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桩练法为:大马步站立,两足尖极力外撤,两脚内侧向 前,形成一条直线,即所谓裆开一线。两臂前伸,两手心(或手 背)相对如抱一球。身法要求与两仪式相同。
作用;四象乃两仪生成,其含义有曰“金、木、水、火,各 主一时者,有曰'前、后、左、右,各主一方'者”,有曰“心、 肝、肺、肾,各主一脏”者,有曰“两腿两膊四肢是马”者。各 说虽异,而理则一致——表示事物之骨架已近完全,如屋已具四 柱,大厦可成矣。
此式可极力舒展足三阴之经络和两下肢内侧的韧带、肌肉, 最能锻炼平衡器官,并极具滋阴壮阳、强健四肢之功效。
- 五行桩怎样练法?有何作用?
五行桩练法为:两腿歇步下坐。两臂分别于身体前后屈撑, 后手背对照脊骨尽量向上屈臂,靠近至阳穴(第八胸椎上第七胸 椎下);前手背斜照前头顶。两手心尽量向外推,虎口圆撑,手 指回勾。肩、肘、腕向外撑劲,成半月形。腰身顺势极力后拧。 眼神顺腰身后拧之弧线,向后上方拧颈环看,壮如龙盘玉柱或古 树盘根。左右式要求相同,惟方向相反。
作用:此桩式,对人体的八个重要部位(武术界称为八门), 即头(颈)、肩、肘、手、臀(腰)、胯、膝、足的锻炼极为全面,
277 对人体内脏的按摩亦极为充分。五行式,乃人体与天地相合,通 观取意,形似“五”字。天地为上下两横,两膝交叠歌坐,
如 “五”中间的直竖和横折。而以人体上身做直竖,前后两臂横屈所 构成的形状,则恰似前后两个“五”字。三个“五”字同处于天 地圆中,即构成一个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太极八卦图。
古人认为“五”字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它上下两横代表 天地阴阳,中间的笔画表示了阴阳交合,阴阳交合可以衍生万 物。所以“五”字极富变化,含有无限生机和活力。人体手足有 “五指(趾)”缺一不灵,头面有".五官”缺一不美,体内有“五 脏”缺一不行。所以“五”宇又有“客观”“全面” “圆满” “理 想”的含义。“五”字在各数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它的倍 数既可以是奇数(如十五),也可以是偶数(如二十),所以在一 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五”字为最佳境界。故五行桩式,既 符合哲理又符合实际,是健身防身的重要桩法。
- 六合桩怎样练法?有何作用?
六合桩练法为:取“三才”桩式,上下姿势不变,然后极力 向一侧后方拧腰坐胯,身如拧绳。前后两手尽量和后脚跟重叠到 一个方向。头顶项竖,两肩水平。两目圆睁,顺势沿前身手虎口 向斜后方远看。尾骨与后脚跟垂直,重心几乎全部落于后脚,后 腿膝盖尽量不超过脚尖。左右式要求相同,惟方向相反。
作用:此式即八卦掌之转掌式,也是八卦掌的代表性桩法和 掌法(在转掌中也叫推磨掌或鸿雁出群或青龙返首),此式对锻 炼身体之内外三合、提高人体的平街能力极具效力。
- 七星桩怎样练法?有何作用?
七星桩练法为:一腿独立下傅,一腿前伸,力贯足尖。脚离
278地面,高不过膝,重心全部寄于后腿。两臂在胸前立掌交叉,两 拇指回扣于手心,两手四指并拢,竖掌折腕,意想夹背。两臂有 前捧之意,目平视前方。左右式相同,惟方向相反——注意右腿 前伸时,右掌在下,左腿前伸时,左掌在下。
作用:此式乃八卦太极之暗脚功夫,可上化敌力,下踢敌 腿,极为好用,若桩基稳定,出腿有力,则出手必使敌骨断身 跌。
- 八卦桩怎样练法?有何作用?
八卦桩练法为:大马步站立,两脚相距三脚半,然后两脚尖 极力内扣——两脚外侧练到能成一条直线,或脚尖朝后为最佳。 屈膝下蹲,两臂上举,手心向上,置于头顶前上方。松肩撑肘, 形如八卦,两眼向斜上方看。
作用:此式与四象式相反,两脚极力内扣,以充分舒展足三 阳之经络,充分锻炼两腿外侧之肌肉、韧带等组织。其功效与四 象式一样最能锻炼人体之平衡能力,且具有滋阴壮阳、强健四肢 之作用,与四象式交相练习,可得阴阳相济之效。此式上下肢极 力内扣、外撑,状如上下两个八卦图,而对上下肢的要求比四象 式更难,锻炼也更加全面,因而在健身和技击上有重要价值。习 者应加以重视。
- 何谓连环八桩?如何练法?
