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杉矶武馆
1967年2月5日,在《青蜂侠》即将播映完毕之际,李小龙在洛杉矶唐人街学院街 628号地下室的“振藩国术馆”悄然开张,助教为伊鲁山度,墙上挂着李鸿新精心制作 的太极标志
[13。伊鲁山度给李恺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李小龙开了家武馆,问他是否 有兴趣过来一起训练。李恺在1964年的长堤大赛上就结识李小龙,当时就想随李小 龙习武,奈何路程过于遥远,只得作罢。现在这个天大的喜讯传来,他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他和杰瑞•波蒂特、皮特•雅各布斯、史蒂夫•戈登、鲍勃•布莱默等5名艾 德•帕克的黑带弟子一起转投李小龙门下。而见过李小龙两次面,却不敢与之结识 的黄锦铭
[2],在武馆附近徘徊了半年后,才在朋友的告知下于武馆开张当日报了名. 并于5个月后,亲眼见证了“截拳道”的诞生。
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出生于1946 — 1964年的孩子)是在美国的黄金 时期长大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他们沉浸在消费主义、 享乐主义中,蔑视权威、冲破旧范式、否定既存制度与秩序、否定传统价值、探索新型 文化、追求个性解放、认识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人性的追求、超越自我是那 时的普遍文化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主流是呼唤“解放”。转型期间 的美国观念恰好与李小龙的性格吻合。他对传统武术的批评,一半是性格使然,一半 或许是出于推销他的武学思想的立场。他创立的独树一帜的“截拳道”受到大众热捧. 可谓是时势使然。
据李恺透露.洛杉矶武馆时期最初的学员最多时约有五六十人。武馆每周训练 两天,每次进行一小时的热身及体能训练,两小时的技能训练。学员们必须进行为期
C1〕李小龙请李鸿新做了一套3个太极标志悬挂在武馆墙上.象征着习武人的3个必经过程:偏颇,流畅,无 形无式,
C2〕黄锦铭,李小龙洛杉矶时期私人弟子.忠实地保留了李小龙在1967 —1970年这段时间的武学思想及技 术,见证了截拳道的诞生与发展轨迹。李小龙生前确实认真考虑过让他作为自己的衣钵弟子.
两个月的体能训练,通过者才能留下深造。结果最后只剩下二三十人。
虽然剩下的学员不是很多,但李小龙依然是手把手,一丝不苟地教,直到他认为 学员们把那些动作做到正确了为止。对于那些上课态度不认真的学员,李小龙就会 毫不留情地把他们赶出去。而对那些练习得很刻苦、认真的学员,李小龙便会时刻注 意他们的练武进度。他就曾给波蒂特开出过一份长长的阅读清单,其中包括了《孙子 兵法》与《五轮书》。不过那些藏书只有经过他的允许后才能翻阅,还不能借阅。洛杉 矶武馆的教学内容和在西雅图、奥克兰时期几乎完全相同,以咏春拳为主,但是比重 相对减少。而李小龙自己早就抛弃了传统咏春拳的训练方法。
李小龙需要 做私教、演出,绝 大部分时间不在 武馆。伊鲁山度 作为助教,严格按 照李小龙的规定 和那本于1967年 9月19日写就的 《截拳道6周教学 i十划》(S/.r WpA.、'
Lesson Plan For Jeet Kune Do)-,只教授学员们 10%的截拳道内
