发展的,都是与其他门派或姊妹技艺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浏览9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