八卦掌的连环八桩是八卦掌桩功的中级功法,它是在八卦掌 的定式八桩的基础上,把太极、无极、两仪、三才、四象、五 行、六合、七星、八卦各桩式用若干过渡动作连接起来进行动态 练习,所以也叫八卦掌的动式八桩。
其演练方法,可以以静为主,每一桩式站练若干时间后再过
279 渡到另一个桩式,由静变动,再由动变静,动静结合。也可以以 动为主,像练太极拳一样,缓慢圆柔,轻舒缱绻,如长江大河滔 滔不绝。或像演练八卦掌一样,稳健旋捷,巧畅连环,如深水险 滩,疾拧速旋。也可以随心所欲动静自如,可定长,可定短,可 动急,可动缓,姿势可高可低,旋转幅度可大可小。但无论采用 何种练法,都要注意充分体现八卦掌的特点。即两脚变换时要极 力摆扣;两手变换时要极力滚钻;两肩变换时要极力挣裹;腰背 变换时要极力拧旋;膝胯变化时要极力下坐。所有变化都先动 腰,再动步。步要活,不要死,翻身不用螺丝转,只须腰腿巧安 排。同时注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要体现出三形兼备,三顶三 圆,三空一实,三虚一松,三竖一展。三形,即行走如龙,回转 如猿,换式如鹰;三顶,即头往上顶,舌顶上腭,掌根往前顶; 三圆,即眼要睁圆,虎口要撑圆,腰背要裹圆;三空,即十趾抓 地,足心含空,含胸拔背,胸腔虚空,掌如瓦珑,手心含空;一 实,即气沉丹田,腹内沉实;三虚,即虚心、虚腋、虚象(想象 有强敌在和自己周旋格斗);一松,即溜臀吸肛,松裆裹胯;三 竖,即松腰竖脊,头顶项竖,毛发虚竖(想象周身毛发都竖起 来,如鸡争斗);一展,即两眉之间的印堂穴要轻轻舒展,面带 微笑。
其演练速度以慢为好,练得丹田气足,速度自然由慢变快。
其演练姿势,分为上、中、下三盘,而以低盘为最佳,但要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其旋转幅度越大越好,从不合当中求合,从不稳当中求稳, 从不松静当中求松静,从不舒服中求舒服。此乃是练“份儿”。 但要努力做到:刚而不滞,柔而不散;静如泰山,动如游龙;螺 旋拧动,层出不穷;圆中有圆,圈中有圈;随处变化,连绵不 断;动静互寓,劲断意连;周身一致,毫无缺陷。
其演练方向为:无极桩面向正南,太极桩面向东南,两仪桩 面向正东,三才桩面向东北,四象桩面向正北,五行桩面向西
北,六合桩面向正西,七星桩面向西南,八卦桩旋转还原(正 南)。无极桩作为起式,其朝向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有关八卦连环八桩的具体练法,即各桩式之间怎样过渡连 接请参阅笔者《八卦掌精要》(人民体育出版社)一书第十六 章。
- 何谓八卦掌的神形八桩?
八卦掌的神形八桩,实质上是八卦掌的技击散手,所以也叫 散手八桩。它要求习者在双腿或单腿站桩的同时,身手要根据技 击和抗暴实践中容易发生的情况,凭借“化敌”与“制敌”合一 的巧妙设想,进行不停的、特定的、有规律的运动,以期通过长 期的演练,形成自然反应,达到一触即发、发无不效的目的。
- 八卦掌的神形(散手)八桩是怎样形成的?
从大的方面讲,古人在长期的生死搏斗中,通过仰观夭象, 俯察万物,对天、水、山、雷、风、火、地、泽等各种自然现象 的威力、特点,对蟒、蛇、虎、熊、鸡、马、猴、鹏等各种动物 的斗争本领,逐步有了深刻认识,从而模形、纳象,进而舍形 (象)取意,实践、总结、积累、广征、博采,形成了人类的搏 击技术。历代武术家以此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根据 自己的经验、学识、阅历、性格或师传,不断发展创造,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流派,形成了武术的百花园。
.从具体的技击技术讲,八卦掌的神形(散手)八桩中的一些 反定练法,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散手中,多是八卦先辈经过长期的 实践体验、比较研究而筛选出来的精华。它具有神形兼备、内外 兼修、顾打合一、养用一致、易学易用的特点,坚持练习对治病 健身、抗衰防暴,对提高人体素质和技击抗暴能力极为有效,是
281 八卦掌桩法的高级阶段,也是八卦养生、抗暴融为一体的高级功 法。
- 练习八卦掌的神形(散手)八桩有什么作用?
八卦掌的神形八桩,作为八卦掌的一个独特的养生、抗暴兼 顾的定步散手系列,有其丰富的内涵。长期演练神形八桩,既可 增进站的功夫(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 七星、八卦八桩皆以站为基础)和动的功夫(运动时要模仿龙、 狮、虎、熊、鸡、马、猴、鹏八种动物的动作,即所谓“模八 形”。其中“龙”的动作包杳蟒和蛇的动作,“鹏”的动作包含鹰 的动作),还可以增进神的运用的功夫(演练时要做到神连八象, 所谓“八象”即:天,即乾三;水,即坎三;山,即艮三; 雷,即震三;风,即巽三;火,即离三;地,即坤三三;泽, 即兑三,八卦)。
- 怎样才能练好八卦掌的神形八桩?
练好八卦掌的神形(散手)八桩,必须以八桩为基,以八形 法、八象为力。
八桩为基:即苦八桩(定式八桩和连环八桩),打好坚实的 基础,在与敌周旋的各种情况下,首先要做到桩基稳定,否则就 谈不到“法”和“力”的问题。
八形为法:法即身法、手法、招法等,其意是身手运动,在 外形上要模仿上述八种动物中某一种动物的某一种动作或行为.。 如八卦掌谱中说的“行如游龙,换式如鹰,回转若猴”等,但又 要似象非象,因为八卦掌不是象形拳。
八象为力:即在天、水、山、雷、风、火、地、泽八种现象 中蕴含八种不同的、非凡的自然力,如天的覆盖力,水和漂浮
力,山和稳静力,雷的冷炸力,风的撼动力,火的吞毁力,地的 承载力,泽的润滑力等,要求习者在身手运动时精神意念要足, 要足到和八种自然现象那样无虑无畏,纯任自然,势不可当。
浏览1,917次