容,剩下90%的内容是李小龙自己当时正在练习或研究的。李小龙只是偶尔来视察 教学进度.纠正一下学员的动作.并对以击剑、拳击为核心的截拳道做出进一步的修 改。当李小龙在卡尔弗城居住时.每周三晚,黄锦铭、赫伯•杰克逊等人会在李小龙 家的厨房里集合,接受李小龙的私下教授。他们在屋子里进行体能及技能训练,在后 院进行实战对抗训练。后院训练内容以黐手为主.而黐手练习只在武馆内教授了极 短时间。当伊鲁山度有事而无法前来武馆教学时,便由李恺来指导大家训练,李小龙 还给李恺设计了专门的名片。伊鲁山度与木村武之、严镜海三人,是仅有的经李小龙

亲自签署过证书的助教。而伊鲁山度也先后获得了由李小龙亲笔签发的“振藩国术” “振藩拳道”和“截拳道”三个不同功夫阶段的三张证书。
1969年,水户上原在拜入李小龙门下后不久就把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的 卢■阿尔辛多,也就是日后湖人队的当家中锋,NBA史上的超级中锋“天勾”贾巴尔 介绍给了李小龙。李小龙对贾巴尔很感兴趣,便收下了这个极为特别的弟子,他曾开 玩笑说要研究怎么打倒这么高个子的人。
在结识李小龙前,贾巴尔学过一年合气道。由于李小龙在洛杉矶的家离大学很 近,贾巴尔每次都能很快从武馆走到李小龙的家中。他曾单独在李小龙的后院与车 库中与李小龙一起进行重量练习,打木人桩,练习黐手,也经常在一起跑步。贾巴尔 很喜欢小国豪,经常把他举起来放到屋顶上。李小龙针对他独特的特点,为他的训练 和技巧做了调整,这些训练方法和技巧对贾巴尔的职业生涯很有用,贾巴尔后来又练 习瑜伽,以冥想来放松、调整呼吸,保持头脑冷静,以此让竞技状态尽量维持在巅峰, 这让他的NBA职业生涯达到了惊人的20年。
- 2冠军之师
前文说过,李小龙早在1964年就认识了李俊九并见识了跆拳道犀利的腿法。为 了练好侧踢,李小龙曾将自己关在车库里,只让琳达送点吃的进来。当李俊九再度来 访时,发现李小龙的侧踢完成得比他还棒,踢碎的木板比他还多。
1%7年5月6日,李小龙应李俊九之邀,前往华盛顿,以“加藤”的特邀嘉宾身份出 席由李俊九举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比赛在能容纳20000名观众的美国华盛顿军工 厂内举行。这次比赛吸引了 8000名观众,人数之多也创造了一个纪录,这让李俊九很 是尚兴。
李小龙的一系列表演还是引起了轰动。表演结束后,李小龙为冠军乔•刘易 斯
[13颁奖。当他与同行的艾德•帕克离开时,疯狂的观众们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 通,他们不得不在几名黑带保镖的保护下才得以从后门离开。
〔1〕乔•刘易斯,李小龙洛杉矶时期的私教空手道冠军弟子,他将截拳道搏击理论与技术完美融入空手道 中,形成了自己的强烈风格。
自1967年到1970年,李小龙一直出席李俊九所主办的空手道比赛,拉拢人气, 更为他穿针引线,让水户上原经营的彩虹出版社为其出版跆拳道书籍。李俊九能成 为“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小龙功不可没。
6月24日,李小龙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的“全美空手道公开赛”上,继续以 “加藤”的身份做特邀表演嘉宾,为击败了乔•刘易斯而获得总冠军的查克•诺里 斯
:1]颁奖,两人就此结识。赛后,两人在同一家下榻的酒店内巧合地再次见面。在8 小时的长谈后,诺里斯被李小龙的武技与学识深深折服,回到洛杉矶后便拜入李小龙 门下。而落败的刘易斯随后在麦克•斯通的介绍下也拜李小龙为师,在李小龙后 院进行训练。至此,三大空手道冠军:麦克•斯通、查克•诺里斯、乔•刘易斯都成了 李小龙的学生。此外,空手道冠军路易斯•德尔加多、鲍勃•沃尔也是他的私教学 生。李小龙在武术界内也因此而声名大噪。但某些空手道冠军弟子们因为自己那点 可怜的“武术家的自尊”,纷纷表示自己从未受教于李小龙.或是接受过李小龙私下传 授武艺,只是在一起训练.各取所长,甚至声称自己教了李小龙某些技艺。对于这种 在中国人眼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行径,李小龙一笑了之,并对水户上原解释这 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些家伙,只是因为被冠以冠军之名,就不愿意承认是我的学生。他们想从我这 里学到东西,但是想让别人认为我们是平起平坐的。他们希望说我是和他们一起训 练。对我来说.训练只是对他们有益而对我则没有.这全是单方面的奉献。我是教导 他们而不是和他们一起训练。
和李小龙进行实战对练练习,你可千万要小心、注意,因为碰巧或“不小心”打到 李小龙,那你就有得受了。在一次练习中,李恺就两次打中了李小龙的下巴,他回忆 道:
中了那拳之后.暴怒的李小龙开始不断向我施以重拳,直到他精疲力竭为
I :查克.诺里斯.】940年生,李小龙_空手道冠军弟子之一•曾获6次中量级空手道冠军.1967年结识李小 龙。1968年在《破坏部队中饰演打手.开始了他的演艺生他因主猛龙过江》而被中国观众所熟
悉。
〔2」麦克•斯通.李小龙空手道冠军弟子之一 •是出生于夏成夷的美籍菲律宾裔.有••擂台战神’’之称。1%3 年起.开始夺得多项空手道冠军及奖项。到]966年•他在连续90场空手道比赛中保持不败,可谓竞技 体育的王者。现定居菲律宾。年结识李小龙。
止。我明白以后再也不能那么做了 当时是打一下,就是轻轻地碰到了师傅的脸。
师傅很惊奇,说“哦,技术不错啊”,后来又来了一下,我从一方又打到了,他又说“哦”。
但这样两次一来.他就火大了,他就不再客气,啪啪啪啪地打我了 我就退退退退.
退到了书房的桌子旁边,两手向后撑在了桌沿上.这个时候应该停了嘛.但是小龙师 傅还是没有停.一拳打在了我左边的下巴上。这样他一参打完就停了下来.我也没 动,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天,在家里面,我打了一个哈欠,一打哈欠,发觉嘴巴 张大关不住了,怎么回事啊.我用手把下巴摇了下.关住了。我想,哇,师傅这一拳可 厉害,打到我的牙床里面,受伤了。后来X光照出来,一看•果然缺了一小块。
事后,李小龙也有些后悔,就此事问及当时在场的伊鲁山度:“我是不是太认真 了? ”伊鲁山度说:“你当然认真,你太认真了 ! ”
有着电视剧带来的名人光环,许多人建议他在全美开连锁武馆,可他依然坚持着 自己的理念:小班教学才能保证质量。他也反对武馆被商业化,因为有些学员打着他 的幌子开武馆。
学员不在于多,每个加入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这样会让武馆更具影响力和 名望。如果大多的人加入,大家就不会对武馆的教学质量有很高的期望。此外,我不 希望某些学员在外面以截拳道的名义公开办学,尤其是用我的名字来吸引学员的加
入。
在经过了李小龙一年的极为严苛的私人教导后,乔•刘易斯逐渐掌握了截拳道 的原则与技巧,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格斗技巧,熟练运用在各种空手道比赛之中。1967— 1968年里,刘易斯在各大比赛中横扫所有对手,拿了 11个冠军,未尝畋绩。1968年6 月23日,他获得了华盛顿空手道锦标赛冠军。在登上领奖台,毕恭毕敬地从李小龙 手中接过冠军奖杯和锦旗后,他郑重地向众人宣告:李小龙是自己所遇到的最好的老 师,自己所得到的一切荣誉都归功于李小龙!这一举动让那些嘲笑李小龙不比赛只 做表演的无能之辈们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刘易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融合了截拳道 原则和技巧的格斗术远胜于传统空手道!那年夏天,刘易斯将自己的武馆卖给了诺 里斯.同时接受了李小龙的建议,为那些好莱坞的富人们做私人授武。
4.3创立截拳道
1967年7月9日,李小龙正式将自己的拳术命名为“截拳道”,英文拼写为“Jeet Kune Do”
tn,字面意思为“拦截拳头的方法”。
在事事都讲究规矩的美国武术界里,居然有人创立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新颖拳术, 这可是武术界的大事。第二天中午12点,《黑带》杂志记者麦克斯威尔•波拉德专程 来到洛杉矶武馆,对李小龙进行了采访。李小龙一边在记者面前与李恺进行示范练 习,一边回答提出的问题,借此机会宣扬自己那极具颠覆性的截拳道理论与技术。他 对传统武术的弊端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和嘲讽。
美国武术界内众多保守派对李小龙创拳.对传统武术的辛辣批评、讽剌等举动极 为不满。1968年《黑带〉〉杂志1月号上,编辑用了 3个页面刊登了武术界与李小龙的 笔战。李小龙从容不迫、见招拆招,那群迂腐之徒自然讨不到什么便宜。而冯天伦力 挺李小龙的信也被刊登出来^
李小龙名气曰盛,自然引发了不少武术界人士的强烈嫉妒。某些不自量力的“三 脚猫”更会自告奋勇地去挑战李小龙,李小龙对这些不够资格的滥竽充数者采用了极 为聪明、理性的策略。李恺回忆道:
有一天,我们正要开始训练时,突然进来了四个人高马大的黑人,态度十分傲慢.虽 然口称想了解一下,但挑战意味十足。小龙师父请他们稍坐一下,先看看我们的训练。 然后他把我安排到第一排靠近门口的位置,因为我们的馆是长方形的,坐在门口只能看 到靠近门口的这部分人,里面的被挡住了。我知道小龙师父的用意,于是更加努力地练 习。没多久我们就暂停休息一下,当时那四个黑人最初的嚣张气焰已然消失殆尽,露出 了怯意。小龙师父走过去问他们要不要切磋一下。他们连声说不用、不用,然后灰溜溜 地走了。
r 1〕李小龙并不愿给自己的拳术起一个名字,他觉得那样会束缚住这门武技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而成为另外 一种门派的武术。但是如果没有名称,这种拳法就无法被推广•为此.李小龙绞尽脑汁地想了各种名 字.最终还是选中了现在这个能体现他那独特武学思想的名字。而李小龙虽然多次对该名字做出各种 解释与定义,但始终无法自圓其说。在死前,他曾对水户上原透露过不想再用‘‘截拳道”这个名字。
《黑带》杂志从1962年创刊开始,对中国传统武术也偶有报道,但是绝大多数文 章限于空手道、唐手道、柔道、跆拳道等源于中国的日韩式东方武术。《黑带》杂志对 李小龙进行了连续两期的连续报道,引发了一波“中国功夫热”。此后,“GUNG FU”tu—词便开始频繁出现于《黑带》杂志上。借助于权威媒体的传播力,李小龙为 推广中国武术可谓不遗余力。1968年2月号的《黑带》杂志,以“武术在中国”(The Martial Arts in Today’s Red China)为封面标题,将李小龙提供的鹰爪拳、咏春拳、醉 拳、查拳、北派螳螂、南
派螳螂、华拳、罗汉拳等8种国内较为有名的拳种做了简略的 介绍。在介绍咏春拳时,叶问的照片赫然在目。1969年7月,李小龙致函邵汉生,称 已将其向《黑带》做了推荐,可代为翻译文章并在杂志上刊登。1972年9月,《黑带》杂 志刊登了两篇与咏春拳有关的文章,除一篇附有叶问个人照外,还有他与李小龙对练 的3幅技术示范照片。‘另一篇介绍了严镜海刚出版的(〈咏春功夫》,刊登了近20张由 严镜海与黄锦铭对练的技术示范照片。

在7月30曰举办的长堤空手道锦标赛中,作为特邀表演嘉宾的李小龙在做完二 指俯卧撑后.展示了“一英寸”与“六英寸”寸劲拳的威力。一位空手道黑带选手被李
〔1〕李小龙是广东人•所以“功夫’’一词的英文GUNG FU —开始是按照李小龙的发音习惯来拼写的,但是 收录在《英汉大词典》里的KUNG FU是用•‘成妥玛拼音”拼写而成,更符合当时美国人(西方人)的拼写 阅读习惯。
小龙的“一英寸”寸劲拳击出将近两米开外;而配合李小龙演示“六英寸”寸劲拳的罗 伯特•贝克则被击倒在身后的一把椅子上,拳靶也被击飞。因惯性作用,椅子和他一 起在地板上后滑了三四米远。脖子还因为过速后仰而扭伤,不得不请假看医生。
为了显示自己的速度,李小龙与主办方安排的黑带高手维克•摩尔(松涛馆空手 道黑带十段,4次空手道世界冠军得主)做了一个“出击拦截”的表演。即使事先被告 知击打部位,维克依然在连续6次的同一动作下无法成功拦截到一次李小龙的拳头, 这让他有很强烈的挫败感。
李小龙还和木村搭档表演了“蒙眼黐手”,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仅靠手腕的 接触做出相应的快速攻防,木村完全无法柢挡,数度被击倒,这显示了李小龙那异于 常人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而他与伊鲁山度穿戴好由李鸿新特别制作的训练用头 盔,分指拳击手套、全套护甲,将与弟子们日常训练的内容完全照搬,却似乎没有引起 观众多大的兴趣。
李小龙虽然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出席过多次空手道比赛,但自己根本不参加这种 不入流的比赛,并不屑地称这种比赛为“装模作样的骗局”。他认为这种比赛虽然在 很大程度上保护了选手的安全,却也限制了选手的技术发挥,大大削弱了选手的实战 能力。
如果没有实战训练,你怎么知道你的武技是否有效?这就是我不相信空手道比赛 的原因。空手道教练们声称赤手空拳的对练(寸止)是最真实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当攻击被终止时,说真的,你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击中了对手。我相信戴上拳击手套 与对手大打一场更真实。这样的话,你会学习到如何有分寸地出击,你会发现自己的出 拳是多么有力,对我来说,这么做才有意义。
李小龙一直强调,最好的训练是戴护具进行模拟实战练习。
在击打时戴上合适的护具,再全力进行练习,你才会真正理解如何控制打斗的步 调及掌握踢击的距离等。应该与各种人进行对打,无论对方是高,是矮,是慢,还是 快。有时动作迟缓的人往往比动作快的人有优势,因为他打破了那种节奏。当然,最 佳的陪练还是动作迅速、身体强壮些好,你可以像发了疯的人那样全力踢、击。
事实上,在李小龙之前,在美国,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习武者想起来将美式橄榄 球护具用在全接触式训练上。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埔军校的训练中,学员们也是 穿着护具进行拼刺训练。李小龙1965年底便让李鸿新制作相关护具,1966年时已开 始穿戴全套护具进行此种训练。通过训练,他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武术。
尽管对李小龙的质疑声不断,其中还包括对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的嘲弄,比如质疑 击打木人桩(空手道中其实也有击打木人桩的练习〉的有效性等。但是《黑带》杂志于 1968年7月、10月也分别刊发了关于自己制作柔道模拟人、将空手道与欧式击剑这 两种不同的风格做简略比较的文章。1968年3月的《黑带》杂志刊出了一张圣地亚哥 某武术学院培训军官的照片,军官们所穿戴的护具已与李小龙在1967年的长堤空手 道大赛中示范自由搏击时的护具极其类似。此后,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流派也纷 纷将李小龙训练用设备——人形沙袋、手靶、梨球、速度球、墙靶、卷腕器等经过参差 不齐的商业改造后在《黑
带》杂志上进行大肆推销。〗970年左右,东南亚逐渐开始让 搏击选手穿着护具进行比赛。1973年,踢拳比赛(kick Boxing)大行其道时,分指拳 套也开始正式进人人们的视线。这些设备虽然不能说全是李小龙所发明,许多只是 经过某种程度的改造,但是在短时间内就被美国武术界所广泛采用,说明美国武术界 已经接纳了李小龙那务实而又超前的武学思想和先进的训练方法为武术界所带来的 益处,只是死要面子不愿意直接承认罢了。
罗伯特•沃尔表示,那时的美国武术界其实很喜欢李小龙,也非常欣赏他的武术 理论。但这些人对李小龙批判传统武术时那咄咄逼人、自以为是的态度极为不满。 不少已报名参赛的武术团体听说李小龙要以表演嘉宾的身份出席比赛.便以退赛来 抵制。虽然李俊九和艾德•帕克也属保守派,对他的理论以及对待传统武术的态度 有很大分歧,但依然始终力挺李小龙。
1968年起,由于武术界的抵制,李小龙出席的武术活动锐减,但是《黑带》杂志利 用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利用武术与动作电影的微妙关系为李小龙助威。虽然《黑 带》不是娱乐杂志,对含有武打场面的电影报道并不与拍摄进程同步,不过就在《丑闻 喋血》拍摄完毕后.《黑带》杂志也不失时机地为李小龙和他的影片做宣传。甚至在刊 登宣传海报时,用大号字体突出李小龙的名字。
4.4 “功夫梦”受挫
1968年的一天,李小龙接到了吉恩•勒贝尔打来的电话,让他为迪恩•马丁主 演的《破坏部队》(T& 做武术指导。李小龙将艾德•帕克、麦克•斯
通、查克•诺里斯、乔•刘易斯这些空手道大师级人马汇聚起来,参与到影片的拍摄 中。由麦克•斯通担任迪恩•马丁的打戏替身。
李小龙设计的打斗动作非常简单,塞伯灵的前女友莎朗•塔特以及影片第二女 主角关南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都不错,做出的武打动作除了力度稍显不足外,倒也算 得上干净利落,李小龙对她们所完成的侧踢相当满意。关南施曾想追随李小龙学武 但被婉拒,因为地支付不起这么昂贵的酬劳。
由于拍摄地点在沙漠,李小龙不得不驾车往返于家和剧组之间,每天凌晨4点就 要出门,花上2个小时的路程来到剧组,晚上很晚才能到家。而这部影片的酬劳只够 支付账单。
1968年8月,李小龙在斯特林编剧,詹姆斯•加纳主演的《丑闻喋血》(原片名为 后改为M«r/
0«;es米高梅公司出品,1969年10月31日上映)一片中扮演 一名名叫温斯洛•黄的华人同性恋打手,在影片中只有2场打戏。这是他第一次,也 是在美12年中唯一一次在美国电影银幕上出演角色。他只身闯入侦探办公室的那 场破坏性的打斗场面堪称精彩绝伦,也可视为他对自已这些年在美国事事不如意的一 种宣泄,最后还被安排在酒店天台与詹姆斯•加纳的打斗中,因被揭穿自己是同性恋的 身份而恼羞成怒,失去理智地盲目以飞踢进攻而失足坠楼,亡命街头。若不是生活所 迫,李小龙断然不会扮演此等负面角色。
11月,李小龙在美国系列电视剧集《新娘驾到》BW心s)中的一集 ”中国式结婚”里饰演一名林姓中国男子,这或许是李小龙在美期间的唯一一部文戏。 扮演他中国未婿妻的是美国女演员琳达(美国旧金山地区住民,影视、舞蹈演员)。

故事的时代背景设 置在1870年的西雅图某 个小村庄里,剧中的中国 人形象除了李小龙是身 着三件套的西服外,其他 人都是一副美国人眼中 的清朝人打扮。该片中, 李小龙必须临时克服骑 马、怕水
E13的心理阴影. 才得以将拍摄任务完成。
自从结婚以来,由于 经济问题,李小龙就没有 过属于自己的房子,从奥 1968年,李小龙在《新娘驾到》中的剧照。 克兰到洛杉矶,总是租房
子住。不停地搬家,任谁都会有怨言,这也是李小龙的一桩心事。自从为那些明星弟 子做私人授课后,手头明显宽裕,于是李小龙决定定居洛杉矶,第一步就是买房,这对 已经怀着李香凝的琳达来说可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李小龙的岳母为支持他们的 购房计划,将西雅图的那套自家住宅以28000美元售出。
李小龙和琳达都简单而纯粹:李小龙除了训练和拍戏,不参加任何应酬,而琳达 完全就是家庭主妇,俩人对房地产行情知之甚少。他们原以为28000美元能买到一 套不错的房子,但是琳达与房地产商接触后才知道,这笔钱买不到什么好房子。那 时,李小龙看中了罗斯高蒙路2551号的一套豪宅,他很喜欢这套房子,但是售价远远 超出了原先的预算。麦昆也来看了这套房子,还派自己的助手与李小龙一家一起“协 商处理”。最后李小龙一咬牙,以47000美元的价格买了下来,但这样几乎花光了他 所有的积蓄,所以未加装修就搬了进去。1969年,到美国念书的李振辉和母亲来到 美国探望李小龙一家,并在此短住。李振辉回忆,李小龙每天7点起床,进行热身活
〔1〕童年时•李小龙就将姐姐李秋源的衣服故意弄坏•于是李秋源在为小龙洗发时强行将他的头按入水中施 以报复.这让李小龙产生了 “怕水’’的巨大心理阴影.
动,在早餐前进行重量训练,早餐后进行阅读、看电视,与子女们玩耍或是联系拍片业 务。在进行了大量的书籍阅读后吃午餐,晚上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还要把前一天 所录制的磁带进行回放,并把第二天所要做的事情录进磁带后才休息。
除了把全套健身器械安置在新家内,李小龙在后院里、屋檐下也挂满了各种各样 的沙包及其他训练设备。尤其是鲍勃•沃尔
tn送来的那个300磅(一说350磅)的 重型沙袋,是李小龙的重点训练目标。谢华亮、李俊九等多人就目睹过李小龙将这个 庞然大物用拳或腿击打得飞起来并晃到几乎碰到天花板,而这些见证者们几乎连推 都推不动。而鲍勃•沃尔更是亲眼所见李小龙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我们把沙包挂在他的车库里,李小龙不知道这个沙包究竟有多重,于是他用了全 身的力量使出一记侧踢.晃动的沙包把车库的顶部撞开了一个小洞。李小龙的妻子 琳达,来到车库门口,目睹了这一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她很不高兴。后来,李小龙的 一名学生过来给他修了车库的屋顶——他把沙包桂在了外面。
李小龙的侧踢力量之大,多名弟子曾深受其苦,周裕明就曾被踢伤,不得不在妻 子的陪同下去医院照X光片;手持踢盾的赫伯•杰克逊也被踢伤脸部.眼睛上被缝了 5 针;在拍摄《李小龙技击法》时,黄锦铭不得不在衣服里塞入大量纸板和泡沫,但依然被 踢得飞起来,身上都是瘀青。至于科本新买的沙袋.更是被他一脚踢爆。
在做实战对练时,李小龙的陪练是他的后院私徒,但通常情况下基本上是黄锦 铭。
虽然明知自己在好莱坞的处境曰益艰难.但是李小龙始终坚信自己能站稳脚跟。 1969年1月的一天,李小龙在某位好友家中,当着李俊九的面,写下了著名的《我的明 确目标KM>» c/uV/ Afw) —•文:
我,李小龙,将会成为全美国片酬最高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 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 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即便有如此的雄心壮志.1969年4月,斯特林主动提出让李小龙在由他编剧的文
〔1〕鲍勃.沃尔,1939年生.李小龙空手道冠军弟子之一。曾出演《猛龙过江M龙争虎斗》及1978年补拍版 《死亡游戏》。
浏览1,